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總結

時間:2023-05-01 05:25:23 學習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品德與社會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總結

  一段難忘的學習生活結束了,想必我們吸收了許多新的思想,這時候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學習總結了!但是學習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品德與社會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總結

  小學品德與社會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總結 篇1

  開學初,我設定了以依托教材、立足過程、多元評價、注重實效為主的表現(xiàn)性評價方案的設計,一個學期很快過去了,現(xiàn)就這期來的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做一個總結。

  一、依托教材,突出開放性

  新課標實驗教材從學生的生活邏輯出發(fā),選擇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豐富活潑的生活素材,按照一定的時空順序設置學習內容,構筑了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心融入生活、真情擁抱生活的時空,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所呈現(xiàn)的一個個主題性生活事象為基本線索設置學習活動及評價內容,在全期的評價過程中,每堂課做到了及時完成課本練習,并分小組長進行評議的方法。實施效果不錯,學生都很認真的在當堂完成該堂課所學內容的練習。

  二、立足過程,突出活動性

  在每個主題內容教學中,我以一個個真實性、多元化的系列實踐活動為紐帶,以表現(xiàn)性活動評價為杠桿,通過“開心俱樂部”、“沙龍聊天室”、“愛心金點子”、“相信我能行”等趣味性活動板塊、“講故事、唱歌、跳舞、畫畫兒、吟誦詩文、考察、展示、訪談、交流、交往、服務、操作、游戲”等活動形式,引領學生從各自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去觀察生活、熟悉生活、感受生活、健康地擁抱生活,讓他們在體驗中不斷豐富和積累生活經(jīng)驗,獲得真心體驗及認知發(fā)展,從而較為順暢地將空乏的道德價值、生活常識等的說教和訓誡融化為低年級學生自主的、內在的“親歷習得”,促進“知與情”的升華、“知與行”的統(tǒng)一,逐步形成健康與健全的人格。在教學活動中,我較為全面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態(tài)度、合作交往、交流分享、努力程度以及個性化創(chuàng)意表現(xiàn)等多元發(fā)展態(tài)勢,并以恰當?shù)脑u價來引領學習行為、調控活動過程、增強學習效果,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關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整合的價值追求。起到了激勵作用,學生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

  三、多元評價,突出靈動性

  通過設計“自己評、伙伴評、老師評、家長評”等多主體、多元化評價,將評價活動變成自我、伙伴、老師、家長等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交互共建的、充溢民主關愛的互動過程,促進學生正視自我、勇于反省、交流協(xié)商、不斷改進、日益內化。但是我們并不是將所有的活動內容都設計成多主體評價,而是根據(jù)課內外、校內外活動實際來確定。對于課內活動,我采用的是自己評、伙伴評、小組長評;對于校外活動,則由伙伴或家長根據(jù)實際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反饋。通過多元靈動的評價,增進了學生與伙伴、老師、父母的真誠溝通和相互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注重實效,突出操作性

  在“老師夸”評價方式上,我力戒牽強和形式,通過活動中的口頭的即時評價來規(guī)范、引導、激勵學生的學習與活動行為,避免了評價行為與學習活動成為彼此游離的兩層皮現(xiàn)象。在評價過程中,我還注重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學生的`起步、差異以及動態(tài)發(fā)展的進度上:對于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我們也給予肯定而鼓勵;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只要他們迸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我們就給予熱情的肯定。

  總之,評價不是最終的目的,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所關注的也并不是單純的評價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通過較為全面和客觀的評價,引領學生走進更廣闊的生活和學習的天地,給學生搭建體驗成功、快樂生活的平臺,真正促進學生生動地發(fā)展。

  小學品德與社會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總結 篇2

  本學科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遵照課標的要求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F(xiàn)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標準,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學科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在統(tǒng)一,尤其關注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與社會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jīng)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jīng)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在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規(guī)則,以及這些規(guī)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規(guī)則有一個總體認識,并自覺遵守這些規(guī)則。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guī)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tài)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嘗嘗苦滋味)、雙贏觀(我們的國粹)、依存觀(我們的地球村)、分享觀(擁有好心情)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xiàn)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tài)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樂》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jīng)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繼續(xù)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應在今后對自己的全面素質再做更進一步的提高,在教學手段、資料上加大投入,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品德與社會表現(xiàn)性學習評價總結】相關文章:

表現(xiàn)性評價在與文本對話中的運用04-29

小學品德與社會評語04-26

小學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09-02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02-23

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12-15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4-11

《品德與社會》小學教學計劃03-31

小學品德與社會評語300句06-19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4-25

《品德與社會》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