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3-02-21 08:28:11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科學教學計劃14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計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學計劃14篇

  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3、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

  5、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志,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能聽懂、回說12組會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6個單詞(包括教室、書包、同學、家具、住宅結構、家庭成員、職業(yè)、數字、愛好食品和飲料、餐具等幾個話題)和進行簡單地運用。

  3、能聽、做7個“TPR”活動。

  4、能學會2個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說、吟唱歌謠

  7、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課時安排

  單元課時周

  第一單元6課時2周

  第二單元6課時2周

  第三單元3課時2周

  復習16課時1周

  第四單元6課時2周

  第五單元6課時2周

  第六單元6課時2周

  復習23課時1周

  機動復習6課時2周

  共計48課時16周

  科學教學計劃 篇2

  學生情況簡析: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兩個,是三年1班和三年2班。三年1班有學生55名,其中男生有33人;三年2班有學生56名,其中男生有35人。兩班的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fā)言。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已習慣于語數課堂上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比較欠缺。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通過教師觀察,兩班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guī)養(yǎng)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教學目標要求:

  1 、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致,講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 、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并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3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tài)觀察、細節(jié)和痕跡觀察的過程; 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fā)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 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的觀察特征、分類特征、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fā)展自己的認識。

  5 、通過觀察和思考,了解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fā)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通過簡單實驗和觀察,完善對木頭、紙、金屬和塑料特殊性質的認識,理解材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6 、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觀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盆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fā)現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fā)現的現象表述出來。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fā)展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7 、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qū)分各種溶液并比較溶液的多少。

  8 、初步了解空氣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借助其他媒介進行間接觀察空氣的存在,通過對空氣和水進行有聯系的對比觀察,加深對液體和氣體特性的理解。

  9、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教學措施:

  1 、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大膽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力求體現新課改理念改進原來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了解新事物,發(fā)現新問題,探索新領域,開拓新視野,能夠使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在自己最近的發(fā)展區(qū)內得到最大的有效的發(fā)展。

  3、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教學時盡可能的利用好教具、學具,為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是教學改革的主人,必須因人因地因時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和開發(fā)有利的資源,上好每堂課。

  4、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學時對于相同的問題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在合作探索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發(fā)現每個學生的潛能。

  5 、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力求讓學生理解科學,建構更加科學合理的科學知識與方法體系,養(yǎng)成善于綜合與聯系的思想方法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6 、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科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湘少版科學教材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技能 訓練。關注對科學的理解,對科學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為他們將來成為一名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

  注重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科學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有趣的活動,仔細觀察,動手又用腦,使學生掌握獲取事實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幾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共有四個班,有學生二百四十多名,這批學生是第二批使用湘少版教材的課改實驗班學生,學生興趣愛好廣泛,對科學這門課程比較喜歡,他們都是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起來的,學習方式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經過三個學期的學習,他們在科學知識的積累,科學的探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繼續(xù)注重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研究習慣和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同時,要關注滯后的學生,讓他們在探究活動中多動手,多動腦,體現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課改理念 。

  三、全期教學總目標

  1、科學探究

  1)能在一段較長時間內深入研究,獲取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

  2)嘗試對所觀察的現象進行科學的解釋。

  3)會進行科學探究記錄,會運用數據統(tǒng)計的方法來獲取,處理信息,整理歸納出科學結論。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探究生命世界,物質世界的興趣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尊重證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

  3、科學知識

  了解種子,花的基本構造及動物,植物,人繁殖的基本方式及過程,了解物體運動的幾種常見的方式及重力,彈力,摩擦力的特征及產生的原因,了解溶解,生銹,燃燒現象中所伴隨的物質變化情況。

  四、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20課,由“植物的一生”“生生不息”“位置與運動”“力與運動”“物質的變化”“整理信息,讓我們發(fā)現更多”六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 植物的一生

  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收集,了解身邊一些常見的植物的種子,并能比較他們結構的異同,會做種子萌發(fā)的對比實驗及播種,培育小苗的簡單操作,能堅持長期觀察,記錄植物的一生的變化情況,并能用數據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整理獲取信息,激發(fā)學生探究植物生長的秘密的興趣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單元 生生不息

  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了解花的基本構造及動物,植物,人類繁殖的基本方式及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究生命的奧秘的興趣,同時感受科學技術在生物繁殖方面的'神奇作用和巨大貢獻。

  第三單元 位置與運動

  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了解物體運動的幾種常見方式,學會描述物體的位置,運動的狀態(tài)等,能恰當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會測量,記錄物體運動的速度,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感覺科學世界的無窮奧秘。

  第四單元 力與運動

  主要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力的存在,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的特征及產生的原因,學會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能制作簡易測力計,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的態(tài)度。

  第五單元 物質的變化

  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溶解,生銹,燃燒現象,探究 這些現象中所伴隨物質變體情況,出版感知物質變化中物理,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感受自然界物質的無窮變化 。

  第六單元 整理信息,讓我們發(fā)現更多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總結單元,將引導學生比較系統(tǒng)的總結本期重信息點訓練的科學方法-----整理信息。本單元將前5單元組織學生學習各種途徑進行搜集,整理信息的基礎上,將學的方法進行總結和初步系統(tǒng)化,并再次為他們創(chuàng)設運用所學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

  法進行實踐和探究的機會。學生將以相對自主的方式,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搜集和整理的方法等研究方法體驗和掌握完成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促使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效提升。

  教學重點:

  開展以植物的生長,物體的運動,力,物質的變化等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是學生能在一段較長時期內深入研究,獲取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

  教學難點:

  能自己設計實驗或查閱資料解決問題,并能由此產生新的問題,能運用課內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措施

  1、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直觀 情境,教學內容以多樣、新穎等形式出現,避免千篇一律。

  2、注重上課前的充分準備,教師和學生課前查找大量資料,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3、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讓科學走進生活。

  4、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品質,尊重事實,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作業(yè)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創(chuàng)新和探究能力。

  5、采用多元智能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6、實驗小組互助協作,優(yōu)生帶后進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教研專題

  小學大班如何有效組織科學課堂

  七、研究措施

  1、老師多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地搜集信息,并整理和使用信息,訓練學生接受式探究技能。

  2、注意師生關系的和諧,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相對自主的環(huán)境下探究和創(chuàng)新。

  3、以活動為載體,教師和學生都做好充分準備,保證活動效果,同時,以多元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對科學探究的熱忱。

  八、教研課安排

  待定

  九、業(yè)務學習安排

1、研究教材,收集教學資源,增加科研部儲備,提高自身科學素養(yǎng)。

  2、閱讀教育 雜志:《小學科學教學》、《湖南教育》、《湖南小學教師》、《全球教育展望》等。

  3、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各種業(yè)務學習和教研活動及時總結經驗,積極撰寫論文。

  十、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學科實踐活動分散在各個教學內容中。有的是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有的是學生合作自主實踐,有的還需要家長的帶領和參與。

  1、種一株植物;

  2、扦插一種植物;

  3、制作簡易測力計;

  4、自制平動,滾動玩具。

  十一、教學評價措施

  1、教學評價多元化。學生可以以小組參與或個人參與的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觀察,分析、實驗等活動經歷,同時也可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對個人或小組作出評價;除此以外,還有教師的評價和家長的評價。

  2、注意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使評價更有效。

  3、注意評價內容具體化,使評價更有效。

  科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1.地球家園中有什么》、《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4.觀察月相》、《5.各種各樣的天氣》、《6.不同的季節(jié)》、《7.做大自然的孩子》。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升華(第7課)。

  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么;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第

  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象,使學生能夠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第

  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tǒng)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系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jié)與生命的聯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起一系列活動,并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話題上來,將發(fā)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里來。本單元教學內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于一體,并體現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征——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里,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征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狀態(tài)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概念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據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是功能化了的物質,人們利用材料設計制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并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1.我們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書的歷史》、《4.神奇的紙》、《5.椅子不簡單》、《6.做一頂帽子》。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fā)展和演變;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為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出原本沒有的性能;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為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tǒng)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第6課《做一頂帽子》為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歷對本單元所學內

  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拔覀兊牡厍蚣覉@”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 ●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象。

  (1)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衩枋鎏枌又参锖腿祟惿钣兄匾绊。 ●知道太陽能夠發(fā)光發(fā)熱。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衩枋鲆荒曛屑竟(jié)變化現象,舉例說出季節(jié)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

  (2)科學概念目標

  ●體驗創(chuàng)造產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 ●發(fā)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 ●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實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發(fā)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復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了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后的產物,給人類的生活、發(fā)展帶來了便利。 ●體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褚庾R到材料對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yōu)缺點,倡導節(jié)能環(huán)保。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教學計劃 篇5

  一、目標:

  貫徹落實《新綱要》精神,采用各種渠道,保持家園一致.使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吸收家庭教育經驗,使家庭教育適應幼兒園教育要求。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二、實施措施:

  1、在開學前,發(fā)放新生調查表: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個性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及家長對幼兒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教師通過家,了解到幼兒家庭教育情況,更好的針對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2、開展家庭教育情況調查:了解幼兒父母職業(yè)、文化、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環(huán)境調查。調查前向家長講明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可有:幼兒家庭成員情況,家長所化教育時間,教育方法,對幼兒的智力、健康投資情況、品德教育情況,對子女的期望,對幼兒園的意見和建議等。匯總調查內容,進行分析研究,為搞好教育工作提供依據。

  3、召開班級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一日活動。提出本學期對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然后與家長共同商討如何完成要求。

  4、充分利用家園欄:創(chuàng)設家園欄,內容豐富。提供科學育兒知識,一周教育計劃,家園互動.增添主題目標,讓家長配合教師實施主題。建立家園橋梁。

  5、充分利用接送時間:在家長接送時,向家長了解最近幼兒在家情況,并及時匯報幼兒在園情況。家園溝通,促進幼兒發(fā)展。

  三、逐月安排:

  九月份:

  1、家:對班級中未能及時來報名的幼兒進行電話聯系或者家。

  2、家長會:開學一周內對家長召開家長會議,重點內容為如何進行家園配合,同時也虛心聽取家長對教師所提的寶貴意見。

  3、知識講座:如何讓家長積極的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體諒家長的實際困難并助其解決;調動不同層次家長的積極性。

  4、家長園地:新學期告家長的一封信及關于家園配合方面的注意點。

  十月份:

  1、家:對個別情緒不穩(wěn)的幼兒進行家工作。

  2、家長會:本次家長會的重要內容向家長及時地映孩子在幼兒園的各項情況,特別是適應情況。

  3、知識講座:十月一日豎 慶節(jié),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到街上感受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認識國徽和國旗、國歌。

  4、家長園地:向家長提供最新的`家教信息,公布本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

  十一月份:

  1、家:對班上身體情況不是很好的幼兒進行家工作,聽取家長的一些意見,結合家庭的實際情況,對幼兒的保育工作做得更完善一些。

  2、家長會:天氣漸冷,請家長在家中多培養(yǎng)孩子自己穿衣吃飯的能力。不穿有鞋帶的鞋子、不穿緊身衣褲。

  3、知識講座:孩子吃飯慢是什么原因?可能有以下幾中情況:動作協調失衡;腸胃不好;牙齒不好;向父母提條件的籌碼;喜歡邊吃邊聊等。

  4、家長園地:公布本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

  十二、一月份

  1、家:對班上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進行家,便于家園共同配合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

  2、家長會:天氣漸冷,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幼兒堅持天天上幼兒園,注意著裝適當。

  3、知識講座:批評孩子的五 不:不要當著客人的面;不說虛話,不揭老底,不以罵代教。

  4、家長園地:邀請家長來園觀看幼兒的半日活動,重點表揚幼兒的進步,及提出下學期的希望。

  科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 望。

  2、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膽地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3、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4、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家的崇敬。

  5、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助幼兒了解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和行為。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體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身體。

  二、具體措施

  八月份:

  1、助幼兒了解各種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fā)展感知能力。

  2、助幼兒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征從一組物體中挑選出物體,并歸為一類的分類方法。

  3、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個別人造產品的特征及用途,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感受它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九月份: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世界常見的個別自然物(動、植物和無生命物質)的特征,獲得粗淺的科學經驗,初步了解他們與幼兒生活、與周圍環(huán)境的具體關系。

  2、助幼兒學會通過目測等簡單方法比較物體的形狀小和數量的差別。

  十月份: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的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征,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并感知他們和幼兒生活的關系。

  2、引導幼兒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發(fā)現,與同伴、教師交流。

  十一月份:

  1、助幼兒學習使用他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產品的簡單方法,參與簡單的制作活動。

  2、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樂意感知和擺弄他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十二月份:

  1、萌發(fā)他們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

  2、使其喜愛動、植物和周圍環(huán)境,并能在的感染下表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

  科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共有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學生知道晝夜變化與地契的自轉有關;了解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晝夜變化對人及動植物行為的影響。第二單元是“光與色彩”主要使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光是有顏色的;日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第三單元是“電和磁”本單元主要使學生知道電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認識完整的電路組成;會組裝一個簡單電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掌握安全用電的常識;認識磁鐵的性質;知道電能產生磁性;會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電磁鐵的應用等。第四單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過程及常見呼吸疾病的產生和預防的知識;了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強健康及保護的意識。最后兩個單元是“解釋與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通過三、四年級兩年的學習,學生雖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在加上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因此,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科學情感。

  3、整體學習狀況:從與本班四年級科任老師的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三、教學目標: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科學教材本學期主要安排的科學實驗有15個分組實驗有第一單元3課《溫度與氣溫》4課《風向和風速》第二單元1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2課《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3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4課《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課《溶解的快與慢》6課《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7課《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第三單元1課《聽聽聲音》2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3課《聲音的變化》4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5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第四單元3課《跳動起來會怎樣》。11個演示實驗分別:第一單元1課《我們關心天氣》2課《天氣日歷》5課《降水量的測量》6課《云的觀測》7課《總結我們的天氣觀測》第三單元6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7課《保護我們的聽力》第四單元1課《身體結構》2課《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5課《食物在體內的旅行》6課《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三、實驗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

  2、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四、實驗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科學教學計劃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單元,“天氣、溶解、聲音、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

  天氣單元一共設計了7課,第一階段1和2課,學生將了解人們通常從云量、降水量、風和氣溫這四個方面來描述天氣,第二階段3~6課,學生將分別觀察、討論、測量和記錄四種天氣特征的數據。第三階段7 課,分析和總結已經收集到的數據,形成天氣單元學習以來對當地天氣概括性地認識。

  溶解單元從觀察食鹽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到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中去。通過觀察、比較幾種物質在水中的變化,形成關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進一步研究學生可能會提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是什么因素在影響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溶解了的食鹽還能分離出來嗎?引導學生圍繞著溶解這一主題,逐步深入地開展觀察研究活動。

  聲音這一單元,學生不僅能找到他們關于聲音問題的答案,而且會對他們的不斷發(fā)現感到驕傲。隨著學生用不同的裝置做實驗并發(fā)現他們聽到的聲音和他們能觀察到的現象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理解會得到持續(xù)加強。

  我們的身體這個單元包括7部分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們提供了認識自己身體結構和功能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意識到身體的各種活動都需要各個系統(tǒng)的協調運作,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匯總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具體內容見單元計劃)

  三、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四、學生素質的要求:

  1、環(huán)保教育:

  通過對“溶解”、“聲音”、“天氣”、“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積極探求新知和仔細、科學的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倡導人人參加環(huán)境保護。

  2、心理素質

 、 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形式,開發(fā)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②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盡量分解難點,通過學習能看得懂,學得會,并比較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讓他們建立自信心。

 、奂ぐl(fā)興趣,大膽地探索: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探索活動的愉悅情境,耐心啟發(fā)誘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④及時評價、適時引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耐心地矯正,堅持表揚鼓勵為主,特別是對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給予及時表揚、肯定,使他們發(fā)言踴躍,課堂活躍。

  五、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注意到天氣在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們對天氣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聽家長、天氣預報對天氣的描述。對于天氣,學生也會有一大堆疑問:下雨時為什么會打雷?為什么一天中有時冷,有時熱?

  四年級學生對于溶解是有一定認識的,如把少量糖或鹽放在水里,就會慢慢化掉,類似這樣的現象,學生們都見過,甚至親手做過。一部分學生也聽說過“溶解”一詞,甚至已經在生活中使用它,但還不能準確地說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還不能準確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了溶解。

  四年級的學生他們能感受到聲音,并能提出很多關于聲音的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播的?聲音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強?、、、、、、聲音這一單元共7個課時,里面的一系列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上述問題以及他們可能還會問到的一些聲音問題的答案。

  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對象,而當我們引導學生對身體關注的時候,熟悉的身體活動與陌生的身體結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非常熟悉的身體一下子變得陌生了。平時習以為常的現象變成了問題接踵而來,學生對于自己身體的研究可能就在這樣的狀況下展開了。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課前教師、學生要充分做好器材、材料的準備工作。

  2、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指導本冊書中的實驗。

  3、注重學生對觀察、實驗中的現象、結論的表述。

  4、注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5、科學地分工、協作,互幫互學,成立科學學習小組。

  七、課時安排:每周兩課時,每課一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五年級班,有學生28,其中男生比例較大,有20人。從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并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科學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huán)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fā)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huán)境的關系。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tài)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通過生態(tài)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fā)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制作一個小車。

  三、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

  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yǎng)

  科學游戲參觀訪問競賽

  科學欣賞社區(qū)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信息發(fā)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教學進度:

  周日期內容

  19.1-9.5始業(yè)教育種子發(fā)芽實驗(一)機動

  2]9.8-9.12種子發(fā)芽實驗(二)觀察綠豆芽的生長蚯蚓的選擇

  39.15-9.19食物鏈和食物網做一個生態(tài)瓶改變生態(tài)瓶

  49.22-9.26維護生態(tài)平衡機動

  59.29-10.3國慶節(jié)假期

  610.6-10.10機動光和影陽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光是怎樣傳播的光的反射光與熱

  810.20-10.24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做個太陽能熱水器機動

  910.27-10.31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機動

  1011.3-11.7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堅硬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111.10-11.14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什么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

  1211.17-11.21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減少對土地的侵蝕機動

  1311.24-11.28機動

  1412.1-12.5我們的小纜車用橡皮筋作動力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1512.8-12.12測量力的大小運動與摩擦力滑動與滾動

  1612.15-12.19運動與設計設計制作小賽車機動

  1712.22-12.26機動

  1812.29-1.2復習

  191.5-1.9復習

  201.12-1.16復習

  科學教學計劃 篇11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xù)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fā)展學生認真、細致、堅持性等科學態(tài)度,并初步認識到事物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fā)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并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

  本單元由4課組成。1.我們周圍的土壤 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護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并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系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本單元的重點是進行一次“種油菜”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周期作連續(xù)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使用鑷子進行解剖和制作標本的簡單方法:完成種子和花生長過程中的一些探究實驗;連續(xù)記錄下油菜生長各階段變化的并進行資料匯總,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對繼續(xù)探究植物世界的奧秘充滿濃厚的興趣。種植活動是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伴隨著這個活動,學生們將會遇到許多有趣的問題,井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單元共分為4課。1.植物和我們2.果實和種子 3.根和莖4.葉和花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并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yǎng)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分為6課。1.認識固體2.把固體放到水里3.認識液體4.把液體倒進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6.認識船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屬于《標準》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么樣”。討論天氣與人的關系,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溫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風“指出天氣現象存在規(guī)律性,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單元分為6課。 1.今天天氣怎么樣2.氣溫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風 5. 氣候與季節(jié)

  三、教學目標

  1.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形態(tài)構造和變化,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方法。采用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和多種觀察的方法來觀察物體。

  2.實驗能力:繼續(xù)學習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學會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

  3.通過養(yǎng)蠶的體驗活動的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惜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方面的科學態(tài)度,并進行學科學、用科學教育。

  四、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秘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通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秘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3、養(yǎng)殖種植:通過種植花,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游戲:游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秘密。

  五、教學進度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1

  我們周圍的土壤

  1

  我們周圍的土壤

  2

  了解土壤

  2

  肥沃的土壤

  3

  土壤的保護

  3

  植物和我們

  4

  果實和種子

  4

  果實和種子

  5

  根和莖

  5

  葉和花

  6

  認識固體

  6

  認識固體

  7

  把固體放到水里

  7

  認識液體

  8

  認識液體

  9

  把液體倒進水里去

  9

  使沉入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10

  今天天氣怎么樣

  10

  氣溫是多少

  11

  雨下得有多大

  11

  今天刮什么風

  12

  氣候與季節(jié)

  12

  自由研究

  13

  觀察

  14

  測量文 章

  8

  科學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進行探究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探究的能力。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

  本冊教材主要圍繞“環(huán)境”這組統(tǒng)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的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等方面的內容。共設計六個單元,23個課題。前三個單元“生物生長的需要”、“生物與環(huán)境”、“人與環(huán)境”都是整合課程標準中的生命世界的內容,重在探索生命與環(huán)境的聯系,突出環(huán)境的重要性。

  “生物生長的需要”單元主要研究生物生長的條件,怎樣讓植物生長得更好以及動物的食物等,引導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通過大量的對比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生物生長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地探究事物規(guī)律的能力。

  “生物與環(huán)境”引導學生研究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知道不同的環(huán)境生存著不同的生物。使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對于生物的重要性。增加了專題研究,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科學探究的能力。

  “人與環(huán)境”和前兩個單元構成“環(huán)境”部分,在前兩個單元的基礎上,研究“人和環(huán)境”的關系:人對環(huán)境有需求,人的行為對環(huán)境也有影響,人與自然要和協相處。“冷和熱”整和課程標準中物質世界的內容,認識熱傳遞的規(guī)律,熱與風的關系,以及保溫和散熱的方法。

  “地表劇烈變化”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地球與宇宙”部分,學生可能感到較陌生,教材中通過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小實驗將抽象的、不易見到的地震、巖漿如何噴發(fā)等現象變得直觀、易于理解。注意讓學生收集巖石標本,找出巖石的特征,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由淺入深地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環(huán)境與保護”單元是本冊的綜合,是對前幾個單元的概括和總結,突出了本冊的“環(huán)境”主題,教育學生要重視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專題研究“做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教育學生要將保護環(huán)境的行為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真正成為“保護環(huán)境的小衛(wèi)士”。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造精神。

  教學重點:

  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xù)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變化規(guī)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guī)律,原因的采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復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系。

  5、注意發(fā)展兒童智力,培養(yǎng)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

  五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教學進度:

  周次

  起訖月日

  教學內容

  教時

  執(zhí)行情況

  1

  9月6日至9月11日

  1種子發(fā)芽的實驗

  2

  2

  9月14日至

  9月18日

  2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2

  3

  9月21日至

  9月25日

  3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

  2

  4

  9月28日至

  9月30日

  4根和莖

  5動物的食物及單元復習

  2

  5

  10月1日至

  10月7日

  國慶節(jié)放假

  6

  10月8日至

  10月16日

  6葵花向陽

  2

  7

  10月19至

  10月23日

  7燕子南飛

  2

  8

  10月26至

  10月30日

  8仙人掌的刺

  2

  9

  11月2日至

  11月6日

  9奇妙的護身術及單元復習

  2

  10

  11月9日至

  11月13日

  期中復習

  2

  11

  11月16至

  11月20日

  10人對環(huán)境的需求

  11人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

  12

  11月23至

  11月27日

  12和諧相處及單元復習

  2

  13

  11月30至

  12月4日

  13冷水和熱水

  14傳熱比賽

  2

  14

  12月7日至

  12月11日

  15衣服的顏色

  2

  15

  12月14至

  12月18日

  16風的形成

  2

  16

  12月21至

  12月25日

  17保溫和散熱

  2

  17

  12月28至

  12月31日

  18地表探秘

  19地震

  2

  18

  1月4至

  1月8日

  20火山

  21巖石

  2

  19

  1月11至

  1月15日

  22環(huán)境問題

  23保護我們的家園

  2

  20

  1月18至

  1月22日

  期末復習

  2

  21

  1月25至

  1月29日

  期末復習

  2

  科學教學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面向整體孩子,體現孩子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小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現有經歷出發(fā),通過以探求為中心的科學學習活動,培育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開放科學課程,進一步改善點評激勵機制,幫助孩子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氣、行為習氣和日子習氣,逐漸培育和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yǎng)。

  二、學生剖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的小朋友,紀律良好,學習習氣初步養(yǎng)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對科學的學習愛好、講堂反響都顯著高于、優(yōu)于女生。

  2、已有知識、經歷:良莠不齊,部分孩子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調查,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愛好;部分孩子在講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愛好,但課外書閱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絡;部分孩子對大自然、對科學陌然應。

  3、兒童心理剖析:大部分孩子,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愛動手做小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愛好必將成為孩子在小學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

  三、教育目標:

  1、知道科學探求是為了處理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家,喜愛看科技書本和影視作品,感受和體驗科學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

  2、知道收集依據可以有調查、試驗等多種方法。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喜愛動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3、能明晰表述自己的問題,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散布,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喜愛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處理日子中的問題。

  4、知道在探求過程中,要對收集到的依據進行比較、分類、概括、概括等收拾加工,懂得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5、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明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挑選出自己可以研討的問題。

  四、教育重難點:教育重點:

  對科學、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喜愛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處理生題。

  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明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挑選出自己可以研討的問題,可以想出一定的辦法研討問題。

  科學教學計劃 篇14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一班,共有學生75人。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yōu)槌橄,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系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處:由于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些學生發(fā)言不積極,表現欲望差,今后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yǎng)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秘密》、《我們怎么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內容。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guī)范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xù)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置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為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評價指標設計細致明確,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fā)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盡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置的,并不意味著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著“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后,有利于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三、教學目標

 。ㄒ唬┣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愿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

 。ǘ┲R目標

  1、了解人體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腦循環(huán)等。

  2、了解我們是怎么樣看到物體的知識及愛眼護眼的常識。

  3、了解秋生物生長與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識。

  5.認識簡單機械的作用。

 。ㄈ┠芰ε囵B(yǎng)

  1、培養(yǎng)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yǎng)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并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yǎng)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并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系的具體問題。

  7、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問題,學會關愛生命。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撰寫考察報告”的能力及認真細致、勤于思考、樂于動手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教學措施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3、在教學中采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課件,借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于接受。

  4、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7、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加強個人業(yè)務修養(yǎng),不斷學習有關科學課的資料;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

  六.注意事項:

  《課標》中提到“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說明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每一項科學活動中,都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探究過程,即教師要參與探究。

  針對高年級教學特點和科學課的學科特點,主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對數據的分析研究等。

  七、教具學具準備:

  第一單元:人體模型試管、碘酒、淀粉、等。

  第二單元:眼球模型、簡易照相機

  第三單元:種子、放大鏡、顯微鏡、載物片等

  第四單元:星空對照圖

  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組合器械八、周次及課時安排

  九、教學進度表

  第一周:學前教育

  第二周:

  1、食物到哪里去了

  2、我們的呼吸

  第三周:

  3、心臟和血管

  4、腦和神經

  第四周:

  5、凸透鏡

  6、照相機和眼睛

  第五周:

  7、保護眼睛

  8、潛望鏡的秘密

  第六周:

  9、神奇的眼睛

  10、種子發(fā)芽了

  第七周:清明假

  第八周:

  11、種辣椒

  12、植物的花

  第九周:

  13、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術

  第十周:

  15、生物繁殖新技術

  16、春季星空

  第十一周:五一假

  第十二周:

  17、夏季星空

  18、斜面

  第十三周:

  19、杠桿

  20、滑輪

  第十四周:

  21、齒輪

  22、自行車的科學

  第十五周:

  23、未來的交通工具

  第十六周:研究與實踐制作車輛模型調查家鄉(xiāng)的種植業(yè)

  第十七至十八周:復習與機動

  第十九至二十周:考試放假

【科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計劃10-05

科學教學計劃04-02

科學教學計劃12-01

科學教學計劃01-22

蘇教版科學教學計劃01-30

校園科學教學計劃10-05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3-21

大班科學教學計劃10-15

科學教學計劃(精選23篇)06-16

科學教學計劃(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