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檔列表

教學研究初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時間:2021-10-02 10:46:09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教學研究初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近年來,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日益受到廣泛重視,但長期以來對學生學習歷史的心理特點 、年齡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以致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往往得不到切實的落實。因此,需要在把握學生心 理特點的基礎上,探索行之有效的辦法。

教學研究初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13—15歲是兒童向青年過渡的時期,其中初中一年級(13、14歲)時尤為關鍵,這一時期的少年處于半幼 稚和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盲目性錯綜復雜的矛盾時期。一方面帶有很多孩童的特點,另一方面 也積累了不少生活經(jīng)驗,身心正在發(fā)生著很大變化。從表面看,他們?nèi)匀灰詫W習為主導活動,但是和小學比較 起來,在學習活動的性質(zhì)和內(nèi)容上,都有本質(zhì)不同的新的特點[1]。

    初一學生能夠學習一些比較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理解一些理論問題,但看問題還很不全面,很不深刻[2];他 們開始對一些抽象材料感到興趣,但對那些過于抽象、高深、與他們知識經(jīng)驗相距很遠的材料感到困難[3];掌 握概念時,常帶有具體性,依靠直觀感性支柱,并用一些日常概念解釋科學概念[4]。具體到歷史學習,除具有 上述特點外,又有其特殊性。初一學生對于各種事件或現(xiàn)象時間順序的知覺逐步完善起來,開始能理解一些較 大的時間單位,如“紀元”、“世紀”等,但常常不很精確,往往會把一段較長的時間知覺為較短的時間,把 遙遠的過去和現(xiàn)代之間的距離縮短[5]。此外,他們不擅長從整體和結構上思考問題,思維多停留于事物表面, 缺乏深度和廣度。他們絕大多數(shù)喜愛聽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故事、戰(zhàn)爭故事等)。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為 他們所關心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在學習商鞅變法“獎勵耕戰(zhàn)”時,學生會對“戰(zhàn)”(即軍功)的標準發(fā)生濃厚的興趣,有學生提問:如果 殺了諸侯,軍功和殺普通士兵是否相同?如果殺了很多人,人頭怎么拿回來?類似的例子在初一教學中不勝枚 舉。由這些事例不難看出,學生雖然開始進行思考,但思維方向或是窮究細枝末節(jié),流于瑣碎膚淺;或是偏離 主題(有的偏離是極具獨創(chuàng)色彩的,也是有創(chuàng)造意義的),不能從大處入手,抓住問題的關鍵。他們往往出于 個人喜好和自發(fā)的意識就事論事,還不能由具體事件提升一個層次分析較抽象的問題或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的本 質(zhì),也不能把問題聯(lián)系起來考察。這說明學生自覺思維水平還較低。

    具體到歷史教學目的與要求,初中教學大綱進一步指出: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xiàn) 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教會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表 述歷史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6]。初一學生的實際水 平與這些要求還有相當?shù)牟罹,欲盡快實現(xiàn)這些目標,教師要依據(jù)教學要求,根據(jù)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 指導,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幫助學生抓住主要矛盾,養(yǎng)成自覺的思維習慣。

   

    歷史學習的思維能力大體包括掌握概念、比較對照、抽象概括、辯證分析等能力。

    (一)掌握概念 學生掌握概念是一個主動的、復雜的過程,并不是成人或教師把現(xiàn)成的概念簡單地、原 封不動地“交給”他們,而是通過他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