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時間:2022-05-01 15:05:29 好文 我要投稿

漢族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tǒng)是講究重殮厚葬,并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

漢族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殮,就是給尸體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殮前要給死者招魂、沐浴。殮分小殮和大殮兩步。小殮是給尸體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絲綢,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殮是把尸體裝進棺材。棺材稱“壽材”,男棺刻有“壽”字,女棺刻有“!弊,有的'則刻以“福祿壽”三字的合寫體。小殮時還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則含一銀元,均稱之為“飯含”。大殮時往往隨殮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隨葬物品繁多且貴重。

  殯,就是入殮后停柩于殯宮,殯期長短不一,少則3日,多則30天,主要由奔喪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個月而葬,至多達7個月。漢族傳統(tǒng)習俗,父母死亡,兒女必奔喪,否則為不孝。而親朋好友將來哀悼祭奠死者,稱之為“吊喪”或“吊唁”。奔喪者均要喪服。古代漢族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織麻五種,稱為“五服”,用粗、細不同的麻布制成,按親疏關系不同而穿不同的喪服,稱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喪服,F(xiàn)代城市一般興胸佩白花,臂戴黑紗。

  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舊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送葬時,古代漢族一般是“孝子”在前執(zhí)紼,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現(xiàn)代演變?yōu)榘。親朋好友寫挽詞或挽聯(lián)送葬,到近、現(xiàn)代又演變成送花圈,花圈上寫挽聯(lián)。

  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主要是近親、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遺存),后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扎人像伴葬。

  葬禮以后,有做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并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zhuǎn)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

  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于他鄉(xiāng)的遺體歸葬原籍。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xiàn)代漢語里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系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

  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挽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挽歌詩》三首。后世的挽聯(lián)、挽幛就是從古代的挽歌演變而來的。喪葬儀式規(guī)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

  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guī)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quán)勢。《紅樓夢》里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shù)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經(jīng),出殯時的隊伍“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

  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體,草草埋掉。尊長死后,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漢族的喪葬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

鄉(xiāng)間宴請習俗有哪些04-30

茶葉的功效有哪些04-29

選購土豆的方法有哪些04-30

減壓方法有哪些04-30

寶寶囟門的發(fā)育知識有哪些04-29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04-30

熬夜對身體的壞處有哪些04-30

錯誤的解暑方法有哪些04-30

幼兒的早教游戲有哪些04-30

芷壽的養(yǎng)護方法有哪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