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創(chuàng)新教育之門

時間:2023-05-05 10:58:29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開啟創(chuàng)新教育之門

  培根曾經(jīng)說過:“知識就是力量”。在社會踏入信息時代的今天,這句名言似乎應該這樣詮釋:知識的共享才能產生更大的力量。Internet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計算機的聯(lián)網(wǎng),而是人類知識的聯(lián)網(wǎng),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類智慧的聯(lián)網(wǎng),是人腦的延伸。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教與學的方法、目標必然會產生巨大的變化。讓學生的頭腦成為創(chuàng)造的火爐而不是裝答案的容器,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尋的目標。在眾多的探索者中,有人找到了通向創(chuàng)新教育之路的鑰匙。

開啟創(chuàng)新教育之門

  英特爾未來教育簡介

  英特爾未來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項目是英特爾公司為支持計算機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設計的一個全球性的培訓項目。該項目的目標是對一線的學科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懂得如何促進探究型學習,能夠將計算機的使用與現(xiàn)有課程密切結合,最終使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2000年7月,“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在中國正式啟動,截止到2002年初,北京、上海、江蘇、山西、內蒙古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等14個省、市、自治區(qū)開展了這個培訓項目,5萬名教師通過了此項培訓。英特爾公司還承諾將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快速推向我國西部地區(qū)。

  英特爾未來教育的主旨

  ·在課堂中有效地利用計算機技術。

  ·重點圍繞學生和教師如何利用技術,通過研究和交流以及運用卓有成效的策略與工具來增強學習。

  ·強調“動手”的學習方式,參照國家和地方的課程標準來自行創(chuàng)建教學單元計劃與評估工具。

  ·給學生們更多掌握和使用技術的機會。

  ·鼓勵教師進行團隊合作,結對評審他們的教學單元并共同解決問題。

  課程特點

  “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的課程由10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4小時。課程主要基于微軟公司的Office專業(yè)軟件套件,包括:Microsoft Word 2000、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Microsoft FrontPage 2000、Internet Explorer。

  每個模塊都遵循“結對交流”、“教法研討”、“動手操作”、“作品評估”、“單元計劃修改”、“回家作業(yè)”等基本格式,要求教師選擇一個他們目前在教的或將來要教的單元作為正規(guī)課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體演示文稿、電子出版物、網(wǎng)站制作于該單元的教學中,最終制作出一個有效利用技術的、與國家課程標準相符合的完整單元計劃。培訓之后,教師需要做到能夠將根據(jù)自己所學到的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知識和各種多媒體軟件,開發(fā)出實際教案,并把這些教案應用到課堂上去,使自己的授課形式和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同時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進行學習、課題研究等。

  培訓方式

  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通過獨特的“培訓培訓者”、“教師教教師”的模式,將知識傳授給更多的教師。該項目首先對一定數(shù)量的主講教師進行培訓,再由每一位主講教師每年培訓一定數(shù)量的一線授課教師。培訓采用面對面的形式,進行結對交流、動手操作、教學實踐的討論。在培訓中,指導教師與受訓教師之間有大量的互動交流以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司長 馬立

  我國的教師培訓工作已經(jīng)開展了多年,每個時期都有其階段性的特色。當前,全員師德培訓、普及信息技術以及課程教材改革又將教師培訓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新時期教師培訓的重點是更新教師觀念和探索新的培訓模式,即在培訓中體現(xiàn)三個方面的結合:第一,要把學科的培訓與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密切結合;第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與教育技能的培訓密切結合;第三,適應時代要求,以教學設計為重點。通過多年培訓工作的實踐積累,我們總結出很多獨具特色的培訓模式,此外還引進了一些好的培訓項目,“英特爾未來教育”就是其中之一,這個項目“以學生為中心”、“任務驅動”、“案例教學”、“資源共享”、“協(xié)作學習”等一系列教學思路值得借鑒,與我們積累的一些培訓模式也有不謀而合之處。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培訓方面,今后的重點不再是利用計算機制作課件,而是怎樣把信息技術與教育內容、方法、手段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實現(xiàn)基于信息技術手段和資源的教學設計。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張民生

  “英特爾未來教育”是以培養(yǎng)計算機操作技能為主體的,以現(xiàn)代技術、現(xiàn)代信息網(wǎng)絡為背景的、以提高各學科教師教學能力為宗旨的師資培訓項目。它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學內容設計都是比較先進的,因此在培訓中受到了廣大老師的歡迎,并較快地與上海市正在推進的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特別是與研究型課程相結合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并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用”,即用于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否則只是為了培訓而培訓,不能真正發(fā)揮技術和理論的作用。“英特爾未來教育”“學以致用、按需施教”的原則,對我們有所啟示,應當在“用”字和“需”字上下功夫。

  英特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 克瑞格·貝瑞特博士

  我們必須把最好的工具交給年輕人,使他們能夠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并激勵下一代繼續(xù)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進行科學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正是這種精神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英特爾全球教育事務總監(jiān) 迪穆沙博士

  “英特爾未來教育”是一個全球性的項目,開展它的目的是幫助今天的教師和學生滿足未來的要求。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陳偉錠

  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技術都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

  老師們眼中的“英特爾未來教育”

  “英特爾未來教育”的教學模式是有效的,中小學教師學了就能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應用計算機的神秘感,這是未來教育理念的成功。──北京市教育學院院長 倪益琛

  “英特爾未來教育”點燃了老師與學生心中的火焰;它啟發(fā)老師們思考怎樣教育下一代、如何在日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教授黎加厚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技術,而是思想觀念,“英特爾未來教育”是撬開已鈣化好的腦殼的金鑰匙。──淄博高新區(qū)實驗小學 李紹杰

  “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培訓過程是一個“織網(wǎng)”的過程,是讓學習者學習一種比較可行的“織網(wǎng)”方法的培訓。 ──上海市盧灣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陳功強

  我感到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這是因為在這個學習活動中,他們成為信息加工的主角,他們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現(xiàn)代媒體的運用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天津17中學 魏薇

  編后:“‘英特爾未來教育’是一場頭腦風暴”──幾乎所有參加過這個培訓項目的老師都這樣異口同聲地說。這個培訓為什么會給老師們帶來如此之大的觸動?《開啟創(chuàng)新教育之門》將分4期連續(xù)介紹“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開展以及實施的情況,同時為您精選各地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案例,敬請關注。

  上期“‘英特爾未來教育’巡禮”為大家全面展示了這個成功的教育培訓項目的風采,目前從這個項目畢業(yè)的老師已達5萬名。雖然記者不可能一一采訪這些老師,但凡是被記者采訪過的老師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英特爾未來教育’是一場頭腦風暴”,為什么參加過此項培訓的老師們會受到如此巨大的觸動,他們是如何看待“英特爾未來教育”這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的呢?本期請一位參加過此項培訓的老師談談他的感受與體會。

  巨大的收獲

  近來,我有幸參加了一次與眾不同的教師培訓──“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雖然時間不長,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我近年來參加過的收獲最大的一次培訓。

  “英特爾未來教育”是一個大型的國際合作教師培訓項目,其目標是“使教師把計算機技術應用到所教的課程中去,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業(yè)成績”。與以往人們所熟悉的教師培訓不同:這里聽不到授課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也沒有一本完整系統(tǒng)的教材,更沒有整齊劃一的作業(yè)、小結。整個培訓過程就是完成一個所任教學科的多媒體單元教學包。培訓完畢時能帶著這個“能夠直接應用于課堂教學的、融入了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作品”回到學校,而且馬上可以把這個作品運用到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去。

  誠然,完成這個項目,需要我們做大量工作:要學會在網(wǎng)上、光盤資料中搜尋有用的教學資源,要編制所選定的學科中單元的“單元實施計劃”,要制作多個用途不同的多媒體演示文稿和Web網(wǎng)頁,用來為學生們“導航”,要體會從學生的角度學習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學會制定評價學生作品的標準,還要學會物色能幫助自己解決各種難題的人……整個過程中并沒有為我們提供現(xiàn)成的學習計劃、學習內容,甚至連“教材”也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讓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用自己的經(jīng)驗、體會,去補充、完善,去參與編寫。

  經(jīng)過幾天的“摸爬滾打”,我們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基本掌握在本學科教學中應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所必須的技術,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明白了如何才能將技術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神奇的轉變

  這樣的培訓為什么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我想,主要是在培訓過程中反映出的代表“未來教育”發(fā)展方向的嶄新理念。“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是一種“基于任務的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以“任務”為中心來促使學習者主動吸納、調整、重組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升。這種“基于任務的學習”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做中學 在實踐過程中,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而凝聚、匯集知識技能等要素。解決問題之后,這個過程又以“經(jīng)驗包”的形式留在頭腦中。在這個“經(jīng)驗包”里,至少有這樣五個方面的“經(jīng)驗”:(1)經(jīng)過使用,被驗證過的“知識”;(2)經(jīng)過實際應用,更加熟練掌握的“技能”;(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新的“知識”、“方法”、“技巧”;(4)伴隨整個過程所產生的“情感”;(5)與問題相伴的“情境”的記憶。經(jīng)過以上這些環(huán)節(jié)進行重組的知識,將有一個“質”的飛躍。

  2、評中學 與傳統(tǒng)學習不同的是,“學以致用”在這里不是一句空話。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的過程。培訓過程中不斷要求我們用“學生的眼光”去思考,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去制定、修改有關評價“作品”的“量表”,去檢驗自己的“作品”,看它是否真的符合學習者的實際需要。

  3、幫中學 能者為師、共同學習、合作學習,這是信息時代的重要特征。作為一名教師,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切地體會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的分量。在“任務”面前,只有互相幫助,才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

  4、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學習網(wǎng)絡 如果理解了上述三個特點,再聯(lián)系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技術背景,我覺得,“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更深層次的理念還在于讓教師切實感受到網(wǎng)絡時代學習的特征:打破任何“絕對權威”,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教師就在這樣的“網(wǎng)”中,不斷學習,不斷發(fā)展。

  在我看來,這四大特色恰恰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提倡的“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質的飛躍

  人們喜歡用“倉庫”比喻學生的頭腦,我們不妨來思考一下這個“倉庫”存放著什么“物品”,誰在擔任“管理員”? 傳統(tǒng)教育的以傳授為主的教育模式過分追求“倉庫”里的“貨物”和貨物的“堆法”,執(zhí)教者總想代替“管理員”去思考、去排列,甚至完全忽視了“管理員”的存在;考試好比發(fā)給“管理員”一張“領料通知單”,“管理員”只是按規(guī)定取出“物品”。“基于任務的學習”則把關注點轉移到“管理員”身上,把“領料通知單”改為“任務通知單”,促使“管理員”根據(jù)任務的需要自己去整理貨架、自己去“進貨”,以滿足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喚醒“管理員”的主體意識,學會“積極主動地自我發(fā)展”。“英特爾未來教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現(xiàn)實的樣板和成功的范例。

  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改革,如能汲取“英特爾未來教育”所體現(xiàn)的新模式,讓它與我們民族教育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實現(xiàn)“無縫鏈接”,必定會使我們的教育改革跟上信息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編后:很多參加過此項培訓的老師最后都意識到,培訓的核心目的是“更新教育觀念,培養(yǎng)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新精神”。作為一個現(xiàn)代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為己任,就算他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再強,課件做得再漂亮,也只能是一個教書匠而已,不可能適應時代對教育教學的要求,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現(xiàn)代教育家。

  托爾斯泰說:“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chuàng)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知識經(jīng)濟時代,人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應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課堂上的學生不該是“容器”,而應是“火把”,教師就是其中的一簇。本期“英特爾未來教育”專題為您展示了一節(jié)研究性學習課,您將看到課堂上熊熊燃燒的創(chuàng)新之火是怎樣的絢麗多姿。

  物理課 還能這么上?

  隨著熱騰騰、香噴噴的爆米花分送到每一位同學、來賓的手中,一位同學親切地說道:“這玉米花是剛剛用微波爐爆出來的,您知道微波爐為什么能爆熟玉米花嗎?如果您還不十分清楚的話,就請您一邊品嘗美味的爆米花,一邊聽我向您講述微波爐的故事吧!”又吃零食又講故事,這是在開聯(lián)歡會嗎?您猜錯了,這是一節(jié)基于“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研究性學習課,在上海市進才中學高二(10)班的教室里,“爆米花小組”為這節(jié)課拉開了序幕。緊接著,《地震波》小組用自制的配音Flash向大家形象、風趣地介紹了地震波的產生、分類及對建筑造成的不同危害;《琵琶》小組在演奏了一段悠揚動聽的琵琶曲后,向來賓介紹了琵琶的構造及其基本發(fā)音原理;《無線話筒》小組則首先向大家“推銷”他們制作的可利用普通收音機接收、放大且成本僅約為8元的簡易無線話筒,然后告訴來賓們他們歷盡艱辛的研制過程;最后,《劇場音效》小組借助精美的網(wǎng)頁和圖片,通過分析古羅馬大劇院、悉尼歌劇院、北京保利劇院、上海大劇院,使大家了解到一個具有良好聲學效果的劇場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及實現(xiàn)它的主要措施,進而對本學校演播廳的音效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改進意見……

  一節(jié)普通的物理課卻以這樣誘人的形式呈現(xiàn)給每一位聽課者,這一切大大超出這節(jié)課的策劃人——沙寧老師的設想,他不禁回想起這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如果說研究性學習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是研究過程,那么課題的選取則是關鍵”。

  課題確定 量體裁衣

  考慮到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應聯(lián)系生活、社會、自然,同時也考慮到波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是一個難點(其本質、特性較為抽象),如果學生們能主動對日常生活中有關波的現(xiàn)象、應用進行探究,則一定會提高他們對波的物理本質、特點的進一步認識,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沙寧老師決定以正在進行的教學內容“波動”入手,并以《波與我們的生活》為主課題。為了使全體同學都能很好地投入到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沙寧老師事先給學生詳細地介紹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知道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各種資源(特別是網(wǎng)絡資源),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同時注重親身體驗、研究過程、合作精神。最后告訴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一般流程:前期準備→成立課題小組并確定子課題→課題研究→展示交流→評價小結。

  針對各課題小組成員的性格、愛好、計算機應用水平情況的不同,沙寧教師拿出設計好的子課題向學生們推薦:向業(yè)余琵琶十級賴惟頡同學所在的音樂愛好者小組推薦《琵琶中的聲學》,向喜愛建筑設計的曹文靜小組推薦《劇場音效初探》,向善于動手制作的陳逸倫小組推薦《探索無線話筒的制作》,向喜愛Flash動畫制作的周偉明小組推薦《地震與地震波研究》,向平時缺少生活常識的胡靚園(女生)小組推薦《微波爐研究》。由于這些課題既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又適合深入研究,并容易獲得相應體驗,所以后來這些小組的研究都有“意外”的收獲。

  課題研究 痛并快樂著

  課題研究一開始顯得十分輕松愉快,學生們從網(wǎng)上下載了許多五花八門的文字、圖片資料,似乎研究性學習就是這么簡單,但是問題很快就出現(xiàn)了。首先是《琵琶》小組,她們發(fā)現(xiàn)下載的資料大多是介紹琵琶的文字和圖片,真正與聲學相關的內容幾乎沒有;而《地震波》小組下載的資料雖然內容豐富,但幾乎全是文字資料,且專業(yè)術語多,讀起來非?菰,一時感到無從下手;最困難的還是《劇場音效》小組,雖然各大劇院的圖片雖多,但其內部結構、聲學特性少有介紹,另外建筑聲學本身專業(yè)性很強,同學們平時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很少,很多資料看不懂。

  針對各小組的不同情況沙寧老師采取了不同的指導方式:鼓勵《琵琶》小組去上海書城查閱、購買相關書籍,后來這組同學終于借到了兩本對她們的研究有重要幫助的書——《音樂中的物理學》和《聲學漫談》;對《地震波》小組,則是先讓他們明確需要研究的是物理中的地震波以及由此帶來的危害,再告訴他們應該怎樣閱讀、選取有用資料,并將其核心內容重新組織成自己的語言、文字,最后建議他們利用自己的特長,將對地震波的理解制作成深受同學們喜愛的配音Flash動畫;《劇場音效》小組的問題最難,有些問題甚至連老師也不懂,只好師生坐下來共同研究,沙寧老師還帶她們去學校的“物理走廊”親身體驗巨大拋物面帶來的聲音反射效果(如圖),同時建議她們根據(jù)研究結果,帶上有關儀器去學校演播廳、體育館實地分析、測量有關數(shù)據(jù)。就這樣,在三個星期的時間里,沙寧老師既當老師又當學生,既是指導者又是合作者,伴隨著學生們走過了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與他們共同體驗研究的艱辛與快樂。

  采訪后記:一節(jié)別開生面的物理課并未就此結束,記者了解到,展示課上的3個研究課題已經(jīng)通過學校優(yōu)秀課題答辯。其中《劇場音效初探》課題組的《關于改善進才演播廳音效的幾點建議》已部分被采納,即將付諸實施。沙寧老師在回顧這節(jié)的成功時談到:“如果說這節(jié)課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首先應歸功于學生,是他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新精神;如果說我精心設計的選題起了關鍵作用的話,是‘英特爾未來教育’給了我理念和方法”。

  怎樣才能把學生教聰明?——“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是一條有效的出路。在充滿疑問與探求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創(chuàng)新的火花不時迸發(fā)。作為“英特爾未來教育”專題的最后一期,我們想讓您了解到更多老師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請您共同體驗創(chuàng)新教學的成功歷程。

  有一道非常普通的小學數(shù)學習題——計算操場跑道面積和內圈運動場面積,學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小學生們都會按照老師上課講解的公式,馬上在作業(yè)本上唰唰寫下幾排算式,很快得出結果,幾天過后,這道習題便被拋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真實任務 引人入勝

  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山東淄博師范附小的李萍老師卻在這道數(shù)學習題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題為“我是一個小小設計師”的單元教學計劃(以下簡稱“設計師”)。該教案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提出了“把我們的操場打扮得更漂亮,會花多少錢?”這一基本問題,并讓學生以小小設計師的身份去完成為跑道整容和綠化操場內圈的真實任務。面對這一令人困惑并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師生一起展開了熱烈討論,明確了如下一些問題:

  我們學校的操場有多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會選擇哪種材料裝飾我們學校操場的跑道?為什么?

  你會選擇哪種草皮種植在操場內圈?為什么?

  請你預算一下,要完成這兩項工作大約需要多少錢?

  然后,全班學生被分成若干個小組,討論具體工作步驟,李老師則把事先準備好的調查表(操場測量表、跑道材料調查表、草皮調查表)分發(fā)給各小組。接著,各小組的學生們就忙開了。

  學生們到學校操場實地丈量并計算跑道面積和操場內圈面積;向體育老師咨詢并上網(wǎng)查找為跑道整容所需的材料(塑膠、煤碴)及單價;走訪園林局專家,上網(wǎng)搜集適宜在操場內圈種植的各種草皮資料(多年生黑麥草、天鵝絨、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從價格、管理等因素提出一系列選擇草皮的標準,根據(jù)這些標準分析比較,最后選擇了高羊茅作為鋪設操場用的草皮。在歸納以上資料的基礎上,計算出美化操場(跑道煤碴和操場內圈草皮)的總費用。

  在李老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們還就幾種草皮混植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通過查資料,他們得到了高羊茅與多年生黑麥草混植的適當比例為3∶1,而且發(fā)現(xiàn)用這種方案美化操場又能節(jié)省不少費用。最后,學生們利用PowerPoint和FrontPage制作演示報告和網(wǎng)站,匯報各小組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過程的情況和最終結論。最終,學生們根據(jù)李老師提供的評價標準,對自己的作品和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

  教學設計 獨具匠心

  李老師的“設計師”單元教案超越了簡單利用公式計算和低水平復制粘貼網(wǎng)上資料的學習模式,它將數(shù)學、生物、語文、信息技術等學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設基本問題和真實任務引領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真實任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背景,成為了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推進器。

  “設計師”單元教案相當完整、規(guī)范,不僅包括單元教案文檔,而且還囊括了支持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其他文檔及材料,如PowerPoint演示文檔和網(wǎng)站、學生作品評價量規(guī)、單元支持材料(操場測量表、跑道材料調查表、草皮調查表)、“設計師”的電子教案和單元實施計劃。這些精心設計的超越學生現(xiàn)有學習能力的組織性工具、文檔起著“腳手架”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考水平,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過程。

  另外,“設計師”單元教案與國家、地方的課程標準緊密聯(lián)系,充分利用了多種資源(甚至包括人力資源——體育老師、園林專家和網(wǎng)絡資源),并開展了促進學生發(fā)展、基于學習過程的電子作品教學評價。通過這個集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資源性學習、協(xié)作學習為一體的單元學習活動,學生們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情感體驗遠遠超越了利用公式進行計算的模式。

  創(chuàng)新教學 眾志成城

  李老師的教學設計只是一個案例,參加過“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老師們還設計了很多優(yōu)秀的單元教學計劃。如遵義市三位教師合作設計了“糖類代謝”單元教案,學生們把《我們吃的飯到哪兒去了》作為基本問題,在綜合運用生物、化學、數(shù)學、物理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他們理解了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分析了導致現(xiàn)代社會人類肥胖問題的成因,計算出標準體重,懂得了合理飲食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如,三亞市第二中學陸小琴老師整合了數(shù)學、地理、社會科學等學科知識設計了《30年后中國有多少人》單元教案,其中的基本問題──“30年后我和我的孩子能吃得飽、住得好嗎?”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通過收集1990年、1999年、2000年我國人口數(shù),利用數(shù)學冪函數(shù)求出了2030年我國人口總量,分析由此引發(fā)的各種社會問題:糧食、住房、環(huán)境、資源……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考——為使30年后我和我的孩子能吃得飽、住得好,現(xiàn)在國家和公民該做哪些未雨綢繆的工作。 綜上所述,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有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即從照搬教參寫教案轉變?yōu)榱⒆阌趯W生發(fā)展、為開啟學生智慧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授之以漁的教學方式。正如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所說:“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zhàn);把精神生命發(fā)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編后:做完“英特爾未來教育”專題的最后一期,作為責編的我仍感意猶未盡。直到現(xiàn)在我還清晰地記得2000年7月我第一次參加這個培訓項目啟動儀式的情景:新奇、激動、振奮……很難表述我當時一系列復雜的心情,我被深深地打動。雖然此后做過有關這個項目的多次報道,但總有一個化解不開的情結,直到兩年后我籌備這個專題的時候才得以化解。目前,已有5萬名老師從這個培訓項目畢業(yè),盡管如此,這些老師對于全國1000萬中小學教師來說,只是“星星之火”。我愿這個專題是一縷春風,為“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助力;我愿更多的老師能被這創(chuàng)新教育之火照亮,在一條充滿艱辛探索與奇妙發(fā)現(xiàn)的道路上執(zhí)著前行!

【開啟創(chuàng)新教育之門】相關文章:

開啟智慧之門的作文04-27

試析開啟禁錮的心靈之門論文05-03

開啟戰(zhàn)士心理之門的談心技巧04-29

尋找開啟創(chuàng)業(yè)之門的鑰匙04-29

引導孩子開啟智慧之門04-29

興趣是開啟幼兒音樂之門論文04-27

開啟智慧之門話題作文05-02

第一單元開啟智慧之門..05-02

開啟智慧之門讓學習更有魅力04-29

教師如何開啟高效課堂之門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