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全詩解析

時間:2023-08-08 16:46:31 曉鳳 詩句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自古逢秋悲寂寥全詩解析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全詩解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背鲎蕴拼娙藙⒂礤a的《秋詞》

  秋詞二首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注釋:

  【1】悲寂寥:悲嘆蕭條空寂。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2】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這里指的是剛開始。

  【3】晴:一作“橫”。

  【4】排云:推開白云。

  【5】排:推開,有沖破的意思。

  【6】詩情:作詩的情緒、興致。

  【7】碧霄:青天。

  譯文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凄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yuǎn)遠(yuǎn)勝過春天。

  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直沖云霄推開層云,也激發(fā)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

  賞析: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于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zhì)是志士失志,對現(xiàn)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qiáng)調(diào)秋天并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fā)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qiáng)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xiàn)。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霸娧灾尽,

  “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bǔ)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fēng)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風(fēng)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沉,不會象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fā)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表達(dá)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shù)魅力,發(fā)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shù)是思想的結(jié)晶,“藝術(shù)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于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自古逢秋悲寂寥全詩解析】相關(guān)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散文10-08

自古多情空余恨全詩解析07-20

多情自古傷離別全詩06-21

悲秋12-14

人生得意須盡歡全詩解析05-27

悲秋的詩句12-31

悲秋作文10-09

描寫悲秋的詩句09-28

關(guān)于悲秋的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