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成本會計的教學改革研究的論文

時間:2023-04-28 14:32:04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高職高專成本會計的教學改革研究的論文

  成本會計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財經類學生的必修課程,它是一門理論知識深奧、系統(tǒng)性強、實踐性強的課程。高職高專會計教學的目標主要是為社會培養(yǎng)并輸送既具備會計基本技能,又具備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成本會計課程的一大特點便是各種費用的分配方法多、計算量大、計算原理簡單、賬務處理簡便,按說學生應該能夠輕松地達到相關要求。但因種種原因,學生卻普遍形成了成本會計難學、難掌握、難應用的共識,整本書學完后對成本會計只是個模糊的概念,難以形成清晰的邏輯,因此導致教學效果普遍不佳。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如下問題所致:

關于高職高專成本會計的教學改革研究的論文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目前的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如下制約因素:

  1.教材內容滯后,缺乏明確的成本目標

  20世紀80年代初,成本會計從原《工業(yè)企業(yè)會計》課程中分離出來,當時采用完全成本法,其教學內容僅限于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成本的計算。多年來,各院校雖然更迭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但其內容始終并無變化。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自動化的制造程序、計算機控制的材料處置系統(tǒng)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制造企業(yè)。目前,各種教材所描述的成本會計目標仍定位于傳統(tǒng)的生產成本管理,不能適應變化了的制造環(huán)境,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不能實現企業(yè)的整體戰(zhàn)略管理。

  另外,成本會計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就目前而言,很多院校開展了實驗室模擬實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實訓中使用的實訓器材也存在諸多問題,如各個實訓單元、實訓模塊相互割裂,未能體現數據間的勾稽關系,因而缺乏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再如實訓教材多以“某某工業(yè)企業(yè)”為例,事先給出各組模擬數據,學生無需填制與審核憑證、登記賬薄,無需進一步歸集與分配生產費用,故毫無身臨其境之感,實訓便如同做練習題,因而又缺乏實踐性;另外,實訓教材往往忽略對成本會計崗位工作內容和職責的描述,缺乏對企業(yè)組織形式、工藝流程、規(guī)模大小、管理要求等的介紹,使學生無從選擇具體的成本計算方法和費用分配方法及標準等,因而又缺乏職業(yè)性。宗旨,實訓教材的改革也勢在必行。

  2.教師隊伍問題

  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有一部分是近幾年通過中職轉型、合并、重組而成,原中職教師也便就地直接轉身為高職教師。該教師隊伍中高職稱、高學歷、“雙師型”者較少,師資結構不合理現象普遍,這種狀況與高職教育發(fā)展要求有較大差距。另外,各院校新引進的會計專業(yè)人才,只是從學校到學校,其本身沒有從事過會計實際工作,缺乏實戰(zhàn)經驗,故而教學資源不平衡,教學也猶如紙上談兵、照本宣科,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

  目前,成本會計教學多停留在自然媒體階段,該階段一方面限制了教學容量,難以體現會計樹狀非線性的知識結構,不便于任課教師按照成本會計知識的內在實質進行結構化教學;另一方面,任課教師多采用“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只顧按照教學計劃的進度詳細講解,重點強調,卻缺少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學生也只是“被”學,對成本會計沒有感覺,久之,則失去學習的興趣。自然媒體階段使得“教”“學”雙方都在機械式情況下完成,使學生失去了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也自然難以體現。

  4.教學效果評價機制尚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對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評價機制多沿用傳統(tǒng)的期末閉卷、筆試方式進行,考核的內容基本上是對書本知識的直接考查。具體來講,考試題型、題量、難易程度、知識覆蓋面、解答要求等均取決于任課教師好惡,主觀性太強。因此,試卷一方面缺乏親情感,另一方面又難以測試學生的動手能力,達不到客觀檢測作用,反倒誤導學生認為學習成本會計就是“死記硬背套公式”,根本難以體現教學效果。

  (二)社會問題

  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能是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科技、服務社會。作為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基地,理應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與配合。然而,現實社會中教育卻面臨如下尷尬的窘況:

  1.教育界對成本會計重視程度不夠

  長久以來,教育界一直忽視成本會計的教學。很多教育者往往重視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學校也投入相當財力興建財會模擬實驗室、電算化實驗室等,而對成本會計沒有給予應有的地位,甚至將其視為財務會計的一個章節(jié),故對成本會計投入的課時、精力、財力、師資等均遠不到位。

  2.校企交流、校企合作不到位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企業(yè)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人才競爭也成為企業(yè)成敗的一大重要因素。企業(yè)招聘成本會計人員時通常要求要有實際工作經驗,到企業(yè)后無需培訓便能直接上崗;而作為企業(yè),基于各種原因,往往不愿接納會計專業(yè)實習生,或雖接納,又因實習時間短,學生難以接觸到實際性工作,學生自然沒有增長經驗的機會。此種矛盾境況,有待校企雙方充分交流,廣泛合作,為成本會計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三)學生的問題

  成本會計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本身也有一定責任,具體表現在對成本會計的理解和態(tài)度問題上。

  根據多年的教學觀察,多數學生單純從學習的角度上會把成本會計這門課程看得較為重要,也愿意為此付出較多精力。但個別學生對成本會計了解狹隘,認為它就是簡單的計算,枯燥而無味,因此,接觸不久便失去了新鮮感,開始迷茫、麻木,課前不看書,課后不復習……態(tài)度不端正,自然就決定了他難以學好該課程。

  二、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幾點措施

  (一)大力推進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

  成本會計教材應在保留傳統(tǒng)成本會計體系中的理論與方法的同時,增加成本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內容,擴充成本控制戰(zhàn)略等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適當增加成本會計的前沿研究成果內容,如社會責任成本、人力資源成本、時間成本、環(huán)境成本、質量成本等,以拓展學生視野,開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

  實訓教材也應作相應改革,應考慮以真實企業(yè)案例為主(至少達到高仿真企業(yè)),以校企合作為依托合編教材,使案例更綜合化、一體化、典型化、實用化,以達到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長實際經驗之功效。

  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針對現狀,各高校一方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指派教師輪流到企業(yè)參加會計實踐,使教師了解經濟管理一線對會計專業(yè)人才的要求和發(fā)展趨勢,積極開展學研相結合工作,適時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圖適應社會的新改革。另一方面,各專業(yè)教師也應主動學習,主動提高自身素質,改善自身知識結構;積極參加會計繼續(xù)教育,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政策把握水平、研究水平等。只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才具備保障,否則,現狀將仍難改變。

  (二)推進成本會計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系統(tǒng)建設

  著名會計學家閻達五教授曾提出:“會計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成為一種21世紀會計教學手段新模式”,多媒體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是會計教學現代化的需要和發(fā)展趨勢。多媒體教學能圖、文、聲、像并茂,反映信息量遠大于自然媒體階段教學,且其直觀、生動、具體、使用快捷、方便。該系統(tǒng)應以菜單程序式進行,嚴格各個成本費用項目的先后順序并固定到菜單,以樹狀結構反映成本會計涵蓋的內容,讓學生對成本會計有更清晰的認識,進而有助于形成系統(tǒng)的邏輯。

  (三)推行差別化教學

  差別化教學,是指在教育體系中,根據興趣導向以及天賦差別的不同,所組織的人才培養(yǎng)教學活動。在會計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不同層次、不同潛力的學生分成若干組別,對基礎薄弱者采用“低起點、補臺階、拉著走、多鼓勵”,對中等者采用“重基礎、慢變化、多練習、抓協(xié)作”,對優(yōu)秀者采用“高起點、小綜合、引導學、促能力”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yǎng)。此舉符合孔子主張的“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理念,可有效避免“一刀切”“一鍋煮”現象,極大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推行模塊教學

  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將教材內容加以整合、優(yōu)化,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標準和順序,按照成本會計崗位能力要求而設計模塊進行教學。通常,可將其分成如下模塊:一是成本及成本會計基礎概念、基礎理論;二是料工費(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執(zhí)照費用);三是輔助生產費用;四是廢品損失、停工損失的核算;五是完工產品與產品間費用分配方法;六是成本核算方法;七是成本會計的其他職能。任課教師應按此模塊恰當選擇實例,輔以情景教學法、現場教學法,通過深入淺出的學習,學生基本上能達到各崗位應具備的工作能力。

  (五)運用學習維度教學模式,輔以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學習維度教學模式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著名課程改革專家馬扎諾提出的一種應用性教學理論。該模式將腦科學研究中關于如何學習的成果運用到教育上。其理論包括:維度一:態(tài)度與感受;維度二:獲取與整合知識;維度三:擴展與精練知識;維度四:有意義的運用知識;維度五:生產性的思維習慣。其中第一和第五維度是任何學習過程不可或缺的,另外三個維度是學習中進行思考所必需的,五者之間是一個互動循環(huán)、彼此影響的過程。

  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該教育理論,將成本會計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具體運用,可按照維度順序,依次構建維度一: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維度二:案例實物教學;維度三:單項實訓;維度四:綜合實訓;維度五:專業(yè)實習、學習總結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技能與思維過程緊密結合,進而完成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不容忽視。通過課堂實訓、實驗室實訓,學生畢竟缺乏真實體會。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加大力度,選擇較有代表性、有不同管理特點、有不同工藝流程的單位作為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在完成校內實訓的同時,將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具體工作,更有利于其對知識的梳理,也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成本會計的興趣。

  (六)穩(wěn)步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進程

  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業(yè)務處理能力,能夠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分析。會計信息化及可擴展商務報告語言的發(fā)展,又要求各部門能快捷的導入、分享會計信息。因此,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趨勢,成本會計電算化成為了當務之急。以就業(yè)為導向,為使學生將來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能在就業(yè)壓力不斷加大的現代社會中有領先的優(yōu)勢,學校應積極穩(wěn)妥的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進程。

【高職高專成本會計的教學改革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高!督洕鷶祵W》教學改革研究04-30

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研究04-29

高職高專院校英語翻譯教學改革對策研究05-02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初探04-26

淺談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改革04-29

高職高專院校經濟管理類實用管理學教學改革研究04-26

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改革初探05-02

推進我校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04-29

高職高專日語寫作教學改革思路探討04-29

高職高專數學建模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