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教養(yǎng)文章

時間:2024-04-23 17:45: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教養(yǎng)文章

  當前,我們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這是一個勿庸置疑的話題!爸R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資本”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當知識日益變成一種純粹的工具的時候,知識被利益所包圍,被現(xiàn)鈔或者支票所驅使的時候,知識實際上被剝離了,孤立于整個文化系統(tǒng)之外,或者在文化系統(tǒng)內部過度膨脹。我們的教育,包括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都存在著這種傾向,使得教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流失了。例如,屢禁不止的課桌文學:在衛(wèi)生間、校園里,教室的墻壁上隨處可見的污言穢語;在圖書館的雜志、圖書上亂涂亂畫,開天窗,甚至撕毀、偷拿;在公共場所勾肩搭背、大聲喧嘩,甚至于粗話臟話毫無顧忌。有的同學強烈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卻不知道尊重別人是何物;就是掃地這件事也很難與別人建立合作關系,分而掃之,決不會顧及全教室。

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教養(yǎng)文章

  學生的這種有知識少教養(yǎng)的現(xiàn)象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的空間,引起了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大家都試著從它的本質或方法方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手段。然而,我認為對學生教養(yǎng)的養(yǎng)成方面忽略了一個本源的方面——培養(yǎng)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自愛。

  約翰·密爾的功利主義認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樂,趨樂避苦的。密爾說:“只有人真正見到這個東西才能夠證明這個東西是見得到的,只有人聽到這個聲音才能夠證明這個聲音是聽得見的,同理,我覺得只有人真正欲望這個東西才是這個東西是可欲的那個意見所可有的證明。”這就是說,快樂之所以是人的最終目的就是因為人們在事實上是以此為目的的。人追求的快樂本質上乃是精神上的,本源上是以自我需要為前提的。

  以自我為前提不能說就是利己主義的,功利主義的道德原則是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密爾說:“功利主義認為行為上是非標準的幸福并不是行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與這行為有關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義需要行為者對于自己的與別人的幸福嚴格地看作平等,象一個與事無關而仁慈的旁觀者一樣。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樣,愛你的同學象愛你自己。做到了這兩件,那就是功用主義的道德做到理論的完備”。

  自我的成人即教養(yǎng)的完滿,“成人達己”乃是自我成人的最終目的。為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愛意識:

  1、自愛生命:自愛的本質

  一滴水、一朵花、一片落葉都是生命的存在,我們沒有理由去損傷她。同樣我們的生命更沒有理由去損傷她,因為生命是不可復制的。學會愛自己,不是讓我們自我姑息,自我放縱,而是讓我們學會約束自己和矯正自己。我們的一生中總有許多時候沒有人督促我們、告誡我們、指導我們。即使是我們最親愛的父母師長和朋友,也不會永遠伴隨我們,我們擁有的關心和愛撫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修枝打杈、尋肥培土,讓我們的生命更為美滿、更為健康,也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為自由和強壯。

  自愛生命,其實質就是從片面自愛走向整體的自愛。生命是一個整體,她有智慧生命和情感生命兩部分組成,前者是生命成長的理性的物質力量,后者是生命成長的感性的精神力量。對于教育者而言,我們也常常只是關注學生的智慧生命,并且以為這是學生的全部。我們?yōu)閷W生做了許多,給予了學生大量的知識和技能,卻忘記了為學生一生所準備的東西,顛倒了教育關心的價值本質。這種關注也給學生一種錯誤的引導,使得他們也認為教育的全部就是智力訓練,忽略了對自己情感生命的涵養(yǎng)。

  “恭謙、守信、節(jié)儉、勤奮、友愛”雖然不能涵蓋情感生命的全部,但它可以使我們趨向于理性,使每一個個體成為負責任的人,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另一個方面就是擺脫原始欲望的控制,能夠在創(chuàng)造和審美中獲得快樂,而不是在破壞和擠占別人中獲得快感。說實在,真正偉大的人物,不管是科學家,政治家,還是企業(yè)家,都有悲天憫人的道德情懷和德倫化的人倫美觀。很難設想,一個非常珍愛自己的人,一個有惻隱之心的人,一個懂得欣賞自然界的力和美的人,會是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人。我們要求每個人都偉大是不現(xiàn)實的,但總可以提倡每個人的健康人格,不能讓智慧去為情感“助紂為虐”。

  2、關愛他人:自愛的輻射

  人們認為不公正的行為往往是自我的自由權利受到侵犯,或者財產受到侵犯,或者別人得到了他不應得的東西以失信等等。公道的行為恰好反過來:注重別人的自由和財權,獲得自己應得的一份,守約等等。關愛他人既是自愛的輻射,也是自愛的保證。社會生活關系決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于確保這種關系。只有無損他人,共同的社會生活才能保證。

  自愛是教養(yǎng)的本源,教養(yǎng)歸根到底不過是對最好的行為方式的認識和規(guī)定。我不說謊,因為我的理性告訴我,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比說謊帶來的好處大得多;我去掃地,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潔凈的環(huán)境,也為別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潔凈的環(huán)境,同樣別人也會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潔凈的環(huán)境;我不偷竊,因為我知道,偷竊是要受到懲罰的,況且我也有自己的財產要保護;我反對某些個人侵害公物,因為我明白,公物中也有我的一份。總之,自愛使我知道我該追求什么,他愛讓我知道我該怎樣追求,并由此產生教養(yǎng)。

  同時,他者是一個泛化的概念,可以是他人,可以是自然,也可以是一種精神和傳統(tǒng)。“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然后君子”。中國歷來并不缺乏他愛意識,甚而至于將他愛推到了極致——忘我奉獻。天人合一,這里的“天”是“既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也不可能被我們同化”的自然,只有為人而存在,人的意識必須關照到的“伙伴”并且這個伙伴將會給你帶來更大的關照。學會愛自己才會真正懂得愛這個世界。為什么我們要愛父母、愛老師、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因為他們和我們密切相關。所以,我們珍愛自己,才會真正懂得愛別人,愛祖國,愛這個世界。我們的他愛實質上仍是一種自愛,“己欲達而先達人”,這不過我們選擇的實現(xiàn)方式“高尚”一點而已。

  3、享受過程:自愛的持續(xù)

  教育要追求人生的幸福大概是所有人的一致的看法,然而許多人認為這種教育的幸福存在于未來當中,甚而至于一些人認為教育的幸福不僅存在于現(xiàn)實的未來當中,而且存在于宗教性的“永恒世界”中,或者如我們所說的“永垂不朽”中。這實際上是對教育目的的定位不切實際的拔高,不錯,我們的教育是要把人培養(yǎng)成一個高尚純粹的人,但我們得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我們教育的對象將來絕大多數是普通平凡的人。教育目的的崇高和教育手段的現(xiàn)實并不是一個二律背反的原則。要知道:崇高永遠是毛坯式的,一經刻意的雕琢,反復打磨,便不再真實,不再生動!

  為此,我們不僅提倡學生珍愛自我,更要讓學生享受過程的幸福,讓學生知道幸福就在眼前,自愛必須持續(xù)。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要使孩子能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第一要有歡樂、幸福及對世界的樂觀感受。教育學方面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權享受的歡樂與幸福”。教育必須在過問學生精神生活的基礎上成為一個體驗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的過程。在體驗和創(chuàng)造中讓學生對教養(yǎng)的追求由情感上升到意志的層面上,最終達到教養(yǎng)的最高境界。

  同時,我們也得自問,我們給予學生的幸福觀是什么。日本學者中山昌禮曾經說過:“現(xiàn)在的老師教學生,都好象將他們拉入自己狹隘的范圍里面,并不是引導孩子們去發(fā)揮他們的長處和天分,由于要孩子們都象他自己那,所以不可能產生超過老師的人才。比方說培花草,照自己覺得好看的式去修剪枝葉,修成了一個形狀,看起來好象非常美觀,但枝葉原本的生命,都被剪斷了,這并不是真正的培花卉。教人也是如此,如果隨著老師自己高興去設置規(guī)條,拿自己的專長去限制支配小孩,本就不可能就出真正意義人才!蓖恚绻覀兡米约旱男腋S^去要求孩子,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教育如果是一首詩,她不能僅是抒情詩;教育如果是一篇文,她不能僅是駢儷文;教育如果是一幅畫,她不能僅是山水畫。教育不能太世俗,但教育也不能走“偽圣化”的道路。惟有避免講空泛的大道理,從學生的自我需要入手,教育才能有它的堅實的基礎,才能走出一片天地來。我們教師的責任就在于用自己的關愛幫助孩子積累這種力量,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和自愛,激勵他去嘗試,去選擇,去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種種可能,最大可能的達到自己的目標——這也許是我們目前最為可行的路。

【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教養(yǎng)文章】相關文章:

教養(yǎng)的芬芳作文12-16

關于教養(yǎng)的作文08-06

教養(yǎng)的味道作文01-19

最好的教養(yǎng)是待人舒服03-06

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分類12-14

適合小學生的文章03-31

誦讀的作文12-13

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12-18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