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時間:2023-04-30 22:36:47 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國際化: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的改革,其中核心問題是教學改革。把教學改革確立為高校整體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盡管目前全國各高校紛紛結合中國國情、各學校的特殊校情,出臺了許多改革方案,為探索高校改革之路,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但是,由于歷史條件、辦學規(guī)模、師資結構、管理思路等因素的制約,我國許多高校在辦學方式、辦學途徑上仍然十分封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開放力度不夠,沒有與國際高等教育界加強交流和接軌的信心,也缺乏將本校、本系、本專業(yè)推向國際學術界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隨著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的臨近,中國的對外開放,不僅表現在經濟、貿易方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包括文化、教育在內的整個思想觀念系統(tǒng)的全面開放。在這樣的宏觀形勢下,與其坐等外國教育界攜帶雄厚資金,在國內投資建校,爭奪生源、師資,不如盡快轉變思路,借鑒國外大學的辦學方法,提升辦學層次,拓寬辦學途徑,充實競爭力量。

國際化: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當然,國際化,并不等于全盤西化或外國化。由于國情不同,文化、歷史傳統(tǒng)不同,社會制度不同,一些發(fā)達國家的高校管理模式,并不能原封不動的照搬到中國來。比如,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許多高等院校在人事制度上基本實行的是自治、自主管理體制,這并不適合中國目前的政治體制。在這些國家,大學校長以及其他重要管理崗位,基本上是由學校內部的教員選舉產生。校長的領導權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大學的集體領導機制。由研究生院、各系、各專業(yè)的關鍵教員組成的教授委員會,對學校許多重要的教學管理事項的決策,起到批準或否決的作用。因此,在高等學校的管理權的歸屬問題上,與我國明顯不同。同時,在內部不同種類的人群的權力分配上,也與我國的做法存在著根本性的區(qū)別。比方說,在日本的一些私立大學,主要由教學人員,即各系、各專業(yè)的教授,集體研究、決定每年的招生方向、課程設置、獎學金分配、新教員的錄用等重要工作。學校的教務科、學生科等,僅僅是日常辦事機構,負責貫徹、執(zhí)行教授會議做出的各項決定,不享有任何決策權力。在教學過程中,不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教材,而是由各任課教師自行決定其教學方針、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校方對教學質量的評估和考核,主要是依據學生選課的人數,以及學生對有關任課老師的意見?梢灾v,教員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并受到廣泛的尊重。但是,我國目前高等院校的人事架構,仍然擺脫不了官本位的辦學思想,缺乏對學校主體教員的重視。因此,在許多高校仍然殘留著外行領導、管理內行,學歷低的管理、領導學歷高的怪現象。在許多大學校長的心目中,教師充其量處于一種工具的角色,而治校辦學的依靠對象,是各職能部門大大小小的官僚。值得欣慰的是,中央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我國高等院校所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正在積極推行具有一定民主色彩的高校人事管理體制的改革。如在行政部門推行職員制,后勤從高校脫鉤,提高教師主體的物質待遇,設立關鍵人群崗位津貼等措施,都是向國際化邁進的重要舉措。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由于人事改革是一項牽涉到許多人的切身利益的系統(tǒng)工程,因此在步驟和方法上既要加重改革的力度,又要維護高校整體的穩(wěn)定局面。國外大學的人事架構達到目前這樣高效、精簡、職責分明的水平,是經過許多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才最終實現的。即使今天這種管理模式,也仍然存在許多制約學校自身發(fā)展的因素,需要進一步改革。

  在人事改革,尤其是教學部門人事改革的問題上,有可能出現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以國情特殊為理由,拒絕吸收國外高校人事

[1] [2] [3] 

【國際化: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相關文章: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探究04-30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之路04-29

論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之路徑選擇04-29

彈性學分制下普通高校教學管理的改革與完善04-29

中國金融改革如何適應國際化04-26

必由之路的意思, 必由之路的解釋04-30

高校教學管理培訓總結04-30

淺談高校校報改革05-01

高校實驗教學管理的思考04-30

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