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時間:2023-01-05 07:21:33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精選13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讓我們對今后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精選13篇)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擔任五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經(jīng)過半年的引導,感覺孩子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學習習慣也有好轉,學習自覺性提高了,期末筆試優(yōu)秀率達100%,特別是已經(jīng)比較深入地接觸了一個又一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加深了他們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了較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觀。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但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著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本期和學生共同制定的目標是筆試平均分達90分,將書本學到的知識更好地落實到自己的行為當中去。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nèi)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jīng)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jīng)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diào)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

  空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有困難,遇到困難不退縮,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初步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tài)度。

  2、學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沖突和挫折,學習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第二單元

  1、知道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萌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從對古代文化的探究與古今的對比中,知道歷史是如何記賬下來的,如何去了解歷史。讓學生學習用歷史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其過去和未來。

  3、了解和探索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感受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第三單元

  1、了解一些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比較大的歷史人物,了解他們的思想,學習他們的精神。

  2、了解我國主要的文化遺產(chǎn),借助文化遺產(chǎn),進一步認識我國的歷史與文化。引導學生關注我國文物古跡保護狀況,激發(fā)學生對文物古跡受損的憂患意識和保護文物古跡的責任意識。

  第四單元

  1、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大小、地球上的區(qū)域劃分、人種分布等常識。

  2、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國家,了解人種和語言、文化差異及與居住環(huán)境、氣候的關系。懂得對差異持尊重和理解的態(tài)度。

  3、知道人們在認識地球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漫長的探索,并對這種探索精神產(chǎn)生崇敬之情,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興趣及為此做出貢獻的愿望。

  4、學會使用世界地圖和地球儀,并能運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原來的學科教學模式,突破各學科教學之間的界限,在主題中整合多學科的知識,使學生進入多學科背景的人文學習領域,進行體驗和探究性學習。

  2、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多渠道的搜集知識的信息,不局限在課本。讓學生懂得可以通過查閱書籍、上網(wǎng)查詢等途徑找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從而學會學習,使教學加強與學生和社會的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jīng)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3、必須注重學生的實踐。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規(guī)律。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個規(guī)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說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

  4、注重學生的自我反省,讓導行落到實處,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評價方式

  1、在評價方法上進行嘗試和研究。力求使評價過程化、多樣化,評價的方法適合學生。

  2、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激勵性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根據(jù)“課后練習與評價”冊,信息收集、社會實踐、期末考查、學生課堂常規(guī),發(fā)言情況、學習態(tài)度等進行多元評價。

  六、課時安排:32課時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nèi)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品德與社會》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開設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品德與社會》應該加強認識社會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要為學生呈現(xiàn)出具體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識,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空間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要注意教科書編寫的兒童化。本冊教材編寫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兒童的全部生活中,讓道德培養(yǎng)回歸生活。

  2、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促進學生在發(fā)展中生活。

  3、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教育內(nèi)容,引導學生生活。

  4、追求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nèi)在統(tǒng)一。

  5、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綜合性、社會性、生活性,倡導自主的體驗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式學習。

  四、教學目標

  本冊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五、教學措施

  1、提高四個意識:目標意識,主體意識,情感意識,診斷意識。

  2、做到四個尊重: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

  3、實現(xiàn)四個轉變: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fā)轉變;由課堂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伙伴、朋友轉變;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

  4、體現(xiàn)四個互動:師生信息互動;教材內(nèi)容與兒童生活現(xiàn)實的互動;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兒童個體的獨立學習與兒童間合作的互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內(nèi)容

  第1—5周,文明古國的榮辱;

  第6—10周,富國強民之路;

  第11—15周,巨龍騰飛;

  第16—19周,生活在地球村;

  第20—21周,復習。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發(fā)展的綜合需要,教材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地方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年本班有學生17人,根據(jù)對學生的摸底學生品德素質不夠好,行為習慣也有待于提高,社會知識了解的很少,綜合能力素質較差需要再今年的教學工作中進行改善。

  本學期本冊共有四個單元12課,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jīng)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現(xiàn)實出發(fā),選擇有關社會環(huán)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主題,因循而不拘泥兒童生活的領域,整合品德、地理、歷史、社會等學科的內(nèi)容。教材的內(nèi)容不局限于課堂的教學活動,而是體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校內(nèi)外連續(xù)、完整的活動過程。強調(diào)從學生日常生活的常見現(xiàn)象,以及學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學習主題,而研討問題的提出,不追求固定的、統(tǒng)一結論、為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和創(chuàng)造空間

  三、工作要點及目標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7、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8、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9、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10、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11、知道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

  四、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diào)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nèi)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nèi)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課時安排

  周次

  教學內(nèi)容

  一善待他人

  二男生女生

  三與友同行

  四好大一個家

  五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六民族團結一家親

  七艱辛的求索

  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九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十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十一尋訪偉大的古代文明翻開新的一頁

  十三從小村莊看大變化

  十四我的中國結

  十五復習備考

  附:個人教研安排

  時間

  教研內(nèi)容

  二、三月份確立研究主題

  四月份強化培養(yǎng)學生探究品德

  五月份做一次品德探究活動

  六月份復習備考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湊向我們共同成的和弦》、第二單元為《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單元為《不屈不饒的的中國人》、第四單元為《日益富強的中國人》。

  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凹ば、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愉悅的心情狀態(tài)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在教學中,我將依據(jù)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漲。

  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chǎn)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fā)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lián)想、想象、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行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會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fā)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五年級(1-3班)。我將設計體驗活動,注重對學生進行學做集體小主人,愛護集體榮譽、熱愛祖國、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勤勞、節(jié)儉、文明、禮貌等思想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素質較強的有用人才。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為四個單元,各單元的重點與難點分析如下:

  第一單元:做個對自己負責的人

  重點:讓學生通過了解,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了解吸煙、酗酒、迷戀游戲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難點:學生能珍愛生命,重視健康。

  第二單元:龍的傳人

  重點:使學生知道我國是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難點:激發(fā)學生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第三單元:團結的民族大家庭

  重點:使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難點: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qū)人們的生活方式。

  第四單元:美麗的地球

  重點:使學生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陸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

  難點:培養(yǎng)學生關愛地球的意識和探索地球知識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初步養(yǎng)成法律意識,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2、教育學生熱愛世界和平,從由古到今的歷史見證中懂得社會文明與和平的重大意義。

  3、知道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4、認識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及其特征。

  五、課改理念:

  1、主體呈現(xiàn)。

  主題設計的基本類型。

  A、目標主題---圍繞學習目標設計教學主題。

  B、課程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xiàn)以育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但并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jīng)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nèi)容教育兒童。

  3、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

  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六、教學措施:

  1、加強對教材的鉆研,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問、多說、多疑來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感受現(xiàn)代生活。

  3、通過體驗、觀看、交流、查詢、了解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diào)查、網(wǎng)上查詢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可貴、法律的重要、科學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生活。

  七、課時安排

  第一、二周: 第一課

  第三周: 第二課

  第四周: 第三課

  第五周: 第四課

  第六周: 第五課

  第七周: 第六課

  第八周: 第七課

  第九、十周: 第八課

  第十一周: 第九課

  第十二周: 第十課

  第十三周: 第十一課

  第十四周: 第十二課

  第十五周: 第十三課

  第十六周: 第十四課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5

  指導思想:

  本學期以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圍繞課程改革,不斷完善教學研究機制,不斷創(chuàng)新有效的教學研究方式。課堂上注重四個強調(diào),四個轉變,四個還給,四個到位。以“五愛”教育為基本內(nèi)容,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思想道德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基礎,加強學生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既要重視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yǎng)健康的道德情感,又要重視道德行為的指導。以健康心理品質養(yǎng)成為目標,加強艱苦樸素和熱愛勞動教育,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本學期課程教學目的要求和任務

  1、知道一些英雄模范和先進人物的事跡,并贊美他們。

  2、懂得在集體生活中,有事要與大家商量。學會遵守集體生活原則,個人服從集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

  3、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黨的關懷和父母、老師的教育和培養(yǎng)。能孝敬父母、尊敬老師。

  4、懂得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為了建設家鄉(xiāng),建設祖國。要從小勤奮學習,熱愛科學。懂得學習、做事要講效率,學會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

  5、知道國家有法律,少年兒童是受法律保護的,小學生要學法守法。

  6、懂得社會財富、幸福生活都要靠辛勤勞動來創(chuàng)造,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能尊重各行各業(yè)的勞。

  7、樂意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培養(yǎng)正當?shù)呐d趣愛好。

  8、知道要尊重他人,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同學間能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9、懂得為人要誠實正直,處事公正,能說真話。

  10、懂得做事要有責任心,對師長和集體交給的工作能認真負責地去完成。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雖說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但畢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閱歷淺,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小學生思想品德課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所以我嘗試以動情的話語,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而教學實踐證明:情感教育是道德認識的基礎,是趣味性激發(fā)道德動機的橋梁,是道德行為的催化劑,以情育人,永遠是思品教育的主要途經(jīng),今后還須堅持以情育人的教學法。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教育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情、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愉悅的情緒狀態(tài)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1.以趣激情,導入新課。依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教材中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以趣激情的導課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

  2.知中生情,學文明理。學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這個階段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認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chǎn)生的,“知之深,愛之切”,因而教師要善于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在學生形成道德認知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

  (1)渲染課堂氣氛,產(chǎn)生情感共鳴。小學生善于直觀體驗,側重形象思維、易受感動。我要力求將課文中的道德知識點與學生情感上的激發(fā)點結合起來,利用現(xiàn)代媒體手段,把靜態(tài)的文字、抽象的術語、干巴的數(shù)字變成形象生動的語言或畫面。讓學生在具體認知中受到感染,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激起敬慕道德榜樣行為的情感。

  (2)精心設計問題,增強心理體驗。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明白道理,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lián)想、想象對比、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3.情理交融,辨析導行。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知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行為,“辨析導行”十分重要。要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fā)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辨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1)要注重感情的.評價標準。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要借助于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樹立起感情的評價標準。通過介紹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李潤五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備什么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要讓學生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跡和一些感人的細節(jié)。讓學生從活生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從而產(chǎn)生熱愛英雄人物之情。

  (2)要動情用理,辨析導行。教師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又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積極鼓勵學生暴露思想,大膽發(fā)表意見,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例如有道辨析題:“國產(chǎn)的東西都不如進口的東西好。”學生爭論很激烈,最后教師從國產(chǎn)名優(yōu)產(chǎn)品為國爭光,假冒偽劣產(chǎn)品敗壞名聲,外國的東西并非樣樣都好這三個方面激發(fā)學生愛國產(chǎn)物品的情感,引導學生澄清思想,統(tǒng)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體現(xiàn)于具體的道德實踐,思想品德課還必須安排一定時間供學生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學生不僅鞏固道德認知,培養(yǎng)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chǎn)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目標。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從總體上看,本冊繼承了前四冊即5、6、7、8冊教材的整體風格。例如,課主題引領次主題,次主題整合一個相對獨立的內(nèi)容;版式上,上方以導語、卡通人物呈現(xiàn)學習內(nèi)容或任務要求,下方由卡通動物提出問題或活動設計及要求。

  從變化上看,自五年級上冊開始,與圖片相比,文字量明顯加大;與形象的東西相比,觀念的引導力度在加大;從語氣、語態(tài)上看,逐步減弱了兒語化的特點。

  從學習方式看,適當增加了辯論、辨析、選擇、二難情景討論的活動方式,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基本的、核心的內(nèi)容加以內(nèi)化。品德課的學習,一定要始于情感態(tài)度,依托于活動與實踐,形成于觀念及價值判斷。

  另外,增加一定篇幅的閱讀材料,以補充不同孩子的學習需要;教材本身留給老師的空間,也有所拓展。

  總之,本冊教材各單元主題層次清晰、內(nèi)容突出。例如,第一單元主要是課標“我在成長”的內(nèi)容,第二單元主要是課標“我與家庭”的內(nèi)容,第三單元主要是課標“我與學!钡膬(nèi)容,第四單元主要是課標“我是中國人”的內(nèi)容。而且,這四個單元的內(nèi)容與三年級、四年級教材的相關內(nèi)容自然銜接、螺旋上升。

  二、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圍繞課程性質,根據(jù)五年級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依據(jù)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課程總目標,五年級上冊分解的目標如下:

 。1)了解自己的特點,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學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沖突和挫折,學習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3)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講信用的可貴;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之間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過學校和班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現(xiàn)代民主意識。

  (4)知道在家庭生活中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平等相待,能正確處理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5)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qū)劃;臺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圣不可侵犯。

 。6)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

 。7)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差異,探究這些差異對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qū)人們的生活方式。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沖突和挫折,學習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2)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講信用的可貴;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之間要友好交往、相互尊重;通過學校和班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現(xiàn)代民主意識。

 。3)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qū)劃;臺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圣不可侵犯。

  四、教學措施:

  1、關于不同領域。小學生的社會生活范圍從個人、家庭、學校、社區(qū)或家鄉(xiāng)、祖國、世界等方面不斷擴大,其認識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也在隨之加大,這是教材形成的內(nèi)在邏輯,也是不同年級側重不同的生活領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依據(jù)。

  2、把握小學生品德與社會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7

  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一單元是:民主政治。主要是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體會民主政治的意義。了解一些與青少年生活及其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重要的法律,自覺遵守法律規(guī)范,學習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二單元是:振興中華。主要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感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成就,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懂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宏偉目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從小立志,為振興中華而奮發(fā)學習。第三單元是:睦鄰友好。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世界各國之間和睦相處、友好往來的重要性。熟悉我國鄰國的一些基本情況。第四單元是:走向世界。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加強國際交流有利于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開放的中國帶來的變化,開放的中國需要自主創(chuàng)新。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別能力,孩子對這門課比較感興趣,樂于學習。但學生的自制力差,對課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夠理解也能跟著做,但持久性不夠,需要老師經(jīng)常提醒、督促。

  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反映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生雖然掌握的基礎知識比較牢固,但有些綜合應用、實踐性較強的知識知道的少,同學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在過去的教學中只知道在課堂中學,在書本中學,沒有讓學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會,感受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這是我們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必須克服。

  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人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年級《品德與社會課》雖然沒有教學參考書,但作為任課師在備課及教學中盡可能按照《上海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全面地把握教學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jīng)驗,形成了相應的態(tài)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diào)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在獲得內(nèi)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表現(xiàn)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xù)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diào)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jù)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tài)度,相互促進。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一山一水一圣人;有三節(jié)教材:、站在泰山頂峰、來到黃河岸邊、循跡孔子故里;第二單元,心中有祖國:有三節(jié)教材:好大一個家、同是炎黃子孫、為了祖國的振興;第三單元,不同的環(huán)境多彩的生活:林海雪原、江南水鄉(xiāng)、黃土高坡、雪域高原。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主題構建教科書體系;重視德育的實效性,使兒童在多元的價值中做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重視從生活中體驗意義,加強合作、分享與合作;注重方法引導,追求學習方法的多元化;體現(xiàn)地域特色,強調(diào)個性化;把教科書做成能與兒童進行對話的文本,營造教科書的兒童文化,使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義。

  二、學生現(xiàn)狀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nèi)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nèi)鄙偕鐣?jīng)歷。五年級的學生對待事情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具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還需教師指導。

  三、教學目的要求

  1、道德教育存在于兒童的全部生活中,讓道德培養(yǎng)回歸生活:通過對生活中有關倫理、價值、法規(guī)等問題的探討,認識到確立價值倫理和遵循社會規(guī)范對于建設有序、文明、可持續(xù)發(fā)展社會的重要性,明確自己在集體在的權力、責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斷是非、明智抉擇的能力,養(yǎng)成對他人的尊重、關愛同情之心和良好的品行。

  2、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促進學生在發(fā)展中生活。通過學生親身參加社會調(diào)查、實踐、社會服務和公益活動,并與他人交流和分享社會生活的經(jīng)驗和認識,掌握認識和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選取有意義的教育內(nèi)容,引導兒童生活。實現(xiàn)兒童現(xiàn)實生活的教育價值。

  4、追求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nèi)在統(tǒng)一。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

  5、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綜合性、社會性,倡導自主的體驗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式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基本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一、能夠進行簡單的調(diào)查、探究活動,學習收集資料,不斷提高地圖學習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思維能力,在討論中能夠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二、樂于了解和欣賞不同民族的文化歷史,形成各民族間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團結友愛的情感和態(tài)度,深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初步學會閱讀簡單的史料,初步具有對所掌握的史料進行簡單的探究、概括和歸納的能力,初步學會評價歷史人物。

  五、教學措施

  (1)我們要關注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活動讓學生有發(fā)現(xiàn)──探究的學習與體驗──感悟的學習,當然,傳授──給予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還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的傾向,又要克服“該講而不敢講”的傾向。

  (3)課堂教學內(nèi)容不僅僅是貼近學生的生活,而是回歸學生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探討的是生活中的一個范例、一個點,學生思考的是他們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體驗、一個面

  (4)在課堂上,學生要調(diào)動他們?nèi)康纳罱?jīng)驗,投入他們的情感、表明他們的態(tài)度……這樣的課堂是向學生生活開放的課堂。這樣的開放是有價值的開放而不是漫無邊際的開放。這樣的開放是能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的開放而不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開放

  (5)我們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只有在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會有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體驗“準生活”,甚至嘗試“真生活”,但我們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關照學生正在過的現(xiàn)實生活和有意義的未來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頭上的生活”層面,我們不尋求課堂教學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而是在生活體驗中激起學生真正的思考,哪怕是“滿腹的話兒說不出”。

  六、教學進度

  周次起止日期教學內(nèi)容

  1 2、16——2、20一、一山一水一圣人1站在泰山頂峰(1)登臨泰山

  2 2、23——2、27 1站在泰山頂峰(2)源遠流長的泰山文化(3)名山

  3 3、2——3、6 2、來到黃河岸邊(1)我看到了母親河(2)母親河哺育了我

  4 3、9——3、13 (3)為了母親的微笑(4)主題會

  5 3、16——3、20 3尋跡孔子故里(1)至圣先師

  6 3、23——3、27 (2)孔子的影響(3)主題活動

  7 3、30——4、3二、心中有祖國1、好大一個家(1)祖國有多大(2)我們都是一家人

  8 4、6——4、10 2、同是炎黃子孫(1)海外華人心系祖國

  9 4、13——4、17 (2)兩岸人民血濃于水3、為了祖國的振興(1)輝煌成就

  10 4、20——4、24 (2)祖國不會忘記他們(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1 4、27——5、1機動時間

  12 5、4——5、8三、不同的環(huán)境多彩的生活:1林海雪原北國風光

  13 5、11——5、15資源寶庫2、江南水鄉(xiāng)水上人家魚米之鄉(xiāng)

  14 5、18——5、22 3、黃土高坡走進窯洞學唱黃土高坡

  15 5、25——5、29開發(fā)熱土4、雪域高原領略雪域風情

  16 6、1——6、5雪域變通途走進布達拉宮

  17 6、8——6、12期末復習

  18 6、15——6、19期末復習

  19 6、22——6、26期末質量測試

  20 6、29——7、3期末工作總結,安排放假事宜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9

  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良好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社會性、時代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nèi)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nèi)鄙偕鐣?jīng)歷,對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有效融合尚有一定的斷層。

  教材分析: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高年段學習的教材,本冊教材在體現(xiàn)《品德與社會》中、高年級教材內(nèi)容和特點的基礎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習內(nèi)容更加深刻,學習視野更加開闊。

  (二)教材內(nèi)容的綜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導學生綜合學習。

  (三)強調(diào)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主線來統(tǒng)領歷史和地理內(nèi)容的學習。

  (四)重視世界史地內(nèi)容的學習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五)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

  教材選擇認識社會的幾對基本概念,從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選擇有關社會環(huán)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的主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內(nèi)容方面體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校內(nèi)外連續(xù)、完整的活動過程,強調(diào)從學生日常生活常見的現(xiàn)象,以及學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學習主題。穿梭出"體驗式""研討式""探究式"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強調(diào)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運用兒童的語言,采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充分發(fā)揮圖畫、照片等在呈現(xiàn)教材內(nèi)容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和啟發(fā)性。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世界地理,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體會世界地貌的多姿多彩。初步知道世界上的三大任中和使用的幾種語言,知道世界各國在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方面存在差異,懂得尊重文化差異、激發(fā)了解世界文化的興趣。

  2、知道人類歷史上一些重大的發(fā)明成果,懂得科技造福人類,增強學好科學的使命感。直到國際間經(jīng)濟、文化相互依存,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各國進步。知道人類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zhàn)造成的重大災難,體會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zhàn)爭和恐怖活動是人類共同的心愿。關注環(huán)境與資源等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初步樹立危機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了解聯(lián)合國、國際奧委會等一些重要的國際性的名稱及其開展的一些活動,體會聯(lián)合國宗旨和奧運精神。知道《兒童權利公約》等一些國際性公約的名稱極其在建立國際新秩序中的作用。

  4、懂得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少年要學習革命前輩和先進人物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立志成才。懂的新時代的中國少年要有民族精神和國際意識,當好"地球村"的公民。感謝母校與老師的辛勤培育,為走向時代做好德、智、體等方面的準備。

  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采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采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并取得實效,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著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并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nèi)珕T、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里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nèi)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游離于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jīng)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fā)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tǒng)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qū)。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fā)展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的關系,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tài)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本地區(qū)、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tǒng)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yōu)榻滩氖褂弥械臎Q策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

  第二單元為《追根尋源》、第三單元為《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第四單元為《我們生活的地球村》。

  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凹ば、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愉悅的心情狀態(tài)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在教學中,我將依據(jù)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漲。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chǎn)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fā)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lián)想、想象、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行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會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fā)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通過5年的品德學習,學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識,還能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并學會正確地觀察自然、認識自我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小學生。本學年,我們將結合學生的實際,有效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祖國的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善待自己,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形成開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學相處,與同學建立真正的友誼,領悟到奏響共同成長的和弦的秘訣在于真誠、善良等等;培養(yǎng)感恩情懷。

  了解祖國的.歷史及現(xiàn)狀,培養(yǎng)愛國情懷。

  3、通過了解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把學生帶入中華文化的各個領域,讓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與無窮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親近與認同感,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得以宏揚和傳承。

  4、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fā)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通過學習讓學生在了解祖國日益富強的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奮發(fā)有為的責任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追根尋源,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在本課程中出現(xiàn)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qū)別,注重呈現(xiàn)歷史細節(jié),讓歷史的中國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愿望和沖動,表現(xiàn)出對祖國歷史發(fā)展和民族興旺的尊重、關注,并引以為光榮和驕傲,從而激發(fā)學生為祖國未來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的決心和行動。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 通過書面、口頭調(diào)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

  4、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11

  一.課標依據(jù)

  根據(jù)《課程標準》中的規(guī)定,

  “知道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qū)劃,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

  本冊教材從時間和空間的不同維度,以“尋根問祖”、“可愛的祖國”、“我們同有一個家”三個單元的篇幅達成《課程標準》的上述要求。

  2.教材的特點

 。1)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上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結構創(chuàng)新,主題構建,范例原則。講究層次,引發(fā)問題,信息單元豐富)。

  例:以我國遠古的農(nóng)業(yè)文明、享譽世界的四大發(fā)明、古代文化名人三個主題勾勒出我國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傳承,凸顯出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在第二單元里,教科書從國土教育(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qū)劃和地形、人口、資源方面)與“沿著江河走下來”(黃河、長江)兩個主題的學習,通過對祖國疆域縱向、橫向的空間分布形態(tài),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單元里,通過對我國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過對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材內(nèi)容最顯著的變化是點式呈現(xiàn),課程觀念和目標發(fā)生了根本變革(強調(diào)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例:第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通過對我國古代文明的感受,萌發(fā)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這個單元就不是單純的學習歷史,不是我國古代史的講授。但是在各主題中又都設有很簡單的年表,用以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歷史概念。并且,這個單元的最后展示出一個家庭歷史的范例,引導學生學習寫家史。這樣通過具體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簡單的練習,不僅達成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而且更加開闊了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

 。3)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

  例:第二單元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對學生進行空洞的說教,不是標語口號式的教學。而是幫助學生具體了解偉大祖國遼闊的國土、海陸疆域、行政區(qū)劃和地形、人口、資源、大江大河,以地圖學習作為中介,從祖國的空間分布方面產(chǎn)生比較具體的表象,這樣學生們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實實在在的,而決非空泛的了。

  特別提示:因此,在這部分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地圖學習,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學習方式的轉變(給教師留有充分的教學空間)

  例:第二單元中對祖國行政區(qū)的學習,教科書以《中國政區(qū)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又以制作表格、朗讀歌謠和開展拼圖游戲等活動方式幫助學生學習,不僅使教師的教學空間十分寬闊,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很活潑。

 。5)教材引導教師自主引發(fā)教學思考(提倡教學反思,提升教師的社會認識水平。)

  二、本冊教材使用中的問題、困難與解決

  1.拉近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內(nèi)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學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們間接可以觸摸到的生活。由于間接生活與學生有距離,教學中的困難可以用如下方法解決:

 。1)幫助學生運用直接生活經(jīng)驗來感悟

 。2)運用收集資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

 。3)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2.運用形象思維拉動抽象思維

  小學生因其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認知有著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特點。

  本冊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可以利用地圖作為形象認知的中介,幫助學生接受抽象認知的內(nèi)容。例如,《我們生息的國土》主題教學就要盡量利用地圖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學習內(nèi)容,達成教學目標。

  三、檢測與評價

  1.評價的目的與功能必須明確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評價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促進兒童的發(fā)展。而不是對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水平作出終結性評定,或對兒童進行比較或分等。因此,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評價重視的是診斷與調(diào)節(jié)的功能、強化與教育的功能。

  2.評價內(nèi)容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評價內(nèi)容包括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綜合性評價。

  3.評價方法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除了采取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學生自述、學生互評、作品評價、個案分析等方法,也可以采用測查、檢測的方法獲取反饋信息。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12

  一、學生基本情況:

  班上的學生能聽從教師的教導,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聽從老師教誨。有一定的集體榮譽感,能積極完成學校交給的各種任務;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懂得與同學友好相處。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責任心尚未形成,對待學業(yè)得過且過?傊,引導本班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為習慣迫在眉睫且任重道遠。

  二、教學內(nèi)容

 。、成長的快樂與煩惱;

 。、追根尋源;

 。、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

 。、我們生活的地球。

  三、教材特點:

  教材采用單元編排、主題統(tǒng)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育內(nèi)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yǎng)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nèi)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xiàn)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fā)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所有這些內(nèi)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lián)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xiàn)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

  三、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加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在教學中積極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在獲得內(nèi)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時要注重與其它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要教學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

  5、盡可能地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豐富課程資源。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4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4組教學內(nèi)容(可參看目錄)。它們依次是:親情樹下我成長;成長的搖籃;交往是堂必修課;安全伴我行.每個專題的內(nèi)涵都比較豐富,為學生知識和能力、方法和習慣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教材內(nèi)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本冊共有13篇課文,分4個單元。第一單元分為三部分“家庭萬花筒”“父母我特別的朋友”“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單元以小詩“傾訴的聲音”導入,讓學生通過讀詩體味其意境,然后以老照片,時空隧道等方式讓學生感受親情。第二單元由三部分組成,前兩課圍繞“我以母校為榮”展開教學活動,最后一課以“母校以我為榮”展開教學活動,兩層意思之間含有因果和遞進關系。第三單元也分為三部分,單元以社會交往的圖片和散文引入,希望學生通過圖意的理解和散文的體味對本單元的設計有個總體的把握。最后一單元分四部分,從四方面“居家安全、用電安全、交通安全、戶外活動安全”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知通過活動學習一些安全知識,并使自己的自救、自護能力得到提高。

  二、學情分析:

  家庭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港灣,歡樂的源泉;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教育;每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與父母、老師、同學以及與他人的交往;每個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充滿誘惑,甚至危險,生活中許多不經(jīng)意的小事是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等一切方面。甚至危險。幫助學生學會生活,使之真正為孩子的學習生活及成長服務,正成為小學品德教育的當務之急。

  我們的班級是一個大集體,在與孩子們接觸中有了不少的了解,我發(fā)現(xiàn)他們有的覺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對父母、老師有一顆感恩的心,有的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家中不聽父母的話,不尊重父母和老師的辛勤勞動。在校也不是個文明學生,有一點兒小事就斤斤計較,沒有一顆寬容的心。有的孩子安全防范意識較強,能時刻注意安全,也有的孩子們安全意識淡薄,對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知之甚少。因此,全面了解它,正確利用它,既是我們的目標,也是孩子自身的需要。

  三、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家人對自己的親情,承繼傳統(tǒng)的家庭美德關愛家人.試著與父母相互了解,主動溝通,架設起溝通的橋梁,成為特殊的朋友.承擔起創(chuàng)建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 的重任,培養(yǎng)良好的家庭生活生活習慣,共同建設幸福的家.

  2.珍惜小學學習生活,體會到個人的成長是和學校老師的辛勤培養(yǎng)以及同學的真誠的幫助分不開的.在校園中經(jīng)歷的歡樂和傷心都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成長歷程. 感受體驗真誠的師愛,珍惜同學友情.激發(fā)熱愛學校熱愛班級體的集體榮譽感.熱愛和尊重老師,能體會到老師工作的辛勞,理解老師的勞動.熱愛母校,增強民主參與學校管理,爭做學校小主人和學校共榮辱的`責任心和自豪感.

  3.體會誠信、寬容、互幫互助在社會交往中的意義,激發(fā)學生進一步了解誠信、寬容、互幫互助的價值.主動把誠信寬容互幫互助應用在自己日常的社會交往中.

  4.感受生命的可貴、安全的重要,樹立安全意識.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有一種負責的態(tài)度,并愿意做一個維護安全的有心人.

  四、教學策略與措施: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品德與社會》也承載著新理念步入了課堂,回歸到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來。教學中我,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在對話中引導行為。并將家長、教師請進課堂,共同參與學習交流,充分利用家長、教師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這一鮮活的載體來引導學生點擊精彩世界,享受健康的生活。

  1、關注“今天”,在生活中立德

  國家新課程改革專家組組長成尚榮在《讓兒童的道德生命自由成長》一書中說,“孩子們的名字既叫明天,又叫今天。孩子們的明天應當是美好的,孩子們的今天也應該是幸福的。”竭誠為少年兒童的成長服務是品德課程的重要任務。因此,對兒童的教育必須從其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需要出發(fā),始終用兒童的思維教育兒童,用兒童的方式引導兒童,使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出對兒童的尊重、理解和關注。如課前調(diào)查、體驗,通過多方觀點的碰撞,呈現(xiàn)真實的生活世界,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學習道德。

  2、主體參與,在體驗中收獲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它離不開少年兒童的主體參與。教學中力圖走進兒童世界,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課堂上我引導他們體驗、提高興趣,引導他們在與師長的平等對話中進一步感受,從而學會正確對待生活,享受健康的生活。這些內(nèi)容和形式都貼近兒童的生活,使兒童樂于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收獲。

  3、對話交流,在碰撞中生成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教學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應該有一種“對話”的意識,要讓對話走進我們的課堂。對話式教學策略主要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出現(xiàn),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所以在整個教學中,老師始終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促進者,引導者,適時的提出問題,邀請家長參與互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認知和經(jīng)驗、情感和體驗。在這樣的自由的對話中,學生的各種想法有效地碰撞,產(chǎn)生新的思維火花。當然,教師也是對話的卷入者,在對話的過程中,或引發(fā)互動,或啟發(fā)激勵,或總結提升,或表明看法,進行價值引導,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師長的互動、交流,使每一個人的心靈世界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實現(xiàn)在對話中傾聽,在傾聽中碰撞,在碰撞中領悟。

  4、開發(fā)資源,在文化中育德

  德育呼喚文化視野,生活是個文化磁場,開發(fā)品德的課程資源從廣義上說就是實施德育的文化浸潤。課程資源不僅是教材,還是生活。不僅是器物或藝術,還有人的行為方式等等。教師必須充分開發(fā)、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期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在教學中,如何統(tǒng)一學生、教師、家長三方的觀點,是兒童實現(xiàn)合理網(wǎng)絡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將家長、教師等請進課堂,讓他們的思想及行為方式對少年兒童產(chǎn)生影響,增進了課程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使課程、學生、家長、老師有機地融為一體,共同發(fā)展。社會文化的浸染,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力,同時也賦予教材以現(xiàn)實的生命力,產(chǎn)生了超出預設的“溢出效應”。

  要讓孩子真正過上有道德的生活,要使《品德與社會》課程真正為少年兒童的生活服務,那么我們就不能僅僅滿足于課堂之內(nèi)、滿足于師生之間,而要把我們的視野投向更為廣闊的兒童生活,要開發(fā)多方資源,調(diào)動各方力量,架設起學校、家庭、社會溝通的立交橋,讓道德在每一座橋梁上都能暢通無阻,使每個孩子真正過上和諧的道德生活。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1-06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1-15

下冊品德生活教學計劃01-06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02-02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計劃08-17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5-03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