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塔

時間:2021-10-26 15:26:10 全科知識 我要投稿

朦朧塔

朦朧塔

朦朧塔(朦朧塔)

朦朧塔位于建湖縣寶塔鎮(zhèn)(原名辛莊鄉(xiāng))寶塔村朦朧莊北,射陽河與西塘河交會處。為密檐樓閣式磚塔。

目錄 朦朧塔簡介 朦朧塔景點歷史起源 朦朧塔朦朧街 水運交通的特殊位置 收縮展開 朦朧塔簡介

位置及建筑風格

現(xiàn)僅存三層八面,高約16.7米,底邊長約2米。各層腰檐仍見疊澀磚數(shù)層和石制角梁。底層南向開門,其上二層各有四門,門位上下相閃。塔內2米高處磚砌穹窿頂,北部置有佛龕,中部有扶梯可盤旋而上,現(xiàn)已毀。

塔下地宮

1934年,省文管會來此勘探,在底層地坪問下42厘米處發(fā)現(xiàn)地宮。地宮為八角形,邊長55厘米,深l47厘米,南向開有羨道,長2l4厘米。地宮北面有彌座,高69厘米、長39厘米,其上置有一石函,高34.4厘米、長65.7厘米、寬35.2厘米。蓋頂端有陰刻正楷“葬舍利函”四字,函內葬有“太平通寶”銅錢百余枚和一黃絹裹著的銀棺。銀棺長9厘米、寬5.5厘米、高6.7厘米,上蓋隱見“……元豐八年……”銘文。其內有“舍利子”、“瑪瑙”、“玻璃(水晶)”、“赤珠(玉石)”和數(shù)塊植物桿莖。 清光緒《阜寧縣志》載,朦朧塔在凈慧寺前,為唐武德三年(620)建,F(xiàn)從塔身結構、式樣、手法等方面考證,該塔為明代重建。但其地宮向下74厘米處置木板,木板下為數(shù)根木樁中間夯筑石塊為基礎,是宋代常見技法。因此,塔應始建于宋。其內舍利函則為明代重建時取出并再次置于地宮之中。該塔對于了解當?shù)刈诮虤v史和明代磚塔地宮結構提供了寶貴實例,其中出土的“葬舍利函”是一件歷史藝術價值較高的宋代遺物。

朦朧塔景點歷史起源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率師東征時,兵駐鹽城一帶海灘上。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李世民單人匹馬夜巡大營,不慎闖入了臨近敵營的一片灘涂,被敵方巡營的主帥蓋蘇文發(fā)現(xiàn),立即策馬揮刀追來,李世民急催戰(zhàn)馬,落荒而走。可是馬不擇路,陷身于淤泥河中。他只得跳下馬來,徒步逃命。當他見有一口枯井時,便跳入井中藏身。蓋蘇文追到水井處,卻不見人影,只看到那眼井口上結著一張完整的蜘蛛網(wǎng),料定井里不會有人,便策馬回營去了。后來李世民做了皇帝,為感激蜘蛛結網(wǎng)的救命之恩,即派尉遲恭在這口井處建了一座塔。鑒于李世民是“真龍?zhí)熳印保直幻稍诰诘闹┲刖W(wǎng)掩護逃生,因此有了“朦朧”一詞,所以此塔取名為“朦朧寶塔”。并在塔后建了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凈慧寺。現(xiàn)在塔的東北方還有一條洗泥河,據(jù)傳說就是唐太宗當年馬陷淤泥河,脫險后洗馬的地方 。 朦朧塔原建在朦朧院內。據(jù)《淮郡古寺院》所載,朦朧院創(chuàng)建于唐初。相傳,唐王李世民率師東征,夜巡民營,信馬闖進敵陣,被敵方主帥發(fā)現(xiàn),李世民急催戰(zhàn)馬,落荒而走,不慎馬陷淤泥河中,只得棄馬逃命。危急之時,見有一口枯井,便跳入井中藏身。敵軍追到井邊,不見人影,又見井口上結著一張完整的蜘蛛網(wǎng),料定井里無人,便策馬回營去了。李世民后來做了皇帝,為感激蜘蛛結網(wǎng)救命之恩,即派尉遲恭在這口枯井處建了一座佛寺蒙龍院。院內建一塔,稱蒙龍塔;实蹫辇垼┲刖W(wǎng)蒙住皇帝,故名"蒙龍",后"蒙龍"被誤寫為"朦朧"。志書在記述這傳說時,注釋"其事無據(jù),然里人盛傳之。" 朦朧塔原為五級,后被龍卷風刮倒兩級,故又名斷塔。近年在塔底下發(fā)現(xiàn)一座地宮,平面呈八角形,每邊長55厘米,深17.4厘米,宮中有一石函,內貯一只銀棺,銀棺上鐫有"元豐八年"字樣。棺內有高僧舍利子數(shù)粒,《太平通寶》銅錢多枚。元豐為北宋神宗年號。元豐八年即公元1085年,《太平通寶》系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7一984年)所鑄錢幣。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唐代遺物。據(jù)有關專家鑒定,其塔建筑特點近似明代風格,故新修 《建湖縣志?名勝古跡》欄記載,"根據(jù)地宮藏物判斷,朦朧塔始建于北宋,復修于明代。"

朦朧塔朦朧街

“我父子射陽河里常嬉水,登瀛橋頭遙望西天飄余暉,忘不了三倉(應為便倉)枯枝牡丹美 ,大縱湖畔秋蟹肥,玉帶大糕薄如蕊 ,丹鶴翩翩掠天水,朦朧塔下論是非,鎮(zhèn)淮樓歷盡滄桑一歲歲,高溝酒香飄心扉,做官踏上青云路,夢斷故園一回回”,這是揚劇《十把穿金扇》里的一段唱詞,所詠風物除了高溝酒鎮(zhèn)淮樓是原淮陰的,其他可都是鹽城之寶,這明明白白的鹽城頌,真真切切袒露著的作為鹽城人的驕傲,在戲文中可真是稀罕,擱今天不使錢也是進不了“文藝”的。(《十把穿金扇》這劇目,淮劇揚劇柳琴黃梅戲安徽琴書(淮北琴書)河南墜子都有,一出戲畫出淮河兩岸這一條文化走廊,沿著河流,古代東西向的'文化傳播要比南北暢通,河流是古代社會的命脈。) 站在戲文中唱到的射陽河的輪渡上,陽光恬然自安,大河靜流無聲!爱斘覀冞M入祖先所居住的地方,我們就成了明確的塵埃與陰影!贝笏,天高地迥,讓人肅穆不已。如果沿著射陽河,像拉一根漁網(wǎng)的繩索,拉起沿河大大小小的湖蕩,什么馬蕩九龍口縮蒲蕩蘭亭蕩花粉蕩大縱湖蜈蚣湖等等,當可以拉起一個碧波萬頃的古射陽湖。射陽河在鹽阜大地夭矯放縱翻覆盤旋,可想古射陽湖的浩瀚與偉力,自然的偉力總是令人敬畏。人類的河流也在大地上奔走,兩條河流的交疊,朦朧的塔影在波光中浮沉晃蕩。 西塘河是射陽河的上游,潮河匯入后,下游就叫射陽河了,河流的三岔口,水勢兇險,古人建塔鎮(zhèn)妖,所謂寶塔鎮(zhèn)河妖,這塔戲文中也唱到了,就是朦朧塔。朦朧塔在歲月中的倒影也朦朧,被各種傳說沉埋。朦朧塔的來歷,一說叫礱糠搓繩拉寶塔,說寶塔是個叫張邋遢的神仙從江南拉來的,用礱糠搓的繩,要九頭牛拉,張邋遢只牽到七頭,就逮了兩頭蝸牛,趁夜拉到此地蹾好,黎明一看,塔歪著,他跟做豆腐的借了塊豆腐一墊,天黑做豆腐的想起來要錢,看到豆腐已成了漢白玉石板。一說是蜘蛛神救真龍,講唐太宗李世民作戰(zhàn)落敗,逃入枯井,追兵看到井口結著完整的蛛網(wǎng),就離開了,李世民登基后,派尉遲恭在井上建塔,皇帝為龍,蛛網(wǎng)蒙龍,所以塔名蒙龍,誤傳誤寫為朦朧。朦朧塔為三層八面重檐磚塔,塔身向東北斜了兩三磚,塔下也真有塊白石板;塔內兩米高處砌穹窿頂,呈蛛網(wǎng)狀,壁中鑲有磚刻菩薩,即為蜘蛛神了,二說附會得有根。當?shù)剡相傳拾個磚片塞入塔縫可除腰疾,又盛傳取塊塔磚回家可生麟種,寶塔在傳說的爛漫蓬勃中塌毀,上個世紀中葉,千年寶塔只剩兩三層斷壁,曠野暮云,野樹凌欺著斷塔,殘磚支離,塔門洞廢,歷史的粗蠻力量,歲月風暴的擊打激越,那景象是如何的觸目。其實,廢墟的掙扎,才讓歷史令人敬畏。上世紀九十年代,朦朧塔修建,“景不夠,菩薩湊”,旁邊又建了寺廟,工程拖延至今,游人尋至,稻田間老奶奶大嬸們跑來簇著賣香,這也會成為朦朧塔的朦朧往事。

水運交通的特殊位置

水運交通的特殊位置,朦朧塔下應有商市,一問,果然,日本鬼子燒光了。隔河,射陽河,便是阜寧的永興,史稱小香港,可見昔日繁華。有渡船相通。那些四通八達的車道,徑直而明確地將平原縮微。河流之上,平原廣闊。平原,重疊的土,重疊的水。擺渡,讓平原依然悠長。從渡口的碎石坡上岸,一叢高大的芭蕉出墻濃密,翠綠襲眼。走入窄窄的青磚巷道,踏上千年生民的腳印,永興獨特的“三步兩庵”“十步九墩橋”景觀早已毀滅,陰暗潮濕的巷道,完整的一條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青磚建筑的小街,代表建筑就是那廢棄的堡壘式的高墻粗棱葵花黃的供銷社,小街叫朦朧街,已是衰敗之地。南巷口橫著條小溝,兩條小漁船,滿船架著魚鷹!夕輝鍍著魚鷹,靜默如鑄,告白了河流依然鮮活。魚鷹出自青溝,蕩區(qū),據(jù)說那還有專育魚鷹的,那兒應更多自然的生機。

【朦朧塔】相關文章:

月色朦朧,人朦朧。04-22

朦朧05-15

朦朧06-20

朦朧的近義詞01-15

雨中的朦朧10-07

夜色朦朧04-22

朦朧的他04-22

朦朧的感覺04-22

夜色朦朧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