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01 18:55:02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背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背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背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浙江省紹興縣 俞偉芬

教學目標 :

1、能按“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按課文的內容進行說話。

4、能體會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勞。

教學重難點:學會“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和《背篼》這篇課文的生詞,我們知道,背篼光從外表看,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它對山里的小朋友來說,是好伙伴,好朋友,給山里的孩子帶來許多童年的生活樂趣,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還是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聽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

邊聽邊想象畫面,說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學生談想到的畫面。

3、朗讀、背誦。

三、明確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老師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來該怎樣學呢?誰來出出主意?

2、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教給我們什么讀書方法?

四、學習重點詞句

1、什么叫重點詞句?

2、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讀這句話,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4、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贊揚的語氣讀這句話。

五、學習2-7小節(jié)

1、我們已經(jīng)找出了重點詞句,該怎樣做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呢?

出示:

(1)想想課文中哪些具體事例是表達重點詞句的意思的。

(2)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

(3)圍繞重點詞句想想,課文主要給我們什么啟發(fā)。

2、學習5、6小節(jié)。

(1)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將體現(xiàn)山里孩子勤勞的具體事例劃下來,待會兒請這樣回答:勤勞體現(xiàn)在_________上。

(2)學生自學,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勞不僅體現(xiàn)在( )上,還體現(xiàn)在( )和( )上,更體現(xiàn)在( )的想法上。

(4)說說理由,為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勞。

(5)體會采藥的辛苦。

(6)指名朗讀背誦。

3、學習第7小節(jié)。

學得真不錯,就這樣學,我們繼續(xù)研究課文。

(1)指名讀第7小節(jié),找找“( )是勤勞的象征”

(2)誰來做做撩起圍裙一角,揩去臉上汗水和泥漬的動作。

(3)媽媽給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樣?

(4)你能說說他仿佛在說什么?

(5)老師這兒有三種答案,想想,哪一種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媽媽,瞧我多能干!”b、“媽媽,我的柴夠您燒一陣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媽、我不累,您放心!”

(6)朗讀。

4、學習第三小節(jié)。

(1)還有哪一段寫到了媽媽,指名讀。

(2)想想媽媽怎么呼喚?

(3)真是媽媽的手臂嗎?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讀。

5、學習第5小節(jié)。

(1)引讀。

(2)學生表演,教師朗讀。

(3)抓住描寫動作的詞背誦。

6、學習第2小節(jié)。

(1)聽音樂。(流水聲、鳥鳴聲)

(2)誰能把聽到的音樂說出來。

(3)比較句子,朗讀指導。

小溪在嘩嘩地流著。

小溪在說著悄悄話。

小鳥在樹上叫著。

小鳥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4)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情感。

(5)再次朗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六、談啟發(fā)

1、回憶剛才學習的過程,看是否按“單元學習提示”的要求來學習。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fā),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

3、朗讀詩:《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背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背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背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背篼的意思, 背篼的解釋04-30

《背篼的》教學反思范文04-29

荷花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30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5-01

《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05-01

《白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605-01

《母親的恩情》(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05-01

《水鄉(xiāng)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5-01

掌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5篇)08-15

《林!返诙n時教學設計之六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