推薦文檔列表

淺談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辯證思想

時間:2021-10-01 11:26:52 社會文化論文 我要投稿

淺談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辯證思想

淺談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辯證思想福建省委黨校

內(nèi)容提要:中國古代行政管理中具有豐富的辯證思想,無論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他們都是相輔相成的,把他們割裂開來,或是人為地對立起來,劃分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甚而說誰該批、誰該評,都是不客觀的。本文擬以這一角度,談?wù)動袨榕c無為、原則與變通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無論是講原則,還是講變通,講有為,還是講無為,都只不過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所采用的一種管理辦法罷了,至于它們運用得是否正確、只能根據(jù)實事求是的原則加以評判。

淺談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辯證思想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在長達(dá)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豐富的行政管理經(jīng)驗,其中既有民主性的精華,也有封建性的糟粕,本文試就其中的辯證思想談?wù)勛约旱拇譁\看法。

一、有為與無為的辯證統(tǒng)一

“有為”從字面上說,就是有所作為,也就是管理者要從修身開始,然后齊家,然后治國平天下,要遇事誠敬、不敢茍且,這樣才有可能搞好行政管理。周公在《尚書·周書·無逸》中總結(jié)了自己的經(jīng)驗,認(rèn)為管理者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貪圖安逸。他指出,從商朝到周朝的歷代君王來看,凡是勤勉有為的,都能治好國家,否則,必然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了周公對其子伯禽的訓(xùn)誡:“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而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彼麨閷で笕瞬牛犎∏闆r,治好國家,勤勉勞累到如此地步。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zhàn)敗、備受侮辱而返國之后,“苦心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通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終于使越國從廢墟中興起,戰(zhàn)敗吳國。至于像三國劉備的見髀肉復(fù)生而失聲痛哭,晉代祖逖為恢復(fù)中原而聞雞起舞,這些奮發(fā)有為,刻苦自勵的事例更是不勝枚舉。據(jù)說,晉陶侃為廣州刺史,“無事則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nèi)”,他解釋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yōu)逸,恐不堪事,故自勞耳!彼紊褡跁r,有個殿帥宋守約,“自入夏日,輪軍校十?dāng)?shù)輩捕蟬,不使得聞。有鳴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頗不堪”。宋神宗認(rèn)為這樣太過分了,“守約曰:‘臣豈不知此非理,但軍中以號令為主,臣幸遇承平,總兵殿陛,而臣能使必去,若陛下誤令守一障,庶幾或可使人’”。這種居安思危、常備不懈的思想確實令人欽敬。管理需要勤勉,但勤勉卻并不一定都能管理好。史載,唐太宗李世民問房玄齡,蕭王禹曰:“隋文帝何如主?”對曰:“文帝勤于為治,每臨朝,或至日昃,衛(wèi)士傳飧。亦勵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決,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決受成,雖有衍違,莫能諫爭。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則不然,擇天下賢才,審熟便安,然后奏聞,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誰敢不竭心力以修職業(yè)!”明代的李贄讀史至此,評注道:“隋文之病、君人多犯之,太宗可為善鑒!边@個評語對于事必躬親的管理者來說,應(yīng)當(dāng)是一記當(dāng)頭棒喝。因為即使是人們視之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也重蹈了這一覆轍。有一次,諸葛亮“自校簿書,楊禺頁直入,諫曰:“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是故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故丙吉不問橫道死人而憂牛喘,陳平不肯知錢谷之?dāng)?shù),云自有主者,彼誠達(dá)于位分之體也。今明公為治,乃躬自校簿書,流汗終日,不亦勞乎?”諸葛亮深知楊禺頁的勸諫正確,因而“及禺頁卒,亮垂泣三日!钡,仍然莫能改掉這個缺點。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位以管仲、樂毅自期的政治軍事天才終于積勞成疾,殞落于五丈原。正因此,“無為”的管理藝術(shù)便得到了人們的青睞。孔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歟,恭已正面而已矣!”這種“無為”,一方面,說的是統(tǒng)治階級必須抑制自己的欲望,清靜自守,不要好大喜功,不要圖虛名,不要為縱欲而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