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

時間:2021-06-19 12:55:28 名著讀后感 我要投稿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 篇1

  《六祖壇經(jīng)》,全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略稱《壇經(jīng)》,唐代禪宗六祖慧述,法海集,元代宗寶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本書是禪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據(jù),書中所強調(diào)的"頓悟"等觀念,在我國佛教史與思想史上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前不久有天晚上和一位本專業(yè)的學妹在校團委辦公室聊天,由于她是我們學校"九月文學社"的現(xiàn)任副會長,不經(jīng)意間話題就從社團發(fā)展變成了文學。

  當談論到一部經(jīng)典作品對人生的啟迪時,她突然問道:"學長,你說一本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嗎?"她的疑問也讓我陷入了沉思:年少時的我曾經(jīng)害怕各種各樣的困難,既沒有沉著應對的頭腦,又沒有努力克服的勇氣;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掌握了解決各類困難的方法,卻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面對它們時可以毫不畏懼。直到閱讀完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的曠世名著《悲慘世界》之后,才終于明白一個道理——困難都是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經(jīng)歷艱難險阻后所積累的經(jīng)驗要比體驗幸?鞓返氖斋@大得多,對指導今后的生活也更有意義。禪宗強調(diào)"頓悟",其特有的方法是"直指人心",也稱為"直指法",是要學人當下認清自心是佛(即"見自性"),此稱"開悟",此種悟就是頓悟。

  而禪宗的"頓悟"是其區(qū)別于其他宗的特色,如可積漸修而成悟,那就與其他宗的依漸修而見道沒有差別了。無疑,品讀《悲慘世界》的過程,對本人而言就是頓悟"困難是財富"的過程。小的時候家人經(jīng)常教育我空閑時最好多讀世界名著,而不要像別的小孩子那樣沉溺于卡通片或者游戲機,抑或整天在戶外嬉戲玩耍。年幼的我根本無法理解捧著那些沉重的`書籍、咀嚼著那些生澀的文字意義何在,簡直不如情節(jié)誘人、形象生動的漫畫有趣。后來當我接觸的書目多了,才發(fā)現(xiàn)幼兒讀物讀得再多也單獨是數(shù)目上的增加,而并非讓讀者的思想和品位得到些許的進步和提高;經(jīng)典著作一般不能夠滿足讀者一時的感情需要,而從長遠來看,委實可以觸動人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世界,并且使之發(fā)生重大改變——大概這就是文學名著在世界各國讀者心目中歷久彌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吧。

  由此可見,經(jīng)典具有"直指人心"的作用,不但能幫助閱讀它的人認清自我和客觀世界,達到"自心是佛"的境界,而且能使人們實現(xiàn)"頓悟",即提供了通往真知灼見的契機,讓讀者已經(jīng)懂得卻難以言明的道理突然間找到了恰當?shù)谋磉_方式。相比之下,幼稚、愚昧、淺薄的圖書讀得再多,也是一件類似"漸修"的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永遠不能"開悟"。誠然,漸修在禪宗的思想體系中也并非無關緊要:

  一是悟后起修,禪宗稱為"保任",即悟后還必須清除無始來的煩惱習氣,這依然是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個漸修的過程;

  二是悟的前提,禪宗承認,"頓悟"者只是上根利器,即極少數(shù)人。

  第一遍讀完《悲慘世界》之后,我曾一度沉浸在故事當中,反復琢磨,雖然學會了諸如"困難是財富""寬恕是美德""真愛是永恒"等道理,但是喪失了繼續(xù)閱覽其他著作的志趣,導致閱讀量停滯不前。究其原因,還是自身的意志不夠堅強,容易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吸引,甚至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并未像書中主人公冉阿讓那樣具備堅韌的品質(zhì)。他能夠在一夜之間洗清自我的靈魂,重新做人,終其一生來完成禪宗所說的"保任";而我卻未能"清除無始來的煩惱習氣",忽視了"頓悟"之后"漸修"的過程,這仍然是個漫長而重要的過程啊!

  至于客觀原因,主要是當時我才小學畢業(yè),還沒有形成時刻自省、杜絕自滿的觀念。年紀太小,知識不足,就不屬于擁有"上根利器"的極少數(shù)人,僅僅做到了"小感悟",距離"大徹大悟"的層級還相差甚遠,沒有做到充分的準備。綜上所述,品讀經(jīng)典著實可以頓悟人生。不過,這是一條循環(huán)往復,永不懈怠的道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 篇2

  每次讀完一本書,我都會更理解一點老師為何經(jīng)常提醒我們多讀書、讀各門各類書。讀萬卷書不僅有助于我學習到更多的人生哲學,也有助于我將各家觀點與老師心理咨詢的理念結合思考。讀完《六祖壇經(jīng)》,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六祖強調(diào)人的“自性”,強調(diào)“一切般若智慧,都是從自性中出生”。也就是說智慧不是憑借外在力量或條件獲得的,而是人本身具備的,這也是“眾生皆佛”的原因之一——眾生的自性都能生出智慧。能不能生出智慧是一回事,有沒有生出智慧又是另一回事,沒有成佛的人便是能生出卻還沒有生出智慧的人。

  聯(lián)系心理咨詢,所有的來訪者是能生出智慧,但還沒有生出智慧的眾生。咨詢師的工作便是幫助他們生出自性中的智慧。因此,咨詢師決不能“看不起”來訪者,要相信來訪者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很人本主義,看樣子人本主義的思想也不過是我們古代先賢思想的一種形式,我們與其逐“末”,不如究“本”。

  2、六祖說的智慧是,在一切地方,一切時刻,每一心念中都不愚蠢。老師提倡的“念念覺察”不就是追求智慧的一種表現(xiàn)嗎?每一念都很重要,不僅是因為我們生命短暫由不得我們?nèi)涡缘卦囌`,更是因為“一念愚蠢,一念智慧;一念凡夫,一念成佛”,每一念都可以讓我們的生命狀態(tài)瞬間變樣。但這種理念有個前提——我們是可以因為一念而立即改變的。倘若把人生當成一份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答卷,我們的每一念都是這張答卷上的題目,念“錯”得越多,得分越少。如果是這樣,我們一定會像考試時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一樣,去對待我們的每一念。再細想,對于每個個體而言,一輩子最重要的答卷不就是自己的人生嗎?可我們好多時候卻沒有按照對待最重要的考試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對待里面的每一道試題。

  3、關于六祖渡化的“有緣人”,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規(guī)律,即無論他們原來有怎樣的認識或理念,擁有什么樣的地位或榮譽,當六祖指出他們身上的不足時,他們都能立刻接受指正,并且遵循六祖的教導去修行。如果我們在一輩子中,也能如此對待我們生命中的機緣,一定會有更美好的人生。

  相反,生活里,我有太多不愿意承認和接納自己錯壞差的時候,也有太多不愿意改變自己假惡丑一面的時候。如果還是用考試來比喻,那些經(jīng)歷就像被打紅叉的題目,而我就像個考生,總是倔強地用上一次的錯誤答案來回答這次的題目。

  六祖所傳授的佛法智慧博大又精妙,里面蘊含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心理咨詢的理念。愿自己做個人生智慧的“有緣人”。

【《六祖壇經(jīng)》讀后感】相關文章:

1.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

2.讀后感集錦 -名著讀后感

3.《童年》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

4.《圍城》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

5.《水滸》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

6.紅顏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

7.景陽岡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

8.簡愛》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