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活動給我的啟示
“課程指南”指出:生活活動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在習慣形成中的積極情感體驗;重視幼兒在共同生活中交往、禮儀、環(huán)保、安全等的認識與培養(yǎng),提神幼兒對共同生活的適應能力;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條件與環(huán)境,讓幼兒能充分的自我服務,參與簡單的公益勞動。由此可見,“二期課改”是幼兒園生活活動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新的發(fā)展。
生活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而被納入幼兒園課程,成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生活教育不僅要適應幼兒當前的發(fā)展,更要為幼兒的持續(xù)發(fā)展與未來生活奠基。
過去,在生活活動中,教師關注的往往是如何呈現教材內容,如何教會幼兒。今天,教師不能再只顧著傳授內容、完成任務,一定要關注幼兒在生活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個體差異。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重視幼兒發(fā)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體現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而生活活動中避免集體說教、統一要求,則是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差異、重視個別化教育的體現。
在實踐中,我們同樣體會到實施“生活”離不開家園共育。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幼兒吸取生活經驗的源地。幼兒發(fā)展受幼兒園、家庭、社會多方面的綜合影響,只有幼兒園與家庭相互溝通,使雙方的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實現生活教育的目標。我們在指導家庭教育的同時,要尊重家長作為幼兒照料者及影響者的主體地位,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家長參與、認同、支持幼兒園的生活教育,同時引進家庭、社區(qū)等的教育資源,充實、優(yōu)化幼兒園的生活教育。
一、樹立新的教材觀
要根據幼兒的發(fā)展實際來選擇和組織活動內容,組織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活動,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特別要抓住日常隨時發(fā)生在幼兒身邊的事情與問題,充分發(fā)揮主體的能動性。
二、把握教育對象的年齡特點
作為教師,除了把握教育對象的年齡特點還要走進幼兒的日常生活,仔細觀察每個個體在生活上的不同表現,使活動最接近教育對象的生活經驗與發(fā)展水平,盡可能使活動與個體兒童的需要相符合。
三、以整合的觀念實施教材
生活活動以基本經驗來呈現生活活動的目標與內容,將兩者整合在幼兒積累基本經驗的過程中。在開展活動是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同時注意生活基本經驗的整合、活動形態(tài)的整合以及教育資源的整合。
四、將“日常指導”的要點化為日常教育行為
“日常指導”不是一個活動的具體步驟,而是日常生活中教師教養(yǎng)策略的關鍵要領,它強調幼兒生活能力與習慣的養(yǎng)成重在日常積累,決不是一次活動、一堂教學所能完成的。首先要讓環(huán)境與幼兒互動。創(chuàng)設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應的、有利于幼兒動手實踐的環(huán)境。其次堅持“做中學”。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練習對幼兒能力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十分重要,我們教師要多為幼兒提供自己動手、體驗獨立的機會,讓幼兒“做中學”。“做”要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需要教師的指導;需要持久反復,日積月累。孩子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應從小培養(yǎng)獨立的人格。在幼兒學做事的過程中,只要沒有危險,應盡量讓幼兒自己動手,自己選擇,允許他們對自己的事情自作主張。同時要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如讓幼兒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提供一些能使他們表現自己能力和長處的活動;常常以充滿欣賞與鼓勵的語言和動作,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情感等。最后要特別注重個別指導。幼兒的年齡越小,其個體差異越明顯。生活教育更要注重個別化,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針對個體的發(fā)展實際,如不同的睡眠時間、不同的飲食量、不同的適應期等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養(yǎng)策略。
總之,“生活教育活動”要貼近幼兒日常的真實生活,強調過程中幼兒的主動參與,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去體驗、積累,在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