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

時間:2021-06-28 10:03:22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范文(精選5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范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范文(精選5篇)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1

  在孩提時代的我就曾經(jīng)接觸過圣人老子的《道德經(jīng)》,大家可以輕而易舉猜到當時懵懂孩童的我,對于這本書可謂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對老子以及《道德經(jīng)》的初步認識還得追溯到我爺爺跟我講的故事。爺爺跟我講了很多的古代傳說,其中就有關(guān)于圣人老子的傳說——相傳老子一夜間就寫出了流傳千古的《道德經(jīng)》,騎著青牛,西出函谷關(guān)而去,成為神話傳說中的太上老君。小時候聽著這些傳說比較神秘、玄奧的東西,都是和老子相關(guān)的,但是老子是誰,什么是老子的學說,他所著作的《道德經(jīng)》講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義,卻知之甚少,而且那時根本看不懂。

  讀懂一本書,首先讀懂一個人。這是我閱讀書籍的座右銘,若光看一本書所講的內(nèi)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為何做此書的種種原因,那就與作者做此書獻于世的真正目的了。我不乏有些人著書純粹是為了賺取稿費或者立名,那樣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強稱為寫作工作者罷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時天下大亂,諸侯紛爭,廣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代造英雄,時代也會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稱《論語》為做官必學,《道德經(jīng)》為做人必學,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說法那樣的片面。一本《道德經(jīng)》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為人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換一種比較概括的話說可算為一本百科全書,但是《道德經(jīng)》真正的分類還得算為哲學著作。

  老子道家的學術(shù)充滿著辯證法,從探討宇宙天地、自然規(guī)律的變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闭嬲匾匀藶楸,直接從關(guān)注明民生,關(guān)注社會弱者,弱勢群體出發(fā),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對社會人事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兜赖陆(jīng)》揭示宇宙萬物、自然天地、社會與人等及其運動規(guī)律,因而是一個博大的哲學思想體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運動一般規(guī)律的哲學概念,對中國文化以及整個世界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黑格爾曾經(jīng)感慨:世界的哲學故鄉(xiāng)在中國!

  在老子《道德經(jīng)》諸多哲學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處世這方面知識。下面簡單的敘述一番。

  修身為本的主張在《道德經(jīng)》中有諸多名句:“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細細體味一下老子對人生修養(yǎng)和處世的見解,我覺得他的很多話語,句句啟迪心靈,不時地在敲打警示,使人醉之復(fù)醒,感到好像在痛飲千年陳釀,愈久愈香。

  做人修身處世,是一個古老卻又常新的話題,每每與人細談老子哲學時談到修身處世這話題時,心中總會蕩漾起新的體會新的感受。在立身處世這個主張中有一個極為經(jīng)典的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取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弱之勝剛,天下莫不知!比崛鮿賱倧,是老子哲學思想中充滿相反想成、對立轉(zhuǎn)化的辯證法的命題,帶有普遍真理性的意義。剛剛提到老子以水為例的句子的意思是:天下沒有東西比水更加柔弱,可是攻克堅強的東西沒有能勝過它,因為沒有東西可以代替它。微弱的勝過強大的,柔弱的勝過堅硬的,天下誰都知道?芍^水滴石穿,柔軟的水能夠把堅強的石頭穿透。在老子看來,柔弱勝剛強是自然界的一條法則。它比起強能勝弱,剛能勝柔這一表面膚淺的.認識而言,柔勝剛,弱勝強,無疑是認識論上的一個飛躍和深化的實例。這句話告訴我們,新生的、弱小的、暫時處在劣勢的事物,最終是要戰(zhàn)勝舊的、暫時貌似很強大的事物的強有力的論證。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边@句話是中大家最熟悉的當屬“上善若水”了,老子提倡應(yīng)該向水的柔弱品質(zhì)學習,即守柔。為什么呢?因為世界上最柔弱的是水,水能穿透堅硬的石頭。推及到人,若人能夠做到“上善若水”,所賦予的精神和意義,那么他的心胸會像水那樣曾經(jīng)深邃,待人像水那樣愛親,言談像水那樣真誠,處事像水那樣靈活圓通。這樣德行高尚的君子,你說是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是不是值得我們?nèi)W習效仿的人呢?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2

  剛讀完《道德經(jīng)》,我從中遭到很多啟迪。作者老子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這本書是老子的亂世之道和人生哲學,而非我原以為的道德教材。固然只讀了20多頁,但是由于領(lǐng)悟力有限,通讀全書,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當時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的變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變?nèi)。指出“物極必反”的通則,無論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其次,老子認識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態(tài)度,主張貴柔、守雌,反對堅強和進取,老子的思想是無為。

  如今的人普遍都以為他的思想十分消極,其實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對廣闊勞動人民的酷愛。他希望經(jīng)過它的思想來影響統(tǒng)治階級,讓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養(yǎng)生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我認為“無為”包含著順其自然不勉強去做的指導思想,因而能夠浸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比方說教育理念中也能夠自創(chuàng)。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學習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學生只要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才干夠?qū)W有所成,這就需求我們教育者在教育理論中引導學生快樂、輕松、盲目、自愿的學習。教育中的無為而治,不是不論,而是因勢利導,絕不拔苗滋長。不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濫施各種生長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覺參與各種奧數(shù),學鋼琴,拉小提琴等培訓常常適得其反。

  同時老子的“物極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預(yù)言今天的社會。人類所追求的所謂文化,所謂科技,現(xiàn)代化,都應(yīng)該是為人類效勞的,但是環(huán)境污染,能源耗盡,消費率進步,失業(yè)率上升,貧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謂高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人們?yōu)榱吮W」ぷ鞫ぷ,無暇關(guān)注本身和家庭,有時間的時分沒錢,有錢的時分沒時間。又或者說兩者都沒有。這樣的社會又怎能說是美妙的呢?在高度興旺之后,人類當有所回歸,以免到達極致走向另一面,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國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越孔子。老子的學說“玄之又玄”,但是我卻沒有能發(fā)現(xiàn)“眾妙之門”,自古以來研討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總以為體會到“物極必反”,“無為”之類的人生哲學,對個人來說更有意義。我以為他的許多觀念值得我們?nèi)ド钌畹厮妓鳌?/p>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3

  我覺得《道德經(jīng)》潛藏的一個主題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學思想的核心。道的含義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從各個方面來理解。事實上,宇宙萬物之運行,是存在必須的客觀規(guī)律,這個客觀規(guī)律,需要我們有聯(lián)系的、全面的來認識,來理解。但人類限于時間和空間,能全面系統(tǒng)地認識宇宙萬物,看來是虛渺而不可能的。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自己走過的路,要不斷總結(jié),不斷思考,找出規(guī)律,逐步認識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來世界的運行規(guī)律。所以對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的許多資料在這天看來也是十分具有指導和教育好處的。例如“功成身退”“寵辱不驚”等為人處事的原則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為人處事的基礎(chǔ)。在物欲橫流的這天,老子提出的“致虛守靜”,“少私寡欲”等處事的哲學是拯救人們心靈的一劑靈藥,讓我們正確的看待得失,能夠凈化人的心靈。

  以上是我對“道經(jīng)”總的認識,下面就具體談?wù)勎覍ζ渲械囊恍┯^點的感悟認識。

  每個人都有私有欲,應(yīng)對私欲,務(wù)必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虛,若能做到自知、自勝、知足,那么就能夠算是得道。當社會需要用禮智維系的時候,虛偽巧詐也就慢慢的產(chǎn)生了,禍亂也跟著來了,自以為聰明的人,以智取巧,實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們應(yīng)守質(zhì)樸的大道,不要虛偽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棄禮智的浮華。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謙下,天下萬物是從有而產(chǎn)生的,而有卻是從無產(chǎn)生而來的,無是道之體,有是道之用,人應(yīng)無為、無事、無智、無知、無欲、無我、無私才能到達道德最高境界。隨著科技的日益發(fā)達、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豐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卻越來越空虛,人類的道德觀念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其中不乏有些人沖破道德的底線,追求權(quán)力,物質(zhì),金錢,榮譽。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去應(yīng)對這些問題,我們同樣能夠在《道德經(jīng)》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為人謙虛、心態(tài)平和、淡泊名利、時刻反省,盡職盡責!

  人生短暫,笑對人生也是過,情緒煩躁也是過,我們何不在工作學習中端正心態(tài)呢?謙虛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并不是象人們所說的謙虛就是虛偽,我覺得謙虛有兩層意思,謙是謙卑,是一種處事的修養(yǎng),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虛就是虛心學習,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當別人夸獎你時,你完全能夠說聲“謝謝”,因為這是別人對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說你就此停滯不前了,還需要虛心求教,找出不足,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心態(tài)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到達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持續(xù)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僅僅如此,平和的心態(tài)還能夠幫忙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guān)系,使之變得融洽。觀看《道德經(jīng)》后,我覺得理解老子的思想是一種愉悅,是一種洗禮,是一種靈魂的滋養(yǎng)。

  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問題似乎已被人們淡忘了。中國以“禮儀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傳統(tǒng)道德自應(yīng)繼承光大。而我們呢?我們應(yīng)做些什么呢?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4

  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所作的哲學論著《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道德真經(jīng)》)也廣為人知。該書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李佳偉同學的腳步,感受先賢老子內(nèi)心深處的人生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為《道德經(jīng)》第一章的內(nèi)容。這一章描寫老子哲學里最重要的范疇“道”。他所說的道,乃是變動不居、周流不止的。只有隨時變易,乃是“常道”。“道”是構(gòu)成世界實體,是萬物運動變化的動力,是人類行為的準則。它幽昧深遠,不言說。他認為:真理是無法用具體的言辭來表達的,它超乎言辭。人們費盡心思來描寫“道”,其實掛一漏萬,要一落言筌,損失的遠遠比說出的多。這就好像《莊子》里講的一個故事:有個國王喜歡鼓琴,后來他卻不鼓琴,只是靜靜地坐在琴前傾聽。因為他已經(jīng)領(lǐng)悟到,即使再高超的琴藝,當他彈奏出一個音的時候,其余的六音卻同時喪失了。哪如用心去領(lǐng)會自然的天籟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是一首對水的頌歌,歌詠的對象是具備像水那樣品格的圣人。水的很多稟性體現(xiàn)了道的特性,而圣人就道的體現(xiàn)者。圣人的言行近乎水,而水德又近乎道。在中國古代許多哲學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體道之物?鬃诱f,“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因為水總是處在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里。蘇軾也說,“萬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隨物賦形”。在老子看來,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又不避污穢謙退守中,所以最接近于道。圣人就應(yīng)該像水一樣,與時遷徙,應(yīng)物變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章描述了“道”的特性,是《道德經(jīng)》一書中最為詳細的地方。簡單來說,“道”有這樣幾個特性:“道”是渾樸狀態(tài)的,相對于世界的雜亂無序而言,它是渾然自足的統(tǒng)一體,所以說它“有物混成”;“道”在時間順序上是先天地而生的,而且天地萬物也是由它所產(chǎn)生,所以說“先天地生”;“道”的運動是循環(huán)往復(fù)以至無窮的,所以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人的運動規(guī)律應(yīng)該仿照天地,天地的運動規(guī)律應(yīng)該仿照“道”,“道”的運行應(yīng)該仿照自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這一章還是講老子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有些事物表面看起來是一種情況,實際上它可能恰恰屬于反面。事物在很多時候是相反相成,遇到事情要能注意到對立面,善于運用矛盾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則往往可以轉(zhuǎn)圜。天下紛紛,若用智術(shù)相驅(qū)逐,則愈發(fā)混亂不堪。若清凈守虛,則無為而化。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老子哲學主張謙退守中,以靜制動,以柔弱勝剛強。這種理解是不錯的。但老子的這種思想,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知其雄”——要首先了解事物剛勁的一面,才能執(zhí)守柔弱的一面。只有對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決定去取。一般人往往誤解或片面地了解老子的哲學,以為他一味地宣揚退讓。這真是斷章取義。實際上,老子是在有了“知其雄”的前提下,才有“守其雌”的結(jié)論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這一章中,老子痛心疾首地描述了人們一味偏重對物質(zhì)生活的追求,從而導致了精神生活的淪喪。在老子看來,人的正常生活應(yīng)該是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合一并重的,所謂“營魄抱一”。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偏重物質(zhì)生活的享樂,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對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漠不關(guān)心,從而導致了道德的淪喪。老子這里所說的“為腹”,是要建立寧靜恬淡的內(nèi)心生活,這就要求人們要抑制自己對物欲的無盡追求,僅于果腹而已!盀槟俊笔瞧孀非蟾泄偈澜绲拇碳さ纳罘绞健@献铀鶚O力反對的.對物質(zhì)文明的單一崇拜,在今天讀來,特別具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是老子描繪的理想國。在他的理想國中,應(yīng)該國土面積不大人口稀少,即使有十百倍功效的機械也不運用。舟車備而不用,甲兵廢弛,民復(fù)結(jié)繩記事。在這里,百姓有甜美的飲食、美麗的衣服、安適的居所、歡樂的習俗。因為國家都很小,所以鄰國之間可以互相看得見,雞鳴狗吠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得到。對理想國的憧憬,是關(guān)心人生和民生的哲學家的共同愿望。老子的理想國,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特殊產(chǎn)物。他詩意的描繪,對中國古代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5

  “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jīng)》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后會覺得現(xiàn)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shù)人初讀老子的反應(yīng),我自己就是如此!

  很多人以為,我這種年歲不合適讀這本書,其實不然,道德經(jīng)的閱讀對象能夠是任何年齡段。而依據(jù)本人的閱歷與人生閱歷,會有不同的感悟。因其有一種深邃的、共同的哲學視角,于是,我被深深吸收……

  《道德經(jīng)》只要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固然字數(shù)不多,卻是章章錦繡,字字珠璣?芍^曠世奇書。個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讓很多人望“道”興嘆。這也不奇,畢竟此書森羅萬象,其中涵蓋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辦法,包括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涵養(yǎng)、軍事哲學、養(yǎng)生之道的聰慧。

  中外許多人都曾給《道德經(jīng)》寫過書評,還有人曾為其寫書。例如魯迅,他曾說:“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理!痹俦确秸f日本的魯川芳郎,他以為此書有一種共同的魅力,它給世俗世界壓榨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氣。確實,往常我們所處的時期就象一棵枯萎的秧苗,盼望吸取《道德經(jīng)》中的精髓。畢竟,人性的虛榮與愿望充滿其中。而我們沒有足夠的定力去靜心、凈心。少私寡欲。所以,我們要學“道”。

  假如我問你什么是“道”,你可能會講出一大堆東西,他人聽得云里霧里,以至連你本人也不分明本人在講什么。似乎沒有人能給道一個規(guī)范的解釋。老子在第一章開頭就做了詮釋:“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币簿褪钦f,道要是能說出來,就不是普通的道了。我們難以了解道,所以追求的人不多,而成道者更少;诖,我們所熟知的成道者大抵是那些看破紅塵,頓入空門的高僧道佬。假如只是這樣的話,這本書的意義就太淺了。當在我緊蹙雙眉而對“道”一頭霧水時。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提示了我,老子以為“道”就好比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虛懷若谷,容納天地,以無欲普濟生靈,借虛懷渡盡群生。道,就像水一樣,大名鼎鼎無為而養(yǎng)萬物,水就是道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但它所承載的道,只是其中極小的一局部。

  那么,我們該怎樣了解“道”呢?

  “道”,似乎很難解釋,我們經(jīng)常用“道”,卻不知其意。在科學中,我們不曉得一個人為什么會有壽命,于是給了一個很廣泛的概念,由于有時間。而這本書中僅用一“道”字就深入的詮釋了人的終身,雖簡卻精。同樣,在已知科學中我們曉得質(zhì)子中還有夸克,而夸克中還會有東西,以至還有!我們不得而知,于是又以道喻之。關(guān)于人們難以解釋的事物或事情,這本書中都給出了簡約卻確切的答案——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边@個“自然”是什么意義?“自”便是自由的自身,“然”是當然如此。所以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基本不需求效法誰,那么道就是宇宙的本原及它的規(guī)律。

  道哺育了萬物,以地球為例,道讓萬物各廝各職,演化出一套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不使其中任何一員太興或太衰。植物腐后可成為自然養(yǎng)料,為下一片長在這里的植物以充足的營養(yǎng),食草動物憑仗這些植物填飽肚子,鳥類和食肉動物又以這些東西充饑,這些動物死后,又為新的植物發(fā)明養(yǎng)料!萬事萬物都從它的基本動身,那么一切事物也就簡單而明朗了!暗馈敝,可大到宇宙構(gòu)成,“道”之小,可小到電子運轉(zhuǎn)。星球的公轉(zhuǎn)自轉(zhuǎn),周期一定,循環(huán)往復(fù),從不連續(xù),是規(guī)律!電子的有序排部,是規(guī)律!可能這樣會更容易了解,更容易被承受。但是,這只是我的一種解讀,而我對道的了解也只能說是粗淺的。道就像數(shù)學中sinα的函數(shù)圖象一樣,函數(shù)兩邊永遠沒有止境,且循環(huán)往復(fù),而我們只能不停的探究……去尋覓道的真理。

  有人或許會以為我們?nèi)祟愂莻例外,由于我們有高超的聰慧,興旺的科技。既然人類有這么興旺的科技,為什么“生物圈二號”的實驗還是失敗呢?緣由很簡單,人類永遠不可能超越自然,超越道!假如我們一再違犯道的規(guī)律,反其道而行,那么我們必將遭到道的懲罰。難道你沒有看到人類獨斷專行的結(jié)果嗎?頻繁的地震現(xiàn)象以前從未有過,氣候異常也愈演愈烈……人類還以本人比其他動物略大的頭腦與“道”比高,卻不知“道”的聰慧是你難以揣摩的,它浸透在每一件事物中,而這些事物又被道所包含,誠能夠說是“眾妙之門”。

  至此,我們應(yīng)該懂得依照道的規(guī)律行事。人類有無量無盡的愿望,但是我們只能恰當?shù)蒯尫旁竿,不能恣意妄為。其實也就是道家所謂的“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也就是不違犯道的規(guī)則而胡亂作為。有些人被愿望沖昏頭腦,胡作非為。例如重慶的紋強,本是一位維護人民利益的好官,但卻經(jīng)不起金錢的誘惑,一發(fā)不可拾掇,于是名聲掃地,在獄中度完此生。而處在青春期的我們,有時為了虛榮相互攀比,穿名牌衣服,戴貴重的珠寶。其實,他們都不懂:真正美的東西是不需求任何裝飾的。更明白來說,他們不懂“道”。貪欲過度只會讓你墮入苦海,商紂王后宮佳麗無數(shù),還要征集民間美女,吃肉喝酒便罷,非要設(shè)酒池肉林,以供消遣,百姓難以忍耐,遂有武王伐紂,商王朝也被推翻,于是后人稱紂王為無道昏君。虛榮心也常常害人不淺,《項鏈》中的女主角由于虛榮,白白消耗了十幾年青春。道讓萬物繁衍生息,而無欲無私,順其自然無為之道,利萬物而不求報答。我們這個被金錢與愿望所充滿的社會中,短少的就是少私寡欲的優(yōu)秀質(zhì)量,熾熱的愿望讓我們難以靜心、凈心。道無量無盡的聰慧通知我們要“至虛極,守靜篤”,方能活得自由。

  不要讓愿望與虛榮控制本人,要理性的看待外在的世界和本人的內(nèi)心,不要背叛道的規(guī)律。只要這樣,我們就能夠“無所不為”,什么都能夠做,只需遵照道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

  《道德經(jīng)》不愧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珍寶,其中妙理,還得是你親身去讀才可,每個人讀“道”,都可得不同之“道”。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03-27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04-04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范文10-24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精選5篇)10-16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800字01-01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1500字01-01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2000字02-19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通用5篇)11-30

老子《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1100字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