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積累作文

時間:2021-11-09 14:38:41 作文素材 我要投稿

【實用】素材積累作文集合七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素材積累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素材積累作文集合七篇

素材積累作文 篇1

  (一)名人名言

  1. 大丈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大學》

  2.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 孔丘

  3. 志不強者智不達。 —— 墨翟

  4.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 王勃

  5.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 陶淵明

  6.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 陶鑄

  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蘇軾

  8.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劉備

  9.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10. 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后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zhàn)勝自己,然后才戰(zhàn)勝生活。 ——汪國真

  11.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12.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K軾

  13.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 ——《論語》

  (二)妙語集錦

  14. 習慣之鏈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覺不到,但一當感覺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15. 一個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習慣而變得愚昧無知和粗野無禮,甚至粗野到慘無人道的程度。

  16. 房子是應該經(jīng)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jīng)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

  17. 最為賢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視時代的習慣,同時又一點也不違反它地生活著。

  18. 凡建立功業(yè),以立品為始基。從來有學問而能擔當大事業(yè)者,無不先從品行上立定腳跟。

  19. 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則德日廣大。——弘一大師。

  20. 以修養(yǎng)對待修養(yǎng)還不是真正的修養(yǎng);以修養(yǎng)對待無修養(yǎng)才是真正的修養(yǎng)。

  21. 修養(yǎng),不是說不會發(fā)脾氣,而是說不會輕易發(fā)脾氣。不會發(fā)脾氣的人不一定是有修養(yǎng)的人,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的人,則是缺乏修養(yǎng)的人。

  22. 一個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否則,他不是毀在鮮花中,便是毀在流言中。

  23. 何以止謗,曰無辯,辯愈力,則謗者愈巧!?申涵光《荊園進語》

  24. 堅信自己和自己的力量,這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識和經(jīng)驗基礎上的;自信,但如果沒有這一點,它就有變?yōu)楦甙磷源蠛蜔o根據(jù)地過分自恃的危險!堉

  25. 除了人類和蝗蟲,很少有一種動物能在觀光一個地區(qū)時把它弄得亂七八糟。

  ——馬長山著《思路花語》

  26. 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骷彝趺烧搶W習

  (三)事例類

  名人事例

  福特的修養(yǎng)

  美國有個“福特公司”,創(chuàng)始人是福特,他大學畢業(yè)后,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歷高,當前面幾個人面試之后,他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fā)現(xiàn)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彎腰撿了起來,發(fā)現(xiàn)是一張漬紙,便順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倍麻L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只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看到大事,一個只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才錄用你。”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個公司,這個公司不久就揚名天下,福特把這個公司改為“福特公司”,也相應改變了整個美國國民經(jīng)濟狀況,使美國汽車產(chǎn)業(yè)在世界占據(jù)鰲頭,這就是今天“美國福特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福特。大家說,這張廢紙重要不重要?看見小事的人能看見大事,但只能“看見”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見小事,這是很重要的教訓。

素材積累作文 篇2

  侃侃而談

  解釋: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指人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古時候用來形容人善于交談,有風度。

  成語故事:

  在周朝的等級制度中,大夫是諸侯下面的一個等級。其中又分為兩等,最高一級稱為卿,即上大夫,其余稱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個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者。但他在當時的地位僅相當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并提出“仁”的執(zhí)行要以“禮”為規(guī)范,極力維護貴族等級秩序,所以他是一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在家鄉(xiāng),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說話,和下大夫說話,他都有不同的舉止和言語。

  平時,在家鄉(xiāng)與鄉(xiāng)親們談話,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善辭令的樣子;但在祭祀和朝見的場合,他卻十分善言,只是比較謹慎罷了。在朝廷上,當國君不在場時,與下大夫說話,他言談毫無顧忌,侃侃而談,顯得從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說話,他和顏悅色,十分謙恭;如果國君臨朝,在國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儀去做,小心謹慎,還怕有不妥之處。

  應該說,孔子提倡的禮教,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即使從這個時侯來說,也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素材積累作文 篇3

  1、寬容

  開頭: 寬容是人類生活中至高無尚的美德。因為寬容包含著人的心靈,因為寬容可以超越一切,因為寬容需要一顆博大的心。因為寬容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情感能融化心頭的冰霜。而缺乏寬容,將使個性從偉大墮落成連平凡都不如。

  結尾: 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寬容如水,使紛繁經(jīng)過過濾變得純凈;正因為寬容似火,使平淡通過鍛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寬容,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恒。

  2、諒解

  開頭:諒解如一杯清茶,沖淡彼此之間的誤會;諒解像一縷春風,吹化人間隔膜的冰層;諒解像一只寒梅,預示心靈來春的溫情;諒解是一架彩虹,讓就不相逢的情感放射光彩。

  結尾: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我們在追求團結、奮進、和諧、平等,我們同樣應該獨守那份恬然與空明,用每一句話沒一種表情向人們昭示諒解,協(xié)同人們用諒解交往。

  把握諒解,社會便會進步;

  把握諒解,人類便擁有財富。

  3、理解

  開頭:理解,是友誼的結晶;理解,是從信任中開出的鮮花;理解,是人與人之間關愛的光環(huán)。它能讓誤會變成點綴美麗的小瑕疵,于社會中,人們相互的理解,能使這個大家共有的家園更加繁榮、安定。

  結尾:相信總有一天誤會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因為它由理解來澆灌!

  4、分享

  開頭:孤寂人生,誰來聆聽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來,誰來領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彈一曲“高山流水”,震徹群山,激揚層浪。于是俞伯牙與鐘子期共同欣賞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結尾: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心境,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

  分享是一種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時,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時,明白了存在的意義。

  快樂的分享,痛苦的承擔。在你與人分享的時候,就肩負著一份重任。讓他更快樂,讓痛苦全部溜走,讓陽光灑滿你的心靈。

  5、集體利益

  開頭:集體,是什么概念?集體就是一個團隊,所謂的團結,就是關心集體,熱愛集體、回報集體,下面我就講講、、、、、、

  結尾:正因為這樣,我們一定要團結團結,因為我們是一個集體、、、、、、

  6、回報

  開頭:(1)綠草如茵,那是草兒在回報春天;鮮花繽紛,那是花兒在回報陽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兒在回報朔風。生活,因回報而美麗。

  (2)綠葉盡情地釋放自己,映襯了荷花,擠出了陰涼,雖然沒有人贊賞,最后枯黃而死,但它相信,明年的夏天依舊綠意盎然。 雪,忍受深深的孤寂,用自己的軀體保護農(nóng)作物,雖然最后融化成了水,但它不后悔,因為農(nóng)民會因此展開笑顏。 梅,迎著風雪,一枝獨放,雖然不能改變周圍環(huán)境的寂冷,但它堅信,第一個報春的消息,迎來萬紫千紅的滿園春色就是它最好的回報。

 。3)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匆匆忙忙的腳步中,我聽到了一種聲音,天使的聲音,好人總有好夢,付出總有回報。

  結尾:世人總是希望這個世界給自己多少回報,卻忽略了自己到底為這個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間那桿無形的大秤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誠如一首所唱: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們只有讓自己付出,讓自己做得最好,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7、感恩

  開頭: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yǎng)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結尾: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8、集體溫暖

  開頭:雷鋒叔叔曾經(jīng)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結尾:“一棵小樹,難經(jīng)風吹雨打;百里森林,能頂呼嘯狂風。”讓我們主動關心集體,熱心為集體做事,誠心為集體服務吧!

  9、師生情

  開頭:有一種職業(yè)最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道風景最雋永,那就是師魂;有一種情感最動人,那就是師生情。我們擁有同一顆熾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闊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播撒著希望……

  結尾:老師是無私的,他不求得到學生的回報;老師是“好面子”的,他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才。作為學生,我們難道不應該真誠敬獻滿腔的熱情、無限溫暖和一顆赤誠的心嗎?

  10、奉獻

  開頭:奉獻是秋天的白云川點綴了藍天,也詩化了自己;奉獻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既壯闊了大海,也提升了自我。

  結尾:“落紅不是

素材積累作文 篇4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后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jīng)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余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峰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余”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余”為:“冬者歲之余,認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也。“壽峰嵐先生據(jù)此為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后來壽峰嵐讀到蘇軾贊揚董遇“三余”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讀經(jīng)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迸囵B(yǎng)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曹禺在澡盆里讀書

  我國杰出的現(xiàn)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后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準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nèi)室以后,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nèi)室外聽聽,房內(nèi)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里,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著書本聚精會神地看著,另一只手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為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fā)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為“發(fā)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yǎng)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后簽訂巴黎和約,曾創(chuàng)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fā)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fā)老驅(qū),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面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备惶m克林說著拍拍那只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面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昂⒆,你怎么不吃面包?”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經(jīng)濟拮據(jù),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jīng)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xù)閱讀完,第二天一早,準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lián)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chǎn)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yǎng)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面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饑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仆: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板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板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爾基一生如饑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素材積累作文 篇5

  高二升高三的同學即將面對高考,那如何來對待高三的語文學習呢?有的同學會說:“高三語文學習就是以復習、練習、考試為主!逼鋵嵅蝗,語文學習強調(diào)“積累”,高三的考前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學習方法,往往對于語文高考、尤其是高考寫作起到潛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來積累呢?這里我就向大家提出幾條建議:

  多閱讀一些文史哲類書籍

  在高三的學習中仍然應該留出一部分時間來閱讀一些文史哲類的書籍。這樣既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又有助于語文能力的提高。例如:古文就可以閱讀《史記》、《古文觀止》、《歷代經(jīng)典山水游記》等,每天一篇不僅是對文學底蘊的積累,而且提高了古文的理解能力,要知道很多的高考古文題就是出自這些書籍。也可以閱讀一些古典詩歌與現(xiàn)代詩歌如:李白、杜甫的詩篇、舒婷、海子的詩集等,以詩歌來加強自己語言的凝練性與寫作的想象力。更可以閱讀一些哲學類的書籍,加強自己對世界的理性思考。

  多欣賞一些經(jīng)典中外名曲

  課余時間,調(diào)節(jié)心理不妨聽一聽經(jīng)典名曲。從貝多芬到莫扎特,從《高山流水》到《二泉映月》,從西方到東方,從古典到現(xiàn)代,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積累。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就談到了現(xiàn)代文化對高中學生的影響,如果平時沒有任何積累、任何思考的話,如何來寫這篇作文呢?廣而言之,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建筑、書法、篆刻等都是陶冶情操的藝術,能使自己在其中徜徉、快速升華,以便漸漸促使自己具有感悟人生、體會審美、闡發(fā)理念的本領!

  多理解一些課內(nèi)有名篇目

  其實,我們很多學生往往不重視課內(nèi)的作品,在高三的學習中把其扔在一邊。殊不知,對于課內(nèi)的作品,尤其是經(jīng)典的作品,再欣賞一下、回顧一下,是非常有利于語文學習的。因為這是對知識的反復記憶,對于積累來說便是更為深刻、對于運用來說更游刃有余。一些課本中作家精辟的語言、一些名人的有趣的例子,完全可以作為寫作的生動的材料,而不必辛苦的另尋他徑。

素材積累作文 篇6

  眾所周知,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咬筆頭,老師皺眉頭”的現(xiàn)象。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稍微歸納一下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就發(fā)現(xiàn)最難的莫過于無東西可寫,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都吃過蜂蜜,也知道它是蜜蜂遍采百花才釀成的,我們要想寫好作文就得象蜜蜂一樣,那就是要先博采百花——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寫作文時才會做到下筆如有神。那么,學生的作文素材該如何積累呢?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便可使寫作有水到渠成之效。

  一、看

  我們常說:“太陽光每天都是新的,意即每天都有新變化”。然而,對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而對于那些善于寫作的同學而言則不盡然,他們對生活中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盡收眼底,他們有意識地打量生活,通過自己眼睛的仔細觀察生活來積累知識,這樣積累得多了,只要一見到作文題目,各種生活場景盡奔筆下,文思泉涌,手到擒來。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訓練自己的眼睛。例如:關注生活環(huán)境——天空是不是每天都在變藍?小河里的水是不是逐日在增強?關注季節(jié)變化——花草樹木四時不同,田間道邊隨季節(jié)的變化,穿著也在更新;關注周圍人與事——朋友、同學,他們每天也都會有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積累寫作素材的第一步就是睜大我們的眼睛,關注身邊的凡人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前幾年,一篇學生作文中的細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星期上學前,母親都要忙著炒菜,一邊往瓶里裝,一邊叮囑:“這菜上半瓶可以給別人吃,下半瓶可要自己吃!”小作者奇怪地問母親,母親解釋道:“油都流到下半瓶了,菜全都被油泡著,多養(yǎng)人啊!”這一細節(jié),寫出了貧困的農(nóng)村母親對兒子的一片愛心,非常感人。還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是寫小作者有一次到廚房看母親煎魚,看到那只鯽魚在鍋上拼命地拱著身子,好使肚子不貼著鍋底,母親把它翻了幾次都是這樣,母親奇怪了,把鯽魚拿到案板上,剖開肚子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剖開一看,呆住了:這是條母魚,肚子里面全是魚卵!母親哭了,沒有吃那條魚,把它埋了。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動物界中尚有偉大的母愛,令人類感嘆不已。這些動人的細節(jié)是編不出來的,是小作者用眼睛發(fā)現(xiàn)、用心靈去感悟的,這樣的生活情景在我們身邊時常發(fā)生,可是能寫進作文中去的又有幾人呢?由此可見睜開明亮的眼睛,觀察精彩的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二、思

  觀察生活不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要用心去想。生活紛繁復雜,讓我們迷惑不解的事要多進行思考,讓我們喜悅、憤怒、憂傷的情境也要思考,通過思考才能加深對人物事件的認識,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哲理所在。前些時我看到一篇習作:秋天,棗子都還沒有紅的時候,總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棗樹權梢有一些棗子紅得透亮晶瑩,小作者便嚷著要吃,可姐姐總是說,孩子,別看它多么紅,它不是熟透的紅,而是這些棗子里面有蟲子吃心,是壞棗才紅的,可他不信,非讓打下來吃不可,結果,打下后剝了一個又一個,真有小蟲子正在里面蠕蠕而動。原來這些棗子正如奶奶所說,是被蟲咬心后才變紅的。由此引發(fā)了作者深深的思考,看待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蒙蔽,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才有致判斷失誤,通過這一件小事,認識了一個道理,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思考的力量。有了縝密的思考,主題的開掘才有深度,所以觀察生活不僅要用我們的眼睛,還要帶上敏感多思的心。

  三、問

  今年暑假,我讀到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父親是個平和慈愛的人,但有一次,小作者做題錯了一個小數(shù)點,父親竟大發(fā)雷霆。作者認為父親太小題大做了,為此,父子倆產(chǎn)生了一些隔閡,后來與她媽媽談及此事,才解開謎團,原來父親大學畢業(yè)后在研究所工作,在參與一項研究工作時,因他負責計算的數(shù)據(jù)點錯了一位小數(shù)點而導致實驗失敗,國家遭受了巨大損失,,他也因此被發(fā)配到地方上班。這時,小作者才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培養(yǎng)孩子嚴謹?shù)膶W風,不讓孩子重蹈覆轍。

  這個情節(jié)給了我們的寫作以啟發(fā),我們平時看到的、平常的或者反常的現(xiàn)象背后,說不定就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對此要多問一個為什么,發(fā)掘出平,F(xiàn)象或者反常現(xiàn)象背后的秘密。比如,現(xiàn)在許多家長對子女要求又嚴又高,弄得子女頗多反感,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凡是這樣高標準嚴要求的家長多半是因為想在子女身上彌補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缺憾,讓子女有一個較為完美的人生。如果我們能夠與父母溝通一下,就有可能讀懂父輩人生中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痛楚——這樣珍貴的素材是很難用眼睛看到的,也是憑空想象不出來的。因此積累寫作素材不能停留在看、思的層面上,還要問,要多與人交流,發(fā)掘表面現(xiàn)象背后的故事,以彌補看和想的局限,為我們的作文增添一份厚重的內(nèi)容。

  四、記

  常言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吹降,想到的內(nèi)容都要記下來,這也是作文高手的成功之道。其實留意一下我們自己作文的成功體驗,不少精彩的細節(jié)和思考很多來自于自己秘不可宣的日記。記的方法不同,有的用日記、周記的,有的用材料手冊或作文手冊的。我傾向于用日記的方式積累材料,每天一記,可長可短,可嚴謹或隨意,當然留下的都是當天最有意義最精彩的江西,周記因周期礦長,難免要遺忘一些精彩的細節(jié),至于材料手冊與作文手冊,雖然目的明確,但在記錄時有些事件我們可能因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而傳誦了,等到有朝一日重新認識這一材料時,當時的情境又成了過眼去煙難以追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我們應該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我清楚地記得一篇習作中的一件小事:小作者與父親進城賣西瓜,中午酷熱難熬,小作者口渴了,叫嚷著在吃瓜,父親左挑右挑找出一個小瓜,剖開后小作者吃了個精光,忘了給叫賣了半天的父親留下一塊,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親卻在啃他扔掉在地的瓜皮上殘留的紅瓤,小作者哭了,他幼小的心靈從此懂得了父母掙錢的不易與那樸實感人的父愛。這則材料就出于小作者平時所寫的日記里?梢,生活中令我們感動的事跡還是很多的,它需要我們一雙敏銳的眼睛與一雙勤勞的手。

  我們常講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內(nèi)涵就是要看、思、問、記,要做到這四點就必須“勤”,這恰如蜜蜂采花釀蜜的過程。蜜蜂不辭辛勞遍嘗百花才釀出蜜來,我們寫作文也要博采生活之花,才能釀出作文的甘甜之蜜。

素材積累作文 篇7

  作文素材積累: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装矅ⅲ骸把匀硕恍,其余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保ā吨熳诱Z類》)近人蔣伯潛區(qū)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保ā墩Z譯廣解》)孔子及后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wèi)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薄墩撜Z》中尚有許多同義之句:“慎言其余,則寡悔”(《為政》)、“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參見“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庇帧墩撜Z·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盡其所有余也。”(《論語集注》)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保ā吨熳诱Z類》)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嘩”的記載。

  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予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薄墩f苑·尊賢》記孔子言曰:“夫取人之術也,觀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禮記·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語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義。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語聽言觀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謹于言而敏于行耳!保ā墩撜Z集注》)

  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朱熹注:“專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保ā墩撜Z集注》)清劉寶楠則釋此句為:“謂以禮敬事鬼神也”(《論語正義》)!抖Y記·表記》:“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苯Y合上述孔子告樊遲語,可看出孔子持與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觀,并教樊遲從周道?鬃釉诔姓J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對鬼神既不輕慢亦不要予以親近,這與其在日常生活、社會活動中強調(diào)先人事,后鬼神(《論語·先進》:“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tài)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孔子答子貢問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敝祆洹墩撜Z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觀之,可以見天理之周流而無閑矣!鼻迦钤堆薪(jīng)室集》:“為之不厭,己立己達也;誨人不倦,立人達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達者,如‘在邦必達,在家必達’之達!贝司洫q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應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體現(xiàn)孔子所倡導的“恕”之道,亦即關于“仁”的實踐途徑與方法。以己所欲譬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標準,即從積極意義上實踐“仁”其低標準則是推己所厭及他人而不惡加,即從消極意義上實踐“仁”(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認他人之價值,關心他人之生存與發(fā)展,從又一側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義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漢書·儒林傳》:孔子“究觀古今之篇籍”敘《書》、稱《樂》、論《詩》、因魯《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論語集注》:“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皆傳先王之舊,而未嘗有所作也”。其句意謂傳述舊章而不創(chuàng)作,對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與“好古”,系孔子對終其一生之教學與學術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時亦體現(xiàn)出其整理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原則及其對上古文化的基本態(tài)度。所謂“不作”,朱熹認為孔子“其事雖述,而功則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學者認為實際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漢鄭玄注:“富貴而不以義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論語集注》:“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云之無有,漠然無所動于其中也”。意謂:以不義手段占有的財富與官位,對于我如同天際的浮云。又見《論語》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里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鬃佑诖酥厣昶淇创颓笕「毁F的具體原則,即須合于“義”與“仁道”,違此而獲,則被視如過眼煙云之不足取。同時亦表明其于清貧生涯甘之如飴、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與襟懷。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漢鄭玄《論語注》:言此才,勉人于學也。南宋朱熹《論語集注》:“未得,則發(fā)憤而忘食;已得則樂之而忘憂;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數(shù)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學之篤耳”。近人康有為《論語注》:“忘食,則不知貧賤;忘憂,則不知苦戚;忘老,則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謂:發(fā)奮用功連吃飯也不記得(學有所獲),便高興得忘了憂慮,連入老境也未覺察。此實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辭!抖Y記·表記》:“子曰:‘《詩》之好仁如此。鄉(xiāng)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shù)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其一生好學不倦,倡導積極有為,對所創(chuàng)立學說的實現(xiàn)孜孜以求,“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禮記·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強不息,終老不疲與明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卑醋至x,文,文采;質(zhì),質(zhì)樸;彬彬,雜半之貌。南宋朱熹《論語集注》:“言學者當損有余,補不足,至于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zhì)有文。質(zhì)者,本也。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笨鬃哟搜浴拔摹,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xiàn);“質(zhì)”,指內(nèi)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nèi)在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xiàn)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zhì)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于此一則體現(xiàn)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zhì);當不偏不倚,執(zhí)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白釉唬骸菹闹|(zhì),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zhì);殷周之質(zhì),不勝其文;文質(zhì)得中,豈易言哉?”(《禮記·表記》)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述而》!墩f文》:“坦,安也!笔幨,廣遠之稱。戚戚,時時憂慮之稱。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寿┦枰踉唬骸熬犹苟娜,蕩然無私。小人馳兢于榮利,耿介于得失,故長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憂戚。”(見《論語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與此義同。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罕》:“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謝;松柏,喻棟梁之材。朱熹引謝上蔡注曰:“士窮見節(jié)義,世亂識忠臣!保ā墩撜Z集注》)荀子則把松柏喻君子:“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見君子無日不在是。”(《荀子·大略》)《莊子·讓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謂通,窮于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nèi)省而不窮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名言。《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正義》引《申鑒·雜言下》注曰:“君子樂天知命故不憂;審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懼!庇帧墩撜Z·憲問》所記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笨鬃幼灾t其不具備知、仁、勇三者達德,而自子貢視之,孔子三道盡備,故曰:“夫子自道也!保ā稇梿枴罚

  民無信不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贝思纯鬃訉ψ迂晢栒稹C裥胖c足食足兵為孔子治邦強國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無信;民信則為本。此也即與孔子的殺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義有相通這處。后朱熹有曰:“民無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無信則雖生而無以自立,不若死之為安。故寧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寧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孔門名言。語出《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魯哀公所問“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時所言。也即是發(fā)揮孔子“政在使民富”(《說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認為,民富在于薄稅斂“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見‘其子富而父母貧者也”(同上)。朱熹注為:“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不能貧。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止公之厚斂,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保ā墩撜Z集注》)《荀子·富國》曰:“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明主必謹養(yǎng)其和,節(jié)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多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敝祆渥⒃唬骸俺烧,誘掖獎勸以成其事也。”《大戴禮·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迸c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比寮乙回炚J為: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薄捌渖喜徽,遇民不信也!保ā稘h書·公孫弘傳》)“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于天下!保ā痘茨献印ぶ餍g》)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路》:“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見小者之為利,則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墩撜Z正義》引荀子曰:“利謂便國益民也。為政者見有大利,必宜興行,但不可見小耳”。《大戴禮記·四代》:“好見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稇梿枴芬嘤写苏Z。其旨“欲各專一于其職”(劉寶楠《論語正義》)。也是儒家一貫的處世態(tài)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論語·憲問》)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與此文相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薄墩撜Z正義》引解:“慮之不遠,其憂即至,故曰近憂!薄盾髯印ご舐浴吩疲骸跋仁聭]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后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御!倍艘诉h慮歷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贝思词叭省庇谌。西漢董仲舒作了發(fā)揮:“以仁治人,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于外,此之謂也。”(《春秋繁露·仁義法》)《呂氏春秋·舉難》又曰:“故君子責人則以仁,自責則以義。責人以仁則易足,易足則得人,自責以義則難為非,難為非則行飾!敝祆渥⒃唬骸柏熂旱煤,故身益修;責人薄,故人易從,所以人不得而怨之!保ā墩撜Z集注》)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名言!墩撜Z》凡四見,旨同而文小異!秾W而》載:“子曰:‘不患人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币鉃椴槐負膭e人不知我,該擔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鄙暇湟馔,下句意為:該擔心我有什么可為人知道的。《憲問》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薄缎l(wèi)靈公》又作:“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蓋屢言之,其丁寧之意亦可見矣!保ā墩撜Z集注》)王夫之注:“能奪我名而不能奪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無愧之中,不患也!保ā端臅柫x》)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卑套ⅲ骸坝醒哉,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舉人也!蓖趺C注:“不可以無德而廢善言!币庵^不因某人之言中聽而舉薦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棄其言?鬃舆@種穩(wěn)重、全面的舉人之術、聽言之法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笨鬃哟思囱匀!缎l(wèi)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釋“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币布醋迂曀f:“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保ā豆遍L》)以后儒家都強調(diào)“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實施“仁政”。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敝祆洹墩撜Z集注》:“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庇终f:“婦人之仁,不能忍于愛;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亂大謀。”(《朱子語類》卷四五)近人楊樹達又分不忍有三義:“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義割恩”;“吝財不忍棄”(《論語疏證》)。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币鉃槿四馨训览,而不能用道來廓大人。王肅注:“才大者道隨大,才小者道隨小,故不能弘人!敝祆渥ⅲ骸叭送鉄o道,道外無人。然人心有覺,而道體無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保ā墩撜Z集注》)董仲舒天人對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亂廢興在于己。今人楊伯峻認為與愿意不合。

  當仁不讓于師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薄爱斎省庇袃山猓阂粸槊媾R仁德;一為擔當實現(xiàn)仁道之重任。朱熹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蓋仁者,人所自有而自為之,非有爭也,何遜之有?”(《論語集注》)“師”字一般訓解為“師長”。近人錢穆訓為“眾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妒酚洝げ膫鳌芬搜栽唬骸暗啦煌幌酁橹\,亦各從其志也。”《老莊申韓傳》曰:“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耶?”近人錢穆之釋有兩說,一為“君子亦有意見行跡之不同,然同于道則可相與謀。惟小人賊道者,有善惡邪正之分,斯難于相謀矣!币粸椤暗乐感g業(yè),如射與御,各精其重,不相為謀也!保ā墩撜Z新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注:“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夫之告之。”(《論語集注》)《荀子·子道》所記可為佐證: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庇终f:“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庇帧度逍А菲疲骸爸恢,不知曰不知,內(nèi)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罕》:“子曰:‘三軍要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笨装矅ⅲ骸叭婋m眾,人心不一,則其將帥可奪而取之;匹夫雖微,茍守其志,不可得而奪也!敝祆湟钍显唬骸叭娭略谌耍シ蛑驹诩。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志矣。”(《論語集注》)《禮心·緇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陽貨》:“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被寿┦瑁骸坝泦栔畬W,不足以為人師。師人必當溫故而知新,研精久習,然后乃可為人傳說耳。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苯隋X穆說:“道聽,聽之易,途說,說之易。入子耳,即出于口,縱聞善言,亦不為己有,其德終無可成!保ā墩撜Z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道遠日益矣。”與孔子反對道聽途說之義相近。

【【實用】素材積累作文集合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素材積累作文錦集七篇09-13

素材積累作文集合七篇03-07

【實用】素材積累作文集合六篇10-16

【實用】素材積累作文集合五篇10-01

【實用】素材積累作文九篇07-17

【實用】素材積累作文4篇06-12

實用的素材積累作文錦集七篇03-08

精選素材積累作文集合七篇11-03

【推薦】素材積累作文集合七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