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分析” 強化“綜合”對語文教學思維方式的思索

時間:2023-04-30 07:14:59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限制“分析” 強化“綜合”對語文教學思維方式的思索

限制“分析” 強化“綜合”

——對語文教學思維方式的思索

限制“分析” 強化“綜合”對語文教學思維方式的思索

鎮(zhèn)海中學 陳尚余

在一次教學研討會上,一位仁兄提出,同是語言教學,為什么語文比不上英語?看那些中學生,語文學習的勁頭普遍不足,而英語學習努力有加,不敢掉以輕心,而且大有取語文而代之之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這里既有改革開放的時代需要,也有語言教學的起步階段與深入階段之間的區(qū)別,但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建國以來,長期的語文教學的思維方式的誤導,而今這種誤導已成為制約語文教學向前進的最大障礙之一。

語文教育(www.35d1.com-上網(wǎng)第一站35d1教育網(wǎng))專家張志公先生認為,中國的語文教學在小學三年級以前是成功的,以后就越來越不行。因為小學三年級之前語文學習重在識記漢字,小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很強,進步明顯,父母歡喜。以后,講授、分析在課堂上越來越多,甚至達到“滿堂灌”的程度,語文學習也就越來越失敗。鑒于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識之士大力推崇誦讀法,強調語文學習要多讀多背!叭私躺纭毙峦瞥龅恼Z文教材,要求背誦的篇目明顯增加,尤其是文言文,幾乎是每課必背,這樣做可以說是一種“返樸歸真”。

強調誦讀,并不意謂著不要分析講解。否則語文教師隊伍大可解散為是,關鍵在于如何分析講解,采用怎樣的思維方式。與西方語言相比,漢語是一種“模糊”的語言,“五·四”運動時間,胡適、魯迅等人也認為漢語太模糊,想改造,當時很多人都持這種意見。(我們現(xiàn)在看來,這種改造大可不必)季羨林先生說:“所謂‘模糊’是要求人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要費點腦筋,考慮考慮。再拿語言作例子。讀西方語言寫成的書,變格、變位清清楚楚,不必左顧右盼,就能夠了解句子的內容。讀漢文則不行,你必須左顧右盼,看上下文,看內在和外在的聯(lián)系,然后才能真正了解句子的內容。一言以蔽之,使用漢語的人,于無形中就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整體概念,普遍聯(lián)系。我認為這正是東方文化相對于西方文化的突出的特點。我把這種整體概念,普遍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稱為‘綜合的思維’,與此相對立的是西方的‘分析的思維’。這兩種不同的對立的思維方式或者思維模式,正是東西方文化的基礎!雹倌眉鞠壬倪@番話來觀照我們的語文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恰恰是在思維的方式這個學習本質性問題發(fā)生偏差,拿“分析的思維”方式來指導漢語的學習,結果是教師分析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甚至出現(xiàn) “你不說我還清楚,你越說我越糊涂”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情況。英語學習就不同,拿“分析的思維”方式指導英語學習,路子對了,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差。

以“分析的思維”方式指導語文教學源于西方一些教學方法的引進,表現(xiàn)為肢解課文,割裂知、情、意的統(tǒng)一,追求語法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超前性,這在名目繁多的應試練習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例如語法中修辭知識,小學這樣講,初中這樣講,高中還是這樣講,學生能不倒胃口嗎?開講課文,無非是介紹背景,概括段落,分析寫法,幾乎千篇一律。這種“分析法”還延及文言文教學,教師大講詞類活用類型、句子倒裝類型,把本來應該在大學中文系里才學的古漢語語法知識全灌給學生,可是學生實際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遲遲不見提高。“感知音之難遇”中的“之”在句中是取消句子獨立性,還是作結構助詞“的”?“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中的“固”是定語后置,還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這些問題是否非要弄個一清二楚呢?能弄一清二楚嗎?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長此以往,不僅敗壞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而且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導致他們看問題簡單化、片面性的后果。

現(xiàn)代教學論強調整體發(fā)展觀。程紅兵先生認為,整體性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兩個特性之一。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在思維方式上也來個“反樸歸真”,以“綜合的思維”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思維模式,培養(yǎng)“整體概念,普遍

[1] [2] [3] 

【限制“分析” 強化“綜合”對語文教學思維方式的思索】相關文章:

環(huán)境質量綜合分析與創(chuàng)新思維04-30

多元綜合融通辯證--現(xiàn)代社會大眾思維方式芻議04-27

論反思的思維方式04-28

莊子的圓周思維方式05-02

簡論科學思維方式04-30

分析方法獨占思維方式的王位:整體觀念的缺失及危害04-27

范示思維方式研究04-29

培塑網(wǎng)絡的思維方式04-28

淺談中美思維方式的差異04-30

老子思維方式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