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讀書筆記

時間:2023-11-29 16:23:08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

  將近一個月讀完的,每讀完一章都會及時做筆記。下面是全本書個人認為比較精華的部分,有些地方對我特別有啟發(fā)(本來想在這些地方加粗的,發(fā)現豆瓣的評論不能對文字進行編輯)。由于豆瓣的文字不能編輯,因此這里該加粗的沒加粗......我的evernote上看著還好。

  總結下來,強烈推薦讀一下這本書。看完之后,對很多社會現象都可以解釋,從而避免自己陷入這種心理陷阱,同時對促進自己的很多方面都有幫助。

  比如自己最喜歡的“行為與態(tài)度”那一章,行為和態(tài)度可以相互促進,因此有時即使強迫自己微笑,也可以緩和自己內心的苦悶。這很像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再比如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怕坐飛機,這是一種易得性直覺的心理現象。人們會過度重視生動鮮明的例證,因此對錯誤對象產生不恰當的恐懼,高估其概率。因此一次飛機失事,這種生動的例證會讓人們高估其發(fā)生的概率。

  再比如,書上說,解釋的過程也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知覺。因此當我們說某人好話或者壞話時,人們會試圖將這些特質和我們聯系在一起。因此我們要多在背后說別人好話,哈哈。

  還有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學現象玩一些“心機”,比如登門檻現象。你想讓別人幫你忙時,別人可能不愿意,此時你可以先讓他幫一個大忙,別人如果不愿,“好吧,既然這個不行,那你能不能幫我這個小忙......”。

  一. 社會中的自我

  1. 自我的概念

  1.1 社會自我

  自我并不是別人實際上如何評價我們,而是我們覺得別人會如何評價我們。

  1.2 自我與文化(文化影響對自我的認識) 1.3 自我認識

  在解釋、預測我們的行為時,經常犯錯;在預測自己的感覺時,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感覺。

  1.4 知覺的自我控制

  自我效能:多大程度上感覺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事。自我效能越高,則可能會更健康和有成就。自我效能主要來源于對成功的體驗。

  控制點:命運是由自己控制的',還是取決于外部機會和力量。越傾向于內控,則可能更優(yōu)秀,并延長滿足感。成功者更可能把挫折看成意外。

  習得性無助與自我決定:促進個人在事情中的控制度,可以增強個人的健康、幸福。

  1.5 自尊

  自尊主要建立在外部因素(外貌、別人的稱贊等)基礎上的人自我價值感脆弱,更多面臨壓力、憤怒、人際關系等問題。因此,對自我形象少關注一些,多培養(yǎng)自己的才能和發(fā)展人際關系,會最終帶來更大的益處。

  1.6 自我服務偏見(self-serving bias)

  人們傾向于將成功歸于自己,失敗歸于其他因素。在擔責上,多數人認為自己比別人單了更多的責任。

  盲目樂觀上,人們傾向于認為自己更不容易遭受災難、更容易幸免于難,于是常常不系安全帶、闖紅燈等等。

  1.7 虛假普遍性:我們常常認為別人跟我們想的一樣、高估跟我們有同樣行為人的數目;

  1.8 虛假獨特性:在獲得成功時,我們常常認為自己能力或品德超乎尋常;

  1.9 自我展示:虛假的謙遜;自我妨礙(因延誤而失敗好過全力以赴而失敗)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2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F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們會發(fā)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huán)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沖突發(fā)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huán)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fā)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F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系。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huán)境里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fā)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系。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fā)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么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后讓我后悔的事,經過成長后,我才發(fā)現我的這種對于憤怒的態(tài)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兇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于父母,由于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锤赣H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挨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里學習關于“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復于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們要培養(yǎng)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chuàng)造親密的關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系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yǎng)生命的最佳營養(yǎng)。在中國這種親密關系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yǎng)親密關系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于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

  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3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暑假生活已過一半之多,按照我們英語工作室假期安排,每位工作室成員要做到:在總結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在進步中卓越,不斷提高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對于新入職的我來說,在這個假期里我仔細回顧了剛任職的這兩個月中自己的表現以及在教學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包括值得繼續(xù)采用的方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我都認真的進行反思和總結。除此之外,閱讀書籍,做到自我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近階段《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

  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是學生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拖延的現象。比如,學生作業(yè)拖沓,布置的學習任務總在檢查前去做······而作為教師的我,也是習慣在deadline前完成工作。所以讀完《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對于做事情總愛拖延的我來說確實受益良多。

  這本書是由簡·博克和萊諾拉·袁共同創(chuàng)作。在這本書里,作者從拖延癥的起源開始,探索了在拖延中顯現的各方面的.心理學的原因,如認知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并給出詳細的指導改善方案。這本書雖然是有關心理學的,但文中穿插著各個受訪者的真實故事,并不枯燥無聊,還能使你輕松理解背后所體現出的原因。而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

  找到原因后,作者也給出了詳細的改善方案。對于看書的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方法去戰(zhàn)勝自己的拖延。比如:

  1、給自己備一個記錄本,設置每天需要完成的小目標,并規(guī)定相應的完成時間。

  2、合理分配時間,并保證時間的效率性,學會怎樣說不,不去做額外的事情。

  3、立刻開始做,不為自己找借口。

  4、在每次完成一些任務后,適當給自己一些獎勵。

  5、做好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準備。

  總之,這本書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處境,讓我們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才能以最有利于我們的方式采取行動,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無邊陰影之下。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4

  由于專業(yè)的需要和興趣使然,我在尋找閱讀對象的時候都會特別關注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書籍。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認為要想真正地了解學前兒童,走近學前兒童,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陳幗眉在所著的《學前心理學》一書中就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廣義的學前兒童是指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狹義的學前兒童指的是3到6歲兒童,主要是幼兒園幼兒。那么,這本《學前心理學》中主要介紹了幼兒園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該書提到從兒童心理發(fā)展來看1--3歲,幼兒高級的心理過程逐漸出現,是各種心理活動發(fā)展齊全的時期,而3—6歲,則是心理活動系統(tǒng)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在這三年里心理發(fā)展比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發(fā)展。在這里筆者重點介紹一下3—4歲幼兒的發(fā)展特點。

  在3--4歲,學前初期,也就是幼兒園小班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的主要特點是:

  一、生活范圍擴大。

  (一)這個階段幼兒的生理方面有所發(fā)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身體比以前結實,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體的組織結構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強。2幼兒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展使幼兒可以連續(xù)活動5--6個小時,日間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兒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使他們基本上能夠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過多的猜測他們的意愿。(三)該年齡段兒童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如。能夠在一定時間里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

  以上幾個方面的發(fā)展使幼兒已經具備了離開親人去參加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多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別人交流,并且鼓勵他們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能夠使他們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所發(fā)展。

  二、在這個階段的幼兒他們的認識依靠行動。

  此階段的幼兒的思維方式是直觀行動性思維方式,因此他們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他們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給小孩子玩結構性玩具,他們往往會一拿到手就開始玩,不會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這時若問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時成人千萬不要因此認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實只要你站在旁邊耐心的等待一會兒,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創(chuàng)作,他會很激動地跟你說:“你看,我做的飛機,我做的汽車……”

  此階段幼兒在聽別人講述或是自己講述時,往往也離不開具體的動作。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多運用自己豐富的肢體語言,將文字語言具體化。這樣既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的興趣,也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所學的內容。

  對于此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的注意力也和動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如在幼兒聽課過程中,我發(fā)現如果他們的手里拿著別的東西,或是隨便放,眼睛看著別處,注意力就很容易離開老師的講述,這也就是為什么幼兒園老師在上課之前總是會讓幼兒將手放在膝蓋上,眼睛看老師的原因。

  三、此階段的幼兒情緒作用大。

  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們班上有個小孩子因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來而大哭,還有小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枕頭而哭,還有小孩子因為別人跟他說你媽媽不來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動,還會渾身顫抖。幼兒就是容易激動,這時如果對他們一般的講道理,往往收效不大。這時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動使他安靜下來,如,拿毛巾給他擦擦臉,用撫慰的語調說話,讓他感覺到親切,情緒上不再對立,等他完全冷靜下來了才能說理。

  還有,幼兒在幼兒園里的情緒受老師的影響也很大。因為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過表象去理解事物,他會通過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來判斷老師對他們的關懷程度。如,老師表揚他沒表揚我,老師抱她沒抱我等現象,來判斷老師不喜歡他,這樣也會影響到他來園的情緒,聽課的興趣。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兒園,突然哭著不愿意來了的原因。這時,教師就應該自身檢討,想一想是不是對這個孩子關心不夠多。在這里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努力發(fā)現他們身上的不同閃光點,及時地予以表揚,鼓勵,這樣你會發(fā)現一天下來,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揚,也許你已經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關注。除此以外,還可以抽時間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躍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們也好。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

  四、此階段的幼兒愛模仿。

  此階段的幼兒往往是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見別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動時,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見別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會要玩,看見別人擺高樓自己也擺。因此在幼兒園小班,同樣的玩具要有足夠的數量。

  模仿也是此年齡段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他們會模仿老師模仿父母,模仿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一切。他們沒有很強的判斷力,對于別人特別是他們所親近的人的語言和行為都是沒有批判性的,而且因為沒有太多的經驗,他們往往都是通過成人的表現來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的。如,老師在吃胡蘿卜的時候皺眉頭,他們就會覺得那是很不好的東西,就不吃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自己做了一個不經意的不好的舉動,自己都不知道,卻已經被孩子學會,并慢慢地養(yǎng)成習慣了。

  當然,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讓他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如,在上課時間,有幼兒沒有注意聽講,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表揚另外做的好的幼兒,來引起這一幼兒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時予以鼓勵。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多向幼兒傳遞好的信息,如,跟幼兒說禮貌用語,老師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這樣幼兒通過模仿,時間久了也會成為一種好的習慣。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通過正強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導和鼓勵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兒向著一個健康快樂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還應該多給自己充充電,多看看相關書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學性,適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兒,了解幼兒,理解幼兒,幫助幼兒,與幼兒一起成長!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5

  隋巖的《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通俗易懂,里面穿插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經典的電影解讀,更加深了讀者對心理學的理解。心理學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

  我們在生活中有正面的情緒,比如開心,愉悅,樂觀,欣賞等;也有負面情緒,比如焦慮,緊張,憤怒,悲傷等。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件事情,也有可能表現出不一樣的情緒,而人的心理成長和所處的環(huán)境有比較大的關系。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拖延癥,寒暑假作業(yè),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入了職場,很多工作也是到了deadline才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去完成它。還有每天早上頂著疲憊醒來,都告訴自己,今晚必須要早睡,然后每天晚上又重復著刷手機到半夜三更。拖延癥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和生活。生活中有少許負面情緒,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們應該用更積極的`方式來面對發(fā)生或將來發(fā)生的事情。

  生活中,除了獨處,我們還會和很多人產生交集,親人,朋友,陌生人等。我們在打交道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有的人熱情,而有的人冷漠,有的人寬容,而有的人計較。節(jié)奏合拍的人,相處起來很和諧,氣場不合的人就有可能弄得尷尬收場?鬃釉疲杭核挥,勿施于人。這大概就是相處之道吧。

  學習和了解心理學,是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讓我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6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曾說過,“永遠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陰的賊,抓住吧它!”但我們現在的生活模式慢慢變成了我不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為我們總認為壓迫感能讓我們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究竟什么是拖延?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拖延并不是什么問題,它只是一種能更高效地解決問題的方式。當時間的緊迫感產生的時候,緊張的壓力能讓人的潛力更大的激發(fā)出來,產生一種所謂的做事情的狀態(tài),高效的解決問題。而當結果顯示事情做得不錯的時候,我們更信服這種感受,從而不斷地心理暗示,非要到了最后時刻才肯開始做事情。

  而《拖延心理學》作為兩位心理學家長達25年的研究結果,通過一系列的事例輕松而深刻的說明了拖延心理的產生根源,并提出了很多克服拖延的可行性建議。塞繆爾對于拖延的解讀是,“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躲避的事情,這些蠢行是一個普通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拖延不是一種簡單的心態(tài),它的背后有著深沉的心理活動。

  對某些人來說,拖延像花朵,很容易摘除,但是對更多人來說,它們根深蒂固,無法輕易根除。

  這點我是深以為然的,明明知道這樣做是正確且必要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又總想再等等。如很多人都知道吸煙有害身體健康,但總也戒不了,即使是真的患病不能再吸煙了,他們也還安慰自己,我明天一定開始戒煙。他們明天真的會開始嗎,別忘了明天之后還有明天。又比如我們自己,每年新學期開始時都會定下目標,今年一定要好好學習,但在微博、微信的狂轟濫炸下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對自己的誓言。等到了考試前才想起要抱佛腳了,每天開始到自習室自習,但還是不帶手機就不能出門。

  拖延時可能會有享受的感覺,但過后我們就會陷入深深的“拖延怪圈”中,甚至造成嚴重后果。當吸煙者因為吸煙而生命垂危時,他難道不會這樣幻想嗎?如果我當時能早點開始戒煙,每天好好鍛煉身體,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現在是不是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呢?當學生掛課時,他應該也會責怪自己當時沒有更努力一些,哪怕是一點點就好。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為,才能對癥下藥。拖延不是因為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問題,它是一種復雜的心理問題,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在我看來,《拖延心理學》就是你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它客觀地反映出了我們深層次的想法和問題,讓我們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們自己來掌握取舍;同時它又像是一位老朋友,對我們的缺點提出了改進建議,讓變得完美成為可能。

  每天不妨問問自己:今天,你拖延了嗎?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7

  我讀了《現代心理學》后才明白心理包含許多方面的知識,如心理與腦,情緒――壓力與健康等等,其實一個人的健康不單是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人才是健康的。

  話說一回,隨著現代的科技不斷進步,社會的經濟加速發(fā)展,然而在這種具有層出不窮的形勢下,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也要隨這飛速的步伐走。但是年輕人為了適應這社會的形勢過程中往往產生不少的心理上的問題,如在當今的社會的情況下,競爭大,挑戰(zhàn)大,難免出現一些心理的問題,現在有不少的學生為了不落后于別人而不科學地埋頭苦干,甚至利用休息的時間去讀書,卻由于心理的壓力往往導致考試的成績底下,繼而,引發(fā)情緒消極,產生嚴重心理不平衡,甚至輕生。還有中國實行計劃生肓的政策下,差不多現在每家庭里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每一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管教都過分嚴厲,又過分要求孩子所做的事情,如家長為了孩子比別人聰明,占用孩子的假期時間而參加補習班,沒有自己的.空間。孩子也為了使自的家長滿意而不斷施加給壓力給自己,當做不好時,產生不少心理不平衡等等所以我認為我們的心理健康。

  但不知為什么對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總認為是見不得光的事,睇心理醫(yī)生是件恥辱的事情,而導致不少人自殺。現在有不少的高校的學生有自殺傾向,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呢?我認為現在的學生由于種種心理壓力,如人濟關系――學業(yè)壓力――事業(yè)競爭――家庭問題等壓抑在內心不向任何人講,正如所說:“不在沉默中消失,就在沉默中爆發(fā)”,如果這些人把內心的壓抑講給心理醫(yī)生或講給朋友與親人聽,讓大家來幫自己解決就會減輕心理的壓力。

  我有上面的想法,都是睇了《現代心理學》所有感受,說不好聽的是失眠也可能是心理上引起的,所以我們要時時關注下自己的身體情況,不要總把不開心放心來壓抑自己,在我認為壓力就像一塊大石重重壓在我身上,如果不把它分開來背負,只會越來越重,甚至把自己壓死,如果這塊大石與親人――朋友一起來扛就輕好多。

  上面講到壓力方面的心理只不過是心理學一小部分,其實還包括認識心理學,情緒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因此,人的健康不只是四肢發(fā)達,吃的,喝的,睡的,行的,還有心理上的健康。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8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范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余各章,有北京師范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

  雖然,現在的我也只是為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guī)砹撕艽蟮氖斋@,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心里發(fā)生發(fā)展有關規(guī)律的科學,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guī)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學習活動規(guī)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呢?學前心理學這一學科,本書將幫助我們了解學前兒童的發(fā)展,以及如何運用于教學實踐。

  如,它闡述學前兒童發(fā)展過程;;圍繞“學前兒童心里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學前兒童注意到發(fā)展”、“學前兒童的記憶發(fā)展”等,簡述學前心理學的學科發(fā)展;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fā)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么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后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fā)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初步發(fā)展。有意注意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wěn)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于知識經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匪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余時間繼續(xù)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9

  利用暑假期間我翻看了《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在讀了之后感觸頗深。

  記得在一年級品生課上,我正在講故事給學生聽,我班的輝輝看見書上有一幅圖片是寒號鳥的故事。他不明白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就跑過來跟我說:“老師圖上這只小鳥在干什么?”我就告訴他:“小鳥不壘窩快要凍死了,他又問:“那為什么不壘窩啊,它會壘嗎,我看鄰居家的小鳥都是在鳥籠中的啊,冬天屋里有暖氣不會凍死的啊,它怎么不去屋里取暖呢?”他一直不停的問當時我有些生氣了,這是后面還沒有學到的內容,問這么多,干擾了我上課,就沒有一一的回答。在學習了《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后,我了解了兒童心理學所關心的問題,它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和發(fā)生的`規(guī)律,以及這個時期心理年齡特征。當然它還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比如常用的嬰幼兒期(出生到2歲)、兒童早期(2歲到6歲)、兒童中期(6歲到11歲)和青少年期(11歲到20歲),F在的發(fā)展心理學已逐步分化出各個以專門年齡階段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它主要包括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在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后,我了解了各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知道了在他們的幼兒年齡段就是好學、好問的。他們的求知欲較強,所以只要是讓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就會喋喋不休的問個不停。因此,對于處在這個生長時期的孩子來說好學、好問是他們的年齡特征。而做為教師和家長的我們就要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要保護他們的求知欲,而不應該因嫌麻煩而拒絕回答孩子的提問。如果在被孩子問急的情況下,為了應付孩子的問題,給出了錯誤的答案,以后當孩子明白后,就會認為是老師撒謊,這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撒謊的“榜樣”。所以,看來要想當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前提應該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處處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上是我在學習兒童心理學的一點感觸。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0

  寫給教師的心理學這本書從心理學的多個角度來給教師正確的知道,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心理學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戰(zhàn)爭,要猜對對方的作戰(zhàn)心里,用兵策略,見招拆招,小到日常與人交往,能夠理解對方的想法,才能實現無障礙的交流。運用到教學實際中,就是要明白學生的心思,順利的指引學生的學習生活。 我對本書的第十章:滿足學生的需求:動機,比較感興趣。我們每一個人想要做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動機的。

  去逛街,想要買漂亮的衣服,潛在的'動機就是想讓自己更美麗。努力學習,想考上好的學校,內在的動機是提升自己的價值,希望自己有一個更美好的前程,等等。如果給予了最佳條件,最好的動機,學生的潛能能將得到挖掘。當然,每個人做事情的動機是不同的,老師所給學生設定的動機,不一定能夠適合每一個學生。

  書中有一個很好的比喻:森林中有很多不同的樹木,對其中一棵樹來講是最佳的條件,可能對其他樹來說并不是,比如:柳樹需要靠近水源,而橡樹則需要遠離水源。有的樹喜陰,另外一些數目向陽。一些樹木喜歡這種類型的土壤,另外一些樹木喜歡其他類型的土壤。有些樹木是落葉樹,需要進行休眠,而其他是常青樹。對每一顆樹來說,適宜的環(huán)境平衡是一定量的水,陽光,空氣,空間和溫度的混合。動機是一樣的:盡管動機內有很多核心條件,但對每一個個體來說就是要達到基本的平衡。

  因此,動機是確保每一個個體都能挖掘其潛能的最佳條件。

  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盡管學生的學習動機各不相同,但我們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個共同的學習動機。如:在英語課堂上,我會用小印章作為學生這一節(jié)課認真學習的動機,學生的英語課本上都會有一個印張表,每節(jié)課將要結束時,我都會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蓋章,這些小印章能夠體現學生的個人成就,每個人都有成為成功者的動機。這個動機是適用于所有學生的。但是遇到不同的學習任務,總會有個別同學的動機不那么明顯,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不同的動機,促進學生學習的欲望。

關于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1

《兒童行為心理學》這本書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看完了。主要是利用閨女睡覺的零散時間看完的。看完之后還是要記錄總結一下,以利于自己更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

  這本書主要是針對0到6歲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所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比如孩子老愛反復扔東西,愛咬人,愛搶別人的玩具,愛偷看大人洗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層解析。不單單看到孩子表面的問題,要分析出現這樣問題背后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去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像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在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遇到喜歡的玩具就會去搶,好多大人這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都會把玩具從孩子手里強制拿走還給別人,或者要么就開始打孩子。以為孩子不聽話怎么老是搶別人的玩具呢!第二種情況多見于老人帶孩子。我在公園里跟妞玩的時候經常見到。

  表面上是孩子搶別人的玩具,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不懂得物權所有的概念,在孩子的眼里,自己喜歡的就是自己的,還分不清“你的”,“我的”的概念。所以,在發(fā)現孩子搶玩具的時候。家長更多做的要耐心勸說,不單單是大聲責備。家長應該耐心的跟孩子說,這個玩具是別的小朋友的,不是你的。你玩會要還給別人,或者告訴孩子玩別人的玩具首先要得到別人的允許。如果是對方寶寶惱怒或者哭著要回玩具。家長這時一定要給自己寶寶轉移注意力,用別的玩具代替。這招很有效果。

  還有一點我認為是很重要,就是關于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問題。對于孩子來說,就是物品必須按照原來的位置進行擺放不能變動。0到4歲是培養(yǎng)孩子秩序感的關鍵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也是影響一個人終生的習慣和品質。孩子一旦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就會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所以當孩子出現秩序敏感期是,父母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能滿足的也要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切勿蠻橫鎮(zhèn)壓。另外,一定要給孩子提供一個井然有序的`環(huán)境,物品擺放整齊有序,用完及時歸位等,都是有利于孩子良好秩序感的建立。最后,還有一點非常值得看的就是附錄寫的稱職父母應該知道的心理學規(guī)律,這些心理學規(guī)律很實用,無論在幼兒期還是少年期,我自己細細的看了三遍,還都抄錄在了本子上。建議每個家長都要去了解并且實際應用這些內容。

  總之,當孩子行為上出現一些問題,父母一定要深究問題背后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句話說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問題時,除了敏感期的問題之外,有可能就是父母本身的不良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為孩子做好榜樣。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影響力量,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02-09

小學心理學的總結03-01

心理學培訓方案03-01

企業(yè)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網絡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市場營銷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網絡營銷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雙城記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西廂記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