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簡史讀后感

時間:2021-03-11 11:03:5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萬物簡史讀后感范文(通用9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萬物簡史讀后感范文(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萬物簡史讀后感范文(通用9篇)

  萬物簡史讀后感1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厚厚的科普書《萬物簡史》,我非常喜歡。這個寒假,我開始讀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比爾布萊森,他是美國著名的旅游文學作家。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宇宙中上所有事物不是一下子就變出來的,而是經(jīng)過了漫長的進化而來的。就像我們的地球產(chǎn)生于幾百億年,剛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jīng)過了好幾百億年,才有了水和生物,之后又有了陸地,又過了幾十億年才有我們?nèi)祟悺?/p>

  我最感興趣的是地球的歷史。很久以前,地球沒有水,只有滾燙的巖漿。過了好幾億年后就有了水,這段歷史被稱為寒武紀。寒武紀的生物各種各樣,有珊瑚、有貝殼、還有水草。又過了好幾億年,產(chǎn)生了陸地,陸地上有了許多植物,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現(xiàn)在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樹了。在這時又出現(xiàn)了爬性動物,之后恐龍時代來襲,這時也出現(xiàn)了較小的哺乳動物,這段歷史叫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之后一顆小行星使恐龍滅絕了,出現(xiàn)了大型哺乳動物,然后終于出現(xiàn)了人類。

  這本書里還講述了很多科學的奇跡和成就,還有很多科學家的有趣故事,讓我了解了大千世界的無窮奧秘。

  萬物簡史讀后感2

  “人是從地球上第一批動物演化而來的嗎?一個人的DNA有多少個億的密碼字母?一個普通身材的成年人,軀體怎么可能包含著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帶著一連串疑問,我翻開了這本厚厚的《萬物簡史》。

  這是一部有關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發(fā)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化學元素的周期規(guī)律,是從北美洲的單人紙牌游戲中獲得了靈感;達爾文為蚯蚓彈起了鋼琴,是為了研究聲音和震動對它們的影響;發(fā)現(xiàn)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shù)錯了手指、腳趾的數(shù)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

  科學從未如此引人入勝,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也從未如此充滿驚奇和美妙。

  《萬物簡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它引領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產(chǎn)生,變化和發(fā)展的進程。使我感受到生命的偉大和神奇,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敬意。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

  “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珍惜她的美好,并要為她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萬物簡史讀后感3

  讀完厚厚的一本《萬物簡史》,我感到意猶未盡這真是一本最打動人的科普書。

  作者比爾·布萊森自稱這本書是“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發(fā)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qū)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fā),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fā)現(xiàn)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shù)錯了手指、腳趾的數(shù)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

  這本書的語言風趣幽默,在讀到描寫哈雷這位科學家的文字時,我一下子笑出了聲。其實,類似這樣的語氣和描述在書中比比皆是!肮资莻不同凡響的人物。在漫長而又多產(chǎn)的生涯中,他當過船長、地圖繪制員、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fā)明人。他寫過有關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威文章,還天真地寫過關于鴉片的效果的文章。他發(fā)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他惟一沒有干過的事就是發(fā)現(xiàn)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認,他在1682年見到的那顆彗星,就是別人分別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見到的同一顆彗星。這顆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約16年之后!

  類似的幽默有的時候近乎調(diào)皮,也許正是在這樣一支筆下,才有如此生動立體的一個個科學巨人款款走來,一幅幅科學的圖景才如此瑰麗而妙不可言。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就是。它能告訴我關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拋開所謂的科學體系的劃分甚至拋開科學這個概念大一統(tǒng)的說事兒,它還講了很多科學家的趣事兒,他更加激發(fā)了我熱愛科學的熱情,讓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更加濃厚。所以我喜歡這本書。

  萬物簡史讀后感4

  最初從同事那看見這本書,我一點興趣都提不起來。因為根據(jù)認識,某某簡史,總是一堆的亂七八糟詞匯加深奧難解或者是屁話一堆。既然他推薦說不錯,我就拿回來看看。

  吃過晚飯,翻開書目,喲,內(nèi)容還很廣泛,從宏觀到微觀都有涉及。翻翻幾頁就想到頭睡覺。擱置一段時間想起來就翻翻,后來到漸漸進入作者的世界,發(fā)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從未接觸過的新奇思想世界里。

  《萬物簡史》從宏觀到微觀,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從現(xiàn)有的考古,考察資料中客觀的闡述世界的起源,推測盡可能的情況。盡管還不慎完善。從宇宙初起細胞的`生長,經(jīng)過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繁殖、毀滅、變遷,變異到現(xiàn)在我們所看見的萬花世界。有資料也驚人的提出一個觀點,我們?nèi)耸俏⑸锏募纳w,為什么我們?nèi)藭嬖?那是因為這些微生物允許我們存在,所以才存在。這真的顛覆了我以前一直以來認為是人主宰世界的觀念,具有很大的沖擊力。從頭到腳看下來,我認識人的渺小,世界的浩大,微生物的精細,萬物的如此巧合存在。

  在簡史里推測的各個例子中,人們孜孜不倦的探索事實的真相。他們在探索世界真相,而我也在同時觀察這些推動歷史進程,或者說是還原古代真實世界原貌的人們的共同點?梢杂袃牲c是很明顯的:

  (1)這些人家境都不錯,有些甚至是伯爵。當然,要做考古,探尋類的工作必須不為金錢所累。大的大千世界,那些偉人們,家境都還不錯,這樣才能安心的去追求自己向往的學科。所以想要成事,先要有資本。

 。2)大多有些怪癖,小的,大的不一而足,F(xiàn)在大家說的天才大都異于常人,所以我們生活中那些不一樣的人才更有可能推動世界的發(fā)展,因為固執(zhí),因為專一,沒時間去考慮世俗紛擾,自然的單純的有些要命。卻也有更多的精力去專注一件事情,并做出成就。而我們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普通一族。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比喻,如果從宇宙開始到現(xiàn)在算一天24小時的話,我們現(xiàn)在了解的,所謂的最長歷史也不過十幾分鐘的時間。可知我們存在是如此的幸運而又渺小。而對于未來,或許過個幾十億年,我們?nèi)祟惒恍业臎]能通過設置的重重障礙,消失了。另一種生物取代我們繼續(xù)生存下去。延續(xù)下去。那,想想現(xiàn)在生活中的紛擾,又有何可計較的?不過是滄海一粟,何不盡情而活呢?“人生得意須盡歡”,想得開,看的遠,摒棄雜念,生活會如初開的花朵一般絢麗,鮮艷奪目。

  萬物簡史讀后感5

  在初一漫長的寒假中漫生活中,我除了學習就是看自己喜歡的書了,《萬物簡史》其實是媽媽自作主張給我買的,我其實并不是很感冒,年前快遞員都回家過年了,導致這本書一直沒有送來,媽媽倒是很著急,我卻無所謂,大年初六,快遞員終于將書送到媽媽單位了。

  接觸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隨手翻了翻,感覺很一般,但是,寒假在家也不能老是做作業(yè)或者玩游戲啊,那是父母親所不容許的,因此,我只好耐著性子看起這本《萬物簡史》來,讀著讀著,越來越喜歡了,書里面的文章涵蓋地理、天文、生物、化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作者的語言通俗易懂,總是能將很高深的問題敘述得非常簡單,文風幽默風趣讓人在閱讀中感覺特別輕松,書中,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發(fā)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娓娓道來,不知不覺中,讓我也學到了不少科學知識,讓人受益菲淺,這本書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孤獨的行星》,看完這一章后,我感觸很深,以前,我一直在抱怨,為什么我沒有足夠多的錢,沒有好吃的,直到看完這一章,我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可貴和生命的幸運,也明白了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意義,是啊,就像書中所說的,如果沒有合適的時間、優(yōu)越的位置、合適的行星,我們就不能出生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沒有父母親在恰當?shù)臅r候結合,也一樣不可能有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對這個世界來說,其實都是一個奇跡,這實在是太奇妙、太微妙的事情了……

  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奇跡,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幸運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短暫的生命,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歷程呢,這本書里還告訴了我們地球的大小,地球危險的處境,宇宙通向我們的路等等知識,曾經(jīng)有人這樣評論這本書,讀完它,你講不再會害怕和恐懼,以為你已經(jīng)明白了生命的本質。

  讀完這本書,我也基本明白了“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是誰”、“我們將要到那里去”、總之,這不是一本僅僅介紹科學知識的科普書籍,它更是一本生命啟蒙教育書籍,讀《萬物簡史》,我對生命,對人生、對自然、對當下的生活都有全新的感悟。

  萬物簡史讀后感6

  《萬物簡史》這樣的書名,在西方有著非常古老的傳統(tǒng)。古代和中世紀的許多著作,都喜歡從“天地開辟”時談起,一直談到那時的當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書。如果僅僅從形式上與那些古代著作相比,本書也可以視為一部關于現(xiàn)代科學的通俗百科全書。

  本來是介紹現(xiàn)代的科學知識,包括宇宙的結構、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狀況、核物理、相對論、生物、生命、進化、遺傳等等?茖W知識難免有抽象枯燥之處,但是作者在敘述中不時穿插著大量科學家、發(fā)明家的遺聞軼事,讓你讀起來能夠興味盎然。有什么辦法呢?人們就是更愿意讀遺聞軼事而不是讀科學定律。

  這本書談不上精深,讀過之后也就是可以對現(xiàn)代科學有個大概的了解,也不見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學概念,但可以給你提供許多與科學有關的談資,讓你看起來象是對科學相當了解的樣子。也許正是這一點吸引了讀者吧。這樣看來,本書將書名取作《萬物簡史》,其實實在有點夸大其詞。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作者在敘述那些科學概念時,確實能夠做到簡潔明快,讓人能夠比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細究起來也許不甚準確,但確實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談到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公式的意義時,作者說,一個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軀中蘊含著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釋放它”的話。

  書中那些科學家的遺聞軼事,有時相當夸張(當然也有價值),比如說著名的埃德溫·哈勃“是個頑固不化的說謊大王”、“英俊到了不適當?shù)某潭取,而達爾文的父親因為達爾文學習成績平平憤怒責備他“什么都不掛在心上,你將丟你自己和整個家族的臉”之類。以前我們國內(nèi)的普及讀物習慣于將科學家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他們道德高尚,作風正派,一心為人類的福祉而奉獻。而讀讀這本《萬物簡史》,你就會深感“科學家也是人”這句話是多么實在了。

  這就是《萬物簡史》,一本既是關于科學知識的有一點系統(tǒng)性的普及讀物,同時又可以說是一本頗具人文關懷的現(xiàn)代科學史著作。

  萬物簡史讀后感7

  翻開書,大爆炸三個字映入眼簾。大爆炸是一種突然發(fā)生的巨大膨脹,正因為有它,引力、電磁、核力以及質子、電子等許多粒子都從無到有出現(xiàn)了。緊接著,無數(shù)的氣體塵埃不斷集結,形成了太陽。地球,月亮,大氣也逐漸形成。因為有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適應的溫度,大氣與水,生命就要在地球上起步了。

  書中對于行星的定義有具體說明。首先行星必須獨立圍繞太陽運轉。第二必須有足夠的質量,引力使它大致成圓球狀。最后行星必須主宰自己的軌道。也就是說,行星的質量必須比穿越其軌道的其他任何天體要大得多。這與八大行星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正好相吻合。

  對于地球,牛頓的理論認為它并不是個標準的球形。因為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離心力會導致它成為兩極有些扁平,赤道略鼓的扁圓形。1785年,詹姆斯·赫頓認為地球的形狀是它自身內(nèi)部運動在漫長中塑造的。由此基礎,1807年,地質學會成立。

  經(jīng)學習得知,地質作用分為外力與內(nèi)力作用。內(nèi)力作用因地球內(nèi)部能量的釋放,導致地表高低起伏。包括但不限于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殼運動。外力作用則是由太陽輻射引起,包括了風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正是以內(nèi)力作用為主,外力作用為輔。

  19世紀初,地質學界圍繞地球的形成發(fā)生爭論。這取代了過去水成派與火成派之間的爭論,誕生了災變論派,均變論派。查爾斯·萊爾提出了構造板塊學說,也由此成為現(xiàn)代地質學之父。而地殼運動又被稱為構造運動,它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直到1953年,克萊爾。彼得森才成功測定地球的年齡為45.5億歲。

  二十世紀初,魏格納提出泛大陸學說。云莓干理論與陸橋理論在當時十分流行,但都不能完美得解釋板塊漂移。直到板塊構造理論的提出,才解釋了地球的表面運動與內(nèi)部活動。

  正是因為年復一年不斷的研究學習,我們才會對地球,對宇宙,對這個世界有深刻認識。雖然現(xiàn)代人類的存在時間不到地球歷史的萬分之一,但我們依然在堅持。

  萬物簡史讀后感8

  《萬物簡史》講述了宇宙中的許多秘密,從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組成到生命的來源;從伽利略發(fā)明的單筒望遠鏡到現(xiàn)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遠鏡;從小小的單細胞到豐富多彩的動植物;它從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數(shù)學等幾個方面解釋了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就像一個百變魔盒。原子、粒子的組成、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這些紛繁復雜的科學概念通過科學家的講述變成了非常有趣的東西。

  其中,我最喜歡生命這一節(jié)。生命是由無數(shù)個沒有生命的原子集結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鑷子(當然很。┿Q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實也就是一堆原子塵土。而且,只要是一個生命,就都是運氣好得不得了:你每一個祖先都沒有被燒死,被壓死,被累死,被餓死,都能成功地生兒育女,在每一個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傳奇的經(jīng)歷并最終產(chǎn)生了——你。每一個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現(xiàn)了一點點的差錯,哪怕是最細微的,你現(xiàn)在也許就是啃食巖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樣懶洋洋地趴在巖石上曬太陽,或是在海面上噴一口氣,然后鉆到海底十八米的深處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們當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幫助社會進步,“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作者曾經(jīng)不止一次說過地球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生活在太陽比較穩(wěn)定的時代,當它從星云開始形成,一直到紅巨星、白矮星,最后的滅亡,這一過程大約要經(jīng)過100億年,我們正好生活在壯年的紅巨星這一段時期,它不像新星那樣有活力;同時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質可以讓它以每秒鐘大約400萬噸的速度自由持續(xù)的揮霍,用來維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長和生存。但最重要的不止如此,我們的地球恰好有水的存在,這是我們生命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正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發(fā)現(xiàn)的秘密,還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處中,人類目前已知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處的秘密,只有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去探索。

  萬物簡史讀后感9

  《萬物簡史》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作者比爾布萊森把19~21世紀的科學發(fā)展進程記錄了下來,讓人們明白科學家以前的猜想和創(chuàng)造,更加深入的把大自然的幾番不同的模樣描述了一遍。全書分為六部分: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個新時代的黎明、處境危險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們的路。

  正像《出版商周刊》說,閱讀布萊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讓我了解了愛因斯坦、牛頓、弗里茨茲威基等科學家。知道原子、鉛、細菌的組成、形成部分?梢哉f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有些內(nèi)容讓我非常地震驚,原來自己有那么多知識不知道。作為一個科學迷,必須精通各種科學奧秘,但這本書有些讓我暈暈乎乎,有好多都是我看不懂的,我也沒辦法,只好囫圇吞棗,那些瘋狂的科學家,為了榮譽而不擇手段,甚至拿自己做實驗,我也不敢相信牛頓也在內(nèi)。畢竟這是全國著名的,特別是書背后的那些好評,讓我有信心讀下去,我想一生都看著這本書。買來時嫌它厚,沒有圖,但在看了它之后,我動心了,改變了主意,我要一輩子收藏。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它能告訴我關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拋開所謂的科學體系的劃分甚至拋開科學這個概念大一統(tǒng)的說事兒,它還講了很多科學家的趣事兒,他更加激發(fā)了我熱愛科學的熱情,讓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更加濃厚。雖然已經(jīng)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放下手中厚重的書籍,卻久久不能忘懷,是科學的神奇?還是對自身的探索?在這本被美國著名媒體紐約時報稱為“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的書中,作者以一種區(qū)別于普通科普圖書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勝方式讓我們折服。

【萬物簡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萬物簡史讀后感08-01

《萬物簡史》讀后感04-22

關于萬物簡史讀后感01-14

《萬物簡史》讀后感范文12-13

萬物簡史的讀后感12-17

《萬物簡史》讀后感600字08-22

《萬物簡史》讀后感450字01-26

《萬物簡史》讀后感500字01-26

讀《萬物簡史》有感02-15

讀萬物簡史有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