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時間:2024-08-04 08:49:1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測量》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身高尺測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確的測量身高的方法。

  2、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yǎng)、運動、睡眠等)

  3、培養(yǎng)幼兒的測量興趣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精神。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6、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身高尺、鉛筆、記錄好身高的表格與空表格各一張、幼兒測量身高的錄像片段、記錄紙。

  教學重難點:

  掌握正確的量物方法,會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

  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動過程:

  (一) 比較剛進幼兒園時的身高與現(xiàn)在的.身高的不同,體會自己長高了

  1、 剛進幼兒園時你有。

  多高?我們班誰最矮?誰最高?

  2、 現(xiàn)在你長高了多少?誰長得最快?(充分利用課前幼兒的記錄表)

  小結(jié):每個小朋友在進園的時候都是小小的個子,小朋友是最高的,小朋友是最矮的,F(xiàn)在每個人都長高了,說明我們都長大了。

 。ǘ 了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1、 你現(xiàn)在有多高?(出示預先測量的數(shù)據(jù))

  2、 和老師給你們測量的結(jié)果會一樣嗎?(比較與正確數(shù)據(jù)間的差距)

  3、 為什么測量的結(jié)果會不一樣呢?(觀看錄像,幫助幼兒體會正確的測量方法)

  小結(jié):測量的方法不對,測量的結(jié)果會不正確。人是否站直、尺是否放平、穿鞋與否、女孩辮子的高度等都會影響測量的結(jié)果。(幼兒互相測量,再次體會正確的測量方法)

 。ㄈ 交流討論,體會健康的生活方式

  1、 你長高了嗎?長高了多少?為什么有的人長得快,有的人長得慢?

  2、 怎樣才能快快地長高、長大?(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營養(yǎng)、加強運動、保證睡眠可以幫助我們快快地長高長大。

 。ㄋ模┯懻摻】档纳罘绞

  我們小朋友為什么有的長得高,有的長的矮?怎樣才能讓自己快快長高呢?

  小結(jié):影響長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強營養(yǎng)、多運動,保證足夠的睡眠都可以幫助我們快快長高。

  活動延伸:

  在區(qū)角活動中讓幼兒繼續(xù)用正確的方式測量他人的身高,布置“成長快樂”的宣傳畫,請幼兒到中班和小班進行健康宣傳。

  活動反思:

  數(shù)學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與生活聯(lián)系。設計與幼兒密切聯(lián)系的事件,讓幼兒將自己生活中的知識帶到活動中,使幼兒感到無比的親切。“體驗數(shù)學”是現(xiàn)代數(shù)學課堂教學所倡導的,體驗是指參與特定的數(shù)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經(jīng)驗,是一種有認知、情感和行為參與的學習活動。體驗對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性。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指尖上,整節(jié)活動幼兒動手操作,合作互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鞏固新知,形成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百科:女孩比男孩身高發(fā)育的早,在12-13歲為快速增長時期,到19-23歲開始停止增長,而男孩身高發(fā)育的晚,在15-16歲為快速增長時期,到20-24歲停止增長,四肢長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長了。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初步感知溫度計熱脹冷縮的科學原理。

  2.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記錄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yǎng)測量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氣溫計、體溫計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水溫計,記錄卡,筆,每組提供冷水、熱水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請幼兒通過觀察、觸摸,比較兩杯水的溫度

  1.第一次比較: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

  看一看、摸一摸,從而發(fā)現(xiàn)熱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顯感覺到冷熱溫度不同,且熱水杯口冒有熱氣。

  2.第二次比較:兩杯溫水。

  發(fā)現(xiàn):兩杯溫水無法通過觀察和觸摸等直觀測量的方法比較溫度的不同。

  (二)認識水溫計,觀察它的結(jié)構(gòu),并學習認讀、記錄溫度

  1.思考: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測量出兩杯水的確切溫度?

  出示水溫計,并知道它可以測量水的溫度。

  2.仔細觀察水溫計,說出它的結(jié)構(gòu)特征:玻璃管子、紅柱子、數(shù)字。

  學習認讀、記錄溫度。

  提問:“溫度計里的紅柱子和數(shù)字有什么用?”

  講解:玻璃管子上的數(shù)字是刻度,紅柱子叫液柱,液柱指示的數(shù)字就是溫度,我們可以用溫度單位“℃”來記錄,讀作攝氏幾度(教師出示標有℃的卡片)。

  (三)幼兒操作活動:測量并記錄水溫

  1.教師用水溫計示范測量,并記錄水溫。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把水溫表紅色的一端放進水中,觀察紅色液柱的變化,當液柱停止上升時,才可以讀出溫度數(shù)。注意,讀數(shù)時眼睛的視線要與液柱持平,也不可以把水溫計從測量的液體中取出再讀數(shù),這會使測量結(jié)果不準確。

  2.指導幼兒第一次操作,測量泠水溫度并記錄。

  (1)在測量前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溫度計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別容易碎,請小心使用。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了解孩子碰到了什么困難?是否想到解決辦法?

  (3)組織幼兒交流:你是怎么使用溫度計的?怎樣觀察的?怎樣記錄的?碰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解決的?

  3.指導幼兒第二次操作,測量熱水溫度并記錄。

  4.比較兩次測量結(jié)果,感知水溫計熱脹冷縮的工作原理。

  提問:“剛才我們分別測量了冷水和熱水的溫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交流:溫度計中的紅柱子的長度會發(fā)生變化。

  進一步討論:液柱是怎么變化的呢?從冷水到熱水怎么變?從熱水到冷水又會怎么變呢?

  老師小結(jié):這就是熱脹冷縮現(xiàn)象,溫度計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設計發(fā)明的。

  (四)游戲——熱脹冷縮,進一步感知熱脹冷縮現(xiàn)象,體驗學習的快樂。

  師:我們來玩?zhèn)“熱脹冷縮”的游戲,好嗎?師幼一起設計“熱脹”“冷縮”的有趣動作,做一做、玩一玩。

  (五)活動延伸

  在日;顒又,練習測量室溫、體溫和記錄天氣溫度,開展“我是小醫(yī)生”等游戲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測量溫度的'興趣。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nèi)容新穎,有創(chuàng)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tài)度。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幼兒對沙石都特別的感興趣,一堆沙石足以讓幼兒興奮地玩上一整天。于是,我想以沙石為研究對象,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進行一次幼兒科學觀察與測量的活動,通過對沙石的認知和探索過程,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熟悉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和探索欲望,并在一種幼兒自由,主動的課堂氛圍中獲得新的科學認知,在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該活動還可以更進一步促進幼兒感知覺,創(chuàng)造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濃厚的科學探究興趣,為今后的科學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

  1、以幼兒熟悉的事物為探究對象,從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的主動性,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好的進行動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

  2、使幼兒充分的認識沙石的特性及他們的用途,使他們對沙石更加喜愛,同時也對身邊的其它事物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三、活動準備

  1、幼兒搜集相關的材料(兩個同樣小有刻度的杯子,分別裝著石頭和沙子);

  2、幼兒已有的關于事物體積和容積的認識經(jīng)驗;

  3、教師課前所拍攝的沙石的照片,網(wǎng)上搜集的圖片及教學課件(PPT);

  4、教室里事先準備好一些沙石和若干個沙漏斗。

  四、活動過程

  (一)認識沙石,交流經(jīng)驗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有趣的新朋友,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小黃沙和小石頭。它們還真是本領,為我們做了不少事情。。屈,老師.礁.網(wǎng)出處。老師想請小朋友來告訴我,你們覺得它們都能干什么呢?”

  讓小朋友自由膽發(fā)言,調(diào)動起每位兒童的積極性和表現(xiàn)欲望,并且用開發(fā)性提問的方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二)欣賞圖片,再度認知沙石的`用途,表達感受

  然后老師引導小朋友看屏幕上的圖片和照片,“小朋友們剛才的回答都很棒,可是老師也看到了好多沙石兄弟的貢獻,下面,請小朋友們仔細的看屏幕上的這些圖片,然后再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老師跟據(jù)不同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沙石的各種不同的用途,最后老師再稍作總結(jié)。

  (三)互動交流并動手操作分離沙石混合物

  “接下來,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我想想辦法了。小朋友仔細聽,有一天啊,一堆小黃沙和一堆小石頭在一起玩耍,玩著玩著不知怎么的,就突然抱在了一塊,分也分不開,想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可以最快的將他們分開呢?”

  老師向小朋友呈現(xiàn)一盆沙石混合物,旁邊放著若干個沙漏斗。先讓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嘗試的去分離沙和石,然后老師再引導小朋友觀察沙漏斗,“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呀,可神氣了,它的名字叫沙漏斗,別的本事沒有,可是專有一個本領,就是可以快速的把小黃沙和小石頭分離出來。老師先示范下,小朋友仔細看好了噢。”

  老師示范過后再讓小朋友們分組,然后各自示嘗試下這個方法。

  (四)測量沙石的體積

  “好棒,小朋友今天又學到了一件本事分離沙石,下面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小黃沙和小石頭的體積呢?”

  老師取出一個有刻度的透明杯子,先往杯里注入a毫升的水,記錄在紙上,然后往杯里加入小黃沙,水面上升至b毫升刻度,那么老師告訴小朋友,剛才加的黃沙的體積就是(b-a)毫升。

  “老師請小朋友用剛才的方法測量下小石頭的體積,然后把你們的答案寫下來,告訴老師!

  老師知道幼兒完成操作,然后引發(fā)小朋友思考“還有那些不規(guī)則的東西,可以用這個辦法測量呢?”然后請小朋友各自嘗試,并記錄下自己所測量物品的體積測量結(jié)果。(如:橡皮,小刀------)

  注意點:

  (1)加入物品后水不能溢出杯子外面;

  (2)所加物品必須沉入水中或懸浮。

  五、活動延伸

  準備三個同樣小的杯子,其中兩個分別放了半杯石頭,半杯沙子,若把沙子和石頭放在同一杯子里,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個好辦法,使沙子和石頭放進去同一杯子更省空間。

  六、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且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每個測量對象適合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自己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與測量對象的關系活動中應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jù)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于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制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么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jīng)驗擦亮并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shù)。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為什么測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為什么測量次數(shù)和結(jié)果不一樣?

  小結(jié):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shù)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shù)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愿意參與測量活動,體驗動手制作尺子的樂趣。

  2.能選用自然物,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測量桌子的高度,感知因測量工具的不同所帶來的測量結(jié)果的差異。會用移動手指做記號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尺子并進行測量。知道用數(shù)記號的方法說出測量結(jié)果。

  3.能認真完成測量工作,并做好記錄,能清楚地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水彩筆、鉛筆、筷子;記錄紙;長條形的白色硬紙;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一、桌子有多高——幼兒選用自然物測量并記錄

  1.用自然物測量桌子的高

  師:上次,我們用測量的方法,知道了桌子的長和寬,但我們還不知道桌子有多高。今天,我們再來量一量桌子的高。小朋友們告訴我,要知道桌子的高,我們量什么地方?從哪兒量到哪兒?桌上,老師準備了鉛筆、筷子和水彩筆,還有一張記錄表,表上也畫了這三種工具.你可以挨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按首尾相接的方法,量好后記錄在工具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分享

  師:你用了哪些工具來量?用水彩筆量,結(jié)果是幾只水彩筆長?用鉛筆量,桌子的高有幾只鉛筆長?用筷子量,桌子的高有幾只筷子長?為什么桌子的高沒有變化,而量的結(jié)果卻不一樣呢?

  小結(jié):因為我們測量的工具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所以量出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

  二、制作我的尺子

  1.嘗試用指頭量紙條的長度。

  師:我們今天做一個新的測量游戲。老師準備了一根長條,請小朋友用我們的一根手指,像老師這樣,來量一量紙條有多長。試一試,用哪個指頭最靈活方便?現(xiàn)在,自己邊量邊數(shù),紙條有幾個指頭長?

  2.對手指測量的結(jié)果進行初步的對比。

  師:剛才我們說,測量的工具長短不一樣,結(jié)果就會不一樣,但我們剛才都是用的手指頭,大家的手指頭都差不多粗細,那結(jié)果應該也差不多呀?為什么有的是12個指頭長,有的是16個指頭長,差得太遠。

  3.對測量時手指頭移動的方法進行示范,同時提示用做記號的方法,引導幼兒比較準確地測量紙條的長度。

  4.數(shù)一數(shù),我的紙條有多長?

  數(shù)自己的紙條上有幾個記號并記錄在紙上。再次對比結(jié)果。感知結(jié)果比較接近。

  三、用制作的尺子測量書

  1.師:我們的紙條上有這么多的記號,現(xiàn)在我們拿一本書,把書的長的一邊和紙條靠近,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長邊在第幾個記號那兒。你能告訴我書的長邊有多長嗎?書脊有多長呢?

  2.師:看我們畫的記號還可以量書的長度,你認為它像我們平時用的什么測量工具?

  (出示尺子)看,他們相同的地方在哪兒?什么地方不同呢?

  3.還見過什么樣的尺子?

  師:我們平時見到人們都用什么樣的尺子?他們?nèi)绻孔雷拥拈L,不管是用什么尺子,結(jié)果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尺子的記號,大家也把這些記號叫刻度,這些刻度都是一樣長做一個記號,所以,量的結(jié)果就是一樣的。大家可以用我們自己做的尺子回家量家里的東西。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精心設計了自然測量與標準尺認識的結(jié)合點,就是自己制作尺子。孩子們開始應用已經(jīng)獲得的測量方法量桌子——引導發(fā)現(xiàn)測量結(jié)果的差異——了解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結(jié)果各異帶來的弊。劝l(fā)尋找辦法解決問題的欲望)——用手指做記號在長條紙上——比較結(jié)果的一致性——嘗試測量書本,發(fā)現(xiàn)測量結(jié)果的一致性——領悟出這就是自制的尺子——尺子就是為了精確測量而發(fā)明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這樣層層遞進,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帶著問題探索,最后解決問題并頓悟,了解標準尺誕生的'原因,以及標準尺制作的初步原理。活動的價值由此得到凸顯,孩子們在整個的活動中,參與積極,師生有效互動,取得很好的效果。整個活動,我引領孩子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經(jīng)驗的逐步積累都為孩子的進一步探索和發(fā)現(xiàn)提供了可能。

  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在于,孩子前期測量方法的經(jīng)驗積累還有差異,活動結(jié)束時還有部分幼兒未達到最后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的個別指導,在延伸活動和活動區(qū)活動中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活動評析:

  本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測量活動人手,通過易位或替換過程,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部分與整體的相互關系以發(fā)展幼兒的空間能力。整個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圍著測量層層展開活動,并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探索的欲望。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對單位體系的認識,又分散了連續(xù)的整體(如被測的物體)分解成可以置換的小單位難點。使幼兒在完成任務之后獲得成功的快樂,活動從充分提高幼兒的自信心這個意義上說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養(yǎng)成動手動腦、手腦并用的好習慣對數(shù)的活動產(chǎn)生興趣;

  2、發(fā)展、比較、分析、觀察、判斷的能力;

  3、能選擇自然物做工具,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遠近等,得到關于測量的感性經(jīng)驗。

  活動準備:

  火柴棒、測量用的長短不一的小棒、圖書、繩子、尺子、記錄紙。

  活動過程:

  1、利用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叔叔阿姨帶著測量工具,比圖:尺子、測繪議等進行測量工作如測量馬路的.長和寬,房屋的距離等,今天我們來做小小測量員,來測量桌面、書或其他東西的邊長;

  2、學習測量的方法:

  教師示范用鉛筆測量黑板的邊長重點講解測量的方法:開始測量時要對齊物體的邊角,測量一次用粉筆做記號,下次就從此為起點,最后把測量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讓幼兒選擇火柴棒來測量一本書的邊長,并記錄下來,可以讓幼兒互相交流,因為各種書不一樣所以測量結(jié)果也不一樣。再讓每組幼兒選擇長短不一的小棒來測量桌子邊長,記錄結(jié)果有幾個小棒這么長。

  4、拓展活動,幼兒自由選擇操作。

  活動反思:

  由于幼兒個體差異,個別兒童性格孤立,不愿參加活動,測量工具及種類投入量如何把握,讓孩子帶著問題測量,并且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問題。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jié)果。

  2、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結(jié)果的關系。

  3、愿意用測量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標遇到的`簡單問題。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指導要點1、提供小棒、吸管等測量工具,人手一份記錄表/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桌子的一邊有多長,有多寬?長比寬長多少?我們要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2、教師示范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記號,記錄次數(shù)。

  3、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和寬度,并記錄結(jié)果。

  4、交流和比較各自的測量結(jié)果。

  5、組織幼兒討論:

  大家的結(jié)果一樣嗎?為什么?說一說分別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樣。引導幼兒得出結(jié)論:工具不同,結(jié)果不同;工具長,次數(shù)少;工具短,次數(shù)多。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的正確方法。

  2.能用數(shù)字記錄測量的結(jié)果,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jié)果的關系。

  3.愿意用自然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吸管,稻草,絨條,筆,圍巾圖片(紅色圍巾和粉色圍巾),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話題,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掌握正確測量的方法。

  (一)教師以“買圍巾”為話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幼兒知道用自然物“吸管”來可以測量圍巾的長度。

  師:我想買一條圍巾的長度是“5個吸管一樣長”的圍巾。你們猜猜看哪條圍巾可能是老師想買的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呢?(引導幼兒說出“量一量”)

  小結(jié):我們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

  (三)師幼討論測量的方法,并引導幼兒動手操作。

  1.師:我們應該怎樣操作才能準確地測量出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呢?

  2.師幼討論,請個別幼兒示范

  3.小結(jié):吸管要放在圍巾的下面,以圍巾的一頭“對齊”(對齊就是要讓吸管的最邊上要跟圍巾的最邊上在同一條直線上)

  4.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很多方法,現(xiàn)在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兩條圍巾,還有許多的吸管,請小朋友們幫老師量一量到底哪條圍巾才是老師想買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聲討論;聽到音樂聲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師觀察指導,幫助幼兒理解正確測量的方法并指導幼兒借助筆做記號。

  (四)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1.提問: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結(jié)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示范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中的問題:每次測量時頭尾沒有銜接好,有的空了很長,有的重疊在一起了。

  3.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幫助幼兒直觀感知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先從圍巾的一頭對齊開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鉛筆做個記號,移動吸管從記號開始接著往下量,注意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記號。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創(chuàng)設“買圍巾”的情境,很好地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系列問題啟發(fā)幼兒用“量一量”的辦法解決老師遇到的難題,在教給幼兒正確的測量方法之前,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并試著量一量,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二、教師出示吸管、絨條、稻草作為測量工具,正確的測量同一條圍巾,并用數(shù)字記錄結(jié)果。

  (一)教師出示多種測量工具,激發(fā)幼兒操作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除了帶吸管來測量圍巾,還帶來了別的東西來(出示吸管、絨條、稻草等測量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F(xiàn)在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幫老師量一量這條圍巾的長度,用上我們剛才學的測量方法準確地測量。

  2.介紹記錄表。

  (二)教師引導幼兒正確測量,并學會用數(shù)字記錄。

  1.提出操作要求:(1)先用一種測量工具測量,測量完記錄,再用另一種工具測量記錄;(2)聽到音樂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教師引導幼兒感知測量工具的長度與測量數(shù)字的關系。

  引導語:小朋友們剛才測量時有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1.引導幼兒觀察并分享交流(1)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和記錄結(jié)果,提問:為什么測量結(jié)果不一樣?用這兩個工具測量出來的結(jié)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小結(jié):原來我們測量的圍巾長度是一樣的,只是測量工具的長度不同,所以結(jié)果不同,長度越長,量的次數(shù)少,長度越短,量的次數(shù)多。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在幼兒了解測量方法之后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測量的方法,同時通過觀察、比較測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測量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自然測量來解決問題。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很多種物品來測量,小朋友們都學會測量和記錄了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測量的,我們就可以用今天學的測量方法來解決問題。

  【評析:通過學習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把測量經(jīng)驗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動延伸:

  師:老師會把圍巾放在益智區(qū),小朋友們試一試還可以用什么測量?并記錄下測量的結(jié)果。

  活動反思《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目標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嘗試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的過程。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和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充分發(fā)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它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jīng)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針對本次大班數(shù)學活動《自然測量》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9

  教材簡析:

  測量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科學內(nèi)容,以往的測量活動大多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測量工具如:筷子、繩子、粉筆、吸管等,讓幼兒進行測量的,他們的思維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師所提供的工具內(nèi),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可供幼兒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們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兒卻能夠去發(fā)現(xiàn)。

  設計理念:

  本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將幼兒身邊的事物"桌子"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自主的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進而創(chuàng)造,從而獲得測量的正確方法與經(jīng)驗,從中體驗經(jīng)過他們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而獲得的成功,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目標:

 。.幼兒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記錄測量結(jié)果。

 。.幼兒能積極動腦,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蠟筆、紙人手一份

 。.桌子八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我們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們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們知道這些桌子有多長嗎?

  那就讓我們自己動腦去量一量吧!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幼兒生活中,可以用來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動一開始我以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來導入,直接進入正題,通過問題"桌子有多長"一下子調(diào)動起幼兒的興趣,讓孩子尋找身邊的測量工具并積極地去動手操作,解決疑問。]

 。ǘ┯變哼M行測量,自己動腦尋找量具進行測量。

  量完后提問:

  1.你剛剛是用什么量的?(幼兒介紹自己使用的量具)

 。.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請你來給大家示范一下。(請多個幼兒回答并示范)

  3.你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么樣?(每請一個幼兒示范后,讓其他幼兒評價一下)

 。.教師與幼兒一同總結(jié),從而得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從左往右或者從上往下開始測量,如果長度不夠,做好標記,再從標記處接著往下量。

 。劢淌依锟晒┯變哼M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兒紛紛尋找測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蠟筆盒等等,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測量,充分發(fā)揮了孩子們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交流的過程則是讓孩子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做法,教師始終支持孩子的活動,只作適當?shù)囊龑,不同的做法其實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終孩子在交流評價的過程中找到了正確的測量方法。這樣的過程讓幼兒感到是他們自己在獲得經(jīng)驗,獲得知識,而不是老師說教、灌輸給他們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

 。ㄈ┯變旱诙尾僮鳎涸俅螠y量桌子的長度,并記錄測量結(jié)果。

  師:現(xiàn)在老師要請你們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長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測量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你記錄的結(jié)果要自己看得懂,別人也要看得懂。

  1.幼兒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指導。

 。玻闶怯檬裁戳康模吭趺戳康?你量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讓幼兒出示測量記錄表)

 。常銈冇袥]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呢?為什么同一張桌子,你們量了之后記錄下來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幼兒討論后回答)

 。.教師小結(jié)(邊演示邊操作):雖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來的桌子的長度還是一樣的!

  5.介紹常用的測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環(huán)節(jié)是對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鞏固。有了第一次的測量經(jīng)驗,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增加了難度,讓幼兒用和第一次不一樣的方法測量,而且還要記錄。記錄的過程也是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能力的體現(xiàn),因為幼兒由于能力差異,記錄的方式會不一樣;顒釉诖酥饾u深入,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即"為什么同一張桌子測量記錄的結(jié)果卻不一樣"然后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原來是測量的工具不一樣,但桌子的實際長度是不會變的,教師同時適時的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測量工具,拓寬孩子的經(jīng)驗。教師始終都是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只在關鍵時刻用問題來引領幼兒,起一個"推一把"的作用。]

 。ㄋ模┯變鹤杂蛇x擇測量對象,進行測量并記錄。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去量一量,你還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時候,把你量的對象、量時用的工具和量的結(jié)果都記錄下來。你還可以和別人對照一下,同一樣東西,量的結(jié)果一樣嗎?如果你一個人不行的話,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測量。

  1.幼兒自由測量,教師觀察并指導。

  2.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測量的過程。

 。常w交流評價。

 。矗處熆偨Y(jié)。

 。酆⒆觽冊趯W會測量并記錄之后,興趣就更大了,為此,教師適時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讓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東西,只是孩子們測量的范圍更廣了,教師也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間和選擇的權(quán)利:你還想量什么?同時鼓勵幼兒進行合作測量:如果你一個人不行的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測量,讓孩子從中體驗合作的快樂、共同解決問題的快樂,使同伴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并能將測量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活動準備:

  1、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2、格尺、米尺、卷尺鉛筆、積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線繩子、一段紙條等等各種自然測量工具。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師:今天,動物幼兒園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里出發(fā)到幼兒園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場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么?(能)那咱們就先試著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給他們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n個水彩筆蓋)。(要把記錄單設計好)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并將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里。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jié)果,教師小結(jié)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6、師: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好多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些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請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工具嘗試著測量。

  7、請幼兒坐好,總結(jié)、檢驗幼兒測量結(jié)果,教師小結(jié)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三、教師小結(jié)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活動室里能測量的物品,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讓我們來量量看……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11

  活動目的: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jié)果。

  2、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結(jié)果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指導要點

  提供小棒、吸管等測量工具,人手一份記錄表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桌子的一邊有多長,有多寬?長比寬長多少?我們要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2、教師示范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記號,記錄次數(shù)。

  3、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和寬度,并記錄結(jié)果。

  4、交流和比較各自的測量結(jié)果。

  5、組織幼兒討論:

  大家的結(jié)果一樣嗎?為什么?說一說分別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樣。引導幼兒得出結(jié)論:工具不同,結(jié)果不同;工具長,次數(shù)少;工具短,次數(shù)多。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能與同伴協(xié)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動任務。

  通過測量、比較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面積守恒,學習正確書寫9、10。

  能積極嘗試和比較主動的學習。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知道每一塊墊子的大小一樣。

  ——面積大小相同,形狀不同的5塊場地。

  ——塑膠板70塊,記錄單、筆若干。

  ——《幼兒用書》第10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猜測各場地的大小。

  ——教師與幼兒共同進入活動室:這兒有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底上有5塊不同形狀的場地。

  ——教師:這幾塊場地大小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哪塊場地最大呢?請幼兒自由猜測,并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

  ——教師出示大統(tǒng)計表,以內(nèi)到幼兒觀察并把自己猜測的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用筆在?一欄給自己認為最大的場地做個標記。

  操作活動:了解各場地的面積大小。

  ——教師: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我沒猜的對不對呢?遷移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想出測量的辦法。

  ——教師(出示塑膠墊子):這兒有些墊子,我們就用它們來量一量。可以怎么量呢?幼兒相互討論怎么測量,以及如何做記錄。

  評價活動:

  初步體驗面積守恒。

  ——請幼兒匯報自己的探索結(jié)果,教師將每塊場地用了幾塊墊子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上。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發(fā)現(xiàn)各場地是一樣大小的,師幼共同歸納:光用眼睛看的時候,由于場地形狀不一樣,可能看不準確。通過用一樣大小的墊子去鋪場地,雖然場地的形狀不一樣,但每塊場地都用了一樣數(shù)量的墊子,說明這5塊場地是一樣大的。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能選擇自然物測量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jié)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等。

  2.記錄表:標明測量物體、測量工具與數(shù)據(jù)。

  3.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自己的身高、體重引出課題,知道測量要借助于工具。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自己多高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你們知道自己有多重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jié):原來,要想知道身高、體重(要想測量)就得借助工具。

  2.請幼兒以組為單位測量桌子長度,初步探索自然測量的基本方法。

  (1)請幼兒討論,除了尺子還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如;小棍、繩子、手掌、腳步、書本等。(可為幼兒提供幼兒學習資源開拓幼兒思路)

  師: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長?咱們可以怎么辦?(尺子量)

  師:除了用尺子,還可以用什么?

  (2)幼兒自由選擇用繩、小棒、鉛筆等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做好記錄。

  師:孩子們,我在每一組投放了一份測量工具,請你們商量一下,一名幼兒記錄,其他的孩子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桌子。

  教師提醒幼兒將測量工具與測量結(jié)果都要記錄好,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并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3)請多名幼兒演示不同的測量方法,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jié)果更準確。

  師:哪位小朋友想來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測量的?

  師:你們覺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測量結(jié)果準確?

  3.教師示范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掌握其中要領。

  (1)重點請(運用首尾相接的)幼兒演示測量過程,討論: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這個點,然后移動小棒從這個點開始繼續(xù)測量?

  (2)教師講解、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強調(diào)幼兒在測量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如:用小棒測量時,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線測量,記住總數(shù)。

  用繩子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做上標記。

  4.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運用正確方法進行二次測量。

  對運用不同測量工具得出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jié)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分布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fā)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范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于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范講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guī)則,并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松。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么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均為了一個目標——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和第二個小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為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后,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nèi)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huán)節(jié),就改為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xù)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么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既要根據(jù)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huán)節(jié),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jié)的處理。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

  小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大班科學《測量》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自然測量教案03-25

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03-04

大班幼兒科學觀察與測量方案教案01-27

大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自然測量教案03-13

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精選20篇)11-09

大班科學教案小小測量員03-19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01-25

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02-24

測量溫度科學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