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課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25 17:22:4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動課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1

  語文實踐活動是課內語文學習的擴展,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本中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做剪報”、“開一次科技知識介紹會”。此外,我還根據教學需要增設了有趣的小實驗、制作書簽、我是小小發(fā)明家等實踐活動,在多次教學中,我有得有失,現(xiàn)總結如下,與大家共勉。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做好充分準備,是開展好課外實踐活動的關鍵。

  例如,我在教學“開展科技知識介紹會”的實踐活動時,以神州五、六號宇宙飛船發(fā)射成功的激動場景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走進高速發(fā)展的科技信息中,收集大量的科技知識,這樣為學生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自己從大量的書籍、網絡信息中找到“最新機器人”、“未來電腦”、“未來航天飛船”等大量有趣的科技信息資料。學生匯報時興趣盎然,振振有詞,聽的同學也驚奇萬分,贊嘆不已。這樣他們便有了學好科學的動力,有了暢想未來的欲望。

  二、給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親自實踐。

  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既動手,也動腦,要想做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例如,我在教學“制作書簽時”,學生照著方法回家做了,但許多同學都失敗了,我詢問了許多同學失敗的原因。后來,我親自嘗試,總結經驗,把方法再一次教給學生,并用“失敗乃成功之母”等語言激勵學生,后來,學生經過反復實踐、總結經驗,終于展現(xiàn)了一張又一張五顏六色、精美的書簽。學生在寫作中說;“制作書簽不僅讓我懂得了‘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真正含義,還讓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樂趣,今后我還要用智慧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更多美好的東西來呢!”這就是孩子們從實踐中得到的啟示,從實踐活動中得到的能力,從實踐活動中具有的精神。

  三、教師要作好實踐活動的評選與總結工作。

  活動開展結束后,教師應采用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辦法肯定學生的成績,讓他們有成就感,讓他們付出的勞動得到更多的`贊賞,從而樹立自信心,爭取下次做得更出色。這樣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才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總之,語文實踐活動要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實踐,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精神。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必過于受課時的限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應該因地制宜,教師要根據當時當?shù)氐膶嶋H,充分開展和利用各種語文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2

  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彼枷肫返陆虒W強調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點,也是品德教育的歸宿。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個體生活和生命,發(fā)掘生活本身對學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價值,引導學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歸,向實際回歸。

  在教學中,運用小品導課,對于這樣的小品,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具有說服力,以此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討論,合情合理,過渡自然,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極為高漲。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也避免了強制性的灌輸,空洞說教。

  另外教師還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大課堂”,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調查,對我校初中生沉迷游戲的現(xiàn)狀、社會上網吧經營情況作了一番調查,學生獲得了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當調查小組的同學在課堂上展示調查結果時個個充滿自信,因為他們經過社會調查,有了更深的生活體驗,也就擁有了發(fā)言權,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了解和認識,提高了社會適應力。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3

  今天我上了一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的內容是我自己選擇的,課題是《我們的學校》。我之所以設計這樣一節(jié)課,主要是想嘗試一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因為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內容與我們這里的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差較大,有些不能很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這一節(jié)課同時也是為了通過這一節(jié)課培養(yǎng)孩子們的多種搜集資料的能力,及將資料進行簡單整合并向他人介紹的能力。

  我今天的這一節(jié)課是其中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們自己討論搜集資料的方法及搜集資料的注意點,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及分工能力。說實話,我在課前對上好這一課還是很沒有把握的,因為自我感覺這一課的設計還是比較開放的。在搜集資料方面,我允許學生們可以向老師請教,可以上網查詢,也可以到校園各處去看看。我一開始就擔心那時我會控制不了這樣的局面。但上完課后,我感覺應該說還算是比較好的,學生們對了解學校的各方面情況還是比較積極的,所以他們在活動中都很投入。這一課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給我的啟發(fā)也是比較多的。

  一、課程校本化,讓學生更貼近教材。

  我在今天課上的第一感覺就是學生們比平時在課上的表現(xiàn)要興奮許多、積極許多。在我給他們假設的情境中,學生們真是有了一種主人急于將自己的學校介紹給別人的欲望。我對學生們說:“如果現(xiàn)在客人已經來了,你們能向他們介紹嗎?”由此,我引導學生們關注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上,那就是要向別人介紹學校自己必須先熟悉自己學校的一切,所以學生們對接下來的`搜集資料的環(huán)節(jié)興趣更濃了。我對覺得所以學生們有如此積極的表現(xiàn),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給他們設計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他們對這些問題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更有興趣。

  在搜集資料了解學校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最后確定本小組的共同研究目標,然后自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所以在活動中,學生們有的去登錄學校網站搜集有關資料,有的則去向校長及其他老師了解學校的大小、歷史、榮譽、動向等等。整個活動過程很是“熱鬧”,這也是我所期盼達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就會更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他們在活動中也就更有積極性。

  三、讓“邊緣”學生也能積極參與進來,值得思考的互動“癥結”。

  課堂中有好幾個環(huán)節(jié)我都注重了學生之間、學生與我之間的互動。在討論搜集資料的方法,搜集哪些方面的資料,搜集資料的分工時,我都是讓學生們在小組中討論進行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但總有幾個學生在那里或是觀望或是做一個聽眾。我很難過地看到這一幕,我不愿看到他們把自己獨立在課堂的邊緣,不愿他們永遠都做一個旁聽者。我的互動課堂的建構的癥結也就在此。我今后還得和其他老師一同努力來解決這一問題。

  反思這一課,有得也有失,但這并沒有影響我投身課堂教學實踐的積極性,我認為有了失誤,才能有更大提高。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4

  1.筆學游戲。

  數(shù)學游戲是對四年級以前學生進行活動課教學的一種好形式。好的數(shù)學游戲應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應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趣與數(shù)學知識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長。為此,設計數(shù)學游戲的思路,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游戲內容要通過豐富而新穎的形象來包裝。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然而,數(shù)學教師慣用的數(shù)學概念形象化方法,雖然最初的數(shù)學概念能從形象化入手,但最后總下降為單調而呆板的數(shù)學概念和“符號”,成人化的思維痕跡很深,這種教法特別不能激發(fā)低年級小學生的興趣,我們教育中應當盡量避免。正確的數(shù)學概念的形象化包裝,必須結合低年級小學生思維在具體形象方面占優(yōu)勢的認識特點,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愛好來制定關于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形象設計,要不顯露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和“符號”,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而新穎的游戲之中,從而起到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感官,在小學生頭腦中樹起鮮明的形象,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戲展開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戲劇性活動來實現(xiàn)。低年級小學生,剛由家庭進入社會,一切都新鮮,好動和不滿足是他們進步的第一要素。數(shù)學活動課教學要抓住這一特點,設計適合他們口味的戲劇化數(shù)學游戲,把學生引入求知的好動中,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戲劇化處理這座在具體與抽象間的橋梁,把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引到抽象思維,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維永遠處于興奮之中,實現(xiàn)活動課的目的。③游戲結構要是美的結構形式。數(shù)學游戲美的結構,是指美的語言、美的教學態(tài)度、美的板書設計及教具運用。最能直接打動低年級小學生心靈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學結構形式,是一股推動低年級小學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數(shù)學活動課的游戲結構也應按此來設計。

  2.筆學講座。

  小學四年級后開展數(shù)學講座,這是有利于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這種以數(shù)學講座為內容的數(shù)學活動課取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學科知識的擴張,發(fā)展學生能力。這類教學內容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智力型,如找規(guī)律填數(shù),奇數(shù)和偶數(shù)運用,巧妙計算等;②實用型,如利用圖形的合理分類的計算題,金融投資的.基本計算知識等;③動手型,如繪制圖表,用圖形解應用題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數(shù)學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數(shù)學史上的典型成果。通過講述這些故事,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從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3.筆學實踐。

  小學四年級后的數(shù)學活動課可開展數(shù)學實踐活動,這是拓寬學生視野的又一種好形式。如去銀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為什么采用“%”的記號?什么是月息?月息為什么采用“‰”的記號?也可到市場去了解怎樣用統(tǒng)計表處理變化的市場價格?怎樣利用已學過的圖形拼成優(yōu)美的商標圖案等等。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不僅會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能使學生知道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有廣闊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這一大課堂的錘煉,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堅強個性。

  4.筆學墻報。

  這是繼數(shù)學實踐之后,學生自己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活動課的好形式。這種活動的開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而且會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美的欣賞能力,宜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中廣泛開展。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5

  一、生成課程主題的產生

  在我園組織的生成課程研討活動中,當我們組織幼兒討論“在這春暖花開、萬象更新的季節(jié)里,你最喜歡的實踐活動是什么”時,原以為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春游”。因為在中小班的教學活動中,歷次組織的春游、秋游都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墒菦]想到在這次討論中,“放風箏”卻成了大部分幼兒最強烈的愿望。這也難怪,大班后期的幼兒思維能力發(fā)展迅速,有強烈的求知、探索、冒險的欲望,富有創(chuàng)造性、挑戰(zhàn)性的實踐活動對于他們來說當然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了。于是我們將話題一轉,又問道:“那么關于風箏你們知道些什么呢?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風箏有什么用處,風箏是誰發(fā)明的,怎樣做風箏,這些問題你們都知道嗎?”幼兒都面面相覷,滿臉疑惑!袄蠋熤,放風箏是你們最喜歡的活動,老師也特別喜歡。如果你們能幫老師想辦法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一定帶你們去遠足放風箏!庇谑俏覀兊纳烧n程――“美麗的風箏”就誕生了。

  二、活動的展開與深入

  主題確定后,如何以“風箏”為中心加以擴散,編制主題網絡,是這一“生成課程”成功的關鍵。因此,每一個子課程的產生,每一條網絡線的深入延續(xù),都需要教師以敏銳的眼光去捕捉、去確立,去進行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并及時把握教育契機,準確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在上述的討論中,幼兒得到了我們的`許諾后,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拍著胸口保證說:“沒問題,一定完成任務!奔议L們了解了我班的教育課程也都非常支持,他們不厭其煩、不辭勞苦,帶著孩子去網上、去書店、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并耐心、細致地講給孩子聽。有的家長還帶孩子到野外去放飛、去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多久,一份份資料帶來了,一張張風箏圖片帶來了,還有許多千姿百態(tài)、色彩斑斕、風格各異的風箏也布滿了教室的四周。于是我們的課程也“生”出來了:風箏的起源、風箏的作用、風箏的制作、快樂的風箏節(jié)等。下面就是這一“生成課程”的網絡圖:

  在一次次的生成生活中,所有的問題都由幼兒去提、去問,教師的作用是有意識、有目的、有選擇地將部分幼兒的分散的興趣點轉化成集體的興趣點并加以引導。所有的答案也由幼兒自己去討論、去尋找,教師的作用是適當?shù)刂笇,幫助幼兒去歸納、總結、講述。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幼兒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發(fā)展。他們盡情地講述自己尋找資料的經歷,講述自己所知道的點點滴滴。例如:說話一直有點結巴而缺乏自信的吳子豪,在講述風箏在古代楚漢戰(zhàn)場上發(fā)揮作用的故事時,是那么的流暢、清晰;有點膽怯卻又非常想表現(xiàn)自己的單雨秋,在朗誦古詩《村居》(清朝文人高鼎的作品,描寫的是兒童放學后放風箏的情景)并教大家學習時,顯得那么自信、自豪;而有點調皮、“搗蛋”的居相巍,第一個將從網上下載的資料帶到幼兒園并向同伴介紹內容時,又是那么的得意和驕傲……。

  我們也有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時候。在放飛幼兒自己制作的風箏時,由于材料的影響、制作能力的限制及風向等原因,這些可愛的小風箏沒能放飛成功。有的風箏一放手就會掉下來,有的風箏飛的時候總是轉個不停,紙都破了,還有的風箏總是側身飛,飛一會兒就掉下來;氐桨嗌虾,我們和幼兒一起討論,尋找原因。通過觀察比較,終于發(fā)現(xiàn)了問題:風箏兩邊必須完全對稱,才能保持平衡;風箏的尾巴不能太重或太輕,否則總是要栽跟頭;紙制的風箏易破損,不如用綢布做的結實、耐用;還有骨架不有太粗、翅膀不能太小、線要慢慢放長等。后來,又一起重新選擇材料,將一些破損的別人曾放飛過的舊風箏收集來進行重新組裝縫制,認真細致耐心地完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終于,一只只美麗、精巧的風箏做好了。我們又去放飛,風箏在藍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幼兒在綠綠的草地上跑著、笑著。他們的笑臉迎著太陽顯得那樣的燦爛,他們成功了。

  三、活動后的思考

  這是一個由幼兒引發(fā)的活動。由于對風箏感興趣,因此,他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充滿了熱情。從材料的收集和選擇,到風箏的制作和放飛,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失敗到成功,他們始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主動的學習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發(fā)現(xiàn);顒又杏變后w驗到了從失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從什么都不知道到幾乎成了一個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學習。

  由此我們覺得,“生成課程”是一種非常適合學前期幼兒這一年齡階段的課程形式。它既反映了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經驗、幼兒的需要、幼兒在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中所受到的影響,也凝聚了教師對幼兒充分了解、研究的結果,它是在幼兒和教師的互動中形成的。它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基礎上,在瞬息萬變的活動過程中作出決策,不斷調整自己的設想和計劃,與幼兒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而“生成課程”的靈活多變性,更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教育技能和永不停止的追求。當然,“生成課程”是由幼兒的無意注意引發(fā)的,能充分培養(yǎng)和挖掘幼兒的各種潛能,但也不能無限夸大其作用,而忽視其它課程的教育作用。因為幼兒的有意注意、意志、情感、思維等其它心理過程,也需要我們的目標課程去有目的地培養(yǎng)和教育。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6

  學校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地方,也應該是他們最為熟悉和感到親切的地方,所以選此主題。

  一、“選擇我喜歡的”

  一開課,我就把問題拋給學生:“當來賓或小伙伴要來我們學校參觀,你想向他們介紹些什么?”同學們馬上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情緒高漲,各抒己見。我趁機進行歸納總結:“說得真好,可是,這些關于學校的知識,我們怎么才能了解呢?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望著學生閃閃發(fā)亮的眼睛,我知道已成功地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們自己的經驗,他們討論出可以用“觀察”“調查”“采訪”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解,我因勢利導,揭示活動主題《我們的學校》,并且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提出采用分組進行活動的形式,共分為幾個小組,分別為“觀察:操場、教學樓”“采訪:校長、老師、同學”。

  我們要構建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世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就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直接生活經驗!拔疫x擇,我喜歡”,這樣,學生才會對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才會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罢J識我們的學校”這個活動,就是基于學生的興趣和體驗來設計和實施的,創(chuàng)設了“當客人來我校參觀時,你作為小導游想向他們介紹什么?”這個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確定活動主題,自主選擇活動方式,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我做了就知道了”

  在各小組集中成員的智慧與力量提出要采訪的問題、確定具體分工之后,我表揚了同學們能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制定出不同的活動計劃。然而光有好的想法還不行,關鍵還要去實施、動手去實踐。活動中,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能動性,自己去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著力構筑新型的師生關系,打破教師的權威,使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協(xié)作者、參與者、指導者。

  三、“說說我的想法”

  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收集到了許多資料,除了在課堂上交流匯報以外,還需要教師將活動引向深入。此次活動中,有同學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校的花草樹木多、體育設施齊全,但花壇和乒乓球桌等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交流匯報過程中,我相機引導同學們思考:“用什么方法來保護學校的'壞境和設施?”為以后的實踐活動埋下伏筆,體現(xiàn)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連續(xù)性。

  活動中,孩子們常有讓人驚喜的表現(xiàn),比如,在采訪的過程當中,他們大多能注意講禮貌;在觀察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但同時,也有不如人意的事:不熟練采訪的技巧,記錄速度慢;了解到的資料不夠全面、深入,一些較為值得研究的問題比如對于學校的歷史,就只是一帶而過……

  綜合實踐活動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講,都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我們只能不斷的探索,但我們相信能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7

  活動目的:

  1、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擇課題,學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他們勤于思考的習慣,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過寫研究方案,培養(yǎng)學生學會調查、實驗、參觀訪問、查找資料等學習方法,逐步形成綜合運用各科知識,收集和處理信息、互享信息資源的能力。

  3、通過小組分工合作,促進學生分工協(xié)作,團結進取的合作意識的形成,體會自己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使學生關注社會,樹立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活動意識。

  活動準備:

  課前學生調查統(tǒng)計自己家庭每天產生垃圾的種類及數(shù)量,教師收集有關的圖片、數(shù)據、文字材料。

  活動過程:

  一、匯總課前調查的資料

  1、出示兩組圖片,學生談想法,在對比中明白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四人小組交流調查表,初步了解每家產生的垃圾種類及數(shù)量。

  3、每組選一名代表展示調查結果,教師適時點評。

  4、聯(lián)系柳州市八十萬戶家庭,出示具體數(shù)據,引導學生體會一日、一月、一年所產生的垃圾量。

  5、說明:柳州實際所產生的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這個數(shù)字。猜想:全世界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展示一組有關垃圾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文字數(shù)據)

  7、學生發(fā)表意見,教師說明垃圾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出示課題。

  二、確定活動主題

  1、學生結合剛才有關垃圾的圖片文字,說說自己對于“生活中的垃圾”想了解和研究的問題,教師板書。

  2、引導學生,歸納為四個主題:來源;危害;種類及處理;變廢為寶。

  3、教師進行選題的提示引導,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個問題。

  4、學生思考討論,對四個主題用手勢1、2、3、4進行表決,進行換位分組,推選組長。

  三、設計研究方案

  1、教師進行填寫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填寫研究方案表,教師巡視指導。

  2、各小組代表分別將本組的活動方案向全班同學匯報,教師適時進行引導點撥。

  四、小結:

  1、評價學生的方案及表現(xiàn)。

  2、對后繼研究活動的引導和激勵。

  反思:

  本活動主題的選取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因為目前環(huán)境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其中垃圾的危害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作為小學生,更應該關注身邊的現(xiàn)象,因為每個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這個活動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了解垃圾的相關知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同時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減少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的活動中。所以,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題確立了,就是“生活中的垃圾”。

  本課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

  首先出示圖片對比,讓學生初步體會垃圾的危害及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然后是交流展示自己的課前對身邊現(xiàn)象的調查結果,再聯(lián)系我們柳州市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一步重視這個問題,激發(fā)起研究興趣。

  然后是放開手讓學生切實經歷活動主題實施的全過程,自主選題、制定方案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提示巡視,發(fā)展他們的規(guī)劃與組織的能力。

  然后是研究方案的`展示與交流,讓學生討論借鑒,互補提高,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В榛顒拥恼归_做好充分合理的準備,

  小結時,對學生本課的表現(xiàn)進行肯定,鼓勵他們保持熱情繼續(xù)進行下一步的研究活動。

  我的感悟:

  本課教學實施過程中,時間的分配方面不夠合理,學生沒有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研究方案表全部填寫完,這與我設計制定方案環(huán)節(jié)時沒有考慮周詳有關。而且讓學生將方案的全部項目在課堂時間內填寫完,不能突出重點,不夠很好的將難點突破。

  聽課領導給我提出了改進意見:在學生們進行分組制定研究方案時,應有側重點,考慮突出自己研究主題方面的計劃應怎樣施行?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其余的項目可以在課后完成。在學生展示研究方案時,教師也應相應地對學生計劃中實行過程的難點進行點撥,強調外出調查時的安全事項,充分發(fā)揮自已身邊資源的作用。

  總之,在這次的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自主的去探索、去經歷、去感受,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結果。雖然不是很完善,但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huán)保意識得到增強,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各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了整合。這其實就是最好的“結果”,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

  相信在后面的匯報討論會、設計宣傳小報、廢物利用作品展示及清除垃圾行動日等一系列后繼活動中,學生們能走入生活,走入社會中,真正享受了綜合實踐課帶給他們的快樂和收獲,獲得更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機會。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8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孩子們走出學校,走入社區(qū),親身調查有關小食品的情況,促進學生對小食品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對食品安全的認識。

  在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因為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真正的主人。讓學生當主人,自己想辦法從多種渠道去獲取知識。有時候甚至在某些方面體現(xiàn)出來他們比教師知道的還多,因此我在活動過程中的身份是學生的伙伴、參謀。學生在活動中完全是自主的,他們根據本專題活動的要求設計活動計劃,自主地進行調查、采訪;將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成PPT、WORD文檔、手抄報……

  古人云:“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笨梢姽餐献鞯闹匾,尤其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學會與人合作更是現(xiàn)代人所必不可少的素質。合作能將個人的孤軍奮斗轉化為小組之間的互幫互助。小組的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的形成。因此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們分工合作,共享成果,本次活動自然也不例外。學生們自由組合,分成了六個小組,并選出了小組長,然后由小組長進行分工,再定出活動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開展活動。因為我班的學生小組活動能力強,所以這些環(huán)節(jié)對于他們來說已經駕輕就熟。

  資源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與學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資源準備,所以我?guī)ьI學生們擬訂好外出調查、采訪、拍照等方法來收集資源,學生的學習激情已被點燃了,他們恨不得馬上就行動起來。

  生活是學習的源泉,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們的實踐活動要突破教室,要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廣泛的空間里吸納獨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形成態(tài)度,認識價值。在這交往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獨特的體驗。學生很愿意把這種體驗表達出來,于是他們將自己辛苦了解到的資料整理、,制作成精美的電子作品,與同學們分享。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9

  本課是一堂讓學生做做、玩玩的泥塑活動課,針對一年級的小學生,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體現(xiàn)教學理念:

  一、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展開愉快的學習活動。

  在課一開始,我提問:“今天我們玩什么呢?”在不知不覺中,以“怎么玩”為主線展開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單獨玩兒,也可以隨意組合;這樣一邊自己做一邊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整個學習氛圍比較寬松、和諧,學生興趣激昂。

  二、激發(fā)學生玩的興趣,玩出作品,玩出成就感,玩出自信。

  橡皮泥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如何在他們所熟知的'橡皮泥中進行鞏固復習、新授基本技法呢?一上課時學生就早已躍躍欲試,我的說教他們根本無心聽,所以,一開始我就以“考考”他們進入鞏固復習舊技法(團、揉、捏、搓)的階段,并以“誰能當小老師”為激勵點,為大家講解示范,漸漸在他們的“玩”中滲入新知識新技法。

  從開始的簡單玩:“搓面條”“團湯圓”到復雜的制作出魚和盤子等單件作品,直至進入大主題“我為媽媽做做飯”從中使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尤其在后階段的作品展評中,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飯菜,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從而樹立起每位學生對自己活動成果的肯定,確立自信。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10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公共設施,知道公共設施能給大家?guī)淼姆奖恪?/p>

  2,懂得公共設施的重要性,不損壞公共設施。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公共設施的圖片

  2,愛護公共設施的公益廣告視頻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公共設施的圖片,引出課題

  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

  你們在哪里見過這些東西?它們是做什么的?

  師:“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公共設施!

  2,認識公共設施,了解它與人們的生活關系。

  提問:什么是公共設施?(方便大家的,共同使用的)

  除了這些,還有哪些也是公共設施(結合生活經驗,啟發(fā)幼兒回憶)

  追問:如果沒有這些公共設施會給我們造成什么不便?(假設具體事例,引導幼兒討論)

  小結:公共設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了垃圾桶,滿大街將都是垃圾,又臭又臟;如果沒有路燈,晚上走在路上就會摔倒;如果沒有了站牌,當我們回家的時候就會迷路。

  3,引導幼兒懂得不要損壞公共設施

  師:既然公共設施對我們這么重要,那我們平時應該這么做呢?

  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小結:公共設施默默地為人民的生活作貢獻,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們。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11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稊(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坝袃r值”的數(shù)學應該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一節(jié)課下來,面對學生接二連三的出呼意料的精彩的對話,我不由得為他們喝彩。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闭n堂上,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我心里有一種深刻的感受越來越鮮明——這不就是我們新課標所追求的嗎?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

  一、巧改教材,使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小學生學習的有價值的數(shù)學應與他們的生活存在最近連接點、是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數(shù)學。

  二、廣挖素材,讓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

  眾所周知,現(xiàn)實世界是數(shù)學的豐富源泉,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數(shù)學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數(shù)學教學應廣泛挖掘各類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知識就是從活生生的生活中來的。

  感興趣的學習自然充滿激情,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三、巧設題材,讓數(shù)學到生活中去。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以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覺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運用什么都不應該是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學生通過上這樣一節(jié)實踐活動課,使他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無處不在,數(shù)學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fā)他們“愛數(shù)學、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情感。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的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課標”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能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成長中創(chuàng)新!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12

  學生主體地位到底怎樣,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課程以及課堂上學生怎樣參與,都是語文教改的熱門話題。很多課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執(zhí)教者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作用,課堂完全是學生的天地。課堂上學生是真正的主人。我與許多教師探討過學生主體地位的話題,討論在課堂上學生地位怎樣定位以及定位的標準。之后我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給學生一個舞臺,才能更大的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師生做好綜合課的前期準備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參與的學生能夠不斷豐富自我的過程,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漫步在未知的世界里,搜集整理、篩選提煉,對知識有切實的體驗,從而提升自我、發(fā)展自我。

  學生的展示過程是一個能力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這里的課堂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了。學生已經把課堂完全變成了展示自我的舞臺。這種課型本身就是在于學生參與、學生展示,完全以學生為主,學生真正的走進課堂、把握課堂!拔摇钡恼n堂“我”主宰。這對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有極大好處。

  所以我們要放開手腳解放學生,拓展課堂的空間,還原課堂本身。師生共同融入其中,學生是演員,教師是觀眾,做帶有指導意義觀眾。讓他們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13

  一、重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參與數(shù)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shù)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數(shù)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重視數(shù)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二、 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shù)學

  1.創(chuàng)設動畫情境:學生對于形象的flsh動畫、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fā)、激活。對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產生可持續(xù)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chuàng)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yǎng),必將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shù)學的理解。

  3.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shù)學啟示。

  4.創(chuàng)設挑戰(zhàn)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5.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wěn)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6.創(chuàng)設發(fā)現(xiàn)情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并不是都讓學生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這種發(fā)現(xiàn)本身就是創(chuàng)造。

  7.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三、 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fā)現(xiàn)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shù)學中學習數(shù)學”,發(fā)展思維能力。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shù)學

  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shù)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shù)學學習的領域。如用數(shù)學知識去說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如屋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車保護攔成平行四邊形、車輪成圓形等等,這其中固有物理屬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數(shù)學原因,諸如用到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圓的旋轉不變性,還有打臺球的角度用到對稱、聚光鏡用到焦點等等。

  總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14

  “活動”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層次,也是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以“活動”來代替“運用”,說明對學生的要求有進一步的提高,它要求學生把有關知識,通過自己的'活動實踐,去加深理解,并運用到新情況,新問題新事物之中;同時,要求學生通過活動實踐,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選擇“是通過學生查找資料或訪問,用掌握的事實,說明理次、觀點。在講本節(jié)內容前,我讓學生搜集有關西部大開發(fā)的資料,在西部大開發(fā)中的環(huán)保項目,從人口,資源、環(huán)境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出發(fā),討論書中提供的兩面三種觀點。

  在講授時,我讓學生把書中的理論先提煉出來,接著向大家公布調查情況,結果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根本就沒有做,在很多學生中認為調查搜集就根本不是作業(yè),有很多學生受傳統(tǒng)教育影響,只有書上的作業(yè)才是作業(yè)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活動課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改進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精心設計,精心組織,講求實效,以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15

  在我國歷史教育教學領域中奉行以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致使課堂中教師的講授成為主要的教學形式,輕視甚至否認學生主體活動給予素質發(fā)展的真正價值。隨著未來科技、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zhàn),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到來,為了確立學生主體活動在教學中的地位,我們將活動教學引入歷史課堂教學中,使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發(fā)生一系列的變革,產生了以下新的特點。

  一、活動課教學

  長期以來,我們采用前蘇聯(lián)的歷史教學方法,認為學生歷史學習的任務是在教師幫助下學習和掌握書本知識,而不是發(fā)現(xiàn)“真理”。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在我國的教學理論和實踐中嚴重輕視實踐。發(fā)現(xiàn)、探究等活動,否認學生有自主發(fā)現(xiàn)、探索、認知事物的能力,在教學中必然置學生于消極。被動處境,難以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難以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認識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最終難以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歷史活動課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讓師生對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的一種認知意義上的“重演”,是對人類大現(xiàn)所經歷的某些必要過程的“親歷、再認和再現(xiàn)”,是帶有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性質的學習。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對他們所不知道的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才能主動實現(xiàn)對客體的不斷涕化和提高,只有使學習主體通?"再現(xiàn)"和"重演’:人類的某些社會歷史活動,去"占有,’具有獨特形態(tài)的活動成果)"才能真正促使學生認識的深化和發(fā)展。因此,活動教學重視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在教學認識活動中的地位,認為要使學生實現(xiàn)主動學習和主動發(fā)展,就必須置學生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的活動中,主張學生由主動經驗和探索的活動發(fā)現(xiàn)知識的由來和關系,并強調以外部的實際操作和內部的思維操作相結合、相作用的實踐,來實現(xiàn)認識的深化。

  二、注重活動性體驗

  人的活動是理性活動與非理性活動的統(tǒng)一,理性活動通常指形成概念--進行判斷一邏輯推理,并進而指導實踐活動。非理性活動是指人的非邏輯、非條理化的活動,是人以非理性精神為前提和基礎,憑借各種非理性精神形式(如本能、欲望、需要、意向、動機、希望、愿望、情緒、情感、意愿、信念、信仰等),,來表達主體需要或客體屬性的心理活動過程。理性活動主要形成人的理性精神,非理性活動主要形成人的非理性精神或人文精神。完整的人的發(fā)展是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統(tǒng)一。

  現(xiàn)行的教育教學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唯認知。唯理性教育,而失缺了非理性的情意活動。只強調對記憶、思維、認知等的訓練和培養(yǎng),過分偏重理智性的、概念性的知識分析,缺少引導學生對價值。美的理解和感受,重知識積累和技能掌握,輕情意發(fā)展和人格熏陶,忽視對于人的心靈的育化和情感的關懷,學生自身的希望、意愿、情感和態(tài)度常為教育者所忽視。因而,培養(yǎng)出來的人是失缺人文精神的不完整的人。

  活動教學認為,教學過程應該是認知過程與情感過程的相互交織,重視知識學習與情感培養(yǎng)的相互融合。不僅應關照生活在現(xiàn)實和未來中的人為求得生存發(fā)展而獲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而且更應關注活動過程本身對于學生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價值,關心學生在情感、價值、意志等方面的體驗。

  活動性體驗是一種依存于活動主體的主體性體驗,它在學生的發(fā)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同的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會帶給學生不同的`內心體驗。如在人文性活動中,他們經歷著對于美丑的感受,積累著對于生活的理解與反思。在科學活動中,不純粹是知識的累積和理性的推理。論證,也經歷了情感的體驗,如發(fā)現(xiàn)、探究活動中需要運用直覺、幻想、想象等。就學生的發(fā)展而言,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感受,體驗的成功或失敗,以及對于問題的解決本身,是更具實質性意義的學習成果?梢哉f,正是活動提供了一條有效培養(yǎng)學生非理性精神的理想途徑,正是活動給與了學生體驗生命成長意義、培養(yǎng)完滿人格的機會。

  三、以活動為基礎

  傳統(tǒng)教學視教學過程為間接經驗過程,是掌握和占有既有人類知識經驗的過程。因此,注重分析、演示、講解方式,輕視實踐、發(fā)現(xiàn)、探究等活動,忽視學生感性經驗。直接經驗的積累,從而容易失缺抽象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基礎,導致學生理解的歧義和不求甚解。學生只有借助機械背誦和表層理解來"掌握"知識,不理解事物的過程,事物之間的內在關系,很難達成對知識的有意義建構和理解,更不利于其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活動。

  活動教學認為,人的認識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不斷地逼近客體本身的反映過程。實踐對于人類的認識發(fā)展來說,是具有基礎性的動力因素。只有經歷必要的感性階段,積累相應的直接經驗,才能促成學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識的掌握富于意義,最終上升為學車的理性認識,促進知識的有效建構和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活動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師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對客體進行觀察,操作,在操作中進行探索。充分積累直接經驗,豐富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借助語言和詞匯,及時進行抽象、概括、綜合、達到抽象的理解,實現(xiàn)由感性向抽象思維的轉化,無論對未知知識的認識還是對已知知識的再認識,都應當要求學生用主動探索發(fā)展的態(tài)度和潔動方式進行不斷的認識,不僅要發(fā)現(xiàn)知識的由來;更要發(fā)現(xiàn)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認識的深化或發(fā)展。

  四、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依托

  實際上,學生乃至成人都是從他們的環(huán)境。家庭和社會中,直接地、現(xiàn)成地吸取經驗、,從而獲得大部分的教育。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學生的生活中開展,學生的生活經歷成了教育的起點,學生的生活自然成了教育的背景,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學生的生活本身和學生的經驗是我們實施教育的基礎,教育者應了解這一基礎,意識到并善于利用這一基礎,關注學生的生活。

  一方面,關注學習內容與學習者個體生活經驗的聯(lián)系。要求在考慮知識具有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時,必須考慮學習者的愿望和要求,考慮如何將新的問題。課題的學習同學生的生活與經驗關聯(lián)起來,如何在學生的主體學習過程中更符合學生的心理要求和經驗儲備,得到學生經驗的支持,調動起他們已有的經驗。意向和創(chuàng)造力。要能為學生的經驗所統(tǒng)整,進而活化為具體的,F(xiàn)實的及生活的內容,這些經驗植根于學生的經驗之中,為學生真正理解,與他們的生活實踐及經驗真正關聯(lián),使抽象的知識活化而統(tǒng)整到學生的經驗之中。

  另一方面,關注教學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如果不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融合,就沒有現(xiàn)實的感覺,學生也就缺乏學習的動機。必須改變課堂等于教室和、學習資源僅限于書本的觀念,隨時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關注的話題,將沸騰的、變幻的生活及時納入課程和課堂中。要使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現(xiàn)實世界貼近,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背景相符,強調對"生活的回歸",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識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與生活隔離的東西,而是使學生能自己意識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滿知識、蘊含知識?傊,要讓生活走進課堂,將課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課外。戶外,因為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學習的課堂。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反思11-09

關于小學英語活動課教學反思08-30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反思范文10-10

《我們的學!穼嵺`活動課教學反思10-11

實踐活動課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10-08

數(shù)學活動課《快餐店》教學反思09-23

《我們的學!穼嵺`活動課的教學反思范文10-10

小課題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課教學反思10-09

綜合實踐活動課《怎樣滾得遠》的教學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