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時間:2023-01-24 12:22:1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通用14篇)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1

  教學內(nèi)容 課本101頁例3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什么叫做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初步學會解答一半用圖畫一半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為正式學習解答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做準備,圖文應用題。

  教具準備

  主體圖和小棒

  教學重難點

  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口算。

  9+3= 9-4= 19-9= 9+6= 9+8= 9-9= 10-9= 9+9=

  2. 9+7,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 完成課本102頁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填在書上。

  二. 新授課

  1. 出示課本101頁的例3的主體圖。

 。1) 提問:圖中告訴我們有什么?(樂隊有5人)又告訴我們什么?(唱歌的有9人)要我們求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教師:這道題里不論是用圖畫表示,還是用文字寫出來,都把它叫做已知條件。題目中要我們求什么叫做問題。

  提問:這道題的第一個已知條件是什么?第二個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教師:我們現(xiàn)在已學過的題目,一般都有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請大家同桌的互相說一說題目中的兩個條件和問題。

 。2)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為什么?(因為是把唱歌的人和樂隊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小學數(shù)學教案《圖文應用題》。)

  列式:9+5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種一半用文字表示的應用題叫圖文應用題。(板書課題)

  小結:我們以后做這樣的應用題時,都要首先看清楚題中告訴我們已知條件,問題是什么。然后再根據(jù)已知條件和問題,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并列出算式來。

 。3) 9+5怎樣計算呢?

  請同桌的同學用擺小圓片的方法,討論9+5怎樣計算。

  9+5=14(人)

  教師:在14后面寫有“(人)”,這“(人)”是單位名稱,應用題解答完后都要在得數(shù)后面寫上單位名稱。

  2. 完成課本101頁的做一做。

  出示主體圖。

  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一下畫面的內(nèi)容。

  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南瓜!眻D中告訴我們什么條件?

  (原來有9個,小朋友拿來6個南瓜。)

  請大家把這道題的兩個條件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

  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南瓜。”該怎樣列式。

  列式:9+6=15(個)

  提問9和6分別表示什么?得出15個,這15個表示什么?15后面括號里的“個”表示什么?

  三. 鞏固練習

  1. 完成課本102頁的第1題。要求學生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9+3=12(只)你是怎樣計算的?

  2. 完成課本102頁的第3題。獨立完成后,全班講評。

  3. 討論:我們今天學習的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和以前學習的圖畫應用題比較,有那些地方相同,那些地方不同?

  匯報:相同點: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都是根據(jù)加法的含義列式計算的。即把兩個數(shù)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不同點:圖畫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都是用圖畫表示的,比較簡單。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是用圖和文字來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比圖畫應用題難一些。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根據(jù)已知數(shù)量和問號之間的關系,選用合適的.計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計算。

  2、讓學生體會用數(shù)學的過程,并感受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已知數(shù)量和問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確定選擇加法還是減法。

  教學用具:情景圖的光盤。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口算。

  2、6、7、8、9的組成。

  二、 新課。

  1、分步出示小鹿情景圖。

 。1) 先出示大括號,下面寫9只。

  師:誰能說出它的意思?

 。2) 再出示跑走的3只。

  讓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再讓學生把兩句話合起來說一遍。

 。3) 出示問題部分。

  師:看圖你知道了什么?問題要求的是什么?

  師:誰能根據(jù)圖編一道題?并列算式。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9-3=6

  1、蘑菇圖方法同上。

  三、 鞏固練習。

  1、做一做

  讓學生先說圖意,后列算式。

  2、綜合練習。

  第62面11-14題

  四、 全課小結。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3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80~81頁例1,練習二十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

  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分步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靈活解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師:誰知道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50歲的生日,為了慶祝這一盛大的節(jié)日,一些同學做了許多美麗的花朵。

  板書:同學們做黃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據(jù)這兩個條件,誰能提出一個問題,使它成為一道完整的應用題呢?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口述,電腦出示。)

  大家仔細觀察,這是一道幾步計算的應用題?

 。2)師:老師也提一個問題——"做了多少朵紅花?(板書)看能不能解答?為什么?"(因為題中沒有告訴紅花與黃花、紫花的關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師增加一個條件——"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少3朵"(板書),F(xiàn)在紅花與黃花、紫花有關系嗎?這道題能不能解答了?

  二、進行新課

  1、師: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誰來把題讀一遍。

  2、引導理解題意。

  這道題告訴我們的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什么問題?

  紅花的朵數(shù)跟什么有關系呢?(總數(shù))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畫線段圖。

  師:我們可以借助線段圖來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先畫出一條線段表示黃花的朵數(shù),(邊說邊畫)黃花有多少朵?接著畫線段表示紫花的朵數(shù),表示紫花的線段應該比表示黃花的線段長呢?還是短呢?為什么短?畫完后問:哪一條線段表示的是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呢?(指名上臺指出)再畫表示紅花的線段(師故意把表示紅花的線段畫得和總數(shù)一樣長)。提問:是這樣嗎?為什么不對?應該怎樣改?這條線段就表示紅花的朵數(shù),也就是這道題要求的問題。

  4、分析、解答。

 。1)師:請大家想一想,求紅花的朵數(shù)用一步計算可以嗎?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紅花,必須先算什么?

 。2)師:每一步怎樣算呢?求出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請你在練習本上試著列式解答,誰最先做完,就上來把答案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做完后看書自檢。

 。3)小結:解答例1時,已知紅花的朵數(shù)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少3朵,題中沒有直接告訴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所以要先算出黃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紅花,需要幾步計算?(兩步。)

  5、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兩步應用題"(板書課題)。

  6、改編例題。

 。1)師:下面老師把例1改變一下,把第三個已知條件中的"少"改為"多"。(電腦出示。)

  請你默讀題目,思考以下問題:

  ①這道題和例1比,哪些地方發(fā)生了變化?

  ②線段圖怎樣改?

 、劢獯疬@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據(jù)學生討論情況歸納后,學生獨立解答,個別板演。集體訂正。問:解答這道題需要幾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師:下面老師把例1再改變一下(電腦出示題目。)指名讀題后,先提問上述問題,學生再獨立解答。

  師生集體訂正。

  7、比較歸納。

 。娔X出示)思考:這三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

  小結:這三道題講的事情相同,前兩個已知條件和問題相同,第三個已知條件不同。從解答方法來看,因為紅花的朵數(shù)都與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有關系,而"總數(shù)"沒有直接告訴,所以三道題都需要兩步計算,先算出來黃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紅花。不同的是求紅花的朵數(shù)計算方法不同。因為例1告訴我們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少3朵,應該用總數(shù)減3;想一想第1題是告訴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多3朵,應該用總數(shù)加3;想一想的第3題是知道做的紅花是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的3倍,也就是3個43,所以用總數(shù)乘以3。大家在做應用題時一定要認真分析題意,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樣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多媒體出示)填空:

  (1)同學們跳繩,小華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華和小明跳的總數(shù)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師引導學生分析題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須先算()。算式是:()。

  (2)畜牧場養(yǎng)出羊120只,養(yǎng)奶羊410只。養(yǎng)綿羊的只數(shù)是山羊和奶羊總只數(shù)的4倍。養(yǎng)綿羊多少只?

  師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要求"養(yǎng)綿羊多少只",必須先算()。

  算式是:()。

  2、小游戲——猜一猜:

  兩名學生報出年齡、身高,師說出教師的年齡、身高與兩名學生年齡、身高的關系,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年齡、身高。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步應用題,做題時要認真分析題意,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該怎樣計算。

  五、布置作業(yè)(略)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是在學生熟練掌?quot;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和"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難點是找準題目中的"中間問題"。依照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作如下設想:

  1、開講激趣。

  上課伊始,由慶祝"國慶節(jié)"學生做花的話題引出了復習題,使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基本事實"都來源于生活實際,貼近自己的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自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2、注意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應用題的結構教學。

  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很強的學科,前后知識聯(lián)系緊密。我注意運用遷移規(guī)律引入新知,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在學生根據(jù)兩個已知條件提出問題并解答完復習題后,我設疑:如果要求"做了多少朵紅花?"能不能解答呢?經(jīng)過討論,學生明白:題中沒有告訴問題與條件之間的關系,所以不能解答。這時,我再增補一個條件引出了例題。這樣教學,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兩步應用題是由一步應用題發(fā)展而來地,即使學生認清了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又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突出"中間問題"的教學。

  解答兩步應用題的關鍵是正確提出"中間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突出關鍵,層層設問:"紅花的朵數(shù)跟什么有關系?"、"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題中直接告訴了嗎?"、"所以要求做了多少朵紅花,必須先算什么?"與此同時,注意借助線段圖直觀地展示分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量間的關系。在完成例1及"想一想"的教學后又引導學生比較三道題目的異同,再一次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強化這個認識。

  4、"導"、"放"結合,培養(yǎng)學習能力。

  教學中我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老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自己思考的問題,老師決不暗示。"導"就是啟發(fā)引導,重點是幫助學生正確提出"中間問題",明確解題思路,授人以"漁";"放"就是放手讓學生對例1及"想一想"進行試解,這樣,不僅使學生享受到嘗試解題的成功喜悅、也鍛煉了他們學會學習的能力。

  5、學以致用,強化新知。

  課末,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猜一猜老師的年齡、身高的小游戲",就把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了起來,讓學生體會出新知的用途,學起來自然、真實、親切,不僅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增添了課堂情趣。

  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范例,知道加法應用題講一件事,說兩個數(shù)字,問一個問題。

  2.能看圖片,初步學會仿編5以內(nèi)的加法應用題。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拍手游戲:

  老師說:“小朋友,我問你,3可以分成1和?”

  生答:“3可以分成1和2”

  老師接著問:“1+2=?”

  生答:“1+2=3”

  老師問:“4可以分成2和?”

  生答:“4可以分成2和2”

  老師問:“2+2=?”

  生答:“2+2=4”

  二、談話引入:

  1.老師碰到一個中班的小朋友,他有一道難題解決不了,想請咱們班的小朋友幫幫他,你們愿意嗎?

  出示例題:草地上有2只小貓,又來了1只小貓,一共有幾只小貓?

  小朋友幫中班的小同學解決了難題,他一定會很高興的。

  2.師問:剛才這道題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幾個數(shù)字?還問了什么問題?

  生答:講了小雞這件事,告訴我們2和1兩個數(shù)字,問題是:一共有幾只雞?

  師問:那怎樣用算式來表示呢?(2+1=3)那么2代表什么?1代表什么?3又代表什么?

 。ǔ鍪菊n件)

  3.師:剛才的活動中,有一件事情,兩個數(shù)字,一個問題,這個活動叫編應用題。也就是說,應用題的結構包括:說一件事情,有2個數(shù)字,還要提一個問題。(出示紙卡)

  三、看圖編應用題:

  1.師:再來看一組圖片,請你們觀察圖上的.內(nèi)容,并把它編成一道應用題。

  樹上有1只小鳥,又飛來2只小鳥,請小朋友們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只小鳥?)

  幼兒說出后,把應用題再讀一遍,加深印象。

  2.再出示一組圖片,老師和幼兒一起編應用題。

  河里有2條小魚,又游來2條小魚,一共有幾條小魚?

  幼兒重復讀應用題,加深對其結構的認識。

  四、分組練習:

  每組發(fā)一張圖片,請各組討論后,派一名代表編題念給大家聽,老師給予指導,然后請全體幼兒讀應用題。

  五、游戲:擊鼓傳花。

  六、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片,下課后我們把它們都編出來,好嗎?(結束)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5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經(jīng)掌握了10以內(nèi)加減法和看圖列算式。為了更好的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思維靈活性,考慮到孩子對減法應用題理解有難度,我給孩子們設計了一次自編減法應用題。首先運用了掛圖讓幼兒學習自編應用題方法,然后讓幼兒結合圖片練習自編應用題。再過渡到聯(lián)想生活實際編應用題,最后讓幼兒根據(jù)圖片,編題、說題、寫題,由淺入深,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獲得知識。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初步學習自編減法應用題。

 。2)根據(jù)數(shù)字或算式進行仿編、創(chuàng)編減法應用題。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數(shù)字卡片、圖片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圖

  活動過程

  一、鞏固復習加法應用題,以問答形式回答所提問題。

  二、學習看圖自編減法應用題。

  情景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幅美麗的掛圖請小朋友們根據(jù)內(nèi)容仔細觀察圖中有什么?并能把圖中內(nèi)容說出來好嗎?

 。1) 出示掛圖邊提邊問回答,圖中有什么?根據(jù)老師所提的問題。誰能把這一幅完整復述出來(個別幼兒復述)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落下2個蘋果,還剩下幾個蘋果?

  (2) 提問,這是運用了什么方法?請一名幼兒把算式寫出來,剛才老師讓小朋友根據(jù)掛圖完整的吧這幅圖復述出來,這種形式就是減法應用題,應用題有他必然條件,一件事,兩個數(shù)字一個問題,這是應用題的基本結構,那么老師讓小朋友根據(jù)老師給你們講的上述條件請小朋友們看圖編一編減法應用題。

 。3) 出示小鳥圖片,請幼兒根據(jù)圖片仿編應用題,并把算式寫出來

  三 嘗試用數(shù)學創(chuàng)編減法應用題

  為了加深對減法應用題的理解,讓幼兒根據(jù)老師出示的.兩個數(shù)字進行創(chuàng)編如8.2請小朋友利用這兩個數(shù)字創(chuàng)編幾道不同的減法應用題,鼓勵創(chuàng)編好的幼兒

  四 探索用減法算式創(chuàng)編應用題

  進一步加深鞏固,讓幼兒根據(jù)減法算式進行創(chuàng)編 如9-3=?

  五 自由發(fā)揮編減法應用題,并列出算式

  六 游戲操作練習:

  老師給小朋友每人帶來一個小禮物,但是禮物上是有要求的,必須根據(jù)禮物上的內(nèi)容編出減法應用題才能把禮物送給你

  七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帶著禮物回家給爸媽編應用題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6

  課 型

  新授課

  要點提示

  備課人

  嚴正祥

  備課時間

  9月3日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三15—17頁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三第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特點,理解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認識分數(shù)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分數(shù)應用題。

  2、使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并初步認識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和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和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具準備:直尺、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 每句話里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其中分數(shù)表示的具體意義是什么?

 。1) 一塊布料,用去3/5。

 。2) 一塊地3/7種西紅柿。

  2、 做15頁復習題。

  問:為什么要用乘法算?這里的一個數(shù)和分數(shù)相乘表示的是什么意義?

  3、 引入新課。

  根據(jù)一個數(shù)和分數(shù)相乘可以表示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需要用乘法計算。這節(jié)課就根據(jù)這樣的道理,學習分數(shù)的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

  請大家找一找,這道題的條件有哪些,求什么問題?

 。2)教學解法一。

  問:從圖上看用4/5,是用去誰的?就是把20米平均分成幾份,用去其中的幾份?

  (3)教學解法二。

  請同學們看線段圖,討論可以怎樣解答,把它試做一下。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法和思路,小學數(shù)學教案《分數(shù)應用題》。

  師幫助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

  (4)解法比較。

  這兩種解法實際都是表示把20米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4份是多少。

  2、練一練”第1題。

  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并強調為什么把全班學生人數(shù)看做單位“1”。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學生讀題。

  問:有哪幾個條件,求什么問題?

  根據(jù)“一只小雞的重量是小鴨的2/3”,要先畫出表示哪一個量的線段?看著線段圖,

  (2)按例1想的過程討論一下,題里把哪個數(shù)量看作單位“1”,求小雞的重量就是求什么?

  指名說一說分析過程,

  4、教學“想一想”。

  (1)讓學生找一找,誰是誰的幾分之幾。

  問: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意思,要先畫哪個數(shù)量的線段?為什么?

 。2)大家討論,哪個數(shù)量是單位“1”?怎樣列式解答?

 。3)3/2是什么分數(shù)?

  條件里一個數(shù)量是另一個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可以是真分數(shù),也可以是假分數(shù)。

 。1)做“練一練”第2題。

 。2)小結。

  想一想,這里有哪兩種重量,可以畫幾條線段來表示題意?據(jù)哪個條件確定單位“1”的量,接著怎樣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你從上面幾題的解答里,發(fā)現(xiàn)在分數(shù)應用題里,怎樣求單位“1”這個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師總結。

  鞏固練習

  (3)說一說下面各題里的單位“1”的量。

  看了一本書頁數(shù)5/6。

  楊樹的棵數(shù)是杉數(shù)的3/8。

  (4)做練習三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數(shù)量關系式是怎樣的。

 。5) 練習三第5題。

  問: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都用小乘法算?

  三、全課總結。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三的1、2、3、4。

  板書設計:

  分數(shù)應用題

  先確定單位“1”,接著再想要求的數(shù)量是單位“1”這

  個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根據(jù)一個數(shù)和分數(shù)相乘可以表示求一個

  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單位“1”的量乘幾分之幾。

  單位“1”的量×幾分之幾=對應的量

  教學后記:

  要點提示

  分數(shù)應用題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7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冊P83例4。

  教學目標:1、掌握解題思路。 2、會正確解答稍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 3、培養(yǎng)探索精神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稍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教學軟件(逐步演示的線段圖及學生提供的知識)、貼紙(出示例4)、 投影片(提供練習題)、紙條(收集不同算法)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師:同學們,上新課前老師先提一個問題,大家先思考,然后搶答。如果要你們查找廣州市市長熱線電話,有什么辦法呢?師:(匯報完)同學們想到了查114,找報紙等不少的辦法,不管什么方法,我們都是通過聯(lián)系一些能找到市長熱線電話的有關資料去查找,同樣,解決數(shù)學問題也要聯(lián)系我們學過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

  1、引出例4。下面同學們就利用這種解決問題要聯(lián)系有關知識的方法,來解決今天學習的分數(shù)應用題(貼紙出示例4,后板書課題)例4:出示一個發(fā)電廠原有煤2500噸,用去3/5,還剩多少噸?

  2、出示目標。解答應用題時,我們通常是怎樣做的?(1理解題意;2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去分析數(shù)量關系;

  3會解答。板書目標:會分析、會解答)3、理解題意。 那么下面大家就先默讀題目,看一下你是怎樣理解這道題的題意的,用自己的語言組織一下。(獨立進行理解題意)匯報。(提問幾個學生,教師邊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邊逐步計算機出示線段圖)若學生不會答可補充問用去3/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用去的是原有的3/5)說明什么?(把把原有的2500噸看作單位“1”) 2500噸 還剩?噸 用去3/5

  4、查找資源。 剛才大家都能比較準確地理解題意,那么看到題目的條件與問題,你想到什么知識對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有幫助?(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師參與引導→匯報→教師根據(jù)匯報計算機出示有關知識)1)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2)總量-用去量=還剩量 3)用去3/5→用去?噸4)用去3/5→還剩2/5

  5、主動探索,嘗試解決。

 。1)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同學們現(xiàn)在都學會了準確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jù)這些知識你們能解答例題了嗎?如果能的就直接解答;不能的再重溫這些有關知識,然后嘗試解答,(如果確實有困難的可以和老師交流一下怎樣解,做完的'想一想還能有其他方法嗎?有的就寫出來)

 。2)小組內(nèi)互相說自己怎樣想?怎樣算?(組長組織,已經(jīng)完成的先說,沒做完的先聽其他人說。交流過程中指名不同的同學出來板算兩種不同的方法)

  6、歸納思路,提煉方法。

 。1)匯報:(指著算法)要求還剩多少噸,就要用原有的噸數(shù)減去用去的噸數(shù),因為用去的噸數(shù)題目中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所以要先用原有的2500噸乘以用去3/5求出用去的噸數(shù),再求還剩的噸數(shù);要求還剩多少噸,就是求2500噸的2/5是多少,因為題目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還剩2/5,所以要先用1-3/5求出還剩幾分之幾,再求還剩多少噸。(先由板算的同學說,再看其他同學有什么補充或象他們那樣根據(jù)自己的算法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邊匯報邊計算機閃動線段圖,如下圖) 訂正:你們認為他們算得怎樣? 2500噸 (用去?噸) 還剩?噸 用去3/5 (還剩幾分之幾) 解法一:2500-2500×3/5 解法二:2500×(1-3/5) =2500-1500 =2500×2/5 =1000(噸) =1000(噸)

  (2)還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嗎?(對可能的錯誤如2500×3/5要指出其錯誤的原因。對如這樣的解法χ+2500×3/5=2500要加以肯定,但說明體現(xiàn)不了解題的優(yōu)越性)

  7、小結。

  (1)(指著兩種解法)比較一下:兩種解法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聯(lián)系?先別急,下面先由同學們帶著問題看書P83例4,把例4補充完整后,先想一想,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來。(稍后)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nèi)交流一下。匯報。 區(qū)別:兩種方法解題思路不同,第一種主要用總量減去用去量得到還剩量,第二種用總量乘以還剩的占總量的幾分之幾得到還剩量。 聯(lián)系:都把原有的噸數(shù)看作單位“1”,都要用到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邊聽邊觀察計算機)(2)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解答例4的?(理解題意,聯(lián)想學過的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師:所以以后遇到新的問題,我們要充分理解題意,然后聯(lián)系有關知識去幫助解決。三、練習鞏固,適當擴展。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做一些練習。1、P84:做一做1。(先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匯報。再用兩種方法只列式不計算。訂正:做的怎樣?有什么評價?)2、一條公路全長240米,修路隊第一天修了全長的1/4,還剩多少米沒有修完?(先自己想一想,再用兩種方法列式解答,全班訂正) 師:我們說解決問題要聯(lián)系學過的有關知識,那么剛才兩道練習你用到了什么知識呢?(例4的知識)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出示第3(1)題練習)遇到新問題又怎么辦呢?聯(lián)系什么知識?下面就交給你們自己去想一想、做一做,只列式不計算。3、一條公路全長240米,修路隊第一天修了全長的1/4,第二天修了全長的1/3。

 。1)還剩多少米沒有修完?

 。2)兩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 (用紙條收集不同的算法對答案并重點匯報240×(1―1/4―1/3)怎樣想。第二、三問獨立完成,小組評價,全班訂正)四、教學評價。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分數(shù)應用題)有什么收獲?(解決問題要聯(lián)系學過的有關知識或方法)所以當我們?nèi)粘I钪杏龅絾栴}時,要善于查找有關知識或方法來解決。

  三、布置作業(yè)。1、機動練習或作業(yè)。已經(jīng)知道朝天小學六年級學生人數(shù)占全校學生總數(shù)的4/25,問1—5年級一共有多少人?(請大家想辦法解決)(時間允許讓學生匯報想到的一些辦法)P86:9。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8

  一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四年(一)班的張華同學這幾天可忙拉,她正準備著下周的的數(shù)學奧數(shù)。你看,現(xiàn)在她正要去李誠家請教數(shù)學題。

  。(大屏幕顯示器上出現(xiàn)了配樂動畫演示)

  1,配樂動畫:張華在從自己家向李誠家走去。(或者線段圖)

 、,指導觀察,提出問題: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6分鐘,走了多少米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張華走了多少米。

  師:好,你來說說是怎么做的?

  ②,學生口頭列式回答后,復習數(shù)量關系:速度x時間=路程

  師:也就是說求張華走的路程就相當于求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出示紅字“兩家相距多少米”)

  師:有一天, 張華放學回家,正準備做作業(yè),發(fā)現(xiàn)不小心將同桌李誠的作業(yè)本帶回了家,她趕緊打電話給李誠,兩人在電話里商量了一會兒,如果步行的話,有幾種辦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yè)還給李誠?現(xiàn)在請同學們幫他們想一想辦法?看哪組的同學辦法最多?

  (以四人小組討論的形式)

  師:好,哪組的同學想出來的,派一名代表起來回答。

  (學生一般會有三種想法:一是讓張華帶給李誠。二是李誠自己去取,三是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在路上相遇。)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yōu)樗麄兿氤龅霓k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幾個人在運動?而第三次呢?

  2,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①,設問:兩個人,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類問題中的有關知識。)

  ②揭示課題:[板書:相遇問題]

  二,指導觀察,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題

  1,示題: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走70米。

  2,讀題,提出思考問題:幾個人運動?運動的方式和結果怎樣?、帶著觀察動畫演示。

  3,動畫演示,指導觀察,幫助理解概念:

  A,電腦動畫顯示第一次(全過程)。

  交待線段的長表示兩家間的路程,線段的兩端表示兩家的住地。畫面為:張華走過的路用紅色線段表示,李城走過的路用藍色線段表示。

  B,電腦動畫顯示第二次(全過程)。

  (1),兩個人出發(fā)的時間,地點,運動的方向,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帶著問題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動畫顯示。

  (2),認識概念: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師:這是幾人在運動 [板書:兩個人]

  師:兩人出發(fā)的時間相同嗎 [板書:同時]

  師:他們運動的方向又是怎樣 [板書:相對]

  師:最后結果是怎樣的。 [板書:相遇]

  4,填寫表格,通過電腦動畫顯示,師生共同研究兩人行走的路程與時間的變化情況,把數(shù)據(jù)填寫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

  (1),電腦動畫顯示,教師按動鼠標,屏幕顯示兩人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1分鐘。

  師:(1)兩人一分鐘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兩人還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書

  (2),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xù)顯示,兩人繼續(xù)同時出發(fā)再走一分鐘填寫表格后

  指導學生觀察體會:當隨著時間的增加,兩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兩人間的距離反而減少。(3),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xù)顯示:兩人同時出發(fā),再走一分鐘,也就是兩人共同走了3分鐘。

  教師指著屏幕上的線段圖和表格提問:張華和李城3分鐘走的路程分別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們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鐘,兩人距離是0,這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懂得:兩人同時出發(fā)3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為0時,也就是兩人走到同一個地點,表示他們相遇了。(教師按動鼠標,在兩人相遇點上發(fā)出響聲三下,電腦顯示器隨之出現(xiàn)"相遇"兩字)

  教師按動鼠標,鼠標指著"390米"字眼,線段全長閃礫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提問學生:兩人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師:完成上面這道題,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要求同學們上課時將練習本準備在桌角。)

  (二),教學例五。 l,自學例題

  ①,示題: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jīng)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 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

  師:全班齊讀。

  (2)讀題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

  思考:兩家的距離跟兩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關系?可以用關系式表示嗎

  2,指導觀察動畫顯示。

  (1)第一次動畫顯示。

  教師只需顯示電腦動畫,讓學生說出兩個人運動的時間, 出發(fā)的地點,運動的方向和結果。

  (2)第二次動畫顯示。

  教師提問: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請學生再次認真觀察動畫軟件顯示,分小組討論問題。(看哪組的做法最多。)

  板書: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兩家的距離

  3,嘗試列式計算,并分組討論列式根據(jù)。

  4,檢查學生列式情況,要求說出兩種列式根據(jù)。

  教師把一名學生的答案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讓他說出列式根據(jù)。學生先回答,教師再用電腦動畫顯示加以證實。

  5,教師演示動畫,證實學生的算法。

  第一種算法:

  師:65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強所走的紅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70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麗所走的籃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來 (小強和小麗兩人共走的整段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第二種算法:

  師:65+70求出什么 (動畫顯示把小強和小麗第一分鐘走的那段閃爍,并移動到下面)

  師:65+70的和為什么乘以4? (動畫顯示小強和小麗共走了4分鐘,每分鐘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個(65米+70米)

  65+70

  6,兩種算法對比。

  (1),在數(shù)學知識上有什么聯(lián)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得出:兩種解法思路上不同,結果相同,而兩種

  算法的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己探索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大家掌握了沒?

  1。 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如圖),經(jīng)過5分兩人相遲,兩地相距多少米 (用兩種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計算)

  簡略說說做法。

  四 拓展練習:(用多種方法解答)

  師: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這樣時間一樣的相遇問題不多,一般是一個先走了一段時間后,另一個才開始走,我們來看看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 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要求同學畫線段圖)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板書)

  師:求兩地間的鐵路長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討論)

  師:(指名)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將該同學的作業(yè)放出來。

  并提問學生,請他說出為什么這樣畫,這樣做 講出算法的思路。

  五、談談你的收獲

  師:哪位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9

  活動領域:

  數(shù)學活動

  活動內(nèi)容:

  我會編加法應用題

  教案目的:

  1、能根據(jù)范例和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知道加法應用題講一件事,說兩個數(shù)字,問一個問題。

  2、能看實物、圖片或情景,初步學會仿編9以內(nèi)的加法應用題。

  3、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9以內(nèi)的加法應用題。

  教案準備:

  1、圖卡:紅花,黃花;加法算式卡片。

  2、教學掛圖一張。

  3、各種實物若干。

  教案流程:

  一、準備活動:拍手游戲

  老師說:“小朋友,告訴我,8可以分成2和幾!鄙穑骸8可以分成2和6。”接著問:26等于幾,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題來考考你。

  1、談話交流,讓小朋友幫助中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出示例題。

  “小明做了5朵紅花,4朵黃花,一共有幾朵花?”

  2、應用題的結構。這道題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幾個數(shù)?還問了什么問題?請幼兒思考并回答問題,感知應用題的結構:要說一件事,2個數(shù),還要問一個問題。三、接龍游戲:大家來編題。

  1、出示小雞圖,老師講事情,請幼兒提一個問題。

  2、老師出示實物2支短鉛筆,3支長鉛筆,幼兒看著說一件事,并說出兩個數(shù),可由老師提問。

  3、幼兒兩人一組,一人編實物,一人提問。

  三、操作活動:看題卡編應用題(題卡上有算式,還畫有實物)

  1、教師引導,看題卡如:23=?編一道關于鉛筆的應用題。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題卡,一人說條件,一人問問題,然后交換提問。

  3、幼兒反饋信息。

  四、我編你算

  看圖上不同的東西編出不同的加法應用題。幼兒兩兩結伴,一人編應用題,一人在橫線上列算式。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10

  活動目的:

  讓幼兒學會仿編和解答5的加、減應用題。

  使幼兒能根據(jù)實物自編5的加、減應用題。

  活動準備:

  掛圖兩幅、幼兒每人一套1---5的數(shù)字卡片和加號、減號、等號卡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一,學習編5的加減應用題并列式計算。

  (1) 請幼兒觀察討論圖片上魚的排列,分析圖所表示的意思,啟發(fā)幼兒思考編出應用題。請個別幼兒表述自編的應用題,并引導全班幼兒討論該幼兒編的題是否符合編題的三個條件,然后讓全班幼兒用數(shù)字卡片擺算式,并口答應用題。

 。2) 師將圖上游來的'一條魚變成游走的姿態(tài),啟發(fā)幼兒觀察討論圖意的變化和魚的數(shù)量變化。要求幼兒再編一道減法應用題并列式計算,然后口答應用題。

 。、引導幼兒運用掌握的編題方法觀察圖二,根據(jù)圖意編題列四道加減算式。

  3、幼兒在紙上練習寫算式。

 。、小結幼兒上課情況。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shù)量關系,工程問題應用題。

  2、掌握一般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

  3、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重點:

  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產(chǎn)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們要幾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加工80個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80÷4=20(個)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2、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

  1÷4=

  (把工作總量看作“1”)

 。2)一項工程,甲單獨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單獨修建,需要8天完成。

 、偌钻牚毿蓿刻焱瓿扇こ痰模 )。

 、谝谊牚毿蓿刻焱瓿扇こ痰模 )。

 、蹆申牶闲,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結:剛才這幾道題中,工作總量所以用“1”表示,因為工作總量不再是一個具體的數(shù)量,而工作效率是一個分數(shù),這個分數(shù)實質上是單位時間完成了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單獨施工,需8天完成,小學數(shù)學教案《工程問題應用題》。由乙工程隊單獨施工,需要12天完成。兩隊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審題后,想:這道題需我們求什么?你可以根據(jù)哪個關系式來解答?

  (2)學生嘗試做,并同桌交流。

 。3)反饋說明。

  1÷(+)=1÷(+)=1÷=4(天)

 。ò压ぷ骺偭靠醋鳌1”,兩隊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師:如果不把工作總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結果會怎樣?

  學生任選一個數(shù)列式計算。

  小結: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不過看作“1”是最簡捷、最常用的。

  2、練一練。

  (1)填空。

  ①甲做一項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3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

 、谝豁椆こ,甲隊獨做需要36天完成,乙隊獨做需要45天完成。兩隊合做,一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條公路,甲隊獨做需10天,乙隊獨做需15天,甲乙兩隊合做,幾天可以完成?

  (全班練,抽學生寫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說是怎么想的)

  3、小結:四人小組討論。剛才練的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么解的`?

  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工程問題。(出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1、變式練習

  打印一份稿件,甲單獨干要10小時,乙單獨干要12小時,丙單獨干要15小時。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時,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

 。2)三人合打一小時后,還剩下幾分之幾?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幾小時可以完成?

  1÷(++)=4(小時)

  (4)甲、乙兩人合干5小時,可以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5=

  (四人小組交流,想想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2、看書,質疑。

  四、教學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是怎樣來解答這些應用題的?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P70[67]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兩、三步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2.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在計算公式中求各個量的方法。

  3.讓學生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yōu)越性。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學習在計算公式中求各個量的方法。

  2.讓學生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yōu)越性。

  教具準備:

  配套教與學的平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解方程

  8x ÷ 2 =28 7(x+3)÷ 2 =28

  2(x +17 )=40 6(5+x)÷ 2 =36

  2.任意選擇一題進行檢驗。

  3.復習以前學過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

  4.揭示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1)

  [說明:復習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對方程的檢驗格式稍作復習,便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同時,適當?shù)貛椭鷮W生整理與復習計算公式,這樣導入新課比較自然,也有助于展開后續(xù)的學習。]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用一根長為28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多少厘米?

 。1)學生嘗試。(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設這個長方形的寬是x厘米,

  再找等量關系來列方程。

 。ㄩL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就是一個等量關系。)

 。3)板書:解:設這個長方形的寬是x厘米。

  2(8 +x )=28 ,

  8+x =14,

  x =6.

  答:這個長方形的寬是6厘米。

 。4)比較算術與方程的解法。(建議學生,選擇方程的方法。)

  (5)檢驗。

  2.補充例題:一塊三角形土地的面積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邊長多少米?

  問:(1)這道題已知條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數(shù)高怎樣表示?

  學生練習并交流。

  3.小結:根據(jù)計算公式列方程解應用題。

  [說明:讓學生通過嘗試、分析、交流、比較的探究活動,進一步體會用方程解的'優(yōu)越性。探究活動開始,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學生會出現(xiàn)方程和算術兩種解法;后小組比較、大組交流,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方程與算術解法的比較,讓學生體會用方程解的優(yōu)越性,特別是列方程時的優(yōu)越性。]

  三、鞏固練習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3600㎡,寬是40m,長應是多少米?

 。2)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是26厘米,它的長是8厘米,它的寬應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長是100厘米,它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2.練一練:列方程解應用題

 。1)長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長30米,游泳池寬多少米?

 。2)面積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紙片的底邊長6厘米,這條底邊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塊梯形草坪的面積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長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長多少米?

 。▽W生練習并交流。)

  3.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2.布置作業(yè):練習冊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13

  題意可知:“甲乙2小時行的路程和+甲先行1小時的路程即是問題。

  師:講得太好了,請大家用圖表示題意,想想還有其他解法嗎?(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

  生:69*2+75*(2+1)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根據(jù)問題想的。這段鐵路只有甲乙兩車行駛,分別求出甲乙兩車行駛的路程合起來就是這段鐵路的長度。(學生邊講邊用手指著圖說明自己的思路)學生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原來學生竟有這樣清晰的思路和如此活躍的思維。課后我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jié)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兩方面:

  1、學生思維活躍,解題方法“多樣化”:《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指出:

  “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書上的或教師事先欲設的答案作為評價的依據(jù)”!稊(shù)學課程標準》中,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列為發(fā)展性目標。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實現(xiàn)這一目標,這節(jié)課學生一共提出了3種解題方法,我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及時調整了教案,讓每一個想發(fā)言的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盡管他們有些數(shù)學語言的運用還不太準確,但我還是給與了肯定與鼓勵。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下,學生有了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了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并產(chǎn)生進一步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師生關系也變得和諧、融洽了,課堂氣氛活躍了。

  2.師生角色的轉變:數(shù)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系的變革。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努力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v觀整個教學過程,我所說的`話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的方法嗎?”“說說看”等激勵和引導以外,我沒有任何過多的講解,有學生講不清楚,我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說:“誰愿意幫他講清楚?”當一次講不明白,需要再講一遍時,我也只是用手勢指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在自己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明白了算理。學生能思考的,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能說出的,教師決不講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決不插手。由于我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因此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極力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使他們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fā)現(xiàn)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 篇14

  教學內(nèi)容:

  第9頁例

  教學目標:

  1:理解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應用題。

  2:正確的列出綜合算式并正確的進行解答。

  3:在不同的解題方法中選擇適合自己思維記憶的解題方法進行重點的記憶和思維。

  教學重點:

  分析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口述自己的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5臺織布機織布160米,平均每臺織布機織布多少米?

  2:每臺織布機織布28米,7臺織布機共織布多少米?

  3: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30米,5小時可以織布多少米?

  4:每臺織布機織布20米,160米要多少臺織布機?

  5: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5米,2臺織布機3小時織布多少米?

  6:2臺織布機3小時織布15米,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①請說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谡f說你是怎樣列算式的

  ③把算式的意義說給同學們聽聽

 、馨涯愕乃季S過程也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

  5臺織布機8小時織160米布,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①由學生獨立完成

 、谟蓪W生相互比較,看解題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墼倏谑龈髯缘慕忸}思路

  ④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思維的解題方法,并加強記憶。

  2:集體講評(結合線段圖進行思維

  解題方法一

  ①求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

 、谇竺颗_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32÷8=4(米)

  解題方法二

  ① 5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8=20(米)

 、诿颗_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20÷5=4(米)

  解題方法三

  5臺織布機8小時織160米布,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①先求出一臺織布機工作8小時,那5臺織布機一共工作了幾個小時?

  8×5=40(小時)

 、谠偾笃骄颗_每小時織多少米?

  160÷40=4(米)

  解題方法四

 、傧惹笠恍r要5臺織布機工作,那8小時應該要多少臺機工作?

  5×8=40(臺)

  ②再求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

  160÷40=4(米)

  3:小結:讀題,思維: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意單位名數(shù)的準確性。

  三:課堂練習

  1:貨車運水泥到建筑工地,8輛車5小時共運水泥1080噸,平均每車每小時運水泥多少噸?

  2: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解答。

 、偕傧汝爢T植樹,3小時植樹180棵,平均每人每小時種多少棵?

 、谕侠瓩C耕地,5臺拖拉機耕地150公頃,平均每臺拖拉機每小時耕地多少公頃?

  作業(yè):1:第10頁的做一做

  2:第12頁練習三1、2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1頁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總結和“練一練”,練習五第4—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四則運算的含義,知道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

  2.使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我們過去已經(jīng)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不少內(nèi)容,知道了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整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總結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能力。

  二、教學新課

  1.講解四則運算。

  提問:我們過去學過哪幾種運算?(板書: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

  說明: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為四則運算。(板書:統(tǒng)稱為四則運算)

  追問:四則運算是指哪幾種運算?

  說明:在四則運算中,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板書:法、減法——第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板書:乘法、除法——第二級運算)

  追問:第一級運算指什么?第二級運算指什么?

  2.回顧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提問:誰來說一說,我們學過的四則混合運算式題有幾種情況,它們的運算順序各是怎樣的?

  3.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頃序。

  (1)請同學們看第21頁上面的三組題。

  提問:第一組兩道題的運算有什么特點?

  說明:第1題只有加法和減法,都是第一級運算,我們說它只含有同一級運算。

  提問:第2題是不是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為什么?(乘法、除法都是第二級運算)

  指出: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即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所以這兩題都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板書:只含有同一級運算)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并提問:這兩題都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為什么要從左往右算?

  指出:一個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按從左到右的次序進行計算。(板書:要從左往右算)

  (2)提問:第二組兩道題各含有幾級運算?(板書:含有兩級運算)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并提問:這兩道含有兩級運算的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就是先算哪一級運算再算哪一級運算?(板書:要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

  (3)提問:第三組兩道題有什么特點?(板書:有括號)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后一題。

  集體訂正,注意提問第1題小括號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說明在括號里有兩級運算也要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

  提問:有括號的算式要怎樣算?(板書: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4)小結。 -

  提問:根據(jù)剛才三組題的計算,你能說一說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嗎?

  請同學們把課本上總結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自己默讀一遍。

  三、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的題。

  讓學生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指名兩人口答后兩題的計算過程。

  2.做練習五第6題。 ·

  提問:這一組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出:雖然每道題里的數(shù)和運算符號排列順序都相同,但是因為括號不一樣,所以運算的順序也不一樣。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式題時,一定要看清題目,按照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做練習五第7題。

  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提問:要求買椅子的張數(shù),先要知道什么?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口答校對。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五第4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五第5題。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鞏固練習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3頁練習五第8—1l題,思考題。

  教學要求: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人

  1.提問:能說一說四則運算是指哪幾種運算嗎?第一級運算、第二級運算各指什么?四則混合運算有幾種運算順序?

  指出:四則混合運算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按從左到右的次序進行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2.揭示課題:在此基礎上我們要來做一些關于四則混合運算的練習。(板書課題)希望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選擇恰當?shù)姆椒,比較熟練地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提高計算能力。

  二、四則混合運算練習

  1.做練習五第8題。

  小黑板出示。

  提問:第1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第2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請同學們根據(jù)運算順序在練習本上列出這兩題的綜合算式。

  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第1小題為什么要把前兩步括在括號里?第2小題為什么只把加法括在括號里?

  想一想,使用括號有什么作用?

  2.說一說練習五第9題的運算順序。

  讓學生依次說出每一題的運算順序。

  提問:哪幾道題在計算時可以用簡便方法?

  指出:先求兩積(兩商或一積一商)再求和(或差)的算式里,求

  兩積(兩差或一積一商)可以同時計算、脫式,使計算簡便。

  3.做練習五第10題。

  (1)出示第10題第一組題。

  提問:這三小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運算j頃序又有什么不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2)出示第10題第二組題。

  請同桌相互說一說這3小題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以及這3小題的運算順序。

  指名學生口答運算順序。

  (3)小結:在進行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先看清題目,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三、教學思考題

  讓學生看思考題。

  出示3○3○3○3=1。

  提問:要使結果是l,如果用加法,哪兩個數(shù)相加得l?講解怎樣填可以變成1和0相加。如(3÷3)+(3—3)=1。

  如果用減法,可以用1減什么數(shù)得1?講解可以這樣填:(3÷3一(3—3)=l或3一[3一(3÷3)]=l。

  哪兩個數(shù)相乘得l?怎樣填可變成1x17(板書)

  如果變成相同的數(shù)相除,得數(shù)是幾?講解可以這樣填:(3+3)÷(3+3)=1,(3十3—3)÷3=1,(3x 3)÷(3x3)=1或(3÷3)÷(3÷3)=1。

  說明:數(shù)學有許多奇妙的知識,下面幾題都可以根據(jù)得數(shù)分析該怎樣填,每題都有很多不同的填法。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五第9、11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五第10題第二組,思考題。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包括附錄部分)

  第七單元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包括附錄部分)

  1、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⒈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餐ㄟ^適當?shù)木毩,使學生及時鞏固新學的運算順序,并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進一步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的計算。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例題插圖教學過程:一、復習⒈口答列式:

 、28與32的和是多少?⑵60減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積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擦惺浇獯穑

  出示:每本筆記本5元,買3本這樣的筆記本要多少錢?學生在本子上列式。集體訂下,說一說這題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學新課⒈教學例題1。

 、懦鍪纠}圖:提問: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

 、瞥鍪締栴}: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錢?請同學們試著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問:你們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問: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樣得出來的?20呢?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么?

  ⑷請同學們試著將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綜合算式。

 、步虒W例2。

 、懦鍪締栴}:小紅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⑵請同學們列出綜合算式,并想一想綜合算式應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

  集體訂正。提問:算式中50、18、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算式應先算什么?為什么?

 、晨偨Y運算順序。

  ⑴比較算式。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時,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铺釂枺喝绻}目中同時出現(xiàn)了乘法和加、減法,你應先算什么?

 、墙沂菊n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規(guī)律?

  三、組織練習⒈完成練一練108頁,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業(yè)

  2、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

  2.通過對比、估計等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有關混合運算的順序。

  3.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多樣性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學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多樣性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學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今天我們將學習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景鍟n題】

  二、自主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1、出示109頁習題插圖和問題,明題意嘗試列出算式

 。1)先讓學生說說場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標價是知道的,圖中營業(yè)員所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知道什么?

 。2)根據(jù)大家對題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鋼筆和一個訂書機總共多少元該我們可以怎樣運算?你有幾種方法進行運算?

  【讓學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計算結果,然后和同桌討論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總結方法,并板書出各種方法。】

  2、交流探究結果,并讓學生明白每一種算式的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說說自己列式時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進行計算,最后交流計算結果。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兩步混合運算算式在計算時要先算什么?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為什么要先算?【通過該教學點讓學生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4、教學“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1)學生列式計算;

 。2)組織交流,在交流中明確運算的順序。

  5、總結運算順序: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除法。

 。1)讓學生先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2)加以歸納形成清晰的認識。

  三、鞏固提高1、完成書本練一練

  讓學生明確題意然后指導學生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靈活地選擇信息,然后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兩步計算的問題,集體交流。

  四、適當總結,完成作業(yè)“想想做做”第2題剩余習題和第6題(自己提出的問題也要完成)

  3、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對問題中數(shù)量關系的把握,引導學生自己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2.在學生產(chǎn)生疑問時使學生體會小括號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通過計算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小括號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理解用小括號的必要性和作用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引入課題

  同學們,昨天我到百潤發(fā)大賣場買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帶了100元,你們幫老師算算剩下的錢我還可以買5元一雙的襪子幾雙?學生計算,然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根據(jù)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進行靈活的引入,并板書課題。

  例:【如果學生情況全部是:100-80=20(元)20÷5=4(雙)分步驟做那么可以這樣引入:同學們都是用分步驟的方法進行計算的,那么我們能否用一個算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將學習新的知識—『課題』】

  二、探究新知,明確算法

  1、確定計算方法可能一:在學生自己探索引入題的時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還有“100-80÷5”這樣的算式,這時要組織學生充分感受。

  組織學生討論:解決例題中問應該先算什么?列成這樣的綜合算式對不對?那么我們有什么辦法才能解決哪一步必須先算的問題?

  學生自學課本第34頁。

  可能二:在學生自己探索引入題的時候,也有可能有“(100-80)÷5”這樣的算式,這時要讓學生說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說明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組括號,用意是什么?學生說明后,立即表揚這樣的學生,并讓學生開始自學課本第34頁。

  2、讓學生充分感受需要改變這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組織討論:在自學過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

  3、組織學生感知明確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讓學生完成“試一試”,可以指名2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完成在書上,最后校對結果并再一次明確運算順序。

  三、鞏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說說每題應該先算什么?

  (2)、任意選擇2題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體校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讓學生分組完成每組算式,并讓3位學生到黑板上完成3組題;

 。2)引導學生觀察每組題,說說運算順序的不同,并校對結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讀題,嘗試自己列綜合算式進行解答,指名2位學生進行計算【可以選擇性地選擇學生板演,一差一優(yōu)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

 。2)就板演結果進行校對結果,口頭統(tǒng)計學生錯誤情況,并指出錯誤同學的錯誤,明確為什么要用小括號的理由;

  四、簡單總結,完成作業(yè)P35“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4、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步混合運算(包括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進一步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根據(jù)一些常見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進行分析、列式。

  教學過程:

  一、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復習:

  1、學生練習:(841-41)÷25×4講評學生容易有的錯誤:=800÷100=8強調混合運算的三個等級:(1)小括號;(2)乘或除;(3)加或減。

  指出:這題含有小括號,那第一步就應該算小括號里的;其他的步驟還輪不到算,只能把它們移下來。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平級的,應該按順序來計算。

  2、添上括號,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240÷40+20×2=890-30÷3×5=400

  90-30÷3×5=100建議學生:(1)按現(xiàn)在的運算順序算一算結果;(2)自己嘗試添加括號;(3)交流。在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有一定的推理過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試。

  小結:混合運算一定要先觀察算式的特點,考慮它的運算順序,然后再開始計算。

  二、解決實際問題:

  1、編題組練習:

 。1)周六的數(shù)學興趣小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個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人?)指出:這是我們一年級學習的解決實際問題,它只要一步就能解決。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想到了哪個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板書:男生+女生=總人數(shù)

  (2)現(xiàn)在我們要改遍這題,“周六的數(shù)學興趣小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這兩句不變,把“女生有15人”這句信息不直接告訴,可以怎么說?(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這樣題目就變成了兩步計算的問題了。

  比較兩題:什么沒變?(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jīng)]變)在列式的時候還是要“對號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來的的時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數(shù)的“25-10”加個小括號,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現(xiàn)在繼續(xù)改編,要把這題改成三步計算的問題,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數(shù)比女生的2倍少5人)

  這句信息是變了,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變了嗎?要求學生“對號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兩部分合起來。

  比較小結:解決實際問題從一步發(fā)展到三步,其實很多題的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是不變的,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清楚這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再做到“對號入座”。

  2、書上的第8題,學生讀題,說說這題所涉及的數(shù)量關系式:邊長×邊長=面積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

  介紹:鋪磚時,這間房子的面積是不變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鋪的方磚面積比較小的時候,需要的塊數(shù)就會比較多;反之,方磚的面積比較大,需要的塊數(shù)就比較少。“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這里的小面積指的是方磚的面積,大面積指的是房間的面積。這個關系式還可以反過來說“大面積÷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塊數(shù)=小面積”。學生列式解答該題。

  3、書上第9題,學生讀題,說說該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書上的兩個問題。

  交流: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老師要注意學生提的問題是否都合適。

  練習十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逐步形成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檢查口算本練習情況、布置今天的口算作業(yè)。

  一、完成書上的練習:

  1、第1題:(1)學生看題后,把每個算式的第一步先劃線,再交流。(注意第1小題可以同時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這四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3)補充75×12、280÷35的簡便算法:75×12=(25×4)×(3×3)=100×9=900280÷35=280÷7÷5=40÷5=8做完后交流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1)沒有括號的,先乘除后加減;(2)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3)有中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

  2、第2題:你能直接在每組得數(shù)大的算式后面畫“√”嗎?審題:要“直接”比,不是在計算之后。

  先請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交流判斷的依據(jù)。

  3、第3題: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各算式的特點(如左邊兩題是連加,右邊的是連乘),可以如何簡便?各是運用了學過的哪些運算規(guī)律?

  指出:不能隨意改變運算順序,而是要依據(jù)一定的運算規(guī)律。交流后,把這4題寫在作業(yè)本上。注意小括號的運用。

  4、第4題:學生看懂題意,先說說這題要用的基本關系式是:單價×數(shù)量=總價

  再讀第一個問題,說說在估算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把單價看成某個接近的整百數(shù))說說最后估計的結果是多少?

  算一算:學生在本子上完成這題的計算。

  比一比:把估算的結果和列式算得的結果比較,說說估算和筆算價值分別在哪里。

  二、布置回家思考p.42的思考題要求用脫式計算在自己的本子上。(能做幾題算幾題)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評昨天的回家作業(yè)(p.42的思考題,要求學生填寫符號后,用脫式計算):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1、(3+3)÷(3-3)=6÷0=6指出:除數(shù)不能為0,“6÷0”這個算式?jīng)]有意義;2、(3×3+3)÷3=9+3÷3=12÷3=4

  指出:括號里有2步,先算乘,加沒算,移的時候要把括號也移下來。3、(3+3)+3÷3=6+3÷3=9÷3=3

  指出:看計算的過程,先算加,再算加,最后算除;但開始的算式應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加。所以還應加上“[]”,變成“[(3+3)+3]÷3”4、[3×3-3]÷3=[9-3]÷3=6÷3=2

  指出:在小括號的基礎上,才有中括號,不能直接寫中括號。5、補充:3+3-3+3=6-6=0或3×3÷3×3=9÷9=1

  請學生說說上面兩題對嗎?正確的結果應該是多少?算式怎么改得數(shù)就對了?通過上面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學生練習:

  ,請學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再一一交流。提醒:第1題除和乘可以同時算。

  三、布置作業(yè):第6、7、8題

  其中第7、8題要求學生寫出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lián)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識中括號,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讓學生經(jīng)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積累學習數(shù)學的經(jīng)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檢查回家做的計算作業(yè)。

  一、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讓學生看圖后說說圖的意思,老師整理成:合唱組:84人

  航模組:男生8人,女生6人美術組:是航模組的2倍

  看信息,分別讓學生說說“航模組”、“美術組”的人數(shù)應怎么列式。板書問題: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倍?問:解決這個問題用到哪個基本關系式?板書:合÷美=幾倍

  2、“對號入座”,對照關系式分別寫上“84”、“(8+6)×2”。問:在它們中間添上“÷”行嗎?為什么?(結合黑板上的算式,讓學生說說它的運算順序,發(fā)現(xiàn)最后算的算式?jīng)]有意義,不是我們想要的。)那我們想要的運算順序是怎么樣的呢?要實現(xiàn)這個想法,得請中括號來幫忙。老師添上中括號,說清楚它的寫法。指導讀:84÷[(8+6)×2]

  3、說一說:昨天我們講到混合運算的三個等級,一是括號、二是乘除、三是加減,今天我們學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號,運算順序又該是怎樣的呢?

  先指名結合每一步算式的意義說,再指出:同樣是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其他不變。4、學生練習,完成書上的例題

  二、鞏固練習:

  1、在自備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指名板演,結合講評發(fā)現(xiàn)問題,強調正確的運算順序。

  2、第3題。

  看圖后,請學生說清楚該題的信息,并說說列式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三、學生自己閱讀,了解“你知道嗎?”

  四、學生作業(yè):完成p.40剩下的練習。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應用題》的教案設計08-26

圖文并茂教案03-30

垃圾分類圖文簡報(精選6篇)10-21

茶藝學習心得范文_圖文03-29

圖文結合學習生字新詞的教案08-25

SIM卡解鎖詳細圖文教程04-25

升旗儀式圖文簡報(通用5篇)10-25

大專畢業(yè)生總結鑒定范文_圖文03-30

數(shù)學試卷應用題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