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楊振寧事跡觀后感

時間:2022-11-30 10:14:15 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楊振寧事跡觀后感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楊振寧事跡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楊振寧事跡觀后感

  感動中國人物楊振寧事跡觀后感1

  楊振寧,美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留學歸來的知名學者,1929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數(shù)學系教授。自此,清華園中8年的少年生活,給楊振寧留下了溫馨的回憶。

  清華園對聰穎好學的少年楊振寧,是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日后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

  西南聯(lián)大,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疑是一個神圣的殿堂,楊振寧曾回憶道:“想起在中國的大學生活,對西南聯(lián)大的良好學習風氣的回憶總使我感動不已。聯(lián)大的生活為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在物理學里的愛憎主要是在該大學度過的六年時間里(1938-1944)培養(yǎng)起來的”。

  進入西南聯(lián)大后,楊振寧既沒有選擇父親專長的數(shù)學,也沒有選擇自己報考的化學,而是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學。可見求學道路上,興趣至關重要。

  出國留學,是楊振寧生命中的轉折。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chuàng)建性強,眼光深遠。

  楊振寧的求學之路是艱辛的,尋師也是屢屢受挫。歷經辛苦遠赴美國,先是到哥倫比亞大學找尋仰慕已久的費米教授,卻大失所望的撲了個空。隨后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希望求學于維格納教授,卻由于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撲空。幸好遇到了昔日西南聯(lián)大的教授張文裕,在其指點下終于到芝加哥大學尋得名師,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師費米。

  實驗是理論的源泉,科學的根本。楊振寧的第一個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實驗物理論文。由于動手能力和實驗技巧的欠缺,雖然經過了20個月的實驗工作,楊振寧還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實驗論文。雖然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楊振寧的這一志向還是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親身動手進行實驗的`重要意義。實踐出真知,楊振寧這20個月的實驗工作也為他日后成為成功的理論物理學家奠定了基礎。

  演繹法和歸納法,在科學研究上各有所長。巧妙地結合應用兩種方法,使這兩種方法互為補充,取長補短,會使科研收效良多。這也正是楊振寧日后能在科學事業(yè)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研究得出的結論——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可能不守恒,震動了整個物理界,使得兩個人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是這位科學家從小到大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遠大的理想和信念,越挫越勇的求學理念,巧妙結合的科研方法,孜孜不倦的鉆研和探索。

  感動中國人物楊振寧事跡觀后感2

  楊振寧青年時期喜愛物理,而且想成為一位實驗物理學家。1943年楊振寧赴美國留學時,就立志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1946年,楊振寧進入芝加哥大學費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費米的指導下寫篇實驗論文。當時,費米正忙于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軍事技術研究。像楊振寧這樣初到美國的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入阿貢實驗室的,于是費米建議楊振寧先跟泰勒做些理論研究,實驗則可以到艾里遜的實驗室去做。

  艾里遜是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費米的推薦下,楊振寧成為艾里遜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實驗室工作的近20個月中,楊振寧的物理實驗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做實驗時常常發(fā)生爆炸,以至于當時實驗室里流傳著這樣一句笑話: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楊振寧。此時,楊振寧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別人差!

  一天,一直在關注著楊振寧、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泰勒博士關切地問楊振寧:“你做的實驗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泵鎸α钊俗鹁吹那拜,楊振寧誠懇地說。

  “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你已經寫了一篇理論論文,我建議你把它充實一下作為博士論文,我可以做你的導師!碧├罩甭实貙钫駥幷f。

  楊振寧聽了泰勒的話,心情十分復雜。一方面,他從心底深處感到自己做實驗確實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輸,非常希望通過寫一篇實驗論文來彌補自己實驗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謝泰勒的關懷,但要他下決心打消自己的念頭實實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慮一下,兩天后再告訴您。”楊振寧懇切地說。

  楊振寧認真思考了兩天。他想起在廈門上小學時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雞,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爸媽看了笑著說:“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腦海浮現(xiàn),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實在不強。

  最終,楊振寧接受了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從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轉至理論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聯(lián)手摘取了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放棄有時候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適時地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遠見和智慧。人生之樹,只有舍棄空想與浮華,才能擷取豐碩甜美的果實。

  志向堅定固然有助于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無異于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確認識自己,揚長避短,放棄不切實際的追求目標,人生才會轉向真正的成功。楊振寧放棄物理實驗研究轉向理論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選擇是他的人生與事業(yè)的華麗轉身。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感動中國人物楊振寧事跡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3-02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1-07

感動中國劉秀祥人物事跡10-11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02-17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集合03-01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01-19

感動中國人物劉秀祥事跡11-08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聶海勝事跡10-13

感動中國人物聶海勝光榮事跡10-13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想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