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小院風動幡動的散文

時間:2021-04-20 14:09:53 散文隨筆 我要投稿

石頭小院風動幡動的散文

  一

石頭小院風動幡動的散文

  對這個小山村而言,石頭是一種唾手可得而幾乎取之不盡的建筑材料。

  石頭被用來加固土坡,堆磊院墻,圍建豬圈,茅廁。你所要做的,只是花點力氣把它們從河里搬上來。

  秦嶺自東向西七十二道峪,此為一。兩山夾一溝為“峪”,村子亦以“峪”為名。峪中是河流。河從秦嶺山上流下,常年清澈。水流不急不緩,水勢不大不小,豐水時湍急,枯水時則是三千弱水?墒蔷褪沁@只夠一瓢飲的弱水三千,卻帶下來大大小小的崩化的花崗巖。大的如房間,小的如碗碟。一眼望去,窄窄的河道滿是突兀的石頭,它們過于強烈的存在感讓人忽視了水的流淌。經(jīng)年累月,不動的是石,流動的是水,綠色的水映襯著白色的石,流動的波光擾動著斑駁的光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他說的是時光,是水流,還是永恒?

  村子被河分割為二,有座石橋相連。沿橋可以下到河道玩耍,親水,洗衣。離橋不遠的地方有塊大如房間的巨石,頂面寬闊平坦有如人工開鑿,就像自家的陽臺一般。我經(jīng)常帶著孩子上去玩耍,或者和朋友坐在上面喝啤酒,啤酒瓶空了就躺下遙望夏夜里滿天的繁星。在我看來,這塊巨石的存在近乎于謎。它何時而來?如何而來?這狹窄的河道幾乎容不下它碩大無朋的體量,更不用說這淺淺細流如何搬動這千噸的重量;蛟S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吧。它只是用冷冷的慘白的面孔嘲笑著我的無知無奈,知或不知,它就在那里,不生不滅。

  溯游而上,有一塊相同大小的巨石,看上去大體有個馬的輪廓,被喚作“白馬石”。它下面是一方平整而開闊的水面,可供附近的孩子們游泳戲水。村里孩子們相互邀約游泳時就說,走,白馬石走——這是多年前的`光景。而今留守山村的孩子少了,又出于安全的考慮,去那里玩的孩子們不多了!鞍遵R石”的名頭漸漸地也沒有以前那么響亮了。

  上,下游的這兩塊巨石,無論有名或無。都歸于寂寂。

  二

  被老婆稱之為“后院”的地方,只是那么狹窄的一溜。

  在我看來,能被稱之為“院”的地方,一定要四四方方,也許無需太大,卻要足夠開闊,四下無遮攔。這個后院東西不足一米,南北長七八米,北面漸次與北隔壁的院墻融合,沒有明顯的分隔;南面依著自家墻體用石頭筑起一段矮墻與南隔壁隔開;東面是自家樓房的墻體;西面是一面來路可疑,接近直角的陡坡。中間這小小一方,便是老婆說的“后院”。

  之所以說它來路可疑是因為它明顯不是自然形成的。在凄凄荒草的掩映之下,明顯有石塊堆積的痕跡。坡上是別人家,大門正對著后院。這兩年村里家家都起了樓,站在后院向上望,看著人家巍巍峨峨的樓房,更顯得這后院的局促和狹小。下大雨的時候,我不無擔憂地問老婆,這么大的雨,會不會把坡沖垮?老婆翻我一眼說,多少年了,從來都沒事。那坡是長年來村民們就著地形用石塊堆磊而起,已經(jīng)和地勢融為一體了,無法分割。

  相應(yīng)地,東面就是前院。通常我們不會再像強調(diào)“后院”的“后”字那樣強調(diào)“前”字,而理所當然地稱之為“院子”。很明顯,它符合我對“院子”一般意義上的理解:四四方方,視野開闊,有花有樹,擺張桌子可以吃飯,放個躺椅就能乘涼。跟老婆第一次來的時候,房子還沒整修,院子里泥濘的地面和外面沒有太大區(qū)別,中間是條用石頭鋪的彎彎曲曲的小路,長滿了荒草。院當中有塊巨大的臥牛石,老婆說,她小時候經(jīng)常在上面睡覺。后來翻修房子的時候,要在院子里鋪磚,石頭被搬到北墻下。我問老婆,這石頭又沒啥用,為啥不搬出去?老婆說,這塊石頭在她出生前就在家里,有點類似傳家寶,絕對不能扔的。以后帶孩子回老家,我對墨墨說,你去那塊石頭上睡一覺吧,你媽原來就在那上面睡覺。老婆笑而不語。怎么看,這石頭也并不是很大,就算小孩,在上面睡覺也有點勉為其難。

  順著南墻有棵香椿樹。樹下是一個窄窄的花壇,花壇里是岳母種的花椒,不知名的花和幾棵發(fā)出來的小香椿樹。椿樹都是自己發(fā)出來的。每年清明回去,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拔去滿院子生發(fā)而出的小香椿芽。這些小芽順著磚縫爬出,有時會把磚都頂松。生命力極頑強。南面樓梯下是一個葡萄架,印象里似乎從來都沒結(jié)過葡萄,F(xiàn)在正被一株桃樹所取代,每年春天,都會開放艷麗的桃花,這小院,便充溢著春天的氣息。

  三

  在現(xiàn)有的公路等級劃分系統(tǒng)里,這條路應(yīng)屬最低或次低。

  它從長安一路蜿蜒向南,路面越來越窄,最終只能容兩輛車并行;起伏越來越多,車輛越來越少;路兩旁越來越開闊,建筑越來越低,綠色越來越蒼翠;心胸越來越開闊,心情越來越舒暢。向南望,山隨著車的移動變換著儀態(tài),近得能看清山上的建筑?墒侨螒{車一路迎山而去,山卻總是保持著遙遠的距離。最后你會無奈地覺悟到,所謂“大山張開懷抱歡迎你”,不過是學生腔的一廂情愿罷了;所謂看山跑死馬,大抵如此。如果恰巧下雨,便有云霧繚繞山間,你在車上看山,車動,云轉(zhuǎn),山不動。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高宗弘道年間,一個朗月如銀的夜晚。嶺南名剎光孝寺里,一場關(guān)于風動幡動的爭論仍然沒有結(jié)果。剛剛接過五祖弘忍衣缽的六祖慧能輕輕地說,是心動。然后就結(jié)束了長達15年之久的“逢懷則止,遇會則藏”的隱居生活。然而慧能的低調(diào)并沒有妨礙“心動”二字如圖千年月色一般穿透古今。而今在我眼前這層巒疊嶂的山巒和云霧來的太過倏忽,以至于還沒來得及觀照內(nèi)心。云霧如風幡變換,心卻難如大山般巋然不動。所能做的,不過是最大限度尋求內(nèi)心的和合罷了。

  到了村子,才只到峪子口而已。換句話說,由此便才進山。路繼續(xù)向東南延伸,沿著村子的邊緣劃了一個巨大的弧。過了環(huán)繞村子這一程,便開始蜿蜒的盤山路,一面是山,一面是崖,崖下是河。常有胳膊肘一樣的急拐。在這樣的路上,即使是經(jīng)驗老道的司機都不由話語減少,精神專注了。沿著這樣的盤山路大約行五,六公里,便是太興山。

  秦嶺自東向西七十二道峪口中,它聲名不著,游人不多。山上多道觀,有著玄衣的道士,盤頂,蓄須,臉龐黑瘦,意態(tài)超然。嶙峋的怪石旁,多修竹,松柏,樹枝間有松鼠和不知名的花鳥。路邊有泉水汩汩而下。清幽,恬淡,即使在盛夏,也會感到絲絲寒意。路邊沒有導覽圖,沒有介紹文字,一切都以原生態(tài)的形式無比坦誠的呈現(xiàn)給出來。

  附近村民每逢特定的日子,便上太興山趕廟會。從峪子口上來,多數(shù)村民選擇步行。這點山路對他們來說,實在不算什么。從峪子口算起,這一路走來,沿路山村的名稱丈量著行腳的里程:三里鋪,五里廟,十里廟,最后便是太興山山門。在我看來,這或許是世代以來人們的智慧:都過了三里鋪了,五里廟轉(zhuǎn)眼就到;到了五里廟,十里廟還會遠嗎?到了十里廟的時候,即使再累,你還會放棄嗎?行腳的人一次次被暗示,希望就在前頭,而且沒有多遠。有了這樣的心理暗示,連腳步都輕快起來了。等到了山門,再回頭望一望來路,自己都會驚嘆竟然走了這么遠。

  不過這一路走來還是有很多樂趣的,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像大多數(shù)秦嶺山間的盤山路一樣,路的一旁是嶙峋的山體,另一旁是巨石突兀的河流。這河就是山間泉水匯集而來,清澈見底。若是熱了累了,隨時可以下到河里涼快一下。假如體力允許,步行倒是比坐車愜意。

  那年我和朋友一家三口,這奇怪的組合,用腳丈量著崎嶇蜿蜒的盤山路,以至磨傷了腳趾;在多云天氣里下河游泳后感冒證明我們低估了水的冰涼;那個我們偷偷溜進去的度假村如今一再擴建。那個撒嬌讓人背著進山小姑娘如今已經(jīng)是青春逼人的少女了吧?在太興山山門外農(nóng)家大姐用現(xiàn)采的野菜給我們做的菜,那鮮美的口感若許年后早已淡遠。還記得傳說中的瀑布近在咫尺卻未得見的遺憾嗎?還記得我們他日再上,那遙遠的約定嗎?

  而今他們?nèi)谧兂闪怂目冢巳艘苍谔窖竽嵌说漠悋。風動幡動,君心動否?

  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

【石頭小院風動幡動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風動幡動與心動07-29

風動的聲音的散文11-08

喪幡(喪幡)05-29

幡紙(幡紙)06-10

風動桂花香散文06-30

詠春幡,詠春幡溫庭筠,詠春幡的意思,詠春幡賞析 -詩詞大全01-01

絳引幡(絳引幡)06-04

小院秋色經(jīng)典散文02-15

奶奶的小院散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