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燈會簡介

時間:2023-10-25 11:45:18 春鵬 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元宵燈會簡介

  你想知道元宵燈會簡介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燈會簡介總結(jié),歡迎大家分享。

元宵燈會簡介

  元宵燈會簡介

  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jié)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元宵節(jié)。

  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xù)。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 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jié),其樂融融。

  元宵節(jié)也稱燈節(jié),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jié),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xù)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jié)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guī)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qū)嵭,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jié)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qū)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jié)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jié)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tǒng)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qū)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qū)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除夕的火,元宵的燈”,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兩件大事樂事,其中“元宵的燈”,史上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嬴政稱帝舉行的燃燈祭祀“大地之神”典禮。漢武帝時期,由司馬遷等人歷時7年編創(chuàng)的《太初歷》,可謂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歷法,就已將元宵節(jié)列為重大節(jié)日。

  相傳,元宵燈會的起始起源于“天人和諧”的故事。西漢時,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燒京城。夢后文帝驚恐萬分,急忙召來文武百官計議,一時眾臣一臉尷尬,無計可施。正在為難時,大臣東方朔獻上一計,解了文帝燃眉之急。

  正月十五,火德星君果真駕臨京城,文帝率群臣和百姓拜伏恭迎,向火德星君祈求平安;鸬滦蔷膊蝗绦娜碎g劫難,生靈涂炭,但又不敢違犯天條。正在左右為難時,東方朔的計策幫了他的大忙。

  當夜,京城長安內(nèi)外,上至皇室下到庶民,按照東方朔的計策張燈燃炬,果然,火光沖天,大地通紅,從天上看人間,猶如天火降臨一般,終于瞞過了玉帝之眼。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燈張炬,以示紀念,并用糯米粉搓成丸子,俗稱“元宵”,既敬火德星君,又想用糯米圓子粘住他的牙齒少說為妙。

  到了漢明帝永平年間,隨著對外交往的發(fā)展,佛教已開始傳入中國,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由宮廷流傳到民間,元宵節(jié)也被稱為“燈節(jié)”。

  隋煬帝時,元宵燈會已呈現(xiàn)“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的空前景致。煬帝先后三下?lián)P州,皆為元宵良辰,其船隊數(shù)十艘,每艘船上彩燈高懸爭輝,笙歌洞蕭飛揚,河中浮燈漂移,水光瀲滟,河岸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綺麗壯觀的水上夜景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史有梨園始祖之稱的唐玄宗,自幼就十分喜愛歌舞戲劇,對我國音樂、舞蹈、戲曲發(fā)展作過重要貢獻。玄宗時,實行宵禁的長安城,“六街鼓歌行人絕,九衢茫?沼性隆保í毜搅嗣磕暝(jié),“放燈三夜,城門洞開”,準許百姓通宵上街觀燈游玩,男女老少競相奔走,熙來攘往,通宵達旦,縱情歡樂。“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從此,元宵節(jié)“燈樹”“燈輪”“燈樓”“燈會”等紅火風靡,代代相傳。

  北宋初年,“錢王納土,獻錢買添二夜”。杭州的燈節(jié)從正月十三到十七,共五天,據(jù)傳是為了迎合五谷豐登的好兆頭。宋代的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上又超越了唐代,且地方特色更濃,形式更為民間化。

  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是公認的元宵燈節(jié)的佳作名篇。

  南宋時,臨安城燈市南北延綿四十里,浩如燈海,街巷不夜。記述南宋杭州都市生活和民俗民藝的《西湖老人繁勝錄》載:“南至龍山,北至北新橋,四十里燈火不絕!睋(jù)歷史學家介紹,“龍山”指的是現(xiàn)在的六和塔附近,“北新橋”則為天水橋附近。尤其是有“天街”之稱的“清河坊至眾安橋一帶,沙戲燈、馬騎燈、火鐵燈、架兒燈、象生魚燈、一把蓬燈、海鮮燈、人物滿堂紅燈,燈光盈市!

  那時,除張燈、賞燈外,還活躍著猜燈謎、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tǒng)民俗表演。始于漢代的猜燈謎,到了南宋時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把耐人尋味、雅俗共賞的謎語寫在紙條上,系在彩燈下,供游人琢磨猜測,欣喜中飽受民俗文化的滋補。蘇軾離開杭州遠赴密州后,對杭州的燈節(jié)仍念念不忘,留下了“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的眷念。

  元代的元宵鬧花燈活動,不乏出現(xiàn)了燈塔、望燈之類的精品燈彩。元代詩人謝宗可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燈塔的壯觀:“拔地燒空空炬長,燭龍桂影照穹蒼,七層火樹云生暖,九曲神珠夜吐光。霞光彤幢歸凈界,星隨絳節(jié)下西方,如來應到天壇上,萬斛金蓮繞步香。”望燈是元代燈節(jié)的一大亮點,燈籠高約五尺、周圍一丈五尺左右,中間點亮蠟燭五支,高懸于望燈桿上,民間稱其“天燈”。

  到了明代,元宵節(jié)門前掛春燈,堂上懸花燈,街上設燈節(jié)。入夜,數(shù)不清的花燈點綴于樹下廊前,燦爛如晝。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不久,即在夫子廟舉辦了盛大的燈會,秦淮河岸燃燈萬盞,火樹銀花滿布金陵。唐寅有詩為證:“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佛地笙歌賽灶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花燈活動成規(guī)成俗,元宵燈節(jié)盛況不減前朝。乾隆皇帝為彰顯燈節(jié)的隆重,規(guī)定文武百官穿朝服三天,燈節(jié)中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nèi)容,最熱鬧莫過于正月十四試燈,正月十五、十六兩晚最盛。

【元宵燈會簡介】相關文章:

元宵燈會作文07-18

元宵燈會作文08-25

元宵燈會作文03-06

【熱】元宵燈會作文09-01

最新元宵燈會作文01-06

元宵燈會初中作文11-08

元宵燈會活動方案03-06

元宵的來歷簡介11-22

元宵燈會作文精選15篇03-19

元宵燈會作文15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