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臣論原文

時間:2024-03-11 12:34: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爭臣論原文

爭臣論原文1

  爭臣論

  唐代·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xué)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yīng)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兇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薄跺俊分傲眲t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jié);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jìn)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zé)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敝^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guān)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dāng)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稌吩唬骸盃栍屑沃兗伍,則人告爾后于內(nèi),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應(yīng)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jié)發(fā),愿進(jìn)于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熙鴻號于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義,得其道。不敢獨(dú)善其身,而必以兼濟(jì)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bǔ)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fèi)于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入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于亂國,是以見殺!秱鳌吩唬骸拔┥迫四苁鼙M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之士也!苯耠m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爭臣論原文2

  原文: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為諫議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愈應(yīng)之曰:“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而未嘗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或曰:“夫陽子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庇鷳(yīng)之曰:“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從諫如流之美。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

  或曰:“陽子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 ”愈曰:“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獨(dú)善其身而必以兼濟(jì)天下也。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bǔ)其不足者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

  或曰:“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fèi)于辭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秱鳌吩唬骸拔┥迫四苁鼙M言!敝^其聞而能改之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注:①爭臣:諫官,指能以直言規(guī)勸君主的臣子。爭,zhèng,后作“諍”,規(guī)勸。②陽城:唐德宗時為諫議大夫。一開始他沒有履行勸諫的職責(zé),所以韓愈寫本文來促進(jìn)他。三年后,陽城上書指斥裴延齡的罪惡。

  譯文:

  有人問我:“諫議大夫陽城可以算做有道德的士人嗎?他履行古人的道德準(zhǔn)則,皇帝任用他為諫議大夫,他擔(dān)任這個職務(wù)已經(jīng)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好像與隱居在野時一樣,他難道會因富貴而改變自己的心志嗎?”我回答說:“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 現(xiàn)在陽先生擔(dān)任職位的時間,不能說不長久了;了解國家的政治得失,不能說不熟悉了;然而他從沒有說過一句關(guān)系國家政治的'話。看待政事的得失,心中一點(diǎn)也沒有喜悅或憂愁。有道德的人,難道是這樣的嗎?”

  有人說:“陽城厭惡那些作為臣下卻公開揭發(fā)君主的過失而為自己求名的人。所以他雖然有進(jìn)諫和議論,卻不讓別人知道啊!蔽一卮鹫f:“在內(nèi)向君主進(jìn)諫,在外不使別人知道,這是大臣宰相的事情啊。陽城本來以平民身份隱居在草野之間,皇上贊賞他的品行道義,提拔他在這個職位,任諫議大夫一職(官職以為諫議大夫?yàn)槊?,他實(shí)在應(yīng)該有所行動來盡自己的職守,使全國各地和子孫后代知道朝廷有直言不諱、剛正忠直的臣子,君主有從諫如流的美名。陽城的心思,恐怕將會使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失吧?”

  有人說:“陽城不求任用而君主任用了他,他不得已才出來做官,堅守自己的道德準(zhǔn)則而不改變,為什么您責(zé)備他如此苛刻呢?”韓愈說:“自古以來的圣人賢士,都不是追求名望任用的。他們哀憐世道不太平;懂得圣人的道德學(xué)說之后,不敢獨(dú)自修養(yǎng)身心保持個人的節(jié)操,一定要使天下民眾都受到救濟(jì)。所以大禹治理洪水三次經(jīng)過自己的家門也不進(jìn)去看一下,孔子周游列國時連坐席也來不及坐暖就又出門了,而墨翟從不安居一地以至所灶上煙囪不及熏黑就離家了。那兩位圣人和一位賢人,難道不懂得自己過安逸生活的快樂嗎?實(shí)在是敬畏上天的旨意、憐憫人民的困窘啊。上天將圣賢的德才和能力授予這些人,哪里只是讓他們自己有余就算了,實(shí)在是想通過他們來補(bǔ)充別人的不足啊。”

  有人說:“像您的議論,直率是夠直率的了,未免有點(diǎn)損害道德并且浪費(fèi)口舌了吧? ”韓愈說:“君子在官位上,就應(yīng)準(zhǔn)備以身殉職。沒有得到官位,就考慮修飾文辭來闡明圣賢之道。我要做的是闡明道理啊!秶Z》上說:“只有善人才能夠毫無保留地接受批評!边@就是說他聽了之后能改正。陽城雖然現(xiàn)在未能達(dá)到,難道他將來也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嗎?”

【爭臣論原文】相關(guān)文章:

莊辛論幸臣原文翻譯09-12

深慮論原文03-10

管仲論原文03-10

論毅力原文翻譯03-01

論積貯疏原文及翻譯02-29

李生論善學(xué)者原文、翻譯02-27

[實(shí)用]論毅力原文翻譯3篇03-01

王孫圉論楚寶原文翻譯03-01

爭春的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