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圖形》第二次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29 18:09:0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認識圖形》第二次教學反思

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靈活進行教學設計

《認識圖形》第二次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第二次教學反思

在我校的常規(guī)教研活動中,我執(zhí)教了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在聽取了學校領導和老師的中肯而合理建議后,我認真的進行了課后反思,并進行了二次備課。幸運的是城區(qū)學校第二階段第二輪教研活動的開展給我提供了又一次執(zhí)教的機會,帶著修改后的方案和反思后的困惑,在西和園小學錄播室我再次執(zhí)教了《認識圖形》。

評課活動由教辦劉主任主持,縣小學教研室胡主任主評。在劉主任的主持下,聽課教師暢所欲言,談對整節(jié)課的評價,優(yōu)缺點,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建議,自己對本課中的存在的困惑,胡主任進行了認真傾聽、記錄,并一一對大家的困惑進行了解答。

問題一:本節(jié)課的教材插圖是給了各種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圖形的物體,讓學生先進行分類,然后抽象出立體圖形。本節(jié)課讓學生依次摸乒乓球、薯片筒、魔方、煙盒,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先說摸的物體 的特點,然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最后抽象出球這種圖形。這樣去做是不是有改教材的初衷?是否可行?

胡主任:這種做法完全是對的。當然,教材中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分類也是對的,因為學生對這些物體都有一定的了解,對各個物體的圖形有著初步的認識。但是通過去摸,可以讓學生對這種物體的圖形有更深的認識,在摸物體的過程,學生是有意識的了解物體的特征。學生按教材上的分類去拿物體的時候,不是有意識的認識。這節(jié)課認識這四種圖形的環(huán)節(jié)都是一樣的,摸-匯報-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下定義,這也是數(shù)學中的模型思想,通過這種模式,讓學生掌握一些方法,積累一些經驗。

   問題二:地球是不是球?如果是,那么雞蛋為什么不是?如果不是那地球儀為什么是球?

劉老師:判斷是不是球的標準應該是:球從各個角度觀察都是圓的。

胡主任:地球是球體,地球儀也是球體。在生活中的很多物體的分類是不明確的,到什么程度是球,什么程度不是球,是沒有明確界限的,是模糊的。但在數(shù)學課本上是很明確的,球是球,變一點都不行。生活中只要是具備了這種圖形的基本特性,這個物體就是這種圖形。如果完完全全的像,生活中是很少有數(shù)學中的物體的。

問題三:本節(jié)課教師是按照認識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進行教學的,在認識完球這種圖形后,教師讓學生把乒乓球放在文具盒里面,一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差,有個別學生不時拿到桌子上玩和桌子接觸發(fā)出聲音,有的不小心掉在地上滿地滾,是否可以調整一下教學順序,先認識別的物體的圖形,最后認識球,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乒乓球滿地滾的現(xiàn)象發(fā)生?

胡主任:講立體圖形還是要先講球的,這種教學順序是對的。球是這些物體中學生最喜聞樂見的,也是這些圖形中最容易辨認的,我們在教學中一定應該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教學設計,從學生的思維學習,而不僅僅是備教材。認識了球再認識圓柱,認識了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比較,馬上就可以看出區(qū)別,這種教學順序是不建議調整的。

解決辦法:學習完球以后,讓學生把乒乓球放在自己的校服口袋里。這樣學生看不到,就不會老想拿來玩。衣服又軟,也不會發(fā)出聲響。

在耐心的解釋完老師們的疑惑以后,胡主任還向老師們分享了什么叫數(shù)學中的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就是數(shù)學的德育教育,比如說,上課舉手后才能回答問題、認真傾聽老師和同學講話、物品的擺放要整齊、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動腦思考、對于老師教學中的安排要服從......學生的規(guī)則要從小建立,學生長大以后才會區(qū)分真正的美和丑,對和錯。

    每一次研討都有每一次的收獲,在一次次的研討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唯愿自己能保持這份工作的熱情,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育夢想。

【《認識圖形》第二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4-22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4-12

教學反思:認識圖形04-28

《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5-02

《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反思11-08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04-11

《認識圖形》反思03-14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通用33篇)02-20

第四單元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04-28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通用7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