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戲曲演出的虛擬與真實感論文

時間:2023-04-30 02:30:02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論戲曲演出的虛擬與真實感論文

  虛擬性是戲曲演出形式的特點。它是在基本上沒有景物造型的舞臺上運用虛擬動作調(diào)動觀眾的聯(lián)想,形成包括環(huán)境、事件、人物關系等因素的特定戲劇情境,創(chuàng)造一定的舞臺形象的一種獨特的舞臺表現(xiàn)手法。

淺論戲曲演出的虛擬與真實感論文

  戲曲藝術運用虛擬手法創(chuàng)造舞臺形象,除了通過虛擬動作,還接觸到舞臺形象的虛和實的兩方面:演員所扮演的角色和一些輔助性的砌末—如船槳、馬鞭、車旗、帳子等,都是實體或者實體的某一部分;角色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和特定環(huán)境中的一些特定事物-如舟船、馬匹、輪子、轎子等,就全部或大部虛掉了。而虛擬動作卻是把虛和實兩方面結合起來的紐帶。因此,戲曲的虛擬動作在創(chuàng)造舞臺形象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虛擬動作,虛實兩方面才能有機聯(lián)系起來,產(chǎn)生舞臺形象的內(nèi)容規(guī)定性,并且在這個規(guī)定內(nèi)容的范圍內(nèi),激發(fā)觀眾的聯(lián)想,完成舞臺形象的創(chuàng)造。比如有了騎馬的虛擬動作,才能促使觀眾調(diào)動起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手執(zhí)馬鞭的騎馬者這個實體與虛掉的馬聯(lián)系起來,理解和承認舞臺上創(chuàng)造的騎馬形象。上樓下樓、開門、關門等虛擬動作也是如此,有了這些虛擬動作,才能促使觀眾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舞臺上存在的實體與虛掉的實體和與虛掉的景物聯(lián)系起來,理解和承認舞臺上創(chuàng)造的上樓、下樓、開門、關門等形象。這是所謂的激發(fā)觀眾的聯(lián)想,并不表示以手執(zhí)馬鞭的騎馬者和騎馬的虛擬動作,促使觀眾的想象中呈現(xiàn)馬匹的形象;而是以舞臺上有關騎馬的種種信號,喚起觀眾生活經(jīng)驗中的有關騎馬的種種信號,從而使觀眾承認和理解舞臺上是在騎馬。其實,戲曲表演的目的也不在促使觀眾去想像被虛掉的馬匹形象,而要求觀眾在承認舞臺上騎馬的同時,把注意力集中于騎馬者的形體動作和內(nèi)心活動,從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度和廣度上,獲得美感享受,產(chǎn)生審美評價。

  當然,觀眾的想象中不呈現(xiàn)舞臺上被虛掉的景物形象,并不意味演員進行虛擬表演時,可以胸中無物,如同形成傳統(tǒng)寫意畫所強調(diào)的“意象經(jīng)營”一樣,戲曲演員在幾乎沒有景物造型的舞臺上演出時,也必須具有“胸中丘壑”,才能運用一系列虛擬動作,形象地證實舞臺上的景物。演員的內(nèi)心視覺中有樓梯和門窗,才能應用相應的虛擬動作證實舞臺上的樓梯和門窗,并且促使觀眾理解它們,承認它們。因此,演員的感受和反應越真切,舞臺上傳遞出的形象信號越有說服力,觀眾也才會聯(lián)想翩翩,喚起自己生活經(jīng)驗中和舞臺形象有關的種種信號,而理解和承認舞臺上被虛掉的景物?傊瑧蚯奶摂M動作在創(chuàng)造舞臺形象中是起著重要作用的,而且通過虛擬動作把形象的虛與實兩方面結合起來,也成為戲曲創(chuàng)造舞臺形象的特點。這與寫實的話劇是很不相同的。

  在寫實的話劇中,形體動作依附與舞臺上實際的景物,就不存在以虛實結合的辦法創(chuàng)造舞臺形象的問題了。

  戲曲的虛擬動作與話劇的形體動作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區(qū)別,話劇的形體動作沒有舞臺化和程式化,著重于對生活動作的摹擬,雖然在藝術上經(jīng)過選擇集中和夸張、強調(diào),卻沒有改變生活動作的應有形態(tài),而且要求逼肖生活動作的應有形態(tài)。戲曲的虛擬動作是舞臺化和程式化了的,較之生活動作有夸張、有省略、有想象、有裝飾,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美化的形態(tài),因此與生活動作有著一定的距離。因此,由于提煉程序的不同,在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上產(chǎn)生了不同層次:有些虛擬動作接近生活動作的應有形態(tài),如開門、關門、上樓、下樓等;有些虛擬動作已經(jīng)擺脫對生活動作的摹擬,不同程度地改變了生活動作的應有形態(tài),如坐轎、坐車、趟馬、走邊等。這就表明,戲曲虛擬動作的提煉和運用,同時要受到生活邏輯和舞臺邏輯的兩方面制約。戲曲是運用歌舞化、程式化的唱念做打完成表演藝術,塑造人物形象的,因此,它的虛擬動作必須有利于這種歌舞化、程式化的戲曲表演。這就是舞臺邏輯的制約,又反作用于生活邏輯的制約,決定戲曲的虛擬動作不可能是對生活動作的自然主義摹擬。阿甲說:“比如坐轎、若依真實生活的虛擬,就必須蹲著走,乘車也不應直立而行。所以戲曲的虛擬動作,如果依據(jù)自然主義的真實,去死死地追求對象尺寸感的準確,那就很難解釋了”。這就指出來問題的實質(zhì)。其實,不只是坐轎、乘車那些改變生活的應有形態(tài)的虛擬動作擺脫了摹擬的羈絆,即使那些接近生活形態(tài)的虛擬動作,它們的模擬也是根據(jù)表現(xiàn)劇中人的感受和反應的需要,進行選擇和提煉,并且為取得這種感受和反應的真實而服務的。川劇《秋江》中摹擬江上行船的虛擬動作,就是著眼于表現(xiàn)劇中人江上行船的感受和反應,又為傳達這種感受和反應的真實而服務的。因此,戲曲運用虛擬動作,追求的不是物理學意義的形態(tài)、重量、質(zhì)量、力度、頻率的真實,而是心理學意義的情緒、感覺、氣氛的真實;觀眾鑒賞戲曲的虛擬表演,也是從心理學意義的情緒、感覺,氣氛而獲得真實感。梅蘭芳講過這樣一件事情:他向一位老太太了解看了川劇《秋江》后的意見,這位老太太回答說:“很好,就是看了有點頭暈,因為我有暈船的毛病,我看出了神,仿佛自己也坐在船上了,不知不覺的頭暈起來!边@種效果說明,由于演員傳達出江上行船的感受和反應,才使得觀眾產(chǎn)生同樣的感受和反應,引起暈船的毛病。所以,戲曲的虛擬動作絕不是對生活動作的自然主義摹擬。

  豫劇《任長霞.奔襲》(濮陽市豫劇團演出)選擇接近生活的攀山、登崖、越澗等虛擬動作,原因在于運用這些虛擬動作,可以更好地傳達任長霞及公安干警對黑惡勢力“砍刀幫”的仇恨,對一方人民安全的擔憂和責任感,也正由于這些虛擬動作可以展示任長霞及公安干警的英武干練,身手超群,才能使觀眾發(fā)生興趣,產(chǎn)生共鳴,獲得理解和承認后取得審美愉悅!墩丫鋈分械恼丫笋R,則與民間舞蹈《跑驢》中的騎驢形成對照:《跑驢》惟妙惟肖地摹擬了騎驢的動作;而《昭君出塞》只用上馬、下馬、馬鞭的揮動等動作,對騎馬略加點染,而擺脫了對生活動作的摹擬。它的原因也在于只有擺脫了對騎馬動作的摹擬,才能以載歌載舞的形式,更好地表現(xiàn)昭君永別故土、親人時的依戀和哀傷。由于劇中人的一系列騎馬動作與昭君跋山涉水時的離仇別恨相結合,加上歌唱的作用,就不僅使觀眾產(chǎn)生真實感,而且使觀眾為之動情了。因此,戲曲對虛擬動作的選擇和運用,最終目的不是在摹仿日常的形體動作,而在揭示劇中人的內(nèi)心世界;或者說,戲曲對虛擬動作的選擇和運用,著重要解決的是劇中人的主觀世界對舞臺上客觀世界反應的真實,也即劇中人對特定戲劇情境反應的真實。這種真實不來自對生活的摹擬,而來自對心靈的開掘。

  從戲曲現(xiàn)代戲?qū)蚯摂M性特點的繼承和發(fā)揚使我們認識到,戲曲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一些美學原則,生命力是強大的,它們不會萎縮,不會消亡;相反,由于現(xiàn)代生活內(nèi)容的激發(fā),它們會找到自己的嶄新的物化形態(tài)。只要我們重視形式的推陳出新,戲曲的一些藝術特征將永葆青春。

  參考文獻:

  [1]阿甲:《生活的真實和戲曲表演藝術的真實》.見《戲曲表演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2]梅蘭芳:《中國京劇的表演藝術》.見《梅蘭芳文集》.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淺論戲曲演出的虛擬與真實感論文】相關文章:

虛愿(虛願)04-29

虛勢(虛勢)04-29

虛發(fā)(虛發(fā))04-29

虛監(jiān)(虛監(jiān))04-29

中小學德育淺論的論文04-27

淺論幼兒學古文論文04-27

畢業(yè)論文-論商人文若虛 - 語言文學論文04-30

淺論瑜伽的起源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論文11-26

淺論文明誠信海事建設04-30

淺論劉姥姥的性格 - 畢業(yè)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