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

時間:2021-11-04 12:08:0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

蘇教版語文《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

品悟語言 引領美讀

感受品質 激越情感

晉城市陽城縣白桑聯校白桑完小 崔擴勝

郵編 048101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共四篇課文。單元的主題緊緊圍繞一個“愛”字,每每讀著這個單元的幾篇文章,那種無聲的愛感動著我,使我總是不能自已,以至淚雨滂沱了。

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真摯感人”。因此,我把“品悟語言,引領美讀,感受人物品質,讓課堂情感激越”作為本課追求的目標。

一、關注文本的情感性

2003年春季,我們都曾經歷過一場大規(guī)模抗擊“非典”的戰(zhàn)斗,但對于四年級剛十歲的孩子來說早以記憶淡漠;那些晝夜奮斗在第一線的醫(yī)護人員臨危不懼,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也是現在的孩子無法體會的;他們中的一些人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孩子們更是難以真切、深刻地感受到。備課時,我首先入情入境,反復品讀課文,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以情喚情,用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而產生的情感,激發(fā)、調動、感染學生的情感。力求在課堂上搭建語言解讀感悟的平臺,引領學生入情、真情、深情地朗讀課文;力求在

教學中營造真情自然升華的詩意氛圍,激發(fā)學生體會護士長葉欣對患者高度負責、對同事高度關懷、對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尚情操。

其次,在教學中逐步引導學生品讀想象,融情于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透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章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感人的音樂、感動的畫面,在學生心靈中生根、發(fā)芽。在學生情感的波瀾洶涌澎湃之時,讓他們朗讀、感悟課文重點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從中體會葉欣為了病人和同事的生命安全,面對危險和死亡體現出來的勇敢堅毅的大無畏精神。

最后,再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緊扣“永不疲倦”、“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真情無悔”等詞語反復咀嚼,讓學生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讀,盡情地讀,讀出語感和情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是理解文本的過程,也是表現和傳達理解的過程。這樣從畫面、音樂的渲染,從文字、美讀的品味,從書里的情境到心中的感觸,與其說是一篇課文的教學,還不如說引領孩子進行了一次人文情感的洗禮!

二、關注教學的整體性

這篇課文采用倒敘的方式,首先寫了在萬物復蘇的`陽春三月葉欣的離去,表示了深深的遺憾和痛惜;然后追憶了葉欣不顧個人安危救治病人直至離開人間的感人事跡;最后回應開頭,強調葉欣雖死猶生,她的美好品質、她的燦爛微笑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點明了題目,她是一個“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課題“永遠”一詞含蓄地寫

出了葉欣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表達了人們對她的深切懷念。教學中可以抓住“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巧妙鏈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首先從課題探究入手:“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指誰?通過閱讀第一節(jié),知道她是千萬個護士中的普通一員;再通過閱讀最后一節(jié),追問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她的離去為什么“花圈如海,淚水如雨。”,而且稱她是“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然后抓住這個問題再來細讀課文,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一個普通的護士長做了哪些令人感動的事情?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通過品讀感悟,加強討論和交流,既尊重學生對重點段落的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又可以通過巧妙引導,讓學生形成共同的內涵探究,讓護士長葉欣這個犧牲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的英勇“戰(zhàn)士”的偉大人格,永遠銘刻在學生的腦海里,從而讓學生真正明了:因為葉欣犧牲了,可是她留給人們“爽朗的笑聲”,還有“春風般的關切與撫慰”,她的崇高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所以說她是“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 。

另外,這篇課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在事跡的回憶中采用了按時間順序來謀篇布局的方法:由葉欣不知疲倦“高強度”工作,到在危險和死亡面前“高風險”、“高效率”工作,到最后終于為此而獻身。情節(jié)在發(fā)展,情操在遞升,文章也越來越感人,人物形象越來越鮮明。同時還通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通過夾敘夾議來烘托人物的高尚品質。在領悟文章主旨時,不僅要引領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構成的板塊,還要抓住最能體現人格魅力的關鍵語句來品

味,才能讓學生的感受落實在文本的字句中。在學生匯報讀書感受時,要提醒學生聯系前后文揣摩,結合上下文思考、體會,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逐漸領略文字之中的情意。這樣,學生通過交流理解課文,通過想象再現畫面,通過朗讀表達情感,前后貫通,從而實現閱讀的“整體感悟”、“整體把握”。

三、關注課堂的生成性

傳統(tǒng)課堂教學較少關注學生課堂上的生命狀態(tài),讓“死”的教案限制了“活”的學生,使課堂變得刻板和程式化。葉瀾教授說:課堂上發(fā)生的一切,既不都來自于備課時的預設,也不完全由教師單方面決定。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最終結果,更多地取決于學生的學情、課的具體形態(tài)和教師的處理策略;谶@一思想的指導,在備課時,可以緊扣文本有意識地預設一些開放的教學內容,比如:如果你就是葉欣身邊的醫(yī)護人員或葉欣救治過的患者,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再如課文中對時間介紹為何這樣詳細?……這樣就能增大課程資源生成的可能性,從而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方法上以學生匯報讀書感受為教學主線,在此基礎上相機進行拓展學習,組織學生收集介紹全國人民抗擊“非典”情況的資料或搜集葉欣生平事跡資料,進行補充閱讀交流。讓課堂成為師生、生生、文本多重對話的平臺。由于每個學生經驗閱歷不同,知識積累不同,對教材自然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體驗。另一方面,兒童的思維和情感往往有獨特的視角。對于學生的

學習而言,這些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最有價值的。對于教師教學而言,這些是最為寶貴的教學資源。在學生匯報感受時,教者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抓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情感、想象、思維的點擊點,捕捉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的契機,不斷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文本由淺入深的解讀,調控進程。哪些環(huán)節(jié)要拿起筆圈圈畫畫、寫寫批注;哪些地方要激活學生的經驗庫存,傾訴情感;什么時候讓學生走出文本,擴大視野……都可以依據文本內容適時適度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在濃郁的人文情懷中,在文本世界里,在真情的激蕩下,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通過動態(tài)的構建教學,學生在積極的自我參與過程中,生命被喚醒、激活,學生的情感、智慧從各種束縛、定勢中解放出來,得到舒展和張揚,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光芒,而我們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chuàng)造的光輝。這樣的課堂,才會像馬卡連柯所描述的一樣:“教育是詩一樣的事業(yè)!”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01-01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03-29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范文10-05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的教學反思范文10-08

關于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的教學反思10-11

關于《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反思范文06-15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教案07-01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案09-15

11《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