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時間:2024-05-31 12:49:33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匯總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匯總15篇]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

 。ㄒ唬┲R點

  1.理解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

  2.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

  (二)能力訓練點

  1.能說出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ㄈ┑掠凉B透點

  引導學生認識知識間的必然聯(lián)系,培養(yǎng)類推能力和思維靈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ㄋ模┙虒W重點:理解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五)教學難點: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六)教具學具準備:最好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

  怎么教:

  一、鋪墊孕伏

  1.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shù),那什么叫分數(shù)呢?

  2.完成課件復習填空:

  7 5 1

 。1)—的分數(shù)單位是()(2)—是()個—

  8 9 9

  4 1

 。3)—是4個()(4)3個—是()

  7 5

  3.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怎樣?

  師談話引入(展示課件: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二、探究新知

 。ㄒ唬┱故纠1:(課件)

  1.分析過程:

 。1)引導學生讀題,說題意。

 。2)師生共同完成例1示意圖

 。3)根據(jù)題意對照圖示啟發(fā)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要用這種方法計算?(引導學生說出:要求一共用了幾分之幾,就是把兩個分數(shù)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算。)

  2.整理方法

  (1)怎樣計算呢?

 。2)抽生回答。

  3 2

  (3)提示學生邊想邊看圖,—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

  7 7

  1 1 1 5

  分數(shù)單位相同,可以把3個—和2個—直接加起來,即5個—也就是—。

  7 7 7 7

  3 2 3+2 5

  — + — = —— = —

  7 7 7 7

  引導學生明確:相加的兩個分數(shù)的分數(shù)單位,沒有變化,也就

  是分母沒有變化,只是把分子加起來。

  3.師生共同總結分數(shù)加法的意義,聯(lián)想整數(shù)加法的意義,兩者

  有什么共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分數(shù)加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

  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

  4.反饋練習:同分母分數(shù)難不到我

  1 2 2 4 5 2 1 1

  —+— —+— —+— —+—

  5 5 7 7 9 9 3 3

  師強調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什么不變,只把誰相加減。

  (二)出示例2。(課件)

  1.引導學生自己分析題意

  2.依照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學習方法,完成例2計算,填好書中空。

  5 3 5-3 2

  — — —= —— =—

  7 7 7 7

  3、引導學生明確:分數(shù)減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減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

  4.反饋練習:強調能直接算出的可以不寫過程.

  3 1 6 2 7 5 2 1

  -- - -- -- - -- -- - -- -- - --

  5 5 7 7 9 9 3 3

  要求學生說出表述過程。

  (二)通過例1例2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那誰能把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概括成一句話呢?

  1.引導學生討論分數(shù)加法與分數(shù)減法計算的共同點。

  2.匯報討論結果(展示課件):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分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

  3.鞏固練習:完成教材“做一做”中前兩道題。

 。1)迅速做出結果。

 。2)說明根據(jù)什么這樣做。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重難點: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圣誕節(jié)到了,動畫城里的小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兔八哥和鴨小弟參加跑步比賽,場地如圖,猜一猜誰跑得比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說出你的依據(jù)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1、動手操作,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求一求圓的周長呢?動手之前老師先來訪問幾個同學你們打算怎么去測量呢?(在尺子上滾動、用繩子繞)滾動的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就課件演示一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并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說說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那你覺得有什么關系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4、剛才我們說正方形的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是否也和圓的直徑(半徑)成一定的倍數(shù)關系呢?

  5、匯報展示

  觀察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這個倍數(shù)呢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叫做圓周率。用公式表示圓周率=圓周長圓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讀做pai。在1500多年前數(shù)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算最精確的.圓周率的值了。經過精密計算,知道是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我們通常取3.14

  7、引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第二個只知道半徑,拋出問題,這個只知道半徑你會求嗎?得出求圓周長的另一個公式: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字母公式為C=2r然后完成計算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人民幣1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么辦?先測量然后計算

  5、拓展

  五、溫故知新,總結課堂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3

  教學內容:

  相應的補充題,練習十五的10---1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和復合應用題第類型及解題步驟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發(fā)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3、發(fā)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2、我們學過的解決問題有哪些類型?(出示課題)

  二、解決問題類型

  1、簡單應用題的類型

  簡單應用題:指一步計算解答的.應用題

  2、復合應用題的類型

  復合應用題:是用兩步或兩步以上計算來解答的應用題。

 。1)歸一問題

  此類應用題中暗含著單一量不變,文字敘述中多帶有類似照這樣計算的字樣,其解題的關鍵是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準,根據(jù)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臺拖拉機2.5小時耕地2公頃,照這樣,這臺拖拉機耕完4.8公頃的地需多少小時?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歸總問題

  此類題中暗含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其解題的關鍵是先求出總數(shù)(即歸總),再根據(jù)總數(shù)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貨物,每箱裝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裝9件,可以節(jié)省幾只箱子?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問題

  根據(jù)速度、時間和路之間的關系,計算相向、相背或同向運動的問題,稱為行程問題。其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為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傧嘤鰡栴},即同時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時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谧芳皢栴},即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時間=路程差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能用圓規(guī)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qū)別,溝通它們的聯(lián)系,獲得對數(shù)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shù)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和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游戲嗎?現(xiàn)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們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么?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xiàn)圓后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xiàn)有的工具制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匯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匯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談話:這位同學拿這么長的繩子在黑板上畫了這么大的一個圓,如果我想在操場上畫個大圓怎么辦呢?

  圓規(guī)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guī)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guī)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借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yōu)槭裁催會發(fā)明圓規(guī)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么?(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折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折痕)

  你發(fā)現(xiàn)的折痕是什么樣子的。

  師:誰愿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guī)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決定的?

  學生匯報,圓怎么這么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么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guī)兩腳間距離)

  3、師:半徑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徑還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匯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 板書d=2r

  問:你怎么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shù)條,為什么?(圓上有無數(shù)的點、折痕中發(fā)現(xiàn))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shù)條,那么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shù)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為什么?(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么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么?同長指什么?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為什么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么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么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3、《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說“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謂圓出于方,就是說最初的圓形并不是用現(xiàn)在的這種圓規(guī)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地切割而來的現(xiàn)在,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你能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

  4、陰陽太極圖。

  師:想知道這幅圖是怎么構成的嗎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xiàn)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zhàn),同學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jié)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嗎?圓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fā)現(xiàn)!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5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75頁的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的第1~4題。

  二、教學重難點、生長點:

  1.重點:教學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2.難點:理解三個數(shù)量連比的意義,正確計算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3.生長點:學習了比的意義、理解部分與整體的比及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基礎上教學本課時。

  三、教材地位分析:

  本課教學,重在引導學生應用比的意義解答有關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探索并掌握這類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認識連比。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

  六(3)班男、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13:7。

 。ǎ┤藬(shù)是()人數(shù)的()/()。

  讓學生填出不同的答案。

  (二)教學例5

  1.出示例5:給30個方格分別涂上紅色和黃色,使紅色與黃色方格數(shù)的比是3:2。

  問:你是如何理解3:2的?(估計學生能說出紅色與黃色的比是3:2,黃色與紅色的比是2:3;紅色與格子總數(shù)的比是3:5,黃色與格子總數(shù)的比是2:5)

  當學生說到紅色(黃色)與格子總數(shù)的比時,問:格子總數(shù)是多少?那你能算出紅色的有多少格、黃色的有多少格嗎?

  學生做題,交流解答方法。

  說明: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情況下并不只是把一個數(shù)量平均分,使每部分都一樣多,而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道題就是把30個方格按3:2進行分配。

  2.驗證。你做出的結果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把得數(shù)放到題目中去檢驗一下。與同桌說說你的檢驗方法。

  板書檢驗方法:18+12=30(格)18:12=3:2

  3.教學“試一試”。

  學生讀題后,說說是如何理解1:2:3的?(引導學生說出是把30格按照紅色1份、黃色2份、綠色3份來涂色)

  談話:三個數(shù)或更多個數(shù)組成的比叫連比,它只表示三個量或更多個量各占幾份,而不能理解為連除,這與兩個數(shù)的比是不同的。根據(jù)紅、黃、綠的比是1:2:3,你能想到格子總數(shù)被平均分成幾份了嗎?每種顏色的格子數(shù)各有幾格?

  學生做題,交流算法。

  引導學生認識:都是把總數(shù)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幾部分,求每部分是多少,解答時都可以把比看成各占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分別求幾份是多少,也可以把比轉化成分數(shù),即各部分占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shù)乘法計算。

  4,做“練一練”。

  做第1小題。本題較為簡單,讓學生獨立解答。

  做第2小題。

  本題稍有難度,先讓學生讀題。

  問:你覺得怎樣分配這些巧克力比較公平?(估計大部分學生會說按人數(shù)平均分;可能會有極少數(shù)人說按班級平均分)

  問:“按班級人數(shù)”平均分,也就是按怎樣的比進行分配?再讓學生算一下每個班各分到多少巧克力。

  問:如果按班級平均分,又該怎樣分?口算出結果。能不能把平均分也看作按比分?按什么樣的比分?(1:1:1)可見平均分是按比分的一種特殊情況。

 。ㄈ╈柟、拓展練習

  1.做練習十三第2題。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6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1—12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儲蓄的含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能正確地進行利息的計算。

  2、經歷儲蓄的認識過程,體驗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廣泛應用。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稅率的含義。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單位里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fā)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爸爸媽媽會不會把一大筆現(xiàn)金放在家里?為什么?(啟發(fā)學生說出各種可能性和原因)

  1、師生共同小結: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使得個人錢財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錢。那么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有時我們把錢存在銀行,最后去取的時候錢會變多呢?同學們知道嗎,在不同的銀行,有時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為它們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2、教師板書課題: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導質疑,理解相關概念。

  (1)學生圍繞上面提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教科書第11頁,不理解的內容可在小組討論或做上記號。

  學生看書時,教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學生的討論。

 。2)匯報交流。

  師:通過看書學習和討論,你知道了儲蓄中的哪些知識?能向全班同學匯報一下嗎?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3)存款方式

  1)活期

  2)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3)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

  4)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5)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4)教師說明:利率由銀行規(guī)定,根據(jù)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學例4。

 。1)課件出示例4。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本題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別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錢除了本金,還應加上利息。

 。4)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師講解:存期是幾年,就要選取相對應的年利率。本金與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兩年的利息就要乘2。

 。ㄈ╈柟叹毩

  1、完成教科書第11頁“做一做”。

  先提問本題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別是多少?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教科書第14頁第9題。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存款憑證后提問:存期是多長?半年用多少年計算?

 。ㄋ模┱n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ㄎ澹┌鍟O計

  六、教后思考

  儲蓄與人們的生活聯(lián)系密切。本節(jié)課中概念較多,教學中結合具體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學生在解決有關“利率”的問題時,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個錯誤:計算利息時忘記乘存期;沒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對應性;計算利息時,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計算時所乘時間的單位應是年等。要將學生的錯誤轉化成學習資源,在糾錯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7

  教學內容:

  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科書第2~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了解負數(shù)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shù)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知道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又不是負數(shù)。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

  3、感目標 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shù)和負數(shù)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承前啟后

  1、出示主題圖。教材第2頁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

  二、學習引領

  1、教學例1 。

  (1)教師板書關鍵數(shù)據(jù):0℃ 。

 。2)教師講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

  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shù)字前加-(負號):如-2℃表示零下2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

  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shù)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2℃表示零上2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2℃,讀作:三攝氏度。

  (2)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2、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1)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2)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3、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折明細示意圖。(教材第2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shù)各表示什么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8

  知識網(wǎng)絡

  列方程解應用題最關鍵是前兩步:設未知數(shù)和列方程。有的同學說解方程的部分不是篇幅很長么,為什么不是關鍵部分呢?其實,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篇幅很長,但只要注意到符號變化、分配律等基本運算技巧,解的過程是較容易掌握的。相反,前兩步篇幅雖然短,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精華和難點卻大部分集中在這里,需要用以體會。

  一般地,設什么量為未知數(shù),最簡單明了的想法是設所求為x(復雜的題目有時要采取迂回戰(zhàn)術,間接地設未知數(shù)),當所求的數(shù)較多時,把這些所求的數(shù)量用一個或盡量少的未知數(shù)表達出來,也是很重要的。

  設完未知數(shù),就要找等量關系,來幫助列出方程。這時需要認真讀題,因為許多等量關系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中文有很多字、詞、句表達相等的意思,如相等、是、比多、比少、是的幾倍、的總和是、與的差是等等,根據(jù)這些字句的含義,再加上其中的量用未知數(shù)表達出來,就能列出方程。

  重點難點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用字母來代替未知數(shù),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解出未知數(shù)的值,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使未知數(shù)直接參加運算。解這類應用題的關鍵在于能夠正確地設立未知數(shù),找出等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而找出等量關系又在于熟練運用數(shù)量之間的各種已知條件。掌握了這兩點就能正確地列出方程。

  學法指導

 。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

  1)弄清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依題意確定等量關系,設未知數(shù)x;

  3)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檢驗,寫出答案。

  (2)初學列方程解應用題,要養(yǎng)成多角度審視問題的習慣,增強一題多解的自覺性,逐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于變量較多并且變量關系又容易確定的問題,用方程組求解,過程更清晰。

  經典例題

  例1 某縣農機廠金工車間有77個工人。已知每個工人平均每天加工甲種零件5個或乙種零件4個或丙種零件3個。但加工3個甲種零件、1個乙種零件和9個丙種零件才恰好配成一套。問:應安排生產甲、乙、丙種零件各多少人時,才能使生產的'三種零件恰好配套。

  思路剖析

  如果直接設生產甲、乙、丙三種零件的人數(shù)分別為x人、y人、z人,根據(jù)共有77人的條件可以列出方程x+y+z=77,但解起來比較麻煩 如果仔細分析題意,會出現(xiàn)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工甲、乙、丙三種零件的人數(shù)為未知數(shù)外,還有甲、乙、丙三種零件各自的總件數(shù)也未知。而題目中又有關于甲、乙、丙三種零件之間裝配時的內在聯(lián)系,這個內在聯(lián)系可以用比例關系表示,而乙種零件件數(shù)又在中間起媒介作用。所以如用間接未知數(shù),設已種零件總數(shù)為x個,為了配套,甲種、丙種零件件數(shù)總數(shù)分別為3x個和9x個,再根據(jù)生產某種零件人數(shù)=生產這種零件的個數(shù)工人勞動效率,可以分別求出生產甲、乙、丙種零件需安排的人數(shù),從而找出等量關系,即按均衡生產推算的總人數(shù),列出方程 解 答

  設加工乙種零件x個,則加工甲種零件3x個,加工丙種零件9x個。

  答:應安排加工甲、乙、丙三種零件工人人數(shù)分別為12人、5人和60人。

  例2 牧場上長滿牧草,每天牧草都勻速生長。這片牧場可供10頭牛吃20天,可供15頭牛吃10天,問可供25頭牛吃幾天?

  思路剖析

  這是以前接觸過的牛吃草問題,它的算術解法步驟較多,這里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

  設供25頭?沙詘天。

  本題的等量關系比較隱蔽,讀一下問題:每天牧草都勻速生長,草生長的速度是固定的,這就可以發(fā)掘出等量關系,如從供10頭牛吃20天表達出生長速度,再從供15頭牛吃10天表達出生長速度,這兩個速度應該一樣,就是一種相等關系;另外,最開始草場的草應該是固定的,也可以發(fā)掘出等量關系。

  解 答

  設供25頭?沙詘天。

  由:草的總量=每頭牛每天吃的草頭數(shù)天數(shù)

  =原有的草+新生長的草

  原有的草=每頭牛每天吃的草頭數(shù)天數(shù)-新生長的草

  新生長的草=草的生長速度天數(shù)

  考慮已知條件,有

  原有的草=每頭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長速度20

  原有的草=每頭牛每天吃的草1510-草的生長速度10

  所以:原有的草=每頭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長速度20

  原有的草=每頭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長速度10

  即:每頭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長速度20

  =每頭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長速度10

  每頭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長速度20+每頭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長速度10

  每頭牛每天吃的草200-每頭牛每天吃的草150

  =草的生長速度20-草的生長速度10

  每頭牛每天吃的草(200-150)=草的生長速度(20-10)

  所以:每頭牛每天吃的草50=草的生長速度10

  每頭牛每天吃的草5=草的生長速度

  因此,設每頭牛每天吃的草為1,則草的生長速度為5。

  由:原有的草=每頭牛每天吃的草25x-草的生長速度x

  原有的草=每頭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長速度20

  有:每頭牛每天吃的草25x-草的生長速度x

  =每頭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長速度20

  所以:125x-5x=11020-520

  解這個方程

  25x-5x=1020-520

  20x=100

  x=5(天)

  答:可供25頭牛吃5天。

  例3 某建筑公司有紅、灰兩種顏色的磚,紅磚量是灰磚量的2倍,計劃修建住宅若干座。若每座住宅使用紅磚80米3,灰磚30米3,那么,紅磚缺40米3,灰磚剩40米3。問:計劃修建住宅多少座?

  解 答

  設計劃修建住宅x座,則紅磚有(80x-40)米3,灰磚有(30x+40)米3。根據(jù)紅磚量是灰磚量的2倍,列出方程

  解法一:用直接設元法。

  80x-40=(30x+40)2

  80x-40=60x+80

  20x=120

  x=6(座)

  解法二:用間接設元法。

  設有灰磚x米3,則紅磚有2x米3。根據(jù)修建住宅的座數(shù),列出方程。

 。▁-40)30=(2x+40)80

 。▁-40)80=(2x+40)30

  80x-3200=60x+1200

  20x=4400

  x=220(米3)

  由灰磚有220米3,推知修建住宅(220-40)30=6(座)。

  同理,也可設有紅磚x米3。留給同學們練習。

  答:計劃修建住宅6座。

  例4 兩個數(shù)的和是100,差是8,求這兩個數(shù)。

  思路剖析

  這道題有兩個數(shù)均為未知數(shù),我們可以設其中一個數(shù)為x,那么另一個數(shù)可以用100-x或x+8來表示。

  解 答

  解法一:設較小的數(shù)為x,那么較大的數(shù)為x+8,根據(jù)題意它們的和是100,可以得到:

  x+8+x=100

  解這個方程:2x=100-8

  所以 x=46

  所以 較大的數(shù)是 46+8=54

  也可以設較小的數(shù)為x,較大的數(shù)為100-x,根據(jù)它們的差是8列方程得:

  100-x-x=8

  所以 x=46

  所以 較大的數(shù)為100-46=54

  答:這兩個數(shù)是46與54。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9

  教材分析

  現(xiàn)實世界中存在著許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種量的增大和減小,也可用這種量的某一狀態(tài)為標準,把它們看作是向兩個方向變化的量。要確切地表示這種具有相反方向的量,僅僅運用原有數(shù)(自然數(shù)和分數(shù))是不夠的,還必須把這兩個互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來,于是產生了正數(shù)和負數(shù)。數(shù)從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還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數(shù)的一個飛躍發(fā)展。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學習過去安排在中學有理數(shù)中學習,本課教材所處的位置,是算術數(shù)到有理數(shù)的銜接與過渡,并且是以后學習數(shù)軸、相反數(shù)、絕對值以及有理數(shù)運算的基礎。通過負數(shù)的認識,使學生明白“數(shù)”不僅包括正的,還有負的,從而使學生對數(shù)的概念形成一個完善、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說,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shù),并初步認識了分數(shù)、小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負數(shù)的引入是數(shù)系的一次擴展,為今后學習實數(shù)奠定了基礎。通過學習,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shù)學的認識,并對學生進一步理解有理數(shù)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shù)的運算打下了基礎。因此,本單元的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要使學生切實地學好。

  學情分析

  負數(shù)切實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天氣預報”和存折上的“支出存入”情況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儲備比較豐富,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shù)、分數(shù)和小數(shù),對于理解正、負數(shù)和0之間的關系做了準備。

  教學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認識負數(shù)的過程,了解負數(shù)的意義,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能對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負數(shù)的數(shù)學信息作出合理解釋。

  3、能用負數(shù)描述并解決一些現(xiàn)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4、對現(xiàn)實生活中與負數(shù)有關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負數(shù)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到生活中許多實際問題都可以借助負數(shù)來表達和交流。

  教學建議

  1、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負數(shù)的認識。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受負數(shù)存在的必要性。通過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對比,初步建立負數(shù)概念。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把握好教學要求。作為過渡,小學階段只要求小學生初步認識負數(shù),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負數(shù),初步建立負數(shù)的概念。教學中,不出現(xiàn)正、負數(shù)的數(shù)學定義,而只是描述什么樣的數(shù)是正數(shù),什么樣的數(shù)是負數(shù),只要求學生能辨認正、負數(shù)。關于數(shù)軸的認識,沒有出現(xiàn)嚴格的定義。

  課時安排

  1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及讀、寫1課時2用數(shù)軸表示正、負數(shù)1課時

  1、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及讀、寫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及讀、寫教材第2~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了解負數(shù)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shù)的必要和方便。知道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

  2、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認識負數(shù)。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教具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我們首先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

  根據(jù)老師的語言,說一句相反的話。有興趣嗎?

  師生開始做游戲,如“上——下”;“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運進2噸——運出2噸”,等等。

  師:如果你是管理員,需要記錄物品的進出情況,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運進2噸——運出2噸”嗎?比比誰記錄得既簡潔又準確。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

  ?用符號“??”“?”或相反方向的箭頭表示。?用笑臉和哭臉表示。?用正、負數(shù)表示。 ……

  只要學生選取的表示方法合理,能正確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如果學生答案出現(xiàn)正、負數(shù)表示的情況,可以借此直接引入新課:“同學們,這就是負數(sh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負數(shù)!比绻麑W生的答案中沒有出現(xiàn)正、負數(shù)情況,教師就要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人們一般用什么方法簡潔而準確地表示這樣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的例子。

  【設計意圖:借助游戲熱身,導入新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又與所學的負數(shù)有直接的聯(lián)系,能迅速地把學生帶入到“相反”的意義中,為負數(shù)的學習做好鋪墊】

  1、教學例1。

  師:下面是中央氣象臺20xx年1月21日下午發(fā)布的六個城市的氣溫預報,仔細觀察并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例1圖)

  生:我發(fā)現(xiàn)同一時刻這些地方的氣溫是不同的。

  師:你知道這些數(shù)據(jù)表示什么嗎?跟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零下的溫度數(shù)字前面有“—”,零上的溫度數(shù)字前面有的有“+”,有的沒有。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0℃”是一個特殊的溫度,那么0℃表示什么意思呢?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道儲蓄的專用名稱:本金、利率、利息。

  2.會計算利息和稅后利息。

  3.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怎樣求利息和稅后利息。

  教學難點:怎樣求稅后利息。

  教學過程:

  老師:現(xiàn)在已經是12月下旬了,一轉眼,我們馬上就要過年了,過年高興不高興?干嘛高興?

  學生自由說。

  老師:有壓歲錢的同學舉手?大家都是怎么處理的?

  學生:存入銀行。

  老師:干嘛存進銀行?

  學生自由討論。

  1、存入銀行安全。

  2、合理支配財產。

  3、支援國家建設。

  4、增加一些收入。

  老師:大家對存款知道得還真不少!你還知道什么?

  學生自由說。

  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利息。

  在儲蓄時,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板書)

  老師: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用數(shù)量關系式表示?

  學生:利息/本金=利率

  老師:利息等于什么呢?

  學生:利息=本金利率。

  老師:書上是這樣說得嗎?

  學生: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老師:為什么乘以時間?為什么乘以(1-20%)?

  小偉在20xx年12月15日存入銀行100元 ,今年12月15日他拿到了 101.58元

  本金、利息分別是什么?

  本金是100元,利息是101.58元還是1.58元?到底是多少元?為什么?1.58元,太少了吧?怎么不多一些呢?

  利息由利率和本金決定。(利率是由銀行統(tǒng)一規(guī)定可以按年計算,也可以按月計算)

  年利率表

  金融機構存款利率表

  20xx年2月21日起執(zhí)行

  項目

  存期

  年利率%

  整存整取

  一年

  1.98%

  二年

  2.25%

  三年

  2.52%

  五年

  2.79%

  看得懂嗎?

  三年期年利率2.52%,三年中每年的利率是2.52%,算算看?

  中國農業(yè)銀行儲蓄利息清單(客戶留存)

  20xx 年 3 月 12 日 單位:(元)

  戶 名

  王小強

  帳號

  09-5216897

  存款日期

  20xx/3/12

  取款日期

  20xx/3/12

  本金

  400.00元

  年利率

  利息

  實付本息合計

  出現(xiàn)存款一年的年利率為1.98%,

  學生:利息為400 1.98%=7.92元

  本息合計為407.92元。

  師:出示正確答案實付本息合計406.34元。

  學生交流后回答:還要計算稅后利息。400+7.92(1-20%)=400+6.336元406.34元

  取款日期為20xx/3/12呢?

  出示:

  中國農業(yè)銀行儲蓄利息清單(客戶留存)

  20xx 年 3 月 12 日 單位:(元)

  戶 名

  王小強

  帳號

  09-5216897

  存款日期

  20xx/3/12

  取款日期

  20xx/3/12

  本金

  400.00元

  年利率

  稅后利息

  實付本息合計

  老師:400 1.98%2,是嗎?

  學生:兩年的年利率是2.25%,利息就是400 2.25%2。

  老師:為什么乘以2?

  學生:400 2.25%求的是兩年中一年可以得到的`利息。

  唐老師20xx年9月1日把20xx元錢存入銀行,存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79%,到期后唐老師能得到利息多少元?

  20002.79%5=279元

  279(1-20%)=223.2元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利息應用題(板書)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幫助班主任趙老師解決實際問

  練習:李老師有500元錢,打算存入銀行二年,可以有兩種儲蓄方法,一種是存二年期的,年利率是2.43%;另一種先存一年,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后再把本金和稅后利息取出來合在一起,再存入銀行一年,選擇哪一種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還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嗎?

  1、為什么要乘以算好利息后乘以(1-20%),不直接將利率下降?

  2、為什么沒有存定期四年的年利率?

  3、我們國家的利率為什么要下調?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二單元《倒數(shù)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倒數(shù)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shù)乘法、分數(shù)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暗箶(shù)的認識”是分數(shù)的基本知識,學好倒數(shù)不僅可以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后面學習分數(shù)除法、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

  2、能熟練地寫出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3、結合教學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熟練寫出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六、教學過程:

 。ㄒ唬、談話

  1、交流

  師:我們的黑板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教室的墻面又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黑與白在語文上是什么聯(lián)系?

  生:黑是白的反義詞。

  生:白是黑的反義詞。

  師:能說黑是反義詞或白是反義詞嗎?

  生:不能,因為黑與白是相互依存的聯(lián)系。必須說清楚誰是誰的反義詞。

  師:那么,數(shù)學上有沒有相互依存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呢?

  生:約數(shù)和倍數(shù)。

  師:你能舉例說明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相互依存聯(lián)系嗎?

  生:例如8是4的倍數(shù),4是8的約數(shù)。不能說成8是倍數(shù)或4是約數(shù)。因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數(shù)學中具有相互依存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的有關知識。

 。ǘW習新知

  對數(shù)游戲

  1、學習倒數(shù)的意義

  我們六年級辦公室里有7人,男教師4人,女教師3人,下面我和同學們做個對數(shù)游戲,就是我先根據(jù)3和4說一個數(shù),同學們跟著根據(jù)3和4說一個數(shù)。

  師: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師: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

  提問;看我們做游戲的結果,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生1:第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就是第二個分數(shù)的分母,第一個分數(shù)的分母就是第二個分數(shù)的分子。

  生2:兩個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相互調換了位置。

  生2:兩個分數(shù)的乘積是1。

  提問:像符合這種規(guī)律的兩個數(shù)叫做什么數(shù)呢?誰能給這種數(shù)取個名字。(倒數(shù))出示課題:倒數(shù)的認識

  提問:那么怎樣的兩個數(shù)才是互為倒數(shù)呢?指導看書。

  思考:(1)什么是倒數(shù)?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2)你能找出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嗎。請舉例

  評析:回答問題

  理解“互為”的意義。怎樣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找朋友游戲(課前每位同學發(fā)一張數(shù)字卡片)

  練習出示卡片(六位同學舉著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 11/4 1/50 8 6/5 99

 。2)規(guī)則:如果下面的同學拿到的數(shù)是以上這些數(shù)字的倒數(shù)就到相應的同學前面排隊

  提問:下面的同學你們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嗎?那么你們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3教學求一個數(shù)倒數(shù)的方法

  出示例題:找出下列各數(shù)的倒數(shù)

  2/3 7/4 1/5 9 1/7/8 0、4

  小組討論指名板演

  提問: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數(shù)的?

  生1:因為2/3與3/2乘積是1,所以2/3的倒數(shù)是2/3

  生2:因為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的分子與分母正好調換位置。2/3的分子與分母調換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數(shù)是3/2 。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數(shù)的?

  ……

  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很快地找到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為什么?

  4、練習請剩下的沒有找到朋友的同學繼續(xù)找倒數(shù)

  5、討論:1的倒數(shù)是誰?0的倒數(shù)呢?

  生:1的倒數(shù)是1

  師:能說明一下理由嗎?

  生1:因為1與1的乘積還是1。

  生2:因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與分母調換位置后還是1/1,即1,所以1的倒數(shù)是1。

  師:0的倒數(shù)呢?

  生1:0的倒數(shù)是0。因為1的倒數(shù)是1,所以0的倒數(shù)是0。

  生2:因為0與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數(shù)是任何數(shù)。

  生3:0的倒數(shù)是沒有的。因為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才互為倒數(shù),而0乘任何數(shù)都得0,說明0乘任何數(shù)都不得1,所以0沒有倒數(shù)。

  生4:0可以寫成0/1,0/1的倒數(shù)是1/0。

  生5:不對,1/0分母是0,沒有意義,所以0是沒有倒數(shù)的。

  6、完善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

 。ㄈ╈柟叹毩

  填空

  1、因為5/3_3/5=1,所以()和()互為();

  2、因為15_1/15=1,所以()和()互為();

  3、4/7與()互為倒數(shù);

  4、()的倒數(shù)是6/11

  5、()的倒數(shù)是2

  6、1/8的倒數(shù)是()

  7、1/2/7的倒數(shù)是()

  8、0、3的倒數(shù)是()

  判斷

  1、得數(shù)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2、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乘積必定是1。()

  3、 1的倒數(shù)是1,所以0的倒數(shù)是0 。()

  4、分數(shù)的倒數(shù)都大于1。()

  思考

  4/5_()=()_8

 。ㄋ模┛偨Y: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ㄎ澹┎贾米鳂I(yè)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2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2)鞏固復習有關百分數(shù)、折扣、納稅等知識,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分析、計算、比較、符號化、概括等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學會優(yōu)化存儲計劃。

  [重點難點]

  重點:認真地分析數(shù)量關系,正確地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日常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了解學生到銀行日常辦理的一些業(yè)務,和存儲的相關資料

  師:請問大家有去過銀行嗎?(有)

  師:我們一般去銀行會做什么?(存錢、取錢)

  介紹兩個實例,張先生和李先生都分別存了20萬進銀行,存期都是三年,三年后張先生獲得本息共23萬,李先生獲得本息共21.5萬。并進行提問: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能快速的說出是因為利息不同,

  此時老師追問:為什么利息會不一樣呢?(存款的種類不一樣)

  由此引出存款的種類不同,利率不同,到期所獲取的收益也不同。

  【設計意圖:1、把生活中的實例融入到本課教學內容,讓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讓生知道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2、通過成年人的存款經歷,學生進行討論,增加學習趣味性!

  二、復習

  如何計算利息,并說說影響利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學生輕易的能回答出: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板書),三個因素都能影響利息的多少。

  【設計意圖:1、回憶利息的計算公式,為下面計算利息作鋪墊。2、利率影響了利息的多少,突出選擇存款類型的重要性。】

  三、新授

  1、直接出示本課的主題圖,并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閱讀相關材料。

  生1:我準備給兒子存一萬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學。

  生2:怎樣存款收益呢?

  生3:現(xiàn)在有一種教育儲蓄存款,存期分為一年、三年、六年,并且教育儲蓄免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生4:購買國債也免征利息稅。

  2、知識梳理,找到條件與問題。

  師:那么現(xiàn)在我們來整理一下,我們這節(jié)課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有哪些條件?

  本金:10000元 存期:6年 用途:子女教育 問題:怎樣存款收益?

  【設計意圖:梳理題目的條件及問題,為學生判斷選取存款方式提供有力的'證據(jù),讓生更加了解目標,并進行解決本課問題!

  3、解決問題

  (1)定期存款

  教師要提醒學生,這些錢的用途是子女教育,一般是比較穩(wěn)定的,短時間都用不上。所以讓學生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選取合適的存款類型。(學生便主動放棄選用活期存款)

  此時教師出示銀行利率表:并跟學生介紹活期存款的利率比較低,而且還要征收利息所得稅,不劃算。

  師: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研究一下定期存款吧!剛剛都已經通過主題圖得知存期是六年,那這六年可以怎么分配呢?請同學們根據(jù)銀行利率表來分配一下存期,可以怎樣存。

  一個學生回答以后,其它都已經知道怎么思考分配存期,便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據(jù)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并提醒學生,定期存款也是需要征收利息稅的。

  學生算完以后,進行匯報,并選取方案。

  【設計意圖: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把課堂交給學生,小組合作,自主討論定方案,自主計算利息并互相對答案檢驗,更能體現(xiàn)團隊合作在學習上的重要性】

  (2)國債和教育儲蓄

  教育儲蓄:

  師:剛剛我們還了解到,除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還有國債和教育儲蓄。

  出示教育儲蓄的相關資料,并讓學生仔細閱讀,了解一年和三年按照定期的利率進行計算,六年的按照定期存款五年期的利率進行計算,教育儲蓄免征利息稅

  國債:

  教師出示國債資料,并讓學生了解國債,知道國債是一種國家發(fā)行的債券,它也分為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別是多少,并知道國債的利率比定期存款的利率還要高,而且國債也是免征利息稅的。

  定方案,算利息,比較后選取存儲方案:

  小組進行討論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據(jù)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

  老師巡視課堂,看學生定下了那些存儲方案,并進行計算指導。

  小組匯報方案,并說出本方案所獲得的利息分別是多少。

  最后老師把所有方案所獲得的利息列舉出來,并讓學生選取的存儲方案。

  【設計意圖: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把課堂交給學生,小組合作,自主討論定方案,自主計算利息并互相對答案檢驗,更能體現(xiàn)團隊合作在學習上的重要性】

  四、總結并出示課題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如何存款

  師:那怎樣的存款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呢?是不是利益越大就越好呢?

  生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此時出示本科課題“合理存款”)

  此時師再舉簡單例子1:如果只有10000元,而且生活還有用錢的,能不能直接把錢全部存定期6年?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說明。簡單例子2:如果有100000元,平時不怎么用錢的,能不能拿10000元存進銀行進行定期存六年?

  最后總結:合理存款,并不是利息越多越好,要結合實際選擇最為符合自己的存款類型才是最為合理的。

  【設計意圖:本課的研究的內容是“合理存款”,不單單是要存款,關鍵在于存款的合理性,除了選擇存款的種類和合適的存期,存款的前提和存款目的也是合理存款需要考慮的因素,讓生了解合理存款并能真正的做到合理存款】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2、會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4、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1、教法

  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找圖書管理員的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感知確定位置的方法。

  2、學法

  積極參與法,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理解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并積極參與動手操作活動,提高看圖能力。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

  1)學校讓我們班推薦一位同學到學校圖書室做圖書管理員,老師已經選好了,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2)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是第三組的。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他可能是哪幾位同學?如果要找到這位同學,還要知道什么條件?

  3)這位同學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方法。

  1)板書課題: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2)設計意圖:通過談話中引入數(shù)學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1教學圖。

  讓學生觀察圖,說說張亮同學坐在第幾列?第幾行。

 。ㄘQ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

  (2)張亮同學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數(shù)對來表示(2,3)。

 。3)讓學生用數(shù)對表示王艷和趙強的位置。

  王艷(3,4)趙強(4,3)

 。4)小結。

  確定一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要考慮兩個要素:第幾列和第幾行。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第幾列第幾行的判斷方法,經歷應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2、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課件出示電影院和電影票的圖片。出示題目:舉出生活中確定位置的例子,并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電影院用電影票來確定位置,電影票一般都寫著“幾排幾號”,“排”表示行,“號”表示列。比如“3排7號”用數(shù)對表示是(7,3)。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fā),選擇學生感舉的事物,提出相關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教學例2。

 。1)認識方格圖。

  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指導學生觀察圖。

  這幅動物園示意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以下幾點不同:一是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二是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三是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注了0,1,2,…,6;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數(shù)對表示圖中各場館的位置。

  提問1:我用了數(shù)對(3,0)來表示大門的位置,你們知道我是怎樣想的嗎?

  大門在示意圖中處于“豎線3,橫線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數(shù)對(3,0)來表示

  你們能用數(shù)對表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熊貓館(3,5)大象館(1,4)猴山(2,2)海洋館(6,4)

 。3)根據(jù)數(shù)對標位置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事例認識和理解位置與坐標中數(shù)值的對應關系,讓學生不但會用數(shù)對描述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位置,還會描述坐標圖上的物體的位置。

  三、鞏固運用

  1、小游戲:看誰反應最快。

  老師說出一組數(shù)對,相應的同學要在3秒內起立。

  2、做一做。(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如何用數(shù)對來確定位置,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時,數(shù)對中的前一個數(shù)表示第幾列,后一個數(shù)是表示第幾行。

  五、板書設計

  1、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2、豎排叫做列從左往右

  3、橫排叫做行從前到后

  4、張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4

  第一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展開圖,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和對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及其常用的計量單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觀念,會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驗證、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4、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觀念,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時安排:

  14課時

  第1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1)

  教學內容:P1、2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來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點、線、面的特

  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及正方體的棱,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的能力及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課前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具和學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學例1

 。1)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學生交流。

 。2)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

  長方體有幾個面?分別是哪幾個面?

  每個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結果。

  教師指出:因為我們最多只能看見它的三個面,所以在畫長方體的時候一般畫三個面。

  教師指導學生畫長方體的立體圖,并介紹它的棱與頂點,學生和教師一起操作。

  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個學生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認識一下,并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及時板書。

  頂點:8個

  棱:12條,分三組,每組的長度相等。

  面:6個,相對面的形狀完全一樣。

  學生對照自己的教具再說說長方體的點、線、面的特征。

  教師進一步介紹學生認識長、寬、高并板在圖中板書。

  2.完成相應的練一練

  3.完成練習三的第1題

  學生直接在小組里交流。

  二、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教學例2

 。1)出示正方體的教具,問: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們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讓學生模仿例1的學習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體的特征。

 。2)交流學習的結果,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3)比較長、正方體的特征的異同

  學生根據(jù)板書,結合立體圖形,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討論的結果,教師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2.完成相應的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

  指名學生口答,集體評講。

  2.完成練習一的第3題

 。1)學生觀察后判斷哪個是長方體?哪個是正方體?

  (2)學生直接口答。

 。3)重點說說其余的幾個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練習一的第4題

  讓學生先分別指出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哪條線段,然后說

  說各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一的第4題。

  教學反思

  第2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

  教學內容:P3例3、“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一第5-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根據(jù)所給的長方形

  的特征判斷它們能否組成長方體或正方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立體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認識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

  課前準備:剪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

  指名說說,全班交流補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學們說的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什么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進行學習。

  出示正方體紙盒:

  你能夠沿著這個正方體的棱把這個正方體紙盒剪開嗎?

  要求:剪的時候要沿著棱剪,并且各個面要互相聯(lián)在一起。

  學生嘗試操作。

  小組里交流。

 。2)這個長方體紙盒你也能夠沿著棱把它剪開嗎?

  學生獨立操作。

  看看長方體的展開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觀察交流。

  追問:你能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嗎?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標注完后引導學生具體說說思考的過程。

 。4)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動手操作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6題

  學生小組交流,獨立操作驗證。

  2.完成練習一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學有余力時可完成思考題

  啟發(fā)學生思考: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需要幾張硬紙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大小有什么聯(lián)系?

  讓學生通過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為今天學習的內容什么是重點?

  五、作業(yè)

  1.練習一第5、8、9題。

  2.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紙盒。

  教學反思

  第3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1)

  教學內容:P6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表面積的含義,能正確計算6個面完整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談話:前兩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際有什么關系?他們可以分為幾組?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6: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嗎?

  追問: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與這個長方體各個面有什么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在交流中明確: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就可以了。

 。2)啟發(fā):請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模型思考,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可以怎樣計算這六個面的面積之和?

 。3)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4)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要根據(jù)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

  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談話: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形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

 。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

  (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jù)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

  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

  我們剛才在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三、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

  2.做練習二第1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

  3.做練習二第2題

  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果來解答第(2)題。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樣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

  五、作業(yè)

  練習二第3、4題。

  教學反思

  第4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2)

  教學內容:P7例5和“練一練”,練習二第5-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學會運用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求物體的4

  個或5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增強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誰能說說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指名回答。

  提問:長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讀題。

  啟發(fā)思考:要求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樣計算呢?

  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選擇一種想法算出結果。

  集體交流訂正。

  2.出示練一練

  讀題后啟發(fā)學生思考:

  這兩個紙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紙板是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5題

  直接在書上填寫。完成后集體核對。

  2.完成練習二第6題

  學生自己讀題。

  啟發(fā)思考:解答這個問題是求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根據(jù)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獨立解答。

  3.完成練習二第8題

  先畫出昆蟲箱的示意圖。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需要木板和紗網(wǎng)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別求的是幾個面的面積?哪幾個面?

  4.完成練習二第9題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說說如果要給教室進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積?再結合題目進行解答。

  學生列式,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業(yè)

  練習二第5、7題

  思考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學反思

  第5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1)

  教學內容:P10-11例6、例7,“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是占有空間

  的,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能直觀比較物體體積或容器容積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觀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課前準備:直尺,木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6

  1.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教師按書中過程操作。問:為什么會剩一些水?引導學生認識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間。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體呢?再實驗。

  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2.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小的。

  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邊操作邊講述:一個里邊放荔枝,一個里邊放桃。想一想:哪個里面放的水會多些?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想一想,兩個杯里都裝了物體,為什么倒進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學生交流。

  小結:物體不僅占有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體積的含義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水果,問:哪個占的空間大?把它們放在同樣大的杯中,再倒?jié)M水,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大?

  學生獨立思考后讓同組的同學交流。

  通過剛才的三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揭示體積的含義,并讓學生舉例。

  二、教學例7

  1.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子,拿出書盒里的書,問:你能看出哪個盒子里的書的體積大一些嗎?

  教師講述容積的含義,并問:這兩個盒子,哪個的容積大,為什么?

  2.完成“試一試”。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2題.

  先做第1題:直接判斷,并讓學生從體積、容積的含義上說明原因。再做第2題,讓學生從容積的含義上進行解釋。

  2.完成練習三第1-4題

  四、全課小結: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

  教學反思

  第6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2)

  教學內容:P12-13例8和“練一練”,練習三第5-10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實際大

  小的表象,能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

  2.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歷觀察、思考、探究等學習活動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

  課前準備:棱長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體各一個。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長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各一個,1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一個,學生每人準備6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誰能說一說什么是體積,什么是容積?

  指名說說,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如例8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你能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體積嗎?

  指名回答。

  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知道他們哪個的體積大嗎?

  學生猜測。

  當學生有爭議時,引導:

  想一想,我們學習平面圖形時,是怎樣比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突出:可以想把它們分割成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再進行比較。

  小結:為了準確測量或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同樣大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

  我們已經知道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根據(jù)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體積單位嗎?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逐次板書:常用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隨板書出示相應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

  認識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請同學們取出自己帶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觀察它們的形狀、大小,量一量它們的棱長各是多少。

  板書: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認識立方米.

  先讓學生根據(jù)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個怎樣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

  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

 。3)說明:升和毫升也是體積單位。不過它是用來計量液體的體積的。

  直觀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

  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同桌互相說一說,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6題

  指名說說三個圖形分別表示什么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3.完成練習三第7題

  學生自己數(shù)一數(shù),集體交流。

  4.成練習三第8、9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完成練習三第10題。

  學生觀察,根據(jù)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這些木塊擺放的情況,瑞得出體積是多少。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三第5題和思考題

  教學反思

  第7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

  教學內容:P16-17例9、例10,“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數(shù)學活動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

  計算它們的體積,并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課前準備:學生每人準備30個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可分割的長方體模型,問:你能告訴大家它的體積是多少?

  說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分割演示后設疑,并揭示課題。

  二、操作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出示例9,要求學生四人一組,用準備好的正方體搭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并編號。

  2.讓學生觀察并交流。

 。1)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用了幾個小正方體,怎樣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3)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3.在小組里根據(jù)拼搭的長方體的數(shù)據(jù)填表。

  長/厘米

  寬/厘米

  高/厘米

  正方體的個數(shù)

  體積/立方厘米

  長方體1

  長方體2

  長方體3

  長方體4

  根據(jù)表格,引導分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拼搭出的長方體的體積跟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

  4.引導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三、再次探索,驗證猜想。

  1.出示例10,讓學生擺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并提問: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

  2.讓學生動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數(shù)一數(shù),看看一共用多少個正方體。

  3.課件演示。

  4.如果讓你擺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你能說出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嗎?

  四、引導概括,得出公式

  1.你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

  交流得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板書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

  2.啟發(fā)引導

  正方體是長方體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讓學生嘗試,再交流得出,并閱讀26的說明。

  五、應用拓展,鞏固練習

  1.做“試一試”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先說說公式,再說說是怎樣列式的。

  做“練一練”第1題。

  先觀察,后獨立計算。

  2.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選擇幾個式子說說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3.做練習四第1題

  學生獨立解決后由學生逐一評講。

  六、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2、3題。

  教學反思

  第8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

  教學內容:P18例11和“練一練”,練習四第4-8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進一步溝通正方體和長方體體積公式,并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

  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這一公式,會用次公式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通過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長5米、寬4米、高4米

 。2)棱長5厘米

  2.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它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呢?

  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通用的體積計算公式

  1.出示例11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對照公式,問:這里的長×寬和棱長×棱長分別求的是什么?

  你能指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嗎?怎樣求它們的底面積?

  2.小組討論;如果已知長方體的底面積和高,能求出長方體的體積嗎?怎樣求?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如果已知正方體的底面積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體的體積呢?怎樣求?教師板書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3.完成“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先計算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第2題,問: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利用哪個公式來計算體積?

  學生各自計算,指名板演,共同評議。

  三、鞏固提高

  1.做練習四第5題

  學生分析后獨立計算,集體評講。

  2.做練習四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3.做練習四第7題

  讀題理解題意,用方程獨立解答,交流訂正。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四第4、8題。

  教學反思

  第9課時: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

  教學內容:P19例12和“練一練”,練習四第9-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

  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會正確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

  2.讓學生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

  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根據(jù)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你能猜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

  二、自主探索,驗證猜測

  1.教學例12

 。1)掛圖出示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

 。2)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

 。3)用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

  學生分別算一算,然后在班內交流。

 。4)根據(jù)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5)誰來說一說: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學生小組討論,班內交流

  3.小結:你能說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4.你能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解釋為什么1升=1000毫升呢?

  三、鞏固深化

  1.出示練一練的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

  班內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2.出示練習四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班內交流。

  出示練習四第10-12題

  學生獨立完成,班內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出示練習四第13題。

  學生讀題,思考:兩個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兩個長方體的什么?獨立完成,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14題

  教學反思

  第10課時: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

  教學內容:P21-22練習四第15-19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掌握體積及容積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會正確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

  2.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

  教學難點: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復習

  1.我們已經學過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我們已經學過的容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3.容積和體積單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15題。

  讓學生先分別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再讓學生分別算出它們的體積和表面積。

  集體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16、17題。

  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紙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分析后逐題解答。

  3.做練習四的第18題

  求第1個問題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條”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再分析的基礎上逐題解答。

  三、本節(jié)課總結

  四、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四的第19題。

  五、指導解答思考題。

  讀題后討論:“表面積比原來增加56平方厘米”是哪部分的面積?這部分面積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嘗試解答。

  六、閱讀“你知道嗎”內容。

  教學反思

  第11課時:整理與練習(1)

  教學內容:P23“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熟練進行體積和容積單位間的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

  解決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對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

  教學難點:對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整理

  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聯(lián)系?

  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分別指什么?常用的體積和容積的單位有哪些?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解決有關表面積的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

  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正方體體積公式和她有什么聯(lián)系?

  學生逐題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

  二、練習與應用

  1.做練習與應用的第1題

  先判斷是什么立體圖形,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估計哪個立體圖形的體積最大,再計算它們的體積。驗證自己的判斷。

  分別計算它們的表面積。

  2.做練習與應用的第2題

  讀題,仔細觀察,讓學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次的讀數(shù)分別是多少?這能說明什么?增加的實際上是什么體積?

  3.做練習與應用的第3題

  讓學生先說說名數(shù)互化的方法,再觀察每題是把什么名數(shù)改寫成什么名數(shù)。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4.做一個長8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至少需要鐵絲多少厘米?(接頭忽略不計)。如果做一個棱長6厘米的正方體呢?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評講。

  5.用一根長48厘米的鐵絲做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最大是多少?如果改做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體,高應該是多少?

  學生自己解答,求高時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

  6.小結

  三、課堂練習

  1.0.2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820立方分米=()立方米

  3200立方厘米=()毫升=()升

  5.14升=()毫升=()立方厘米

  2.用72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正方體框架,框架的棱長是多少?所有

  的面貼上紙,要貼多大的面積?所占的空間是多大?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與應用”第4-6題。

  教學反思

  第12課時:整理與練習(2)

  教學內容:P24-25“練習與應用”第7-10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練習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我們來說說它們的實際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時要用到這些知識?下面這幾道題中哪些知識的應用?

  1.做練習與應用的第7題

 。1)學生讀題,討論:這兩個問題分別求的什么?

  (2)學生回答后獨立計算。

  集體評講。

  2.做練習與應用的第8題

 。1)學生讀題,獲取題中已知信息。

 。2)說說問題實際上是求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評價。

  3.補充練習

 。1)一個無蓋的正方體硬紙盒,棱長4.5厘米,做這個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它的容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汽油桶,高0.5分米,底面是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做這個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如果每升油2.5元,這桶汽油價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計)

 。3)把一個棱長60厘米的正方體鋼材,鍛造成橫截面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長方體鋼材,鍛成的長方體鋼材長多少米?

  以上各題,學生讀題后各自練習,集體評講。

  4.完成思考題

  先讓學生思考: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三面涂色?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二面涂色?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一面涂色?

  然后再根據(jù)它們所在的位置去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

  二、課堂練習小結

  三、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與應用的第9、10題

  教學反思

  第13課時:整理與練習(3)

  教學內容:P25“探索與實踐”第11-13題。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中再次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和棱的特點。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

  3.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教學重點:數(shù)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第11題

  可以先出示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觀察它的特征

  引導學生思考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時,應該怎樣選料。

  做好后組織相應的展示和交流,讓學生介紹自己選料時的思考過程

  二、練習與應用第12題

  出示學生在課前收集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交流。

  三、評價與反思

  先讓學生閱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后回憶學習每部分內容時的表現(xiàn),對自己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

  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四、作業(yè)

  練習與應用第13題及思考題。

  教學反思

  第14課時:表面涂色的正方體

  教學內容:P26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積累由特殊到一般尋找數(shù)學規(guī)律的數(shù)學經驗。

  2.進一步培養(yǎng)用分類計數(sh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找出小正方體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一面、兩面、三面涂色小正方體個數(shù)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規(guī)律。

  課前準備:27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課前,我們通過魔方認識了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相關情況,誰能說說在魔方中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別處在魔方的什么位置?能不能通過旋轉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部分移到兩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

  看來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確定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跟表面涂色有關的正方體的計數(shù)問題。

  板書:分類計數(shù)。

  課件出示問題:

  把一個表面都涂上顏色的正方體木塊,切成64塊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二、探究正方體中表面涂色的小正方體

  (一)棱長為4的正方體

  提問: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體才會是三面涂色的?(課件顯示)閉上眼睛想一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什么位置。

  提問: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課件顯示)

  這個數(shù)據(jù)可以通過怎樣的計算獲得?

  提問: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課件顯示)這個數(shù)據(jù)該通過怎樣的計算獲得?

  追問: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這樣的小正方體處在什么位置?它的個數(shù)該如何計算?

  引導:將大正方體剝去“表皮”,剩下的是什么樣子?

  指出: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的中間。

  兩種算法:64—8—24—24=8(個),2×2X2=8(個)。

  操作教具,驗證學生的發(fā)現(xiàn):

  (1)將處在頂層的4個頂點上的4個小正方體從教具中取下,讓學生見證“三面涂色”。

  (2)將處在非底層的8條棱上的16個小正方體取下,讓學生明確計算方法、見證“兩面涂色”。同時追問:還有的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

  (3)取出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廳體,讓學生明確計算方法,見證“一面涂色”。(4)呈現(xiàn)“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由8個小正方體組成的棱長為2的正方體)。

  (5)將最底層的小正方體按類歸位,驗證計數(shù)的結果及計算方法。

  要求:將正方體的棱長各種正方體的個數(shù)及計算方法填在活動記錄表。

  引導:計算所需的數(shù)據(jù)與原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關系?

  (二)棱長為3的正方體

  學生自主完成,將探究結果填在活動記錄表。完成后指名匯報交流。

  (三)棱長分別為5、6的正方體

  學生自主完成,將探究結果填在活動記錄表,并在小組內交流。

  投影呈現(xiàn)學生的活動記錄結果,通過課件呈現(xiàn)實物加以驗證。引導學生初步發(fā)現(xiàn)正方體表面涂色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

  (四)棱長為a的正方體

  提問:如果棱長為n,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幾個?兩面涂色、一面涂色和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個數(shù)分別怎樣表示?

  (五)延伸思考

  課件出示問題:將一個長7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木塊表面涂色后,切成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三面涂色、兩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木塊各有幾個?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學習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分配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探索意識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通過對多種方法之間聯(lián)系的探究,滲透數(shù)學的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進一步溝通倍數(shù)、份數(shù)、分數(shù)、比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按比分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復習意義

  1、六年級二班有30人,六年級三班有24人,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 30+24= 和 30—24= 差

  30÷24= 倍數(shù) 比 30:24= 5:4

  你們看,我們可以把一個分數(shù)轉化成份數(shù)和比,看來分數(shù)、份數(shù)、比之間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它們可以相互轉化。

  二、 出示情景,設計分配方案。

  1、學校為六年級二班、三班學生配備了課外書,已知二班有學生30人,三班有學生24人,你認為應怎樣分配比較合理?

  學生討論分配方案

 。1)預設:平均分。

  按人數(shù)的多少分配比較合理

 。2)討論: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公平?

 。3)按人數(shù)分,也就是按幾比幾分呢? 30:24

  是最簡比嗎?

  30∶24= 5∶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并不是平均分,常常需要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就是按比分配!

  板書課題:按比分配

  2、出示例題:如果學校準備了這種兒童讀物90本,二班和三班人數(shù)的.比是5:4,

  每個班級各應分配多少本?

  3、學生試做。

  要求:

 。1)自己動筆試算,畫出簡單的分析圖或用文字說明你的思路。

 。2)想辦法驗算。

 。3)組內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課堂反饋

  預設:

 、 5+4=9 90÷9×5=50 90÷9×4=40

  說明:學生驗證時可能出現(xiàn),只是把結果相加得90,就認為是對的,遇到這種情況要組織學生討論。

 、 5+4=90 90×5/9=50 90×4/9=40

  ③ 90÷(1+4/5)=90×5/9=50 90-50=40

  或 90÷(1+5/4)=90×4/9=40 90-40=50

  5、溝通聯(lián)系。

 。1)比較兩種解題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分別想一想,5/4、4/5、4/9等分數(shù)分別表示的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反饋:5/4、4/5表示的是兩個班份數(shù)與份數(shù)之間的關系,4/9、5/9表示的是六(2)(3)班與總份數(shù)之間的關系,不管哪種方法都是求9份中的4份、5份是多少?

  第一種算法實際上是把比轉化成了份數(shù),先算出1份數(shù),再分別算出幾份數(shù),第二種算法實際上是把比轉化成了分數(shù),先找出各部分量分別占總量的幾分之幾,再用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方法、完善認知。

  1、我校合唱隊共有學生48人,男,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1∶3,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2、用200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捏之前怎么分配橡皮泥呢?圓柱、圓錐各需要橡皮泥多少立方厘米

  3、上個月支出的3600元中,用于伙食費、還房貸和其他方面的錢數(shù)的比是5:4:3,伙食費和還房貸一共要用多少元?

  A、3600×+3600× B、3600÷(5+4+3)×(5+4)

  C、3600× D、3600÷

  4、用長120厘米的鐵絲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5、世界三大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消費總量的 比是8∶12∶7 ,全世界茶消費總量大約是400萬噸,其他兩種飲料的消費量各是多少萬噸?

  【提示:先自己讀一讀題目。想一想此題與前幾道題的區(qū)別。

  【找準所給已知量與它相對應那個份數(shù)(分率)!

  作業(yè):12周歲的兒童頭部與以下部分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回家測出你的身高,算算自己頭部的長度,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

  四、談談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數(shù)學思想等)。

  板書設計:

  按比分配

  4+5=9 4+5=9

  90÷9×5=50(本) 90×=50(本)

  90÷9×4=40 (本) 90×=40(本)

  答:六年級二班應分配50本,三班應分配40本。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1-11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1-13

小學六年級教案數(shù)學教案01-05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04-04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經典教案05-11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5-29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比教案12-06

認識比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01-18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12

六年級小學數(shù)學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