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檔列表

別總躲著比自己強的人

時間:2021-10-06 09:57:25 就業(yè)參考 我要投稿

別總躲著比自己強的人

  有這樣一類人,對于比自己強勢的人或群體有不自覺的回避傾向,比如不愿見領導、長輩、優(yōu)秀的同事,甚至交友也專交比自己差一些的人做朋友。一部分這樣的人可以平靜度過一生,但另一部分往往忍受著現(xiàn)實中的苦惱與無奈。

  其實面對強勢群體和行為,幾乎人人都會有些不舒服的體驗,這種體驗被稱為焦慮。在精神分析心理學家阿德勒看來,這是因為人出生就面臨著弱勢的處境,造就了自卑的特質,自卑帶給人的感受就是不安、焦慮。為了讓自己好受一些,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采用各種方法去克服這種體驗。這類努力可見于人生的各個階段,比如嬰兒期對母親的依戀,幼兒期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或回避,學齡期的勤奮和追求外界的認可……這些發(fā)展階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青春期自我認同的完成與否,它決定了個體是否能在成人階段坦然面對成敗,自如地處理人際關系。

  進入青春期后,大多數(shù)人會變得十分活躍,表現(xiàn)出多變、叛逆及出現(xiàn)一些挑戰(zhàn)極限的行為。這些都是個體在探索“自己是誰,想成為誰”的過程。如果一個人能成功地完成自我認同,明確自己是誰、人生目標何在,達到接受自己、自我認可的程度,在遇到強勢對象時就能夠及時調整自己,克服焦慮感。反之,沒能實現(xiàn)自我認同者常常處于自我懷疑、自我否認的狀態(tài),當面對強勢對象時,會加重自卑和焦慮感。

  未能實現(xiàn)自我認同的人,在處理自卑和焦慮時會采取壓抑的處理方式,即回避現(xiàn)實問題,并尋找各種借口,讓自己心安。這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內心的焦慮,但時間長了,反而會造成個人發(fā)展的滯后,甚至引起心身疾病。

  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主觀上的努力來彌補的。可以從思維和行為兩方面入手:從思維角度說,首先是承認和理解自己的感受——面對強勢對象時的不愉快體驗是正常的;其次,要認識到這種感受只有通過積極的處理才能超越,消極回避或否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第三,則是積極認識自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尋找人生定位。

  在行動上,則要主動去面對強勢對象,展示自我,并允許自己有不如意的表現(xiàn);同時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完善自己;還要時刻提醒自己學會發(fā)掘和利用資源,尋求和接受別人的幫助。當個體能夠敞開自己,接受幫助的時候,才是個體真正超越了自卑,高興地接納自我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